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树俊,王基安,荆玉蕾
(1.西安财经大学a.期刊管理中心;b.商学院,陕西 西安710100;2.西北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710072)
近年来核心科技的发展逐步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从中国制造2025 计划到德国的工业4.0,再到美国对中国新兴科技发展设置贸易壁垒,充分说明发展新兴核心科技,增强核心竞争硬实力将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战略。当前,发展硬科技产业有助于发掘经济发展新动力、完善经济结构体系、提升新型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硬科技企业存在无形资产比例大、固定资产少、研发周期长、技术创新门槛高等异质性特点,使其难以通过固定资产抵押获得传统金融服务支持[1]。然而,供应链融资是从存货质押业务发展起来的,它以核心企业为依托,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活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运用供应链融资方案来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风险[2]。在中国经济稳步发展的背景下,供应链融资方式将成为硬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所采取融资方式之一。2013—2017年,中国硬科技领域融资案例数由345 起增长至1628起,增长了3.7 倍,融资资金额相应地由227.9 亿元增至1727.9 亿元,增长了6.5 倍,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在实际融资过程中,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引起了供应链结构变化,进而从战略柔性的角度对供应柔性因素进行调整,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资金流动,提升融资效率,甄别风险因素,降低融资风险[3-5]。已有研究主要从企业规模、业务模式、供应链伙伴关系资本等角度,分析了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因素,然而,较少从供应链柔性能力的视角,深入分析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机理。因此,本文以供应链柔性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硬科技异质性、供应链柔性能力、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关系模型,依次从供应链柔性的吸收和共享能力出发,深入研究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投资回收周期等硬科技异质性因素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内在影响关系。
在硬科技企业融资过程中,运用供应链融资模式来解决融资约束问题时,既要考虑行业特征、供应链结构、业务性质等因素,又要挖掘不同企业之间的异质性[6-7]。硬科技异质性体现在研发周期长、技术创新门槛高、产品不可复制等特征方面。特别是光电芯片、基因工程、航空航天、脑科学等硬科技企业,其项目往往需要五年以上的研发周期并且其研发成果具有不确定性,上下游市场国际化难以获得稳定的上下游客户关系,所以硬科技产品具有生产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风险覆盖广等异质性特征。结合供应链融资规模和时间变化,将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因素界定为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和投资回收周期三个方面。因此,在硬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过程中,根据供应链结构变化,从供应链柔性的角度准确地分析影响供应链融资绩效的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因素,成为提升硬科技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水平的关键环节。
在供应链运行过程中,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使得供应链结构发生变化,产品服务流转不顺畅、供应链运营周期延长、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关键业务融资风险增大。需要通过调整供应链柔性能力,识别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波动性因素,加强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紧密关系,发挥多边协调合作优势,增强解决未来突发性、复杂性事件的应变能力。根据客户多样化需求,灵活地调整运营管理结构、服务措施和融资方案,着力提升供应链资源整合效率和融资风险防控能力。供应链柔性能力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静态能力为企业能够在稳定的状态下可持续稳定经营的能力,动态能力主要是企业在风险和机遇面前适应相应环境变化而进行灵活调整的能力[8]。供应链柔性能力既是供应链对外部需求的反应能力,又是供应链系统性风险防控能力和适应新兴市场发展变化的创新性资源协调能力。通过企业间关系理论探讨影响供应链柔性能力因素,结果显示这些因素主要在战略、环境、组织和技术因素这四个方面对柔性能力产生影响。供应链柔性能力和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关系,战略、环境、组织和技术等因素对柔性能力均能产生影响,并且供应链柔性能力与链上知识创新水平相关性较高。基于此,将供应链柔性能力分为吸收能力和共享能力两个维度,吸收能力通过汲取企业外部积极因素提升自身的快速反应水平,如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整合能力、供应链反应能力;共享能力通过向外部释放公共资源而提升供应链整体快速协同效应,如供应链财务数据共享效率。因此,从静态与动态两个维度,整合供应链柔性能力,有助于准确地识别、规避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升供应链融资绩效水平。
