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雅
摘 要:由爱奇艺独家制作的综艺脱口秀《奇葩说》成为当之无愧的网络综艺的楷模,本文立足视频网站的发展背景、分析《奇葩说》爆红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内容和形式上的与时俱进和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期望对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奇葩说》;爱奇艺;自制节目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05-0126-02
一、夹缝中求生存的发展背景
纵观视频网站的发展历程,视频网站在其最开始时的作用仅仅是一个播放平台,购买各大电视台成熟的电视节目,引进海外优秀的电视节目是提高视频网站收视率的唯一途径,是典型的“拿来主义”。但随着版权费用日益增长,同时国家广电总局政策的管控使得可播出的资源受到限制,爱奇艺在此背景下创作出了收视与口碑兼具的《奇葩说》,从“拿来主义”变为了“独立主义”。
1.版权费用过度高昂
由于视频网站主要依靠转播各大卫视和海外综艺节目电视台的优秀综艺节目,而优秀的视频资源毕竟有限,节目内容的同质化使得视频网站的收视率无法得到保障,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得到差异化发展,吸引用户的喜爱,于是各大卫视和网站开始纷纷购买节目的版权,这使得节目的版权费用节节攀升,电视节目的市场开始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国家广电总局相关政策为网络综艺发展提供契机
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的“限模新政”中提出“真人秀节目一年只能播一季”。在2017年颁布的“限韩令”中“禁用使用韩流内容,禁止中方和韩国合作制作”使得之前我国每年引进50~60档海外综艺节目的局面戛然而止。在广电总局政策的管控下,电视节目得到了净化,但同时娱乐节目的多样性和自由度也被束缚,而视频网站利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开始进行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节目。“限广令”使得网络综艺出现后,各个广告商蜂拥而至,使得视频网站拥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从而提高了节目制作的品质,提高受众的收视体验。
二、内容形式上的与时俱进
在如今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大行其道的形势下,单单依靠明星效应和平台的优势带动收视率是远远不够的,《奇葩说》将辩论赛与脱口秀融合,摈弃了传统辩论赛中学术教条的一面,增添了更多生动新颖化的表达方式,让辩论这一原本需要受众具有思辨能力和逻辑性的语言艺术变得平民化、趣味化,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1.利用大数据在节目选题上制胜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身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而《奇葩說》充分借助大数据提升节目内容的行业竞争力。从《奇葩说》的第一季到第六季的辩题来看,话题范围十分广泛。节目组利用一系列权威的互联网问答平台,如百度知道、知乎、豆瓣等,收集了大量能够引起人们热议和关注的话题,如“正确的废话还要说吗?”“该不该给部门新同事发喜帖?”这些涉及了职场、情感、人生的话题,对于处在社会转型期迷茫的青年人来说,每一道辩题,每一个问句,道出的都是他们对于时代的诘问,是他们希望得到的答案,也是他们与自我和解的仪式。
2.多元娱乐价值观的传递
在这个多元裂变的年代,《奇葩说》向我们展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可以披着娱乐的外衣进行一场风驰电掣的奔跑,在极度娱乐的外衣之下,节目讨论的内核却是严肃的、真诚的、开放的,《奇葩说》不是一场输赢的比赛,也不是为了让对方哑口无言,而是本着对交流的执着,对问题的思考,进行的一次谈话。通过双方对立的观点,使得我们所有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得以深化,让大家发现平时被我们忽略的群体,一些被遗漏但却真实存在的价值态度。张泉灵曾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捍卫你的存在”。《奇葩说》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就是在面对不同事物时的那一份包容和尊重。
3.导师、辩手的风格迥异
《奇葩说》的主持人由临场反应迅速的马东担任,把控话题走向,带领节目整体节奏。最新播出的奇葩说第六季全面升级为四大导师带队比拼的形式,感性的蔡康永、理性的薛兆丰、任性的李诞、率性的罗振宇,这四位导师在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拥有许多的粉丝,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再加上四人的性格特点各不一样,产生的碰撞也十分耐人琢磨,增添了节目的可看性。
参赛的辩手们看似“奇葩”的外表下,其实每一位辩手都是高学历、高精尖的人才,例如,中国传媒大学的雷哥、武汉大学教授陈铭、中山大学辩论强手马薇薇、哈佛大学博士詹青云……在这样一个精英汇集的节目中,每一期呈现给我们的不止是犀利调侃的语言,更多的是逻辑清晰、思维缜密的一针见血。再加上每一位辩手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喜爱和共鸣。
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
《奇葩说》之所以能在一众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离不开传播方式的创新以及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在爱奇艺的独家播出,使得节目内容和形式都较为灵活,线上线下的双重宣传引发网民热议,弹幕的运用更加增强了受众的参与度,各大品牌赞助商也为节目热播提供了巨额赞助。
1.强大平台的鼎力支持
爱奇艺作为中国视频网站的龙头之一,《奇葩说》依附爱奇艺这一强大的播出平台,逐渐从单纯的网播走向台网联动,不仅仅能在网络上播放,手机、平板等移动客户端均可播放,使用户真正做到随时随地观看节目,发表言论。爱奇艺对节目的宣传尤为重视,在新一季《奇葩说》推出前,爱奇艺都要对往季节目进行热点整合,吸引忠实观众回归,同时播放新一季《奇葩说》的海选内容,为还未正式播出的节目造势,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在《奇葩说》播出的时段,爱奇艺更是会将《奇葩说》置于APP的顶端,让观看其他节目的观众也会对《奇葩说》产生兴趣,使得《奇葩说》的潜在观众发展成为真实观众,这种用户、节目、平台三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使得节目的收视率更加稳固。
2.线上线下的双向推广
节目组申请了《奇葩说》的官方微博,不定期发布节目的看点、导师的趣闻、辩手的金句,令观众在节目还未播出就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期待。粉丝的竞相转发、评论更是为节目增添了人气。《奇葩说》还运用了弹幕这一互联网新形式与用户进行互动交流,观众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可以实时发送自己的看法和评论至屏幕上。更大程度上加强了节目的实时性与交互性,充分捕捉到了年轻人渴望表达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特点。线下《奇葩说》团队多次在各地召开发布会,为节目的高收视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广告的巧妙植入
网络自制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的灵活性、播出时间的可控性,在品牌营销中体现出很大的优势,《奇葩说》利用节目不走寻常路的特点,对广告的植入也可谓是煞费苦心。《奇葩说》一改传统广告植入力求自然的风格,直白大胆地呈现出“我们就是在做广告”的创新广告模式,“京东一下一时爽,一直京东一直爽”的洗脑口播让观众们记忆犹新,这种简单真实、张扬直接的方式,与当下年轻人的性格十分契合,摈弃别扭尴尬的外衣,展示真实的自我,使得广告也成为了娱乐观众的一个新的闪光点。
四、结 语
成长是一个自我不断破碎再不断重建的过程,《奇葩说》存在的意义,并不是用犀利的言辞、另类的衣着作为噱头哗众取宠,而是以谈话的形式,帮助更多的人成长,在此引述主持人马东对于节目的愿景“希望通过节目传达年轻人的语言方式、内心世界和价值主张,并通过娱乐的形式来传递价值,沉淀文化”。而《奇葩说》确实做到了,用真实诙谐的表达呈现对所处世界的理解,在一片混沌中引发人们内心的思索,实现了正能量教化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冯莹莹,刘萍.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探析——以《奇葩说》为例[J].记者摇篮,2019(4):92-93.
[2] 胡屿.网络综艺节目的传播策略分析——以《奇葩说》为例[J].通讯世界,2019,26(4):315-316.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