凃克油画风景研究

2020-06-06 09:55杨冰洁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景画油画时期

杨冰洁

(广西艺术学院 美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1916年凃克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杨眉村,原名凃世骧。在其父凃立三的影响下,从小凃克就产生了对绘画的浓厚兴趣。20世纪初,一批艺术家从海外学艺归来,为中国画坛带来新鲜空气。1935年,凃克考入国立艺专西洋画系,他的老师就是留法回来的吴大羽和方干民两位接受过西方现代艺术熏陶的艺术家。与凃克同批在国立艺专学画的同学许多都成为后来著名的艺术大师,如闵希文、吴冠中、赵无极等人。1937年抗战开始,凃克创作了许多抗日的宣传画。1938年他带着画到安徽加入了战地服务团,这一年,凃克正式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新中国正式成立之前,凃克转战苏、鲁、沪,期间创作木刻、连环画等,先后主办《苏中画报》、担任《江淮画报》社副社长、创办《公安画报》。于1952年调回上海文化局工作,次年任上海文化局美术科科长,同年凃克在上海还兼任许多职务,这一年他的油画作品《黎明时的短休息》参加第一次全军美展。1955年凃克任上海文化局美术处处长。1959年任职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教务主任兼雕塑系主任,在校任职期间,他调配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到学校任教,如颜文樑、程十发、唐云、吴大羽、周碧初等,筹建这样的师资队伍为美术界培养了更多的人才。1960年,凃克的油画作品《江南的春天》入选全国美展。1963年,凃克接受了组织的安排,回到家乡广西,任中国美协广西分会副主席。文革期间,他受压停笔,这样的境遇并没有浇灭他对艺术的热爱,文革过后,凃克更加投身入艺术创作,他的绘画从这时再变章法,于1976年进入他的“绿色时期”。1979年,凃克成为第三届中国美协理事。1983年担任广西书画院副院长。凃克先生一生经历丰富,多样的经历在艺术中也有诸多体现。本文将梳理凃克风景画的风格变迁,聚焦于凃克先生早期、绿色时期和晚期的风景画,分析此三个时期其风景画形式语言及特点,从而论述凃克先生的油画风景的意义以及在广西美术发展史上的影响。

一、凃克风景画风格的演进

凃克求学期间的经历无疑对他的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凃克考入杭州国立艺专开始系统学画之时,他的老师吴大羽和方干民都是从法国留学回来的艺术家,受过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熏陶。吴大羽崇尚毕加索、马蒂斯,不喜学院派的教条;方干民喜爱塞尚,受立体主义影响。在这样的环境中,有着先进艺术思想的老师教导,接受着当时杭州国立艺专开放式的教学,同学们之间也经常互相交流,凃克的绘画中的现代感已然开始起航。20世纪40年代,凃克绘制许多人物肖像和少量风景,多为写实绘画、农民题材,如《贫雇农老大爷》等人物画作品。他的许多作品有一定西方油画影响因素的显现,如《抢收》《贫雇农小组会》可以看出西方现代艺术对他的影响,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米勒、梵高的些许风格。凃克早期的油画风景,可以从他到上海时开始观察,此前他的油画现已所见不多。此时期他开始专注于油画风景,风格与战争年代的质朴之风完全不同,开始追求油画风景的美丽表现,从他部分风景作品中可以看出印象派的光色运用对凃克绘画产生的影响,如《太湖夕阳》(图1)、《上海金陵东路》(图2)。

图1 太湖夕照 纸本油画 1954年

图2 上海金陵东路 纸本油画 1962年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在广西这个四季常青的地区,“绿”成为了凃克绘画的主色调,这一时段被吴冠中先生称为凃克艺术创作的“绿色时期”。凃克的绿,各不相同,他将广西一年四季不同的绿色都表现出来,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光影,简单的绿色产生着丰富的变化。凃克将广西独特的亚热带风貌用笔下的绿色呈现在众人眼前。这一时期也可看到凃克对于中国画技法的运用,刘新老师对凃克在油画中加入中国画意趣如此评价:“凃克以其良好的色彩修养将这二者融合得较为理想,把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固有的审美特点因了亚热带色彩效果而益美化”[1]53。80年代后期,笔者认为这一时期凃克风格变化最为明显,画面色调多数极为轻快,用笔概括简练,颇有中国画笔法。借用张蔷对吴冠中等人的评价:“他们似乎不期望自己的艺术生涯趋于平稳,即使从生理上说已经上了年纪,但在艺术上他们仍冀求年轻,探索精神不减当年”[2]94。凃克先生也是如此。所以,凃克风景画的风格可以看做是一个构图及画面由繁至简、色彩从深到浅的变化过程。作为一个风景画家,凃克用作品记录下了他人生的足迹,从早期到晚期,写生都是凃克绘画的主要创作来源,画风景一旦离开了写生,那么作品自然无法做到怡人、动人,在这一点上,凃克先生的作品自然是打动人的。

