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芬芳
(南宁市中医医院ICU,广西 南宁 530000)
机械通气是指在呼吸机的协助下,维持患者的气道畅通,改善通气以及氧合作用,以防机体缺氧或是二氧化碳蓄积。通过该种方式,可防止患者出现呼吸衰竭的现象,为患者的基础疾病提供珍贵的治疗时间。但机械通气极易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患者一旦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造成患者病情更为繁杂,增加住院时间,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增强护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抽选180例ICU行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现报告如下。
抽取2018年7月~2019年4月在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双盲法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各90例,干预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35~80岁,平均(52.67±4.59)岁。参照组男47例,女43例,年龄35~80岁,平均(53.17±4.82)岁。患者各项基础资料比对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两组患者在呼吸机治疗过程中,采取镇静管理。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即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遵医嘱进行治疗。干预组基于此加以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规范执行无菌操作,按六步洗手法在开展护理措施前后洗手。定期清洁病室,全面消毒,操作前后及时更换一次性手套,从而避免交叉感染。(2)根据患者的痰液粘稠程度,向气管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10ml(每30min~1h/次),若患者痰液较为粘稠,将盐酸溴己新(一次4mg,一天8~12mg)配合氯化钠溶液(250ml)泵入,并协助患者排痰。(3)定时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6h/次),患者取半坐卧位,按患者的自身情况选取不同的漱口液。对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每周检查一次口腔分泌物细菌培养,以防口腔感染。(4)为防止患者胃反流或食物误吸,而导致呼吸道感染,需将床头抬高30~40°,同时还有利于食物的消化。(5)加强ICU病房管理,定期对病房内空气进行消毒,并开展细菌检测,对病房进出人员进行限制,避免交叉感染。(6)在进行吸痰前,协助患者取侧卧位,轻拍患者背部(2分钟),促进痰液的排出。若患者较为粘稠,可加以生理盐水,间断冲洗。还可进行雾化吸入(注射灭菌用水)。(7)增强患者营养的供给,可使用鼻饲进行营养干预,以便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
护理效果:记录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
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 ±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患者相较于参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效果组建比对(n=90,±s)
表1 护理效果组建比对(n=90,±s)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h)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参照组 168.17±57.15 8(13.33)干预组 116.48±35.17 16(26.67)t/x2 7.308 5.561 P 0.000 0.018
有临床相关数据所知,ICU重症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而造成病死的几率大约30%,ICU重症患者通常病情进展较快,需要性机械通气,但机械通气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同时还需反复进行吸痰操作,极易损伤患者呼吸道粘膜,引发细菌繁殖,导致感染发生,最终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为科学有效的对其进行防治,护理人员需增强对患者护理工作的重视。
本研究显示,干预组患者相较于参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更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几率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干预,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切实的贯彻整个护理流程。在实际护理中,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各种原因,将口腔护理、体位护理、环境护理综合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规范遵循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尤其是呼吸道的管理,定时清洁呼吸机,以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综上所述,ICU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几率,最大程度的保障患者的安全,从而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