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

2020-06-08 15:21王晨曦满江虹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王晨曦 满江虹

摘    要:依据“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建立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以某市2015—2017年体育产业统计数据为例,采用熵权法对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维度中,质量变革权重最大,动力变革权重次之,效率变革权重最小。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该市体育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效率变革。评价结果基本符合该市体育產业实际发展水平。

关键词: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 80-052          学科代码:04030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dynamic change, efficiency change and quality chang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has been formed, including 3 first-level indicators, 7 second-level indicators and 23 third-level indicators. Taking the 2015-2017 sports industry statistics of a city as an example,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evaluation dimens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in this city, the weight of quality change is the largest, the weight of dynamic change is the second, and the weight of efficiency change is the smallest.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this citys sports industry has been constantly improved, which ha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citys sports industry. The priority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this city i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efficiency reform of the sports industry.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re basically in line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is citys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Keywords:sports industr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dynamic change; efficiency change; quality change; evaluation system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笔者认为,2019年9月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体育产业步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发展阶段。经过梳理已有的有关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文献发现,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界定尚未形成共识,体育产业层面的高质量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同样对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仍未厘清,多视角、多维度的分析并存。概而言之,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可表述为,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背景,实现体育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最佳化和价值最大化的有机统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优化、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型发展[2-4]。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不是仅限于经济高质量与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概念的理论扩展,更是对具有明确目标设置,可精准衡量、科学评价、宏观调控的体育产业发展实践的研究。只有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方可找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因此,当前亟需构建一套多维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但是,与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同步的研究却多是从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界定与理论支撑[3]、中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保障[5]、中国体育组织创新与体育产业布局优化[6],以及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与影响因素[2,4]等方面进行的定性研究,还未有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定量评价研究。从以往研究可知,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的评价多是强调数量规模[7-12],未衡量包括创新能力、效率等在内的综合水平。其评价指标研究也主要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13-14]、产业竞争力[15-18],以及产业政策[19]等单一方面的探讨。基于以上可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程度评价研究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未能从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宏观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忽视了体育经济学的母学科的衡量标准和理论。

综观中国工业[20]、制造业[21-23]、海洋业[24]、农业[25]、物流业[26]、服务业[27-28]、旅游业[29-30]、文化业[31]等产业领域所建立的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32-34],主要从理论与实践角度,以政策为导向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产业发展水平较为完善的方法。本文借鉴以上产业发展评价指标,借鉴产业评价理论,按照“梳理内涵→厘析逻辑→明确构建原则→选取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构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即梳理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以及中国体育产业高質量发展的政策目标;理清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明确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产业发展评价、体育产业发展评价等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选取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以产业经济学为母学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某市为验证对象,评价2015—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以此验证本研究所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

1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

准确把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是全面认识产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以及科学构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现有文献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做出了补充研究,高质量发展是经济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后,追求新旧动能转换、要素配置效率、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新经济结构[35-36]。与经济高速发展不同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摒弃了对总量增长的一味追求,而强调以质量为主导、效益为主线、创新为动力的质与量双向增长[37-38]。必须建立较为全面的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发展状况与政策落地情况进行测评[39],而任何单一指标都无法体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度特点[40]。

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和质量变革既促进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向新模式转型,也明确了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三大变革”以动力变革为基础、效率变革为主线、质量变革为主体,正是推动中国体育产业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3个支点。本文基于“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视角,按照“发展基础-发展主线-发展主体”的逻辑构建了中国体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

1.1  动力变革: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动力变革,是激发中国体育产业扩大规模并驱动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要素及集合[41]。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体育产业,在粗放型增长方式影响下,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矛盾等需要被正视。因此,对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不能单一依赖加大资源投入,而是强调根植性动力作为原始要素与创新性动力共同作用于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新兴科技在改变传统产业模式与组织形式的同时,也催生了中国体育产业新业态,驱动方式从资金、人才要素投入转向科技创新要素的投入。创新是增强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提升中国体育产业能级、维持中国体育产业活力的动力,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赋予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新动能[42]。新兴科技助力体育场馆创新经营模式、体育设备技术创新、健身休闲装备的智能化等,均体现了中国体育产业中的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这也将促进中国体育产业价值链形成、产业链延伸、相关业态融合,以及体育服务增值与产品附加值的提高。