二、凃克不同时期风景画风格之差异

笔者以凃克绿色时期为分期,在此之前为凃克早期风景画,绿色时期之后为晚期风景画。凃克三个时期的风景画都有较为明显的风格特点,不同时段的风景画展现出了不同的地域风貌,尤其是凃克入桂后进入“绿色时期”,他开始有意识地探索亚热带风景在绘画中的表现,为其形成独具特色的“亚热带画派”进行努力。在绿色时期之前,凃克已经开始对油画民族化进行探索,他的风景画发展成熟,有田园牧歌般的质朴和安逸。而到晚期即80年代后期,是凃克风格转变最大的时刻,极简的画面和极简的构图,凃克用自己对山水的了解和所学国画技法、美学理论,以及对油画材料的掌握,将这些因素糅合内化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更加独特鲜明具有凃克风格的油画山水画。下文笔者将对凃克这三个时期的风景油画的风格特征进行详细分析。

(一)早期风景画特征

早期凃克的风景画用色丰富,较之后期色彩多显深沉与复杂,用色丰富浓郁,且多数作品画面呈灰调,明度较低,有质朴之感。凃克的风景绘画多采用散点构图,早年风景作品的画面内容饱满,多取一隅小景进行描绘,如水乡小桥、公园一角、街景、洋房等等。用笔多为点凃、厚凃,有堆积之感,虽然笔触较碎但画面并不零散,反而更显充实。较之后期,前期的创作对风景和景中之物的刻画相对写实与具象,虽然用笔概括,但依景画景。这一时期的部分绘画依稀可以看出印象派的影响,如《太湖夕阳》(图1)、《上海画院》等等。作品《泊舟》《早春》又可见凃克将国画意味带入油画中的痕迹。这一时期风景画也多从生活的场景选题,比如《上海郊区农药厂》《上海街景》《苏维埃政府旧址》《劳动的人群》等,画面中呈现出安静闲适的生活意趣,田园情趣,让观者从作品中感受到凃克先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也充分说明凃克先生的创作贴近人民生活、表现人民生活,谨记毛主席提出的对文艺家的要求,且特意在其文《迫切需要解决源泉问题》中强调:“了解人、熟悉人的工作是文艺家的第一位的工作;只有认真深入生活,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这些话今天和将来都不会过时,也不可能过时”[3]12。也正是凃克的这种态度,使他的作品更加充满亲和力和吸引力。

(二)“绿色时期”的风景画特征

“绿色时期”是凃克来到广西之后开始的。他认为油画是外来画种,如果只是照搬西方的绘画,那么我们自己的油画就只能落在西方之后。这一时期,他开始对自己所提出的油画民族化身体力行,对“亚热带画派”进行系统地探索。此时绿色已成为凃克绘画的主色,这是由于亚热带气候使得广西一年四季都生机盎然,绿意满满。凃克还曾为自己取笔名为“绿笛”,足以见得画家对故乡绿意发自内心的热爱。广西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但凃克却将一年四季的绿和一日朝暮的绿拿捏得恰到好处、各不相同,夏天醇厚油亮的绿(如《劳动归来》)、秋收略带金黄的绿(如《秋收晚归》)、晌午太阳打头鲜嫩灼热的绿(如《晌午》)、晚霞中温暖浪漫略带粉色的绿(如《余晖中的田园印象》《晚霞下的石桥》《晚霞中的远航》)……无疑都向众人展示了凃克先生对绿色深刻的理解。这是经过无数的写生、对自然的观察才对色彩变化如此地谙熟于心并能准确掌握。许多人都对凃克笔下绿色进行了赞美,如何进伟《绿色的里程碑》一文就是对专门研究凃克画中之绿的,他评价凃克对绿色的运用时云:“凃克对绿色的理解与运用简直可以称是绝妙无比,绿色在他笔下显得那么的热烈、丰富、意趣盎然而富有魅力”[4]52。独特的气候特征、独特的八桂景色,使得凃克笔下的南国风光更加热烈、具有生命力。加上凃克松动又充满节奏感的用笔,这让他在老一辈的艺术家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的画放在当下来看,依然是充满现代感的。

