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教育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0-06-08 04:54孙书凯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兴区精神分裂症差异

孙书凯

(大兴区心康医院,北京 102600)

目前可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的药物种类较多,对于症状控制的效果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1],而如何减少疾病复发、降低致残率是后期康复的主要方向,特别对于长期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言,与社会的脱节与隔离,更加要求对疾病症状之外的功能进行维持,使再次回归社会的可能性上升。引导式教育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住院患者干预理论,其主要是指医务人员以指导,引发和教育等训练方法,提升患者的自主运动意识,依靠节律性与娱乐性提升患者的兴趣而积极参加进来,可以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积极效果[2]。有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4月之间在大兴区心康医院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引导式教育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5月到2019年4月之间在大兴区心康医院长期住院接受治疗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已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全部纳入研究患者的监护人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在2018年5月到2019年4月之间因精神分裂症在大兴区心康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其中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3];

②患者进行干预前已经处于稳定期,在科室内完成全程干预,入组前在大兴区心康医院连续住院时间不低于6个月,干预期间药物使用情况未出现明显变化;

③患者相关数据完整,可供分析研究;

④患者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患者具有严重躯体疾病,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②因故没有完成全程干预或者数据不完整;

③患者监护人拒绝接受本研究干预。

1.4 研究方法

1.4.1 分组方法和结果

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个组44例患者。

1.4.2 护理方法

A组患者使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方法,具体如下:患者建立稳定的护患联系,对患者讲述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特点,护理与治疗的注意事项,特别对于药物使用的不良反应以及表现等需要讲解清楚,定期给予肝肾功能监测。由于精神分裂症病情容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所以要指导患者对自身症状进行识别,掌握可能复发的前兆,避免各类诱因。给予患者工娱治疗和病房内安全教育,管理好患者的危险个人物品,保证病房内环境安全,防止出现自伤,自杀和伤人事件等。

B组患者在A组护理方法基础上给予引导式教育训练,具体如下:

1.4.3 成立研究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组员由本科室护理组成,定期对组员进行该研究的相关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并向护理人员详细讲解引导式教育训练的具体内容和开展方法。

1.4.4 具体训练实施:

(一)认知与感知觉训练:护理人员将患者熟悉的物品放置在其面前,引导患者对物品进行思考,描述物品的名称,使用方式,并启发患者通过该物品联想其他的相关物品,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

(二)生活技能训练:向患者讲解常用沟通方式,表达的技巧以及沟通礼仪等,利用模拟场景的方法,让患者掌握如何与其他人沟通和相处。

(三)体能训练: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而身体情况等,为其指定相应的肢体功能锻炼计划,并在康复护理人员的引导下进行实施。

(四)职业技能训练:根据患者年龄、躯体情况、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在康复护理人员及专业技师指导下完成。一是体现自我价值,二是培养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相互配合,提升社会功能,为回归社会打下基础。

(五)心理引导训练:引导患者对心态进行放松,特别对于情绪紧张,焦虑的患者,要进行该种调节性训练。

两组患者的干预时间均为3个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结果使用()表示,计数资料结果使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干预前后计量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比结果

在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中,各项目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病性症状比较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BPRS评分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A组患者的各项BPRS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患者的各项BPRS评分均降低,与干预前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的组间比较中,B组各项BPRS评分低于A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病性症状比较结果(,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精神病性症状比较结果(,分)

组别 焦虑抑郁 思维障碍 激活性 缺乏活力 敌对猜疑A组(n=44)干预前 8.01±2.33 9.57±2.47 5.71±1.98 8.18±2.58 6.36±3.01干预后 8.02±2.19 9.48±2.38 5.67±1.87 8.21±2.37 6.21±3.02配对t值 -0.021 0.174 0.097 -0.057 0.233配对P值 0.983 0.862 0.923 0.955 0.816 B组(n=44) 干预前 7.98±2.06 9.61±2.51 5.69±1.89 8.17±2.44 6.27±2.98干预后 7.11±1.81 7.96±2.05 4.85±1.76 7.09±2.25 4.61±2.77配对t值 2.104 3.377 2.158 2.158 2.706配对P值 0.038 0.001 0.034 0.034 0.008 t值干预前 0.064 -0.075 0.048 0.019 0.141 P值干预前 0.949 0.940 0.961 0.985 0.888 t值干预后 2.125 3.210 2.118 2.273 2.590 P值干预后 0.036 0.002 0.037 0.025 0.011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WHOQOL-BRIEF评分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A组患者的各项WHOQOL-BRIEF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患者的各项WHOQOL-BRIEF评分均增高,与干预前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的组间比较中,B组各项WHOQOL-BRIEF评分高于A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结果(,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比较结果(,分)

组别 生理领域 心理领域 环境领域 社会关系领域干预前 52.31±13.25 50.65±9.37 47.36±7.43 31.25±6.27干预后 53.07±10.08 51.23±8.91 47.58±7.05 31.28±7.28配对t值 -0.303 -0.298 -0.142 -0.021配对P值 0.763 0.767 0.887 0.984 B组(n=44) 干预前 51.89±11.25 50.13±11.87 48.05±6.47 30.81±5.94干预后 64.51±12.37 61.07±7.81 54.38±5.12 41.55±5.64配对t值 -5.006 -5.107 -5.089 -8.697配对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t值干预前 0.160 0.228 -0.465 0.338 P值干预前 0.873 0.820 0.643 0.736 t值干预后 -4.756 -5.509 -5.177 -7.397 P值干预后 <0.001 <0.001 <0.001 <0.001 A组(n=44)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比较结果

在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SSPI评分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A组患者的各项SSPI评分未出现明显变化,B组患者的各项SSPI评分均增高,与干预前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的组间比较中,B组各项SSPI评分高于A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比较结果(,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社会功能比较结果(,分)

组别日常生活技能 社会技能 动性和交往A组(n=44)干预前 30.13±5.57 25.23±4.87 32.17±5.16干预后 31.07±5.91 25.44±5.03 33.11±4.84配对t值 -0.768 -0.199 -0.881配对P值 0.445 0.843 0.381 B组(n=44) 干预前 30.28±5.67 25.37±5.67 33.08±5.27干预后 33.75±4.98 27.67±4.87 35.26±4.77配对t值 -3.050 -2.041 -2.034配对P值 0.003 0.044 0.045 t值干预前 -0.125 -0.124 -0.818 P值干预前 0.901 0.901 0.415 t值干预后 -2.300 -2.113 -2.099 P值干预后 0.024 0.038 0.039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经过干预之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个维度的评分均出现明显的增高。这主要归因于引导式教育训练措施利用认知感知的训练,较为有效的提升的患者的认知功能,在主观方面增加患者的康复主动性。让患者积极的与其他人交流,使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增高。此外心理引导调节可以协助患者对自身的状况进行控制,缓解因为各类不良心理应激导致的负性情绪。在药物的治疗的配合下,消除错误的思维模式,重新建立健康的思维,行为模式,使患者最大程度的避免与社会,家庭以及周围人群的矛盾,增加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利用引导式教育对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协助控制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提升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猜你喜欢
大兴区精神分裂症差异
JT/T 782的2020版与2010版的差异分析
相似与差异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刘玮玉艺术作品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找句子差异
男女生的思维差异
◉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