1.2  效率变革: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效率变革,是通过提升中国体育产业中企业主体的效率,以既定的资源投入与科技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中国体育产业效率是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的体现。依据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率提高是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经济发展对生产率提高的依赖越发明显。中国体育产业要通过提升各类要素产出率实现集约化发展,要素产出率就包括了劳动、资金等单要素产出率与全要素生产率[43]。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基础资源要素起主要作用,在处于中高级阶段时,中国体育产业创新等体现技术效率的要素则是决定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中国体育产业多年来依靠政策红利形成粗放式增长,总体规模扩大明显。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要素产出率的提升是效率变革的重点。而高质量与高效率是相辅相成的,中国体育产业要素的优化配置是高质量发展的主线,贯穿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

1.3  质量变革: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质量变革,是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在追求数量规模的同时强调质量的提升,也是对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关注焦点从追求产值增长,到全盘考虑中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及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发展。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从企业层面来看,是体育产品质量提升;从中国体育产业布局来看,是资源更集约、附加值更高、价值链更优化;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是中国体育产业体系更完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更科学、中国体育产业业态更多元化,且兼顾社会效益。依照调整产业供给侧结构与需求侧结构、投入结构与产出结构的产业结构调整理论,中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最终体现为中国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与合理化,中国体育产业发展集群化、融合化和生态化,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质量的衡量还包括新体育产业空间与社会效益在内[44]。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不同于体育场地、设施,而是地理空间结合社会资源、中国体育产业制度、体育文化、精品赛事等要素的综合体,体育产业基地、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产业园区等均是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的具体形态[2]。在调整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打造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的同时,要在中国体育产业质量变革中实现中国体育产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同提升。

2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1.1  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目标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提出,是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为政策背景,由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衡量标准具有多维性,要求对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既要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又要体现中国体育产业的体育本质与产业经济特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与动力变革,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要以体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目标,结合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以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与质量变革为核心,符合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规律,构建具有理论高度与可操作性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2.1.2  以中国其他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为参照

参照已有的中国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量化评价的研究,这些研究中的评价体系虽然缺乏顶层设计、忽视产业发展特性、目标导向不清晰等,但是与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建立的其他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不同。本研究以突出“质量”的客观可测指标代替绝对数量指标,采用“自上而下”的构建方式,即以中国经济政策目标为方向、中国经济战略与规划为主线,运用共识性的客观经济指标来衡量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2.1.3  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特性为本体

中国体育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覆盖领域广、辐射作用强、融合度高、发展潜力大的特点,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特性为本体来衡量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突出对体育运动项目产业化、健身休闲产业能级、中国体育产业创新能力、中国体育产业规模效益、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评价。在明确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代任务、高质量发展背景与内在需要的基础上,构建契合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具有理论性与操作性的客观评价指标体系。

2.1.4  以基本要求为指标筛选原则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横向参考中国其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也需要全面涵盖中国体育产业的关键要素。要全面体现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同维度的指标间既要有逻辑关联,还需各自具有独立性,指标体系逻辑层次分明,避免评价指标重复或遗漏。实证检验需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需满足可量化、可比较、可检验的基本要求。评价指标要精简、明确、关键,以及具有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独立性与可操作性。

