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李芳弟 颉炜清
摘要 [目的]鉴定、评价、筛选出适宜北方种植的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方法]从全国各地引进29份马铃薯材料,进行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产量性状及抗病性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宣薯5号、莱柯1号、延薯10号、Ba39、L0529-2及延薯9号6份材料较对照克新2号增产,其余材料均减产;延薯7号和青2014-6为抗病性较佳的材料;宣薯5号、L08103-6、中薯10号、延薯7号及青2014-6这5份材料为结实性较好的材料;延薯7、9、10号、中薯10号、莱柯1号及Ba66这6份材料的平均薯重较好。[结论] 宣薯5号、延薯7、9、10号、中薯10号、莱柯1号、青2014-6、L0529-2、L08103-6、Ba39、及Ba66这11份材料可以作为亲本材料利用。
关键词 马铃薯;种质资源;鉴定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0)10-0036-07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10.011
Abstract [Objective]To identify, evaluate and select the new earlymaturing potato varieties suitable for Northern China.[Method]29 potato resources were introduced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analyze the growth period, plant characters, tuber characters, yield characters and disease resistance.[Result]The yields of 29 potato varieties,including Xuanshu5,Laike1,Yanshu10,Ba39,L05292,Yanshu 9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Kexin 2.The rest of resources were reduced.Yanshu 7 and Qing 20146 were the bettter resistent resources.5 potato varieties,Xuanshu 5,L081036,Zhongshu 10,Yanshu 7,Qing 20146,were better finality resources.6 potato varieties, Yanshu 7,Yanshu 9,Yanshu 10,Zhongshu 10, Laike 1,Ba66,were better in single tuber weight.[Conclusion]11 potato varieties including Xuanshu 5,Yanshu 7,Yanshu 9,Yanshu 10,Zhongshu 10,Laike 1,Qing 20146,L05292,L081036,Ba39,Ba66 can be used as parent materials.
Key words Potato;Resources;Identification
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和食用国家最多的作物,同时也是在全球经济中继玉米、水稻和小麦之后的第四大作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及气候条件都适合种植马铃薯,甘肃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马铃薯也是甘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栽培马铃薯的历史已有400 多年,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2]。天水地处甘肃省三大马铃薯优势生产区域陇东南早熟菜用型生产区之中,年种植面积6.7万hm2左右,气候温和,年降雨量425.0~553.2 mm,年平均气温8~12 ℃,海拔在748~3 120 m,素有“陇上江南”之称[3-4]。受近年来全国马铃薯市场和周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影响,马铃薯生产在当地日趋得到政府和农户的重视,但一直缺乏适合该区域的早熟马铃薯品种。