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策略的若干思考

2020-06-05 09:44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周文连
中国勘察设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全过程建筑设计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 周文连

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的决胜之年。2020年开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及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未来,勘察设计企业应采取什么策略,平稳度过疫情并拓展出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业内企业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可从下面“六个把握”加以思考和推进。

把握创新与转型,努力开拓行业创新发展动能

随着疫情的全球蔓延,社会经济发展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当前,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正处在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创新与转型成为行业关注的重点。

坚持创新发展方向

模式创新

第一,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要有为工程建设提供全过程服务的理念愿望,服务要贯穿于工程建设的规划、策划、设计、施工、运维、更新、拆除全过程。

第二,强化为建设单位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的实施实践。要大力倡导、鼓励、引导建设单位聘用建筑设计企业承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让建筑师真正拥有代理建设单位发布工程建设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力,真正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要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对于工业项目,倡导采用EPC 模式,充分发挥工艺工程师的主导作用和全过程工程设计、咨询、管理能力,实行“交钥匙”工程。对于民用建筑,提倡由建筑师承担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明确工程设计由建筑师负责,工程深化设计由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

第四,应尽快出台有关工程深化设计相关制度规定,明确工程设计的主体为设计单位,工程深化设计主体为总承包企业的原则。

第五,尽快出台有关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受建设单位委托,建筑师可以代替建设单位进行招投标采购管理、施工合同管理,施工现场监督(监理),主持工程报批和验收等服务内容。

制度创新

第一,要加快建立完善行业制度体系。明确行业发展定位、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标准、规则等体系内容。

第二,加快与国际现有通行规则接轨。尤其是工程建设标准,要加快对标、对比分析及翻译工作,统一参数、统一原则,尽快实现国际化。

第三,增加制度可操作性。如制定建筑师执业规则、建筑师负责实施指南或建筑师法等。

科技创新

第一,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设立专门机构、人员和投入保障科技研发。

第二,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要制订政策,减少科技投入资金相关税费,保证科技人员经费使用权、处置权。

第三,加大基础领域科技研究。优化筛选对行业发展有制约作用的课题,集中攻关。要建立行业超前领先科技研发项目清单,制订中、远期规划,分期分批加以研究。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引领。优化成果运用,鼓励多争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积极开展行业科技创新奖评选。

管理创新

第一,要注重管理范围的变化,改变现有的管理模式与制度。

第二,需要制订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如财务、税务、人力资源、风险、投资、海外业务管理等一系列管理规定。

第三,复合型人才管理欠缺将成为行业发展短板。行业必须重视从事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的人才管理。

第四,要做好基础管理体系梳理,加快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文化创新

第一,要重视企业文化创新工作。要为企业文化创新工作提供资源配置保障,配备专门机构、人员。

第二,强化员工自我激励。通过共享价值观聚集企业精英,重塑企业文化中的员工参与感、成就感、归属感。

第三,丰富企业文化创新方式,充分利用现代新型媒介传播模式。

第四,尊重员工尊严,创造适宜人文环境、福利及待遇。

抢抓转型拓展机遇

抢抓行业转型机遇

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的提出,为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力推广工程总承包,使设计企业参与工程总承包成为了可能;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服务的开展,更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抢抓全过程转型机遇

国家大力推进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设计企业要树立为建设单位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理念,为建设单位当好参谋。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国际通行规则、学习掌握菲迪克条款、强化资源配置,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创造条件。

对于民用建筑而言,实施全过程工程咨询的表现形式,就是建筑师负责制。设计行业要积极参与建筑师负责制模式研究,行业企业要尽快行动起来,整合资源、扩大实践、提升技能,争取早日适应这一模式改变。

抢抓全业务转型机遇

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的开展,为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拓展工程建设全过程业务创造了条件,设计企业要以此为契机,抓好相关业务拓展。

第一,规划业务。要结合国土规划职能转变,大力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业务,拓展城市设计业务,让规划业务成为承接建筑设计业务的“跳板”。

第二,加强策划业务。要结合工程总承包业务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积极开展可行性研究、总体策划、投资咨询、造价体制咨询等服务业务,实施“造项目”策划经营,做好总承包业务支撑。