2.2  依据“三大变革”建立指标体系框架

2.2.1  动力变革维度

动力变革维度由中国体育产业创新性动力与根植性动力构成。衡量中国体育产业创新性动力,可以从2个方面来测评:一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新兴体育产业总产值在体育产业总规模中所占的比重。国家统计局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的要求制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中对体育产业中的“三新”的分类,作为本研究界定体育产业中“三新”范围的依据,体育旅游、体育竞赛表演活动、运动休闲活动、体育中介经纪人服务及体育咨询等作为中国体育产业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成为驱动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45]。二是科技创新动力与科技成果转化率,体现在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与试验经费(简称“R&D经费”)投入程度,以及科技成果在实践中转化应用的范围[46]。从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而言,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具备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方面的根植性动力。资源禀赋包含土地等资源的积累程度,而满足中国体育市场需求则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导向,中国体育市场需求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源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体育消费是体育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是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所以,选取体育“三新”产业总产值占比、体育“三新”产业单位数占比、体育产业R&D经费投入程度、体育产业有效专利占比体现创新性动力;选取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比、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收入占比、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数量占比、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来体现根植性动力。

2.2.2  效率變革维度

效率变革维度由单要素产出率与要素配置效率构成。效率的概念与效率的评价较为宽泛,存在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市场效率、生产效率、配置效率等多种界定。产业效率是由产业主体,即企业的效率来体现,产业效率通过企业效率的变化来体现[47]。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效率变革,是主营体育产业单位以既定资源配置获得最大化产出的变革过程,因此,对中国体育产业效率的评价是部分性与整体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综合测评。主营体育产业单位的资金产出率、劳动生产率等,体现的是中国体育产业总体效率的某一方面,即单要素产出率是对各供给要素质量的衡量。把握供给要素在中国体育产业中的质量与产出效率,能够准确判断供给侧效率的薄弱方面,从供给侧角度实现消费升级与要素供给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平衡。中国体育产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不仅要考量单要素生产率,还要在此基础之上衡量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能够体现产业技术、产业制度等要素产出的综合水平[48]。全要素生产率是对中国体育产业集约化水平与中国体育产业各要素生产率的整体衡量,单要素产出率是对中国体育产业中各要素效率的体现,通过对单要素产出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能够全面体现中国体育产业各层面要素效率及综合效率。所以,选取中国体育产业的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出率体现单要素产出率;选取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全要素生产率体现要素配置效率。

2.2.3  质量变革维度

质量变革维度由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与中国体育产业社会效益构成。首先,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化发展的过程,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评价中国体育产业结构包括4个方面:一是多元化指数,用以体现中国体育产业业态的多样化,以及各相关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所形成的体育产业新业态。二是高度化指数,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是指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过程,中国体育产业中的运动健身休闲业和体育竞赛表演业等,以及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的提高是重要的判断依据。三是合理化指数,是指中国体育产业各子产业之间关联程度与协同程度,即体育竞赛表演、运动健身休闲等产业的平衡发展,中国体育产业的各子产业之间互补与协同产生的合力是提升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整体效能的关键[49]。四是服务化指数,体育服务业是中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服务业占比的提高是中国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评价指标。其次,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是为满足消费需求升级、体育相关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而形成的新模式,具有高端要素聚合等经济高质量发展特征。对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进行评价要综合考虑数量、规模与产业集聚程度,产业集聚指数正是体现相同或相近产业在空间范围内要素禀赋的集中程度[50]。从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主体来看,中国体育产业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与质量变革,最终要在实现中国体育产业的动力创新、效率提升、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的基础上,发挥中国体育产业在助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体育管理学理论提出的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合理利用社会资金,以及维持社会稳定[51]。基于以上,选取多元化指数、高度化指数、合理化指数、服务化指数体现中国体育产业结构;选取体育产业新空间形态数占比、体育产业集聚指数体现中国体育产业新空间建设程度;选取吸纳就业人数比、体育行业税收占比、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额占比体现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

2.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理论逻辑和构建原则,在充分分析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与质量变革的基础上,筛选了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并由此确定了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2.4  测评方法及评价指标说明

由表2可知本研究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部分三级评价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

熵权法多用于多目标决策分析中,可综合量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各个具体指标所承载信息熵的程度,是赋予单个评价指标权重的一种计算方法[58]。本文采用熵权法,以中国某市体育产业数据为例,依照本研究筛选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对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分析。在分析中发现,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个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并不一致,因此,对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赋值。使用熵权法进行权重赋值的步骤如下。