因此,笔者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蔬菜市蔬菜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及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等11家科研院所的29份品种(系),通过对其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产量性状及抗病性等方面进行鉴定评价,为筛选和选育出适于当地的马铃薯新品种、育种亲本及中间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29份,其中包括本溪市马铃薯研究所7份,中国农业科学院4份,延边族朝鲜自治州4份,甘肃省农业科学院2份,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份,郑州市蔬菜研究所2份,青海农林科学院1份,定西马铃薯研究所1份,宣威市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1份,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份,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1份(表1)。对照品种为克新2号,为当地的主栽品种。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布置在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山县马力镇付门村早熟马铃薯试验基地内,海拔1 566 m。试验地为水浇地,土质为砂壤土,前茬作物冬油菜,肥力中等,四周无树木、建筑等。
1.3 田间管理 于4月5日播种,9月11日收获入库。基肥1 hm2施600 kg沃润得精制有机肥(有机质含量≥45%,N+P2O5+K2O≥5.0%,天水润德沼气开发工程有限公司生产)、900 kg福瑞达复合肥(总养分≥36%,N∶P2O5∶K2O为30∶6∶0,鲁西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50 kg碘钾(K2O≥50%,美国TVA国际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齐苗时追尿素150 kg(N≥46.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6月5日、6月23日各人工除草1次;在5月10日、6月15日、7月5日、7月25日各灌溉1次;其他农艺措施与当地大田管理一致。
从薯肉颜色看,中薯3、5、7、12号、L0529-2、闽薯1号及Ba39这7份材料薯肉颜色为淡黄色;中薯10号、延薯7、10号、L08103-6、郑薯6、8号、早大白、Ba66及克新2号9份材料薯肉颜色为白色,其他13份材料的薯肉颜色均为黄色,从这29份材料也可以看出选育的早熟材料的薯肉颜色多为黄色或淡黄色,仅有近1/3的材料为白色,也表明早熟马铃薯市场上,消费者喜爱薯肉偏黄的马铃薯。从芽眼多少看,仅有L08103-6和1436-3的芽眼数量多,其他27份材料的芽眼数量少。从芽眼深浅看,仅有青2014-6、宣薯5号及莱柯1号的芽眼深;其他26份材料的芽眼浅。从匍匐茎长度看,青2014-6、华恩1号、宣薯5号及秦芋32这4份材料的匍匐茎长;其他25份材料的匍匐茎短。从29份材料的薯型、薯皮颜色、薯皮光滑度、薯肉颜色、芽眼的多少和深浅、匍匐茎长度7个块茎性状看,选育出适于市场要求的早熟马铃薯品种的目标性状,应是薯块椭圆的、薯皮光滑、皮色肉色偏黄、芽眼少且浅、匍匐茎短,这样的马铃薯商品性好、易于加工和收获、符合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表3)。
2.2 不同来源材料的抗病性分析
2.2.1 病毒病。由于2019年降雨较往年多,导致蚜虫繁殖量下降,从而各品种(系)发病较轻。于7月2日调查病毒病,中薯7号的发病最重,病株率为100.0%,病情指数为26.7;华恩1号和郑薯8号发病较重,病株率为100.0%,病情指数均为22.2;中薯5、13号、延薯8、10号、L08103-6这5份材料发病最轻,病株率为10.0%,病情指数均为1.1;延薯7号、青2014-6、L0529-2、宣薯5号、莱柯1号 5份材料未发病;对照克新2号及其他15份材料发病较轻,病株率在20.0%~70.0%,病情指数在2.2~7.8(表4)。
2.2.2 早疫病。早疫病较往年发病迟,发病轻。8月5日调查,1436-3发病最重,病株率为100.0%,病情指数为83.7;Ba66、尤金、富金及郑薯8号发病较重,病株率均为100.0%,病情指数在45.5~73.3;莱柯1号和闽薯1号感病最轻,病株率均为6.7%,病情指数为0.7;宣薯5号未发病;对照克新2号及其余20份材料发病较轻,病株率在20.0%~100.0%,病情指数在2.2~39.3(表4)。
2.2.3 环腐病。环腐病较往年发病轻,由于参试材料植株均未发生植株环腐病,所以在表4中未列出。收获时调查块茎环腐病,对照克新2号发病最重,病薯率为28.6%,病情指数为8.9;中薯5号和Ba39发病较重,病薯率分别为21.1%、20.0%,病情指数分别为6.7、6.6;中薯10号、延薯8、9号、秦芋30号、华恩1号、萊柯1号、郑薯8号、富金8份材料的发病较轻,病薯率在5.6%~11.1%,病情指数在1.4~2.8;延薯7号发病最轻,病薯率为5.3%,病情指数为1.3;其他17份材料均未发病。
2.2.4 块茎晚疫病。