供应链融资绩效涵盖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回收等供应链运营的各个环节,主要通过融资周期、融资规模、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等相关指标进行衡量。
与传统融资方式相比,硬科技企业供应链融资应关注新兴企业异质性特征因素对供应链结构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调整供应链柔性能力,协调整合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与供应链融资绩效之间交互关系,进一步提升硬科技供应链融资绩效水平。国内外学者在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研究,较多关注如何识别企业信用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较少深入分析供应链结构变化对于融资绩效的内在影响[10]。从层次关系结构来看,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共同发展愿景是供应链融资合作面临的重要问题[11]。从价格波动角度看,供应链产品服务价格波动对融资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消除产品服务价格非常规波动有助于确保供应链融资稳定[12]。从关系融资模式角度看,网络性融资可得性、周期、成本以及融资量对融资绩效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企业间战略信任关系有助于提升供应链融资绩效[13]。准确地分析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强度对供应链融资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能够有效地提升供应链融资频率和绩效水平[14-15]。因此,结合硬科技企业注重客户体验、数字化创新和信贷风控的新动向,通过调整供应链柔性能力,努力达成愿景目标共建、产品服务价格协调和战略关系发展,有助于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提升硬科技供应链融资绩效水平。
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对产品技术含量、市场风险程度、自有资金规模、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下游客户需求满意度、供应链中信息流畅度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6-17]。产品研发投入水平将直接影响供应链核心企业的库存管理方式和其产品生产流程[18]。高水平研发投入有助于产品服务创新,技术含量越高,核心竞争力就越强。供应链研发资金流量是否充足、创新资金投入结构是否合理影响供应链柔性响应能力。
硬科技企业的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难以预估市场需求特征和无法预测市场对新科技的接受时间两个方面。一方面硬科技产品研发周期影响供应链上下游的采购和销售频率,另一方面研发期间内各类风险还直接影响成本、生产效率、市场占有率以及上下游企业合作关系等,对供应链柔性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19]。基于此,提出以下假设:
H1: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对供应链柔性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H1a: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对吸收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H1b: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对共享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H1c:创新资金规模对吸收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H1d:创新资金规模对共享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H1e:投资回收周期对吸收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H1f:投资回收周期对共享能力产生消极影响。
通过调整供应链柔性能力,能够将研发、生产、销售阶段的实时变化信息准确地在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企业之间进行共享。一方面它能使供应链部门之间减少重复成本,提升复杂业务协作效率;另一方面它能够提升供应链产品流通协作水平,减少库存积压成本,降低市场运营风险,为推进供应链融资协作和提升供应链融资绩效水平奠定基础[20-24]。
供应链柔性能力是上下游企业达成战略的一致的资源互补能力,包括过程柔性和物流柔性。过程柔性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的种类和数量来衡量的能力。物流柔性则是在面对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和风险情况下,能拥有选择从不同的供应商供货的能力[25]。供应链柔性能力有助于企业间沟通合作,形成稳定的合作创新模式,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供应链中断现象,充分发挥跨功能和跨组织的整合创新能力,控制资金流量,降低融资风险,提升融资绩效水平。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供应链柔性能力对供应链融资绩效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H2a:吸收能力对供应链融资频率产生积极影响;
H2b:吸收能力对供应链融资成本率产生积极影响;
H2c:共享能力对供应链融资频率产生积极影响;
