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武汉市东西湖区走马岭街中心卫生院,湖北 武汉 430043)
产后受孕妇体内环境的改变,将导致其出现程度不同的消极情绪,这将为其产后出现抑郁症奠定一定的基础。孕妇在分娩前会出现紧张、焦虑及担忧的心理活动,若此时未能正确对其进行引导,将有可能会增加其出现产科不良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机率,而若注重产前心理护理,可有利于帮助患者以正确的心态面对病症的治疗,降低其产后出现抑郁症事件的不良机率[1]。基于此,本文对孕妇实施常规护理与在此基础上强化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后对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效果进行了分析,如下:
研究时间:2018年9月-2019年11月。观察对象:在本院早孕建册产检160例孕妇,产后访视这160例跟踪服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0例。基本资料: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37.3±2.7)岁,平均孕周(39.7±1.5)周,初产妇有45例、经产妇有35例;对照组中平均年龄为(37.5±2.6)岁,平均孕周(39.8±1.6)周,初产妇有48例、经产妇有32例,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对照组孕妇实施常规护理,即为其讲解常规产检、孕期保健知识及分娩期间应注意事项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强化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先对临床经验丰富的助产士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培训,使其可以在工作中把握每位孕妇的心理特征,并以此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自孕32周时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产前心理指导,保障每周1次,每次1h。产前心理护理方式含括有观看视频、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教手册、APP推送心理知识以及口头交流等,指导孕妇正确认识待产过程。结合孕妇的实际情绪至少每日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每次15min,具体产前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1)情绪疏导:评估孕妇的产前身心状况,并予以个性化的心理疏导,鼓励孕妇诉说内心真实感受,积极帮助其解决孕期问题,并告知其自我情绪调节方法。(2)认知干预:结合孕妇心理需求及认知需求为其讲解快速分娩方法、分娩疼痛缓解方法以及鉴别分娩先兆的方法等。(3)行为指导:教于孕妇正确的屏气及呼吸方法,并告知其遇到分娩疼痛时的注意力转移法及放松方法,叮嘱其分娩过程中需采取的正确体位姿势以及产后需注意事项等。(4)鼓励家属参与: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家属多理解孕妇产后出现的负面情绪,尽量尊重其意见,多与其进行沟通,尤其告知丈夫在缓解孕妇负面情绪中的重要性,产前让孕妇感受到家人给予其的力量,使其可以更加有勇气面对分娩过程。(5)针对性帮助:对精神异常史及抑郁症病史的孕妇加强心理观察,叮嘱其产前多休息,避免劳累,以消除心理负担。
观察指标包括有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P值用SPSS22.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及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x2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表1 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n(%)]
分娩属于一项特殊的生理过程,其可能会导致孕妇在产前出现心理及生理上的综合应激反应,进而增加其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的机率,而这些不良负面情绪又将导致孕妇大量的分泌儿茶酚胺,致使对产程及宫缩造成不良影响,以致于增加难产风险,诱发多种产科不良应激事件[2]。
为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出现,应注重对孕妇所开展的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以往临床上所实施的常规护理,多以生物医学角度出发对孕妇提供护理服务,致使较为忽视对孕妇心理状态的关注。当孕妇的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会影响到其分娩过程及产后康复,产前护理自孕32周时就开始对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关注,鼓励其积极诉说心中的不满情绪,并以此对其实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同时,产前心理护理还将帮助孕妇清晰的认识分娩知识,使其做好分娩前各项准备工作,同时会不断鼓励家属积极给予孕妇理解及关心,使其可充满信心面对分娩。另外,为帮助孕妇排解心中烦恼,本文还从多途径为其提供了心理疏导服务,例如口头交流、观看视频等,这将有利于促使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产检及分娩工作,降低产科应激事件发生机率。
总结: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将有效降低孕妇发生产科应激事件及产后抑郁症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