第三,强化建筑原创设计,增强方案能力,提高建筑原创水平。

第四,为工程设计与深化设计改革做好准备,全面提升工程设计整体管控能力、协调能力、投资控制能力,协调部分中小企业做好深化设计。

第五,加快补充施工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短板,积极增加施工现场管理实践,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积累经验。

第六,大力开展城市更新和建筑改造业务。

第七,探索开展工程后期运维服务,增加编制建筑使用说明书、建筑运维方案等业务,条件具备时企业可以探索开展专项运维服务业务。

第八,掌握建筑拆除新技术,辅助专业公司制订安全、绿色拆除方案,拓展企业业务领域。

开拓创新发展动能

开拓总承包业务动能

一是有能力的建筑设计企业或集团,可以依据自身能力承接工程总承包业务,充分发挥设计企业优势,为建设单位提供全过程产品服务。

二是为总承包企业或机构提供设计咨询服务,协助总承包单位从规划、策划开始,做好前期咨询策划,提供“造项目”咨询服务,从源头承接任务,也可全程协助总承包单位完成设计及设计管理业务。

三是为总承包企业提供设计管理业务服务,帮助总承包企业完善设计管理体系。组织好设计交底、配合,深化设计组织等相关业务。

四是为总承包企业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可以以建筑师负责制模式开展相关设计咨询管理服务。

五是中小型企业(包括总包委托的设计企业)可以为总承包提供深化设计服务,全程负责深化设计管理工作。

六是为总承包企业提供各种专项服务,拓展服务空间。

开拓全过程工程咨询动能

第一,要树立为工程建设全过程提供服务的理念,把服务贯穿于工程建设规划、策划、设计、施工、运维、更新、拆除七个阶段。

第二,根据不同情形和建设单位委托,可分阶段、部分内容提供服务。

第三,既可以从事规划、城市设计、策划、设计、咨询业务,也可以从事施工合同管理、工程监理、运维管理等服务。

第四,鼓励参与城市更新、旧城改造业务。第五,鼓励创新绿色安全拆除业务。

开拓建筑师负责制动能

首先,利用推行建筑师负责制,设计企业可以参与工程全过程设计咨询管理服务,受建设单位委托可以代表建设单位对项目全过程咨询管理发布指令、进行监管并有认可工程的权力,从根本上改变建筑师的地位。

其次,建筑师可以代替监理对工程建设施工进行监管,代替业主进行招投标、合同管理、报批及验收工程,服务范围扩展近倍,服务收费也将大大提高。再次,实施建筑师负责制,可以将工程设计与深化设计分开实施,使设计师有更多精力关注设计品质价值,更好地促进建筑产品精细化与完美度。具有建筑师负责制能力的设计企业,可以为建设单位提供全过程设计咨询管理服务,也可为总承包单位提供设计咨询服务,还可以为总承包单位提供单独项目管理服务。

开拓设计施工一体化动能

不论是总承包业务,还是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模式,均要求要实施设计施工一体化。一方面,设计施工一体化可以统筹发挥设计、施工各自优势,对项目进行设计优化完善。另一方面,通过设计施工一体化,特别是通过深化设计过程,能避免设计、施工矛盾,准确核定工程量;可以统筹解决材料采购、供应等施工难题,节约材料、成本,提高效率,减少工期。

开拓国际化发展动能

要制订行业“走出去”长期规划,可以联合开展设计,突破设计资质瓶颈、工程建设标准瓶颈和工程设计组织模式瓶颈。可以“借船出海”“搭船出海”,努力实现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走出去”。

开拓新兴业务动能

低能耗高舒适度建筑、新型养老健康建筑、新型数字化建筑、智能化建筑、新的城市形态、新的TOD 模式等都为建筑设计拓展业务提供了新的平台,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要关注变化、关注创新,超前谋划、超前研究,拓展业务发展新动能。