H2d:共享能力对供应链融资成本率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剖析了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投资回收周期与供应链柔性能力之间的关系。产品的研发投入强度越大、技术含量越高,对硬科技企业来说就越是需要保密,而这些信息的保密会影响信息流畅度、知识共享程度,从而影响共享能力。而创新资金规模、投资回收周期一方面会影响供应链的物流反应速度、资金流频率、资金充盈程度和供应链关系的稳定,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供应链之间的企业主动传播信息和知识的流畅程度,从而影响供应链的吸收、共享能力[20-21]。供应链柔性能力显著影响了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能否在供应链中正常运转,能否抵御市场风险和短期信用风险,以及能否有效地控制供应链的融资频率和融资成本率[22-23]。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供应链柔性能力在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与供应链融资绩效关系之间存在中介效应。
综上所述,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供应链柔性能力与供应链融资绩效之间影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硬科技异质性、供应链柔性能力与供应链融资绩效模型
本研究的资料和数据主要通过调查问卷来获取,调查对象的企业类型主要是截至2017年底成立的硬科技企业,涵盖了制造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填写问卷的员工包括基层管理人员、部门主管乃至高层管理人员,其中被访问者中高层占据60%。被调查企业以中型企业为主,其中有近60%的企业员工人数大于100。有70.8%的企业成立时间超过3年,有30%的企业联合其上下游企业共同填制调查问卷。
为了本次研究,课题组于2018年6月以电子邮件、网络调查、纸质问卷等方式共发出了135 份调查问卷,删除了23 份不符合要求的无效问卷,得到有效的问卷112 份,回收有效率为82.96%。问卷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部分:第1 部分为企业基本情况,第2 部分为供应链柔性能力量表;第3 部分为供应链融资绩效量表;第4 部分为控制变量数据。通过使用Likert 七点式量表设计问卷的第2 到第4 部分,从1 到7 分为七个评定标准,分别表示:极同意、同意、有些同意、中立、有些反对、反对、极反对。
硬科技异质性、融资绩效的测量结果来源于公司提供的2017年公司数据,其中具体衡量指标经过对数据计算得到。
通过对供应链柔性能力使用七级Likert 量表进行主观评估,针对具体企业,采取深度访谈的形式进行数据采集。根据“ 极同意—极反对”的程度打分。硬科技异质性、融资绩效根据具体财务数据分析得到。选取的因变量是供应链融资绩效,自变量是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中介变量为供应链柔性能力。针对供应链柔性能力采用七点式Likert 量表进行测量,对硬科技异质性和供应链融资绩效均采用企业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测量。运用SPSS22.0 分别对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供应链柔性能力及供应链融资绩效的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
1.硬科技企业异质性
对硬科技异质性划分为三个维度进行度量: 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投资回收周期。其中产品研发投入强度体现了企业产品设计开发技术的复杂度和科技水平的深度,本文选取研发人员占所有人员比重与产品研发投入资金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这两个指标;创新资金规模主要体现了企业每年再创新方面的资金量投入占比,不仅体现产品的科研创新投入,还体现制度和管理结构的创新投入,本文采取平均每年创新资金投入量与现金流量表中每年现金流出总量的比值;投资回收周期长度是企业每开发一个新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到回收资金的平均时间。本文共运用5 个指标对硬科技企业异质性进行测量。
2.供应链柔性能力
对于供应链柔性能力,将其划分为共享能力和吸收能力进行测量。共享能力测度的是供应链上下游成员企业之间信息有效传递以及分享利用的程度[9,24]。吸收能力测度的是供应链资源整合,以及运用供应链柔性能力规避外在风险的程度[24-25]本文共运用6 个指标对供应链柔性能力进行测量。
3.供应链融资绩效
通过对供应链融资频率和供应链融资成本率来衡量供应链融资绩效,借鉴国内外研究供应链融资绩效的相关指标[26]。供应链融资频率和融资成本率各包含1 个指标,分别为供应链融资产品每年融资数量、融资资本/(融资资本+融资费用+逾期罚款)。
4.控制变量
将企业规模和企业年限变量作为控制变量。企业规模选取注册资本300 万元以上的硬科技企业。企业年限按照正式开始生产年数计算。
表1 描述性统计表
从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可以看出,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和投资回收周期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较大,三者的标准差均大于1,说明各企业的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分布不够均匀,差异较大。其余各观测变量的标准差,除企业年限外均小于1,说明各指标在各个公司的分布较为均匀。具体来看,共享能力和吸收能力均值为4.55 和4.72,说明企业的信息有效传递以及分享利用和供应链资源整合能力一般。融资频率均值为5.51,说明企业融资频率较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高。融资成本率均值为2.32,说明企业融资成本较为正常,并且标准差为0.599,说明各企业间融资成本差异不大。
通过对搜集的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因子载荷均大于0.7,方差贡献率大于50%,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内聚效度;α 系数大于0.7,表明具有较好的内部异质性。如表2、表3、表4所示。
表2 硬科技企业异质性的信度效度检验
表3 供应链柔性能力的信度效度检验
表4 供应链融资绩效的信度效度检验
表5为相关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投资回收周期等变量显著相关,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表5 相关性分析