(三)后期风景画特征

20世纪80年代后期,凃克等风格再次发生大的变化,这一时期凃克的风景画进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较之早期作品的丰富色彩,此时的画面已经没有过多的颜色,且多为纯净之色,没有过多的变化和晕染,也没有强烈对比。没有厚凃的笔法,多为薄凃上色,用笔更加充满国画之感,对山峰的勾勒已经出现了清晰的轮廓线。构图上也更偏向于中国画式的布局,多取山水大景,对比前期饱满的画面,愈显空灵(如图3、图4),画家的心境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3 山明水秀 纸本油画 1987年

图4 月色 纸本油画 1989年

晚年的凃克对家乡山水了然于胸,对漓江风景的刻画,尤其是山川,不再是具象的描绘,已然成为符号化的简洁概括(如图4)。刘新在其著作《广西美术50年》中如此评价晚年凃克:“进入80年代末,他对漓江的表现之情,已浓得化不开,专注得无暇旁顾其他。当然,此时在凃克笔下的漓江风景已像诗像梦一般,主观的色彩、以及对造型的提炼均已回复到天真平淡和单纯省净的意境。老画家的精神进入了纯美的卧游状态”[5]317。

三、凃克风景画之意义

凃克的风景画有现代感,无论是早期在上海创作的作品还是回到广西之后的作品,在当时和现在来看,都具有现代性特征。没有精细的描绘,但笔笔灵动充满趣味,晚年的作品更加简洁概括充满意境。或许回顾一下凃克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对这样的变化揣摩一二,上海时期的凃克,意气风发,广识英才,丰富的履历经验让他迎来自己绘画的一个高峰,生活的繁花似锦在作品当中也会呈现出来,所以自然可以理解看到凃克早期风景画色彩的饱满、内容的丰富多姿。回到广西之后,凃克的生活较之之前定然是黯淡许多的,但凃克更加寄情于山水,对家乡的山水进行描画,凃克是真正热爱自己家乡的。80年代已经步入老年的凃克心情淡然,经历了起起伏伏,此时的凃克内心平静,对故乡山水的情已经深深融入画作之中。凃克的风景画最重要的意义是给油画民族化一个非常好的范本,他研究中国画、美学,将他所得融进他的创作中。中国油画风景画的历史并不长,凃克这样的创新更显得难能可贵。凃克到广西后创作的风景画,一方面塑造了“亚热带画派”的风貌,另一方面他的风景画为油画民族化、地域性美术做出了很大贡献。最为可贵的是,凃克将国画之意代入油画,增添意境的同时并没有失去特色,无论是绿色时期的画作还是晚年时期符号化的山水,凃克先生的笔下的山水极具代表性,使人一看便知这是广西之山、这是漓江之水。刘新评价凃克入桂的影响时提到:“凃克入桂全面带起了油画的风景写生风尚和关于地域色彩研究、表现的自觉意识,进而使广西美术拥有了一段精彩的风景油画历史和一个艺程资深的人才”[6]。凃克的风景从一开始就不是学院派的,他的风景画无论是形式的创新还是用笔的不同,尤其是他对于亚热带风格、用色的探索和创作做出的努力,都能够为后来的艺术家提供新的思路与创作灵感。

四、结 语

与凃克同期于杭州国立艺专学习的同学相比,诸如吴冠中、赵无极、闵希文这些在艺坛举足轻重的艺术家,凃克似乎远没有与他艺术价值相匹配的知名度。虽然艺术家本人淡迫名利,但凃克先生作品的价值是值得肯定且不容小觑的。在梳理凃克档案时,刘新曾经提到:“如果凃克当初不离开上海,至今凃克的艺术地位、影响力和知名度,创作视野,以至今天持续上涨的老画家的艺术市场,都不会是广西时期给予凃克的这般结果”[6]。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艺术家创作的关于广西地域性风貌的艺术作品才能使得广西美术历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更多的学子看到,拥有民族化、地方特色的油画风景是可以有更多可能性的。凃克先生“绿色时期”的画作为广西地域性油画创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后期对山水符号性的概括能够给予当下创作者们更多创新的灵感。凃克先生每个时期的画作各有千秋,许多绘画至今欣赏仍觉精彩,他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优秀的油画家,优秀的风景画家,值得学习更值得记载。

猜你喜欢
风景画油画时期
一张油画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英国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
立体风景画
书画影苑
油画《塬下》
油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