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把农业园区建成全产业链新高地

2020-06-07 07:21陈刚文叶飞
当代贵州 2020年2期
关键词:黄花菜农业产业茶叶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陈刚 文叶飞

石阡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建立起以茶叶为主导,以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为重点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冬闲地不闲,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茶园里,群众正忙着管护茶园。村支书周绍军指着一片茶林说:“子孙有茶了,代代享福的梦总算做到了。”

从1998年回到大屯村,周绍军实现这个梦,整整用了21年。20多年时间,他带着乡亲们把“茶叶虽好,却不是宝”变成了摇钱树、致富叶。

“过去遭遇天旱,玉米收成就要受到影响,减收或绝收。现在改种茶叶后,一亩茶叶顶过去种几亩玉米的效益。”直接感受到了收入变化,让越来越多的群众认识到种植特色经济作物就是要比种植传统农作物划算得多。

这是石阡县在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实践中,科学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石阡县立足生态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创新探索“三主三化三共”(三主: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主人;三化:种植规模化、运作市场化、管理标准化;三共:长短共存、利益共赢、成果共享)机制,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让农业发展红利更宽更广更深辐射带动群众发展,实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产业革命改种改出新活力

过去,大屯村民种植玉米、红薯、洋芋等传统农作物,由于土地贫瘠,产量低,收益薄,只能望天吃饭。当地至今还流传着一则顺口溜,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了村民的无奈:“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找个灯油盐巴钱……”

石阡县委宣传部国开行扶持石阡县发展壮大的茶叶园区。

作为全村第一个在广东当上老板回来的人,周绍军最先计划在县城买上4个地基,修起高楼过上“农转非”的日子。但这样的美好生活,周绍军自己却放弃了,他把房子建在了村里,下决心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干一番事业——让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不搞好茶叶,我这个村主任就不称职!” 周绍军说。

20年过去了,如今的大屯村大部分耕地都改种茶树,还带动周边5个村寨一起发展茶产业。

“大屯村的今天,得益于产业革命深入推进,茶产业迅速发展。”周绍军介绍,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带动群众种茶,把原有的600亩老茶园打理出来,让老茶园焕发生机,吸引一些村民加入到种茶队伍中来。

随后,茶叶加工企业、茶旅一体化发展等动作接连打出。茶树在小山村长成了摇钱树,石阡苔茶已成为当地富农产业。

如今大屯村种植茶园1530亩,涉及13个村民组206户群众,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93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6180元。

近年来,石阡按照产业革命“八要素”推进茶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实基地、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拓展市场、茶旅融合,石阡苔茶一跃成为全国驰名商标,跻身贵州三大名茶之列。据统计,目前石阡茶叶面积已达36.74万亩,覆盖19个乡镇(街道)280个自然村,涉茶企业达到770余家,种植规模居全省第二、铜仁市第一。茶叶已成为石阡富民强县的一项支柱产业。2018年,石阡茶叶产量达到2.4万吨,实现综合产值23.76亿元,成功带动全县8万农户30余万茶农增收。

产业调整调出一片新天地

“别人努力,我也努力,但苦干了一辈子,到头来还是受穷,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熬下去了。”两年前,石阡县坪地场乡毛家营村66岁的贫困户毛元海总算是想通了。他把家里剩下的两亩旱地也租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用于种植黄花菜。

之前县里搞产业结构调整,村干部来做工作,希望他把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用于种植黄花菜。毛元海当时心里就嘀咕:黄花菜都种几百年了,但从来没见哪家发过财,村集体能搞得好?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毛元海把自家1.7亩土地流转给村集体种植黄花菜。2018年这块地带给他的收入包括:土地流转费680元、黄花菜地管护费340元、黄花菜出售收入1050元。“以前都是拿来种玉米,每亩收入不超过800元,还是种黄花菜划算。”毛元海说。

如今,毛家营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黄花菜专业村,每年生产黄花菜5000余斤。因黄花菜品质上乘,一经上市引来抢购潮,一度引发石阡黄花菜热。

不仅毛家营村黄花菜产业发展起来了,坪地场乡的黄花菜产业也热起来。

黄花菜只是石阡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之一。石阡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破区域限制集中规划产业、打破权属限制集中流转土地、打破传统自种方式集中建管、打破增收瓶颈集中利益联结的“打破四个集中”模式推进扶贫产业发展,目前已经建立起以茶叶为主导,以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为重点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产业结构调整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迈进。

深度融合融出乡村振兴路

近年来,石阡县牢固树立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和打好“生态牌”的发展理念,探索创建“三融合”的生态产业融合建设模式,将山地农业、绿色企业和旅游产业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引领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德万亩桃园、龙塘省级苔茶示范园、聚凤省级油茶示范基地、白沙羊角山万亩茶园……这些都是石阡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活样板。

每到阳春三月,踏青的人们总是喜欢来这里,因为在这里不仅能够欣赏到迷人的田园风光,还能感受农家乐生活趣事,别有一番风味。

从简单的农业耕种到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农业园区实现接待游客爆发式增长,这得益于探索出了以茶叶+果蔬药、苗木苗圃、生态养殖为架构的“1+3”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以“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呈现出市场化、现代化、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真正把潜在生态资源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助推旅游业实现持续井喷,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据统计,2019年以来,石阡县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优产协调、绿色引领、创新驱动、市场导向、融合发展的原则,大力调减低效作物种植,发展优质稻、蔬菜、草本中药材等有市场需求的高效经济作物,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个个农业园区正在向着建成全产业链新高地迈进。截至目前,分布在10个乡镇(街道)的20个坝区总面积达到2.268万亩,种植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辣椒、猕猴桃、优质稻、花卉苗木、精品水果、牧草、茶叶等,生态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方兴未艾,织成广大山村助农增收致富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猜你喜欢
黄花菜农业产业茶叶
山西大同 黄花菜丰收在望
《牛采茶叶》
黄花菜“凉了”
2021年5月国际茶叶拍卖市场行情
小黄花 有“钱”景
为什么干黄花菜比鲜的更安全?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乱倒茶叶导致美国独立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