3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实证分析——以中国某市为例

3.1  数据来源与指标权重

本文以中国××市的体育产业数据为例对笔者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年)》《××市统计年鉴(2015—2017年)》《××市科技统计年鉴(2016—2017年)》、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中国××市体育局网站。体育产业新空间形态数占比,因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从2016年开始设立,所以,本文分别以2016年、2017年、2018年该市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数据代替2015年、2016年、2017年基地数量;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额占比的计算,未将该市2017年末财政拨付××企业的资金计算在内。

依据熵权法确定三级指标权重(见表3),体育产业集聚指数、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数量占比、高度化指数、人均体育消费水平、体育“三新”产业总产值占比、体育“三新”产业单位数占比权重较大(>0.046 0)。体育产业有效专利占比、合理化指数、技术进步指数、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额占比权重较小(<0.040 0)。

从表3中的权重值和原始数据可知,近年来,中国××市体育产业集聚水平、主营体育产业单位产出率、体育“三新”产业规模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也说明了近些年中国××市的体育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由表4可知,在二级指标中,体育产业新空间的权重最大(0.150 1),随后依次为根植性动力(0.180 6)、单要素产出率(0.146 6)、创新性动力(0.141 3)、社会效益(0.139 9)、体育产业结构(0.138 0)、要素配置效率(0.136 1)。从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三大变革维度来看,中国××市体育产业质量变革权重最大(0.424 8),动力变革权重次之(0.386 4),效率变革权重最小(0.188 8)。

3.2  中国××市体育产业动力变革水平的评价

据表4可知,2017年中国××市体育产业动力变革指数较前两年有所提高,由2015的0.040 0和2016年的0.044 9增加到2017年的0.049 1。其中,创新性动力指数(0.130 9、0.151 4、0.158 3)與根植性动力指数(0.145 3、0.159 0、0.180 6)逐年递增。从创新性动力指标来看,中国××市体育产业R&D经费投入程度、体育“三新”产业产值与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数逐年提高。尽管该市正大力发展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新兴产业,但该市体育产业有效专利占比变化不大。科技创新产业是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而且人才培养机制也必不可少。另一方面,体育产业的有效专利大多用于体育器材、运动装备等新材料生产中,而在众多产业中,体育产业被关注度甚微。体育产业创新性动力是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之一。中国体育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摆脱关键技术、设备依赖于进口的困境,走由自主创新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根植性动力指标来看,该市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度增加,2016年较2015年新增972家,2017年较2016年新增2 579家。其原因在于该市居民参与体育的高度热情、体育消费市场的活力与相关政策的扶持。该市201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40.8%,2017年这一比例达到42.7%。此外,该市2017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5万8 988元,人均体育消费水平2016年较2015年增长7%,2017年较2016年增长11%。无论从该市居民体育参与人数来看,还是从体育消费增长来看,都说明该市体育消费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该市体育产业实现了稳步增长,2015—2017年各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当年该市GDP比重的1.4%、1.5%和1.6%,这是该市的体育需求市场与体育供给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综合比较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性动力与根植性动力,后者动力更强,其中,消费驱动在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中产生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挥创新性动力在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3.3  中国××市体育产业效率变革水平的评价

据表4可知,2017年中国××市体育产业效率变革指数较前两年有所提高,由2015年的0.031 3、2016年的0.033 4增加到2017年的0.036 3。其中,单要素产出率逐年递增(0.101 2、0.115 6、0.134 2),要素配置效率有过下滑(0.121 2、0.120 8、0.122 3)。除以上评价指标增长外,主营体育产业单位数量也大幅度增长,2016年该市体育产业就业人数较2015年新增3万3 708人,2017年较2016年新增3万3 146人。从单要素产出率指标来看,在该市体育产业单位数量和就业人数激增的情况下,该市主营体育产业单位的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产出率仍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说明该市体育产业是活力产业,要持续提高单要素产出率,则需要从就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着力。从要素配置效率指标来看,技术进步指标值有所下降,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明显。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该市体育产业加强了优质体育产品的供给和体育服务的有效供给,从供给结构调整和供给灵活性上满足了该市居民多元化的体育需求。该市通过调整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结构、投入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优化配置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1,体育产业经济增长呈现出由粗放式发展向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集约化方向发展。该市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和资金产出率增长成为该市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该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促进体育产品和体育服务需求增长的背景下,该市体育产业呈现出资金和劳动要素补充加速的趋势。随着2020年该市人口红利的递减,该市体育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要持续提高,需持续地出台促进资金产出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相关政策。