由表6中的数据分析可知,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与供应链融资绩效呈负相关、供应链柔性能力与供应链融资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与理论假设的逻辑一致。
本文构建了5 个多元回归模型。其中模型1 体现的是控制变量企业年限、企业规模和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关系;模型2 体现的是自变量(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投资回收周期)对因变量(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模型3 反映的是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与供应链柔性能力的关系;模型4 反映的是供应链柔性能力与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关系;模型5 反映的是在供应链柔性能力中介作用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表6 硬科技异质性、供应链柔性能力与供应链融资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产品研发投入强度(β=-0.117,P≤0.01)和创新资金规模(β=-0.185,P≤0.01)、投资回收周期(β=-0.346,P≤0.01)均对供应链融资绩效具有消极影响。模型3 产品研发投入强度(β=-0.437,P≤0.01)、创新资金规模(β=-0.385,P≤0.01)和投资回收周期(β=-0.207,P≤0.01)均对供应链柔性能力有消极影响,假设1得到支持。模型4 表明供应链柔性能力(β=0.480,P≤0.05)对供应链融资绩效具有积极影响,假设2 得到支持。模型5 表明加入供应链柔性能力这一变量后(β=0.483,P≤0.01),产品研发投入强度(β=-0.136,P≤0.01)、创新资金规模(β=-0.174,P≤0.01)和投资回收周期(β=-0.283,P≤0.01)系数显著性下降。因此,供应链柔性能力在硬科技企业异质性与供应链融资绩效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假设3 得到支持。
本研究在硬科技供应链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针对硬科技融资约束问题,从硬科技异质性角度出发,以供应链柔性能力为中介变量,构建“硬科技异质性—供应链柔性能力—供应链融资绩效”回归分析模型,研究硬科技企业异质性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投资回收周期与硬科技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呈显著负相关,而供应链柔性能力积极影响融资绩效,并在硬科技异质性与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
总之,上述研究成果在甄别硬科技企业资金约束因素、提升供应链柔性融资绩效和促进硬科技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第一,实时地准确识别硬科技企业异质性特征,提升供应链柔性化融资策略的时效性。
硬科技企业涉及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技术、光电芯片、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高精尖科技产业领域,具有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较高,难以被模仿,研发资金需求量大等相关特征。特别是在2013—2018年期间,新能源领域累计融资额高达1259 亿元,信息技术领域累计融资额为1180 亿元,人工智能领域累计融资额为835 亿元。从平均单笔融资额来看,新能源领域平均单笔融资额最高。从供应链柔性能力发展角度,可以分析不同硬科技产业领域的资金需求和硬科技企业的内在异质性要素。根据硬科技企业行业特征和异质性要素对供应链结构的影响,结合各个企业自身创新发展目标、融资规模、网络结构和潜在市场变化,提出适合硬科技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柔性化融资策略,增强供应链企业金融合作信任度,确保硬科技产业供应链融资时效性和稳定性。
第二,积极有效地发挥供应链柔性能力的中介效应,提升硬科技企业供应链融资绩效水平。
随着硬科技企业融资需求的不断攀升,在技术进步和环境改善的共同驱动下,硬科技供应链结构正朝着更清洁、更低碳的方向进行绿色化转型。尤其是新能源领域绿色融资主要分布在扩张期、成熟期,融资案例数占比分别为44.6%、29.1%,融资金额分别为685.4 亿元、236.1 亿元,合计融资比重达到73.7%。
通过供应链柔性能力,深度分析硬科技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强度、创新资金规模和投资回收周期变化对供应链融资绩效的影响,灵活调整供应链组织结构,加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信息共享,改善硬科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凝练硬科技企业融资方案,降低硬科技融资成本,提升硬科技产业供应链融资绩效水平。
第三,稳步提升硬科技供应链融资绩效,促进硬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针对硬科技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在不同的融资阶段,运用供应链柔性能力适时地调整产品研发投入、创新资金需求和投资回收周期等异质性要素,确保硬科技产业供应链融资绩效稳步提升,实现产融结合、协同创新。特别重视西部地区硬科技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做好硬科技供应链金融服务,夯实硬科技发展平台和基础条件,逐步形成硬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建立健全支持硬科技创新发展的智能化金融支持体系,完善金融科技服务平台。进一步改善硬科技产业融资环境,优化硬科技产业扶持方式,促进硬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全面推进硬科技产业可持续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