把握开放与接轨,努力形成适应国际工程的能力

积极开拓国际化市场

一是积极参加经援项目实践。利用经援项目培养锻炼队伍,积累国际化实践经验,了解国际行业规则,熟悉国际工程建设标准,适应国际市场习惯。

二是采取“借船出海”“搭船出海”方式进入国际市场。要积极对接中国建筑业具有海外市场实践的企业或集团,寻找合作机会,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三是为海外投资项目提供设计服务咨询服务,进入国际市场。设计企业可以考虑先期优惠设计,积累经验后再提高收费。

四是寻求为海外在建项目提供专项设计咨询服务,如策划、咨询、装饰、钢结构等。可从专项设计入手,不断熟悉海外项目设计特点、运行规则及做法。

五是对于有一定海外设计项目经验经历的大型设计企业或集团,可以找准机会,独立出海进入国际市场。。

六是重视承接国内境外投资项目设计。力争按国际通行规则开展工作,演练项目海外实践。

培育国际化工程能力

培育国际化设计能力

第一,要了解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工程建设程序要求、工程建设标准要求等内容,为在海外开展设计奠定基础。可以与当地设计机构进行合作,利用当地人的经验、资历和人脉,尽早解决开展设计问题。

第二,要深入了解当地设计程序、服务内容、设计方式及规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加以应对。

第三,要充分了解、熟悉所在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及时拿到权威双语、多语规范文本,对标在先,应用在后,以充分满足项目合同要求。

培育国际化项目管理能力

国际上,项目设计团队还往往承接总承包的合同管理内容,这就需要设计团队既要有设计能力,还要有项目管理能力,能真正代表业主履行发布指令及认可工程的职责。这对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来说是一个空白,应提早谋划,开展学习培训。通过国内外项目历练,逐步提高海外项目管理能力。

培育国际化标准能力

首先,要了解、熟悉、掌握国际通行标准,特别是经常使用的国际标准。其次,要修订完善国内现有标准,在满足国内标准规定条件下,尽可能与国际标准相接轨,并尽快实施标准双语或多语编制,为标准走出国门创造条件。

培养国际化策划能力

要为中国在海外投资提供技术支撑帮助,需要中国建筑设计行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策划咨询能力。设计企业要做好人才资源储备,构建相关数据库。

熟悉国际化主要规则

首先,要熟悉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FIDIC)为咨询工程师、项目业主和国际发展机构提供的资格审核标准格式、合同文件以及客户与咨询单位协议书等规则,避免产生过多合同协议纠纷和赔偿事件。也可以在国内境外投资项目中开展试点,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其次,要了解国际建协对建筑师负责制的基本规则,对标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师职业素质及能力标准,加快推进建筑师负责制的实施。

努力培养国际化人才

要扩展行业国际化视野,提高企业国际化指数,熟悉国际化规则,培养既懂语言、又懂商务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统筹能力、处理复杂业务和防风险等能力。

把握数字与智慧,努力引领行业科技进步升级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环境

从行业科技数据分析可以看出,2018年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科技支出占比仅为1.9%,低于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的平均水平,表明行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营造行业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是要提高对科技创新工作的认识。二是要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目标,清晰路径。三是要营造有利科技创新的制度体系,制定激励措施。四是要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五是要充分保障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和科技投入。六是从政策上进一步减免企业科技创新各项税费,给予个人所得税优惠。

关注数字智慧新兴技术

网络技术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应在传统信息化建设基础上,更加关注移动网络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积极打造企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平台。利用平台充分结合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BIM 技术等应用,打破人、机、物以及服务间的边界,努力促进建筑产品全生命期的数字化、模型化、虚拟化与数字孪生,以数据为驱动,实现企业高效运转和运营,促进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数字技术

首先,利用大数据,可以为建筑设计开展规划、策划、设计、咨询、管理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大数据可以使项目信息得到共享,促进项目更好协同,减少协作成本,防止工程建设腐败的发生。再次,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减少大量重复劳动,使设计师有更多精力关注建筑品质价值。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将使建筑设计发生质的变化。一方面,设计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设计更主动、更方便、更快捷,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虚拟、增强技术使设计更直观、更美观、更易于与使用者沟通交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建筑更具“灵感”、更具可控性,促进建筑设计的绿色化、健康化。

区块链技术

利用区块链技术,大家在一个平台共同工作,数据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减少数据收集所用时间及收集成本,使数据公开透明,防止工程建设腐败、提高投资效益。