3.4  中国××市体育产业质量变革水平的评价

据表4可知,2015—2017年中国××市体育产业质量变革指数变化总体向好,连续3年该指标值分别为0.043 7、0.046 3、0.052 2。其中,该市体育产业结构指标值(0.135 9、0.140 9、0.159 5)、体育产业新空间指标值(0.070 1、0.083 5、0.091 5)逐年递增,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指标值(0.103 0、0.102 4、0.117 3)稍有波動。从2015—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结构指标来看,该市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有所下降,体育产业结构的高度化指数、多元化指数、服务化指数增长明显。体育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数用以体现要素投入与产出结构的耦合程度,本文采用改进的产业结构偏离度系数和泰尔指数主要评价体育产业就业人员结构与体育产业结构的耦合性。比较2015年与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各业态规模增长值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比值,与体育产业就业人数增长值占总劳动人口增长值的比值发现,只有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信息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值比大于就业人数增长比,其中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出比远大于就业人数增长比,而体育用品销售、贸易代理与出租的产出比小于就业人数增长比,说明该市体育产业中的不同业态协同发展不足、资源配置有待优化。该市需明确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调整体育产业要素投入结构,增强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强化产业间的联动程度。该市体育产业结构高度化和服务化发展中,体育“三新”产业增速显著,其中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信息服务的增加值比例连年递增,而体育用品制造业增加值比例连续减少,说明该市体育产业向服务业方向发展。该市体育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中,赫芬达尔指数连续上升(2.845 1、2.985 7、3.089 9)。多元化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得到证实[54],该市需再进一步促进体育产业结构多元化,增强体育产业溢出效应,加强体育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从2015—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新空间指标来看,体育产业集聚指数连续3年增长明显,说明该市体育产业已达到较高的集聚化程度。而体育产业新空间形态数占比虽有所增长,但涨幅相较原始指标并不大,原因在于该市“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并不多,2016年仅有3个,2017年增加到5个,2018年为6个。该市积极建设市级体育产业基地,并已建成多个城市体育综合体、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该市正通过加强建设与管理以发挥体育产业基地的辐射效应。该市的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体育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而且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从2015—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效益指标来看,该市体育产业吸纳就业人数比、体育行业税收占比都有所提高。在就业与税收方面指标的增长说明该市的体育产业规模在扩大。

3.5  中国××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评价

首先,从2015—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来看(见表5),2015—2017年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依次为0.039 9、0.043 3和0.048 0,该指标的增长说明该市体育产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次,从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大变革的各维度指标来看,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权重值明显大于效率变革,说明2015—2017年间效率变革变化幅度不及动力变革与质量变革。此外,该市体育产业效率变革均值(0.033 7)明显小于质量变革(0.047 4)和动力变革(0.044 7)。因此,在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进一步推动效率变革是当务之急。效率变革是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高目标,相比质量变革和动力变革,效率变革所依赖的产业内部要素和产业外部要素更多,体育产业内部的效率变革需要依靠科技创新、高素质人才、优化资源配置等,体育产业外部的效率变革则需要生产要素、基础设施和产业空间的重新布局。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率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关理论认为,当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时,因为生产技术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与配套设施欠缺,无法满足大范围的市场需求[44]。因此,要充分认识该市体育产业的规模、结构、新业态布局等与体育产业效率变革的关联,避免体育产业重复建设、加强体育产品和服务的异质化与多样性,以科技创新推动该市体育产业效率提升。

