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朱梦怡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
“我们村有500多户人家,90%都在种中药材,年收入几十万元的家庭比比皆是,还有20多户跻身百万元户,成了全县有名的富裕村。”黄平县野洞河镇万丈村村民李华开心地说。
贵州作为全国中药材四大主产区之一,素有“天然药物宝库”之称,发展中药材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省中药材(不含石斛、刺梨,下同)种植面积656.96万亩、产量193.1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1.02%、51.44%。
贵州中药材以生态、绿色、道地为特色,凭借超群的品质赢得市场和消费者口碑。
2019年11月28日,全省医药企业与中药材种植企业供需会暨定制药园对接会召开,认定11家优质中药材种植企业为定制药园并授牌,8家医药企业、6家医院与种植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建立太子参、钩藤、黄精、天麻等定制药园11.6万亩。
2019年建设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1万亩,打造天麻等15个黔药优势品种,培育黄平等15个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种植面积223.4万亩。
总结推广“一县一业+企业集群+合作社+农户”等4种利益联结共享模式,截至2019年底,带动13.11万户贫困户、41.75万贫困人口增收,中药材已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脱贫的重要产业。
科技种植中药材,走优质品牌生态路。组建由57名省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库,成立8个专家组及7个单品行动组。加强中药材产业人才培养,全年培训各地中药材生产技术骨干800余人,支持开展中药材人才基地建设。
建成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基地30个,扶持贵州威门药业、贵州三泓药业等59家中药材龙头企业。
成立天麻、太子参、半夏、薏苡仁、钩藤、黄精、白芨7个单品产业发展行动组,将花椒、艾纳香、何首乌、党参、茯苓、头花蓼、金银花、生姜8个单品作为第二梯队品种重点发展,全省重点调度中药材品种74个,种植品种超过160个。
实现单一品种连片200亩以上基地达582个,立项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76个、种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建设54个,47个品种种植规模分别达上万亩,25个品种产值超亿元。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施秉县牛大场中药材种植基地种植的头花蓼获国家GAP认证。
让企业有赚头,让农民有盼头。预计到2020年底,全省定制药园规模将达到20万亩,并逐年扩大认定规模。继续打造10万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大县,建成50个以上省级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集中连片200亩以上中药材种植基地数量,推动大宗、道地药材连片发展。通过以工带农、以工促产、以产促销模式,将省内药企和医院采购本省药材比例从目前的40%提高到60%以上,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