建筑机器人技术

随着5G 技术的成熟,未来,建筑工地频繁使用的建筑机器人,会给建筑设计师提出新的设计要求,需要设计师在平面设计、空间设计、装饰设计,乃至设备结构设计等方面给予考虑。

重视传统建筑技术升级

除数字技术、智慧技术外,建筑业还有许多传统技术需要升级改造提升。目前,需要关注以下几项:

建筑工业化技术

要大力促进建筑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应用水平,强调工程设计、深化设计统一协同,重点需关注装配式建筑技术推广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

要将绿色建筑与使用功能改善提高、健康建筑功能需要结合起来,既要绿色,又要舒适度。

BIM 技术

扩展研究BIM 技术应用水平范围,打通设计、施工BIM模型共享共用通道,充分利用BIM 虚拟技术,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为建筑精细化提供保障。

建筑更新改造技术

未来,城市建筑更新改造业务会日益增多,全行业要提早准备,要掌握建筑三维扫描、建筑加固、建筑修缮、建筑拆旧如旧等技术,让旧建筑焕发新貌。

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要从行业层面,研究出台企业科技创新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突出行业技术中心、技术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关注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保证科研机构资源配置。

二是科技人员配备。要从保彰科技机构运转需要出发,配齐专职人员,还可以联合机构、大学人员,保证相应待遇。

三是确保科技投入。可以按企业条件确定科技研发投入占比及数量,按集中收取、共享使用、分别申报原则使用经费。

四是明确研究方向。选择有行业代表性课题,开展集中攻关研究;主抓专业集成技术应用研究,形成企业效能。

五是建立激励机制。综合运用科技占股、股权激励等激励办法,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把握改革与深化,努力推进行业治理诚信秩序

坚持深化改革方向

第一,制定行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按方案制定实施计划,明确深化改革的内容、方向、责任部门、配合单位以及责任人、具体时间节点等内容,按计划开展工作。

第二,做好部门间沟通协调工作,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沟通融合。

第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及高等院校等机构作用,采取政府牵头立项,具体课题利用社会资源承担的方式,开展深化改革专题研究。

第四,注重调查研究,注重总结基层试点经验,在充分研究论证基础上,形成指导意见。

第五,抓住典型,以点带面,形成共识。

关注深化改革重点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深化改革任务艰巨。目前应关注以下几点:

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

按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改革的一系列部署,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已陆续出台发布了包括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建筑师负责制在内的相关政策指导意见。由于缺少相关的配套制度与措施,特别是涉及有关业务划分、责任区分、取费、保险、审批方式等方面制度,还缺少可操作性措施。加上市场呈下行态势,选择试点实施项目比较少,实施成效还不明显。因此,深化改革配套工作要尽快提到日程上,加快推进。建议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尽快出台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及相应的配套制度。

积极推进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

一是进一步理清政府及各方在监管方面的职责。政府重点关注的是涉及公共安全和利益的法律法规执行职责,专业及功能方面监管留给专业机构和人员去做。

二是监管重点为建设单位。需要关注建设单位管理资源配置与能力是否达到要求,是否实施了全过程工程咨询和建筑师负责制。

三是对审批时限建议采取到时自动生效制,倒逼政府加快审批制度。四是建议对施工图审查制度进行再研讨。

资质制度改革

一是加快资质制度改革进度。

二要简化、减少资质管理条件。

三要为相关行业相互准入创造条件。

四是建议取消现有综合甲级资质,变为分类别综合甲级资质。

五是建议取消建筑专项设计资质,改为建筑专项深化设计资质。

六是研讨深化设计资质问题,明确深化设计各方关系。

招投标改革

一是放宽招投标范围,除政府投资及涉及公共安全利益的项目外,允许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招投标模式。

二是鼓励建设单位自主选择建筑大家、大师(院士、大师等)进行项目设计。三是区别对待方案设计与商务投标,鼓励用建筑方案投标竞赛来选择设计单位(建议事先确定取费原则)。

