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雅娟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00)
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患者而言,随时都存有生命危险。本研究为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当中的运用效果,对我院选取的33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并与常规护理进行对比,以下就具体护理过程实施回顾性分析。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6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依据方便抽样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常规组的33例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在54~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6.71)。实验组的33例患者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在56~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5±6.5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差异性(P>0.05)。
对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循证护理。①首先,基于循证护理的实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要建立相应的循证护理小组。根据相应科室人员的分布,选择护理小组组长,并展开循证护理培训。落实各个护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护理工作当中[1]。②完善患者的各项信息,确保每一位护理人员都能够掌握相应的护理方式。要密切的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对于存有异常的患者,要及时的与主治医生做好沟通,并采用相应的应对措施。把专业化的术语简单化,确保患者能够正确的理解和看待疾病。把以往的临床护理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需求相结合,为患者构建个体化护理计划。③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在家属的配合下,发现患者存有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来有效的解决,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适时的鼓励和支持患者,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2]。④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患者饮食、运动管理方案,确保患者的营养充足、易消化吸收。避免不健康的饮食对患者心脏产生负担的同时,对患者救治效果产生影响。⑤对患者并发症的防范,根据患者病情,异常检查结果,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护理防范措施,及时的对患者的突发状况进行救治。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满意(80~100分)、较满意(60~79分)和不满意(60分以下),总满意度=[(满意+较满意)/n]100%。
把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数据资料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用x2检验,用(n/%)表示。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后,实验组(96.97%)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81.82%),护理效果更佳,差异明显,P<0.05(如表一所示)。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n)]
实验组(96.97%)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n(%)]
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出现动脉粥样化,不能够对相应的心肌细胞做好供血作用,导致患者的心肌缺血以及缺氧现象严重,心肌细胞坏死,引发患者心肌梗死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在本次研究在过程中,对实验组实施救治的33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落实了循证护理方式。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针对患者具体的病况实施了相应的护理方式。建立了专门的循证护理小组,落实了各个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能和责任。优化的护理项目,把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贯穿到了整个护理流程当中。对患者的心理加以干预,提升患者的治疗自信心以及治疗依从性。加强患者的监护,落实患者的饮食管理,避免饮食不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研究结果表明,对实验组患者在实施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循证护理,相对于常规组运用的常规护理,实验组(96.97%)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高于常规组(81.82%),实验组(96.97%)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78.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能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