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0-06-08 15:22孙博
汽车之友 2020年9期
关键词:上海大众桑塔纳保时捷

孙博

新中国成立后,汽车工业就伴随着共和国一同成长,1950年汽车就已经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蓝图之中,经历了将近30年的“闭门造车”后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地实施,我们打开国门拥抱世界。就像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中国汽车激情满满渴望学习与进步,但是初出茅庐的我们却四处碰壁举步维艰,这时德国汽车企业伸出手拉了我们一把,这次握手一握就是40多年。

中德佳话中的“长情者”——大众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合资时代”,美国克莱斯勒和日本大发在这条路上是先行者,但后来的德国大众却从始如一地“硬朗”到现在,是不折不扣的长情者。虽然大众相比前者稍晚一步在1984年完成首次合资,但是中国汽车与大众的相识却是早在6年前。1978年,时任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前往德国正打算与奔驰洽谈合作事宜,站在德国的街头,他惊奇地发现德国大街上奔驰并不多见,反而是高尔夫和甲壳虫满地跑,于是打听了生产这些车的公司名字,随即立刻率领团队前往大众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他站在大众总部厂区南门外对门口警卫说:“我是中国的机械工业部部长周子健,想与大众的负责人对话。”警卫虽然对这群亚洲面孔的“不速之客”惊讶不已,但是他可能没想到这次的“放行”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命运。事不遂人愿,接踵而来的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长达6年的谈判,其中缘由很多,但是石油危机和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是根源,大众内部十分不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直到“关键先生”的出现。

1982年曾任大众美国总裁的卡尔·H·哈恩(Carl H Hahn)博士重返大众担任大众集团董事长,被称为“闯入中国的战略家”,同时被誉为“决定中国汽车工业命运的人”,他顶住集团内部的反对声音,做了一个当时看似大胆,但现在看上去绝对正确的决定——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他在回忆录中解释了他如此坚定的原因“中国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古老文化的民族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她5000年的历史说服了我。”

在哈恩博士的推动下,2年后,1984年10月10日,中德双方在人民大会堂以各出资50% 的方式组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这是德国汽车工业在中国的第一家合资企业,同时还促成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制定,这一切都对中国的汽车工业有着深远的意义。

如果说上海大众的合作哈恩算是“敢为人先”,那一汽大众的诞生就是将他“慧眼识珠”的战略投资家本色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上海大众项目中就起到重要推进作用的李文波博士在1986年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当时他是大众汽车公司驻中国首席代表。李博士听说,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厂、世界第四大卡车生产厂一汽、要开展一个30万辆产能的轿车工厂项目。一汽首先跟克莱斯勒进行了谈判,之后又通过李博士与上海大众进行接触,但是吃了闭门羹。转过年来,哈恩的朋友瓦尔特·莱斯勒·基普(WaltherLeisler Kiep)也得知此事,并立刻告知了正在休假的哈恩。敏锐的哈恩毫不犹豫地给当时一汽的厂长耿绍杰发去了一份传真,24小时之内哈恩就接到了访问邀请。梅开二度的好戏在大众与中国汽车之间正式上演,哈恩直到现在还在感谢他的朋友基普和那台传真机。

在一汽大众项目的洽谈阶段,哈恩开出了一個一汽无法拒绝的条件,“5 个月内就能签署所有合同”,听到这句话时耿绍杰即刻中断会议去打了一个决定性的电话,他终止了正在底特律进行的与克莱斯勒的合作合同,前后只差几分钟,再晚一点可能诞生的就是“一汽克莱斯勒”。大众这个“半路杀出来的程咬金”加速了与一汽合作的进程,1991年2月在中华大地上的第二家大众合资企业成立,一汽大众诞生。同年12月第一辆一汽大众捷达A2下线,但有多少人知道这辆捷达是从奥迪的生产线生产出来的?

为了红旗,一汽放弃的德国豪车——长春奔驰W123

其实,奥迪要先于大众来到长春这片东北热土之上,1987年哈恩与一汽谈判的初期就达成了约定,奥迪作为整个合作的开始,一汽将以CKD(全散件进口国内组装)的方式生产奥迪100 车型,而生产奥迪100的生产线是从大众在美国威斯特摩兰德的一条闲置的高尔夫生产线整条购买而来,1989年4月这条美国的高尔夫产线在长春重新启动,第一辆捷达就是借此产线生产而来。为何一汽急于把奥迪的车型率先落地,就是为了顶替老旧的“红旗”。但是在“替红旗”这件事情上奥迪不是“第一人”,而是汽车发明者——奔驰。

1981年6月,正值第二次石油危机最凶猛的时候,老红旗因为质量差、油耗高等原因,被国务院下令停产。长春一汽瞄准了德国豪车奔驰,希望用当时的E 级车型(W123) 的技术来为改造红旗提供方案。1985年1月一汽与奔驰签订了CKD组装合同,随后建了一条总装线,1988年1月第一辆长春奔驰W123 从一汽下线,那时它还叫梅赛“代”斯-奔驰,而不是现在的梅赛“德”斯-奔驰。一汽在与奔驰的合作中生产了200、230E和230E加长型三种车型共828辆。之后,一汽就转投了奥迪的怀抱,究其原因是W123这一代E级在海外1985年就已经停产了,用已经淘汰的技术来改造红旗,一汽迈不过心中的坎,再者后驱的动力布局不符合当时国内认可的技术潮流,所以长春奔驰没有走下去。但是大奔终究是大奔,在这批W123服役期间只有局级以上领导或者外宾接待时才能使用它,百姓也普遍的认为它就是地位与尊贵的象征,电影《女人TAXI女人》中女出租车司机张改秀在路上与外宾的奔驰W123车队并行时,羡慕与向往就写在她的脸上,奔驰品牌的定位在那时就已经深入人心。