四是改革评标方式,取消最低价中标原则。

加快标准改革

一是加快出台全文强制性标准。

二是建议继续保留行业推荐标准,确保引领行业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

三是加强团体标准管理,防止一哄而上,保证标准质量。

四是加快标准国际化进程,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国际通行标准对标、翻译、出版工作。加快编制双语和多语标准,鼓励全文强制性标准必须采用双语编制。鼓励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国际标准交流,尽可能参与国际标准编制。

强化深化改革措施

一是建议住建部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建筑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下设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具体实施计划,加以推进。

二是建议建立深化改革联动协调机制,负责统筹解决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协调问题,相关协会、学会参与。

三是明确深化改革实施主体,强化部门责任,加强沟通协调,提高推进速度。

四是加强基层调研,总结基层经验,发挥试点作用。

五是保证深化改革资源配置,科学合理设置专项研究课题。

把握生态与文明,努力构建宜居环境美丽中国

关注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要提倡设计因地制宜,保护自然现状,减少用地,保护树木,维护水资源等。

二是建筑师要读懂历史,保护文脉,保护建筑历史文化,维护地方风貌,充分利用地域文化。

三是要注重节约资源、减少能耗,提倡营造绿色健康建筑。

四是要注重建筑机电配置,提高建筑智能、智慧水平。

五是要关注建筑艺术,讲究形体比例,选择合适色彩,注重城市天际线美观,让建筑充满美感。

六是要多用绿色建材、绿色机电,多采用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产品,从生产方式上达到生态文明。

关注生态文明重点

一是人与自然和谐。要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结合城市设计,对建筑环境进行开发创造。要处理好山、水、湖、田、绿之间的关系,创造宜人、宜居、美丽的室内外空间环境。

二是绿色建筑。要深化传统绿色建筑的“四节一环保”,要将绿色与建筑品质结合起来,与健康结合起来,与美好生活结合起来。

三是健康建筑。创造美好、绿色、舒适的生活空间,应是行业和全体建筑师的追求。

四是绿色建材。建筑师需要了解建材、懂得建材,选择合适建材满足绿色、健康要求。

五是城市设计。要从规划构思入手,结合城市设计,创造宜居、美好、幸福空间。

六是建筑美观。建筑师要充分利用建筑景观美学原理,精雕细刻建筑形体,讲究建筑空间比例,让未来城市、乡村更美丽。

强化生态文明措施

一是要加强城市设计管理,发挥规划师、建筑师协同效应。

二是拓展研究范围,整合规划、建筑、景观等专业资源进行综合研究,共同创造美好生态环境。

三是强化生态文明专业人才骨干培训,促进各专业之间融汇贯通。

四是保证生态文明投入,保证环境安全质量环保支出。

五是加强引领监管。要制定规范,引领绿色健康实施,引领企业关注生态文明。

把握文化与自信,努力培育中国设计品牌企业

倡导先进企业文化

坚持创新发展文化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要从新发展思想中寻找转变点,要从僵化走向创新、从单一走向合作、从保守走向升级、从国内拓展到国外,真正使行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

崇尚精益求精文化

要充分发挥设计人员的创作精神,提高原创设计水平,精准把握设计意图思想。要为业主提供全过程工程咨询及建筑师负责制服务,全方位控制项目质量、进度、成本,更要为建设单位控制好项目品质质量。要处理好工程设计和深化设计的关系,发扬“工匠”精神,确保建筑质量完美。

把握速度优先文化

要正确处理速度与完美的关系,要敢于抢先、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宽容失败。

倡导和谐发展文化

企业发展要注重平衡关系、协调关系,关注关联方利益,优先考虑员工利益,使企业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

追随数字发展文化

互联网时代,中国建筑设计企业要培育建立追随数字发展文化,搭建企业互联网平台,大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BIM、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使数字产生效益。

推动企业文化发展

要引导员工爱企、护企、强企,增强员工的参与感,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要优化业绩考核办法,明确激励政策。

打造先进一流企业

中国建筑设计行业要进一步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诚信度。要建立企业品牌体系,设立专门机构、人员从事品牌工作;要探讨打造“中国设计”品牌,积极培育先进一流企业,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建筑师全过程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土建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问题与处理对策
胖胖的“建筑师”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配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在工程中的应用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