4   结束语

本文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其他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参照、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为本体、以基本要求为指标筛选原则,从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视角,按照“发展基础-发展主线-发展主体”的逻辑,构建了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以中国××市体育产业数据为例,对笔者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维度中,质量变革权重最大,动力变革权重次之,效率变革权重最小。该市在2015—2017年体育产业已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体育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为该市体育产业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推动体育产业效率变革。该评价结果符合该市体育产业发展实际状况。

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体育产业适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由追求规模与速度增长转向提升质量与效率,这也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市场规律。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要通过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与质量变革,促进中国体育产业中的劳动、资金要素流动和体育产业的区域集聚,以创新作为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依据本文构建的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不同地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程度进行评价,不同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程度可能不在同一水平,各地区应凭借自身在体育产业上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的空间溢出效应,形成中国体育产业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19-09-17)[2020-03-26]. http://www.gov.cn/xinwen/2019-09/17/content_5430600.htm.

[2]  徐开娟,黄海燕,廉涛,等.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关键问题[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4):29.

[3]  程林林,李秦宇,陈鸥. 我国体育经济“学术流派”的由来与现状解构:兼论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1.

[4]  丁正军,战炤磊. 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动因与对策思路[J]. 学术论坛,2018,41(6):93.

[5]陈林会.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升级与政策保障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8.

[6]  宋昱.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创新与布局优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15.

[7]  任波,夏成前. 中国体育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3):23.

[8]  韩松,王莉. 我国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态势测度与评价[J]. 体育科学,2017,37(11):3.

[9]  崔瑞华,远芳,王泽宇. 中国体育產业发展支撑条件时空格局演变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8,34(10):1431.

[10]  叶宋忠. 体育产业与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度评价研究:以我国东部地区11个省市为例[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2):62.

[11]  魏明涛. 陕西省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研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36(4):452.

[12]  邹德新,朱传耿,姜翀,等. 体育强国背景下体育强省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 体育学研究,2019,2(5):1.

[13]黄海燕. 我国体育产业结构评价与优化对策[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4):27.

[14]  潘子辉,陈颇. 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能力评价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5):47.

[15]  周波,李艳翎,周超. 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及其实证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9):6.

[16]  张铖,陈颇. 我国体育产业核心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理论构建与实证[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9):46.

[17]  孙玉金. 我国省域体育产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模型及应用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5):68.

[18]  霍鹏翔,邓罗平,王海明. 我国中部地区体育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8,37(1):51.

[19]  刘春华,李克敏.  基于混合多目标决策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评价[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7):1.

[20]  史丹,李鹏. 中国工业70年发展质量演进及其现状评价[J]. 中国工业经济,2019,36(9):5.

[21]  宋皓皓,王英.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中国沿海省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 管理现代化,2019,39(6):12.

[22]  张峰,宋晓娜,董会忠. 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绿色竞争力指数测度与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19,28(10):70.

[23]  潘为华,潘红玉,陈亮,等.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J]. 科学决策,2019,26(9):28.

[24]  郑珍远,刘婧,李悦. 基于熵值法的东海区海洋产业综合评价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9,33(9):97.

[25]  曾令秋,王芳.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 农村经济,2018,36(11):53.

[26]  俞佳立,杨上广,甘晨. 我国物流产业内在竞争力评价及时空差异分析[J]. 兰州学刊,2019,40(5):86.

[27]  张鹏,梁咏琪,杨艳君. 中国科技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估及区域布局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19,37(5):833.

[28]  张海波,张毅,沈怡杉. 湖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价[J]. 统计与决策,2018,34(11):95.

[29]  汪慧玲,马国强. 丝绸之路黄金段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与时空差异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7(1):114.

[30]  王成武,郭敏臣. 基于旅游地域系统和GIS的旅游化水平测度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28(S2):76.

[31]  杨头平,潘桑桑. 中部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与差异分析[J]. 经济地理,2018,38(12):119.

[32]  郭淑芬,裴耀琳,任建辉. 基于三维变革的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34(10):27.