只靠“官车”推不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前进,如何让汽车走入千家万户才是当时中国汽车的头等大事。

应运而生又生不逢时——平民“超跑”保时捷C88

为了加速中国进入汽车社会的脚步,1994年国家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民间称其为“中国家庭轿车计划”,同时广邀全球汽车品牌参与其中,并放出消息称只要方案被选中就可以与一汽合作供应选中车型。德国品牌在大众身上学到了中国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积极踊跃报名参加。但其中有一个品牌,稍显格格不入——德国跑车品牌保时捷。

保时捷为何出现在这里,其中也是万般无奈,那时它正经历财务危机,中国是个难得的机会它拼命地想抓住这颗“救命稻草”,所以“中国家轿”也格外上心,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从无到有,它的答案就是——C88。

当时国内并不知道谁是保时捷,也不清楚大众也是靠它创始人的作品起家,更不知道保时捷的家族造型是“青蛙王子”,但是单纯从“考试答卷”的成绩来看它肯定是个“学霸”。保时捷在“审题”上下足了功夫,短小精悍、有头有尾、功能齐全、性能优良、经济实惠,这些C88全都答对了。

C88短小的三厢造型比例协调,有空调和收音机,甚至标配了后排儿童安全座椅,在当时算得上“顶配”,离地间隙达到了220mm,要知道现在很多城市SUV都达不到这个数值,同时提供两种动力总成选择,分别是1.1升四缸发动机配5速手动变速箱和1.6升四缸发动机配4四速自动变速箱,最高时速可达到165km/h,价格却只要8.8万,当时桑塔纳售价逼近20万。其售价也“暴露”了它名字的由来,但是为什么是88,这是为了迎合中国文化,谐音“发发”,而C这个字母则代表了中国China,在此我们看到了这位来自德国的跑车品牌的满满诚意。保时捷还为C88设计了一个全新的logo,三圆相连代表了一家三口,切题“计划生育”,我们只能赞叹“学霸就是学霸”。

C88放在当今看都是一款非常优秀的小车,虽然圆润流线的外观让它在布满方正外形的桑塔纳和捷达的中国道路上,看起来有些另类。但是造化弄人,快速发展的中国政策也是瞬息万变,1995年“中国家轿”的计划被终止。“考试作废”虽对保时捷打击不小,但在“金子发光”理论的鼓励下,C88又来到印度,得到的却是“十动然拒”。生不逢时的C88 就这样回到德国永远停在了保时捷的博物馆中。

C88在华夏大地上真的什么都没有留下么?答案是否定的,C88的设计与理念在现在很多小型家用轿车上都有所体现,例如三厢版的QQ,甚至初代丰田普锐斯,都能看见C88的影子。

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中国国民车——桑塔纳

“中国家轿”的重担重新放在了“老三样”的肩上,先来者上海大众桑塔纳首当其冲。早在上海大众成立之前,上海桑塔纳就已经诞生。1983年大众提出现在中国组装一批CKD 轿车来给中方一个“试炼”,计划是两天完成,客服各种困难两周后第一辆手工组装的桑塔纳驶出了老旧的厂房,虽然 “超时”了,但大众仍然看到了希望与中国汽车的诚意。第二年上海大众开启中国汽车工业的全新时代。

德國大众在中国汽车工业上的贡献不仅仅是几款车型,而是它帮助中国建立了本土轿车制造体系,它带来了供应体系与管理体系,中国汽车人从德国汽车身上学到了看家的本领。桑塔纳就是最好的代表,从1987年开始上海大众经过短短4年的时间,实现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在1991年包括车身底盘、发动机、变速箱三大总成在内的零部件国产化率已经达到了70%。最终,桑塔纳不辱使命,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代名车。“拥有桑塔纳,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广告语更是成为人们当年的时代记忆。

中德汽车合作至今已经成为共同体,德系品牌撑起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四分之一,其带来的产品在中国汽车业发展的长河里留下了非常多的时代记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中德汽车的合作不断深入,甚至孕育了新的品牌,一汽大众在中国创立了全新子品牌——捷达JETTA,比亚迪与奔驰合作推出腾势,华晨宝马的之诺等等,德国汽车已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扎了根,开了花,结了果。望前40年,峥嵘岁月,期后40年,开枝散叶。

猜你喜欢
上海大众桑塔纳保时捷
上海大众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桑塔纳2000的前世今生
全新保时捷911
第一百万辆保时捷911下线
听说你们想开保时捷?所以我来了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研究
保时捷911
年轻化助力 再续经典传奇
桑塔纳品牌销量突破500万辆
广博上海大众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