由于8月中下旬持续下雨,未能及时收获,造成晚疫病侵染薯块,从而块茎晚疫病发病较重。收获时调查块茎晚疫病,郑薯8号发病最重,病薯率为39.3%;中薯3、7号、秦芋30、32号、闽薯1号、莱柯1号、早大白、尤金、1436-3、富金及克新2号11份材料发病较重,病薯率在20.0%~36.9%;Ball发病最轻,病薯率为1.4%;其余16份材料的发病较轻,病情指数在12.9~19.1(表4)。
2.3 不同来源材料的产量性状及品质分析
2.3.1 产量构成。从单株产量看,延薯10号单株产量最高,为1 204.3 g;中薯3、5、10、13号、延薯7、8、9号、青2014-6、秦芋30号、L08103-6、L0529-2、华恩1号、宣薯5号、莱柯1号、Ba39及对照克新2号16份材料的单株产量较高,在503.3~1 074.3 g;富金最低,仅为180.4 g;其他11份材料的单株产量较低,在187.5~498.2 g。
从单株块茎数看,宣薯5号单株结薯数最多,为10.4个;中薯3、5号、延薯9号、青2014-6、秦芋30、32号、L08103-6、L0529-2这8份材料的单株块茎数较多,在5.2~8.5个;Ball单株结薯数最少,为1.8个;其余19份材料的单株结薯数在1.9~4.9个。
从平均薯重看,延薯7号的单薯重最重,为245.5 g;延薯9、10号、中薯10号、莱柯1号、Ba66及对照克新2号这6份材料的单薯重较高,在166.4~244.1 g;闽薯1号单薯重最轻,为53.6 g;其他11份材料的单薯重在82.4~148.0 g。
从商品薯率看,所有参试材料的商品薯率差异较大。商品薯率在80%以上的材料有13份,依次为中薯3、7、10、13号、延薯7、9、10号、青2014-6、华恩1号、莱柯1号、早大白、Ba66、Ba39、Ball,商品薯率在80.9%~95.6%;商品薯率最低的是郑薯8号,为12.0%;其余品种(系)在39.2%~78.9%。
2.3.2 品质。由于干物质含量和淀粉含量呈正相关,故仅从淀粉含量分析即可。从29份材料的淀粉含量看,宣薯5号最高,为22.571%;秦芋30、华恩1号、L08103-6、富金及克新2号5份材料淀粉含量较高,在15.160%~17.193%;延薯9号淀粉含量最低,为11.195%;其余22份材料的淀粉含量较低,在11.251%~14.903%。这表明适于水浇地的马铃薯品种(系)淀粉含量均较低,不适于淀粉加工,可用于鲜食。
从蒸煮食味看,中薯5号、华恩1号及宣薯5号的食味优;中薯10号、延薯8、9号、青2014-6、秦芋30、L0529-2、闽薯1号、莱柯1号、郑薯8号、尤金及富金11份材料食味良好;对照克新2号及其他14份材料食味中等(表5)。
2.4 不同来源材料的产量分析 从单产看,产量的变化幅度较大,在18 875.9~89 442.0 kg/hm2,对照克新2号为57 315.4 kg/hm2,居29份材料第7位;单产超过75 000/hm2有宣薯5号、莱柯1号和延薯10号,折合产量分别为89 442.0、77 003.9和75 191.3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56.1%、34.4%及31.2%,居29份材料的第1、2、3位。单产超过60 000 kg/hm2有Ba39、L0529-2及延薯9号,折合产量分别为69 878.5、67 065.9及61 065.6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21.9%、17.0%及6.5%,居29份材料的第4、5、6位。其他22份材料均較对照克新2号减产,单产在18 875.9~56 940.3 kg/hm2,较对照减产0.7%~67.1%(表6)。
3 结论与讨论
在北方一作区,尤其是西北地区种植马铃薯的生产技术效率、种植收益还较低[9],难以给种植户带来丰厚的效益;而在我国中原二季作区、南方冬作区和部分西南混作区,广泛种植具有生育期短、产量高、质量优、经济效益高的早熟马铃薯[10-12],是当地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作物之一;综合上述两点,北方育种者可利用当地河谷川道区域的地理优势,鉴定、评价及筛选出适宜于该类区域的亲本材料、中间材料及已审定定名的马铃薯品种,进而选育出符合市场需求、适应北方气候条件、商品性状优良的早熟马铃薯品种,进一步解决市场多元化需求、农户增产增收、马铃薯产业发展等问题。
通过对29份马铃薯材料进行鉴定评价,明确了这批材料在生育期、植株性状、块茎性状、发病程度及产量性状等方面的特点,初步筛选出一批可以在河谷川道区域种植的高产、抗病、综合性状良好的宣薯5号、莱柯1号、延薯10号、Ba39、L0529-2及延薯9号,同时要注意宣薯5号的生育期(>105 d)稍长, 生产中可适度控旺或选择后期休耕的地块种植;莱柯1号的块茎晚疫病发病较重,生产中注意及时防控晚疫病,以免侵染薯块,影响产量;Ba39的块茎环腐病发病较重,生产中宜采用优良种薯或切刀消毒来防控环腐病。通过病毒病、早疫病、环腐病及块茎晚疫病鉴定评价,初步筛选出抗病性较强的延薯7号和青2014-6,它们生育期也适中,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加以利用。筛选出结实性较好的材料为宣薯5号、L08103-6、中薯10号、延薯7号及青2014-6这5份,可作为早熟马铃薯育种亲本利用。筛选出平均薯重(>150 g)较好的延薯7、9、10号、中薯10号、莱柯1号及Ba66这6份材料,因其结实性不佳,可作为早熟马铃薯育种亲本的父本材料使用。