[33]  马茹,罗晖,王宏伟,等. 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测度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9,28(7):60.

[34]  蔡玉胜,吕静韦. 基于熵值法的京津冀区域发展质量评价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8,37(11):67.

[35]  金碚.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8,35(4):5.

[36]  任保平,张倩.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设计及其支撑体系构建[J]. 改革,2019,36(10):26.

[37]  张慧君. 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中国经验与挑战[J]. 经济学家,2019,31(11):23.

[38]  邹伟进,郑应炳,刘万里. 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中长期动力:要素结构变迁[J].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11):23.

[39]  余泳泽,胡山.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基本路径:文献综述[J]. 宏观质量研究,2018,6(4):1.

[40]  任保平,文丰安.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 改革,2018,35(4):5.

[41]  马晓强. 产业发展动力论:基于虚拟资本与产业互动的视角[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40.

[42]黄海燕. 我国体育产业新阶段特征及发展趋势[J]. 體育学研究,2018,1(1):13.

[43]  李学林,李隆伟,董晓波,等. 云南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2019(10):102.

[44]  苏东水. 产业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2.

[45]  黄海燕. 上海体育产业发展报告(2017-2018年)[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45.

[46]冯莎. 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研究[J]. 调研世界,2019,32(9):37.

[47]  黎智洪. 我国产业发展“三大变革”的理论逻辑与方法论[J]. 改革,2018(9):91.

[48]  张建清,龚恩泽,孙元元. 长江经济带环境规制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J]. 科学学研究,2019,37(9):1558.

[49]  郑芳,杨升平. 体育产业经济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89.

[50]  焦长庚,戴健,曹贤忠. 泛长三角地区体育服务产业空间集聚特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5):53.

[51]  张瑞林. 体育管理学[M]. 3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347.

[52]  曾燕萍,康玮. 中国文化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的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19,38(5):63.

[53]  许海平,王岳龙.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 金融研究,2010,53(10):54.

[54]  王悦,杨骁,张伟科. 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村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9(6):70.

[55]  孙祥栋,张亮亮,赵峥. 城市集聚经济的来源:专业化还是多样化: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财经科学,2016(2):113.

[56]  雷国胜,蔡芳. 土地财政对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影响的实证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2):153.

[57]  汪艳,王跃,殷广卫,等. 空间关联视角下体育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研究:基于ESDA的实证[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8,35(3):281.

[58]  冯彦,郑洁,祝凌云,等. 基于PSR模型的湖北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演变[J]. 经济地理,2017,37(2):171.

[59]  曹玲玲. 统计学[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5:22.

[60]  胡庆山,曹际玮. 农村体育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 体育科学,2019,39(5):26.

[61]  冯晓丽,崔佳柠. 新时代我国体育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研究[J]. 體育学刊,2020,27(2):44.

[62]  刘望,王政,谢正阳,等. 新时代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高质量供给研究[J]. 体育学研究,2020,34(2):73.

[63]  薛昭铭,刘东升,马德浩.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动力机制模型建构与现实考察[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39(2):116.

[64]  王雪莉,付群,郑成雯. 中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与路径探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1):1.

[65]  张雷,陈小平,冯连世. 科技助力:新时代引领我国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J]. 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3.

[66]  廉涛,黄海燕. 长三角体育产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2020,56(1):67.

[67]  张兵. 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职业体育高质量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20,40(1):16.

[68]  李燕领. 融合视野下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效应、路径模式与政策选择[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9,2(11):1.

[69]  刘扶民.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J]. 体育科学,2019,39(10):3.

[70]  白宇飞,臧文煜. 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工具:功能与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42(9):19.

[71]  徐开娟,黄海燕,廉涛,等.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关键问题[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9,43(4):29.

[72]  程林林,李秦宇,陈鸥. 我国体育经济“学术流派”的由来与现状解构:兼论中国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1.

[73]  陈林会.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构升级与政策保障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8.

[74]  宋昱. 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组织创新与布局优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45(4):15.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演进与效果评价
体育产业之篮球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