从这29份材料的亲本关系,也可以看出一个综合性状良好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可以研发出更多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后代材料[13],如以延薯4号为母本,以早大白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出早熟、鲜食的延薯7、8号;以延薯8号为母本,以早大白为父本进行杂交,又选育出延薯9号;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以早大白这一优势亲本持续选育出3个新品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以中薯3号为亲本,选育出中薯5、13号。马铃薯常规育种的实质就是杂交育种,亲本的遗传关系越远,基因差异越大,所产生的后代群体中变异个体就越多,产生优秀后代材料的概率就越大。因此可以利用优势亲本材料,通过回交或轮回选择的方法,与该区域适应性、丰产性、抗病性优良的主栽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其后代群体中出现优势杂交个体的概率将大幅增加。研究表明,马铃薯块茎颜色和色素的分布由数量性状控制的[14-15]。目前市场上块茎颜色偏黄色的马铃薯商品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从而以块茎颜色为黄色的马铃薯材料为亲本,选育出黄肉的马铃薯品种的概率就更高,引进的29份种质材料中块茎颜色多为淡黄色、黄色,尤其是宣薯5号、延薯9号、莱柯1号、青2014-6等均为黄皮黄肉的材料,是理想的黄肉马铃薯育种材料。今后要根据北方的地域气候特征,有计划地引进优良的马铃薯种质资源,不断丰富和提升北方马铃薯种质资源库,进而推动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吴正强,岳云,赵小文,等.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32(6):67-72.
[2] 李高峰,文国宏,李建武,等.马铃薯主食化品种筛选研究[J].甘肃农业科技,2018(4):10-14.
[3] 天水市地方志办公室.天水年鉴2018[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72-73.
[4] 王鹏,王德贤,李芳弟,等.天水地区15个马铃薯新品种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28):52-54.
[5] 廖琴,邹奎,谢开云,等.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马铃薯:NY/T 1489—2007[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1-8.
[6] 王鹏,李芳弟,郭天顺,等.马铃薯育成品种晚疫病抗性及产量的鉴定与评价[J].中国马铃薯,2018,32(4):199-204.
[7] 张永成,田丰.马铃薯试验研究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66-167.
[8] 李芳弟,王鹏,郭天顺,等.60 份马铃薯种质资源评价[J].甘肃农业科技,2016(10):17-23.
[9] 马力阳,罗其友,高明杰,等.西北山区农户马铃薯生产规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24(10):239-250.
[10] 金黎平,屈冬玉,谢开云,等. 我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研究进展[J].种子,2003,22(5):98-100.
[11] 徐建飞,段绍光,庞万福,等.马铃薯品种中薯3 号杂交后代熟性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5,30(S1):92-96.
[12] 许庆芬,佟卉,刘燕清,等.天津春季马铃薯引种比较试验[J].种子,2019,38(7):131-134.
[13] 孙慧生.马铃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0-112.
[14] ZHANG Y F,JUNG C S,DE JONG W S.Genetic analysis of pigmented tuber flesh in potato[J].Theoretical applied genetics,2009,119(1):143-150.
[15] 胡海波,郝永丽,高博,等.39份马铃薯资源在赤峰地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及其应用[J].种子,2019,38(7):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