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行为学导向的巴渝山地场镇的公共空间营造探析

2020-06-05 08:48林涌波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0年5期
关键词:走马古镇受访者

林涌波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1 环境行为学的调查内容

1.1 行为活动

笔者把公共空间内的活动行为分为停留式活动与通过式活动,《人性场所》把有目的性的行走活动定义为通过式活动,将站立、坐倚以及无意识的小范围内走动定义为停留式活动[1]。

一般研究表明,使用者对公共空间的喜好可以根据公共空间的活动强度来评估,但Jan Gehl[2]和Bill Hillier[3]采取的是单独调研停留式活动的方法。他们认为,调查停留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要证明一个空间是否具有吸引力的要素,就要看一个公共空间能不能把人留下来,具有高环境质量的公共空间才能成为人们打发时间的地方。

1.2 需求调查

城市设计最终会落实于具体的建筑设计,因此应当重点关注使用者的需求。在研究巴渝山地场镇公共空间时,笔者借鉴了阿方索提出的步行环境需求理论。在马斯洛理论的启发下,阿方索(Alfonzo)通过研究人们的步行心理过程提出了行人需求金字塔[4],相应的层次关系分为——可行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马斯洛理论指出,当人们的低层次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不会出现更高层次需求。因此,当不能满足多个需求时,应优先考虑较低层次的需求。于是我们可以运用“行人需求理论”,以找到公共空间设计的更好地切入点。通过现场调研寻找公共空间的设计要点——即公共空间“需求点”,然后在需求层次理论指导下,对公共空间“需求点”进行组织和排序,我们就不难找到最有价值的设计切入点。

1.3 满意度调查

对于使用者满意度分析,主要分为使用者的使用评估(满意度)和问题意见两个方面。笔者在做问卷调查时,刻意地将调查内容划分为现状调查和原因调查两个方面,以便于更好地了解走马古镇中公共空间的使用是否与需求相 一致。

笔者以随机派发问卷的形式进行调研,保证了受访者的随机性,笔者一共分发60 份问卷(见表1),其中49 个是有效问卷。

表1 公共空间满意度调查表

2 走马古镇的公共空间环境行为调研

2.1 走马古镇概况

走马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其核心区域主要是居住用地,所以公共空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载体。因此,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对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能够提高古镇的整体品质,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2.2 活动类型调查

针对古镇内部公共空间活动进行统计,在9:00 ~19:00 时间段内,以15min 为统计周期,每个地段计数2 次,不在同一天内重复计数。从活动方式层面研究不同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

调查的几条街道主要是通行活动,入口1、入口2、走新路、白马路、灯罗路等交通型道路活动量较大(占比60%以上),其中主街、小巷1、小巷2、小巷3 街道两侧大多为餐饮及商业店铺,停留式活动相对频繁(占比60%以上)。总体上来说,街道的主要活动以通过式为主(占比60%以上),个别街道受业态影响产生停留式活动(占比40%以下);各类景点主要活动以停留式为主(占比60%以上)。

2.3 公共空间使用需求调查

笔者从可行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五个方面对走马古镇公共空间分别为街道、巷道、节点空间进行了调研,希望在使用者需求层次的指导下,进行巴渝山地古镇公共空间的营造。受访者的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等,笔者在访谈期间特意选择不同类型的受访者,这将确保受访者的全面性,并客观地反映访谈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2.3.1 街道空间

街道空间的可行性和可达性可以满足大多数受访者的需求。从街道空间的安全性角度来看,共有 30 名受访者认为街道空间交通量大,交通混乱,在人车混行的交通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并且一些路面受损,在下雨天时非常滑。从街道的整体舒适性及愉悦性来看,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主街建筑空间缺乏特色,电线乱牵,环境混乱,不存在舒适性及愉悦性,因此在街道铺设和建筑景观的修复和维护中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2.3.2 巷道空间

巷道空间的可行性和可达性基本可以满足受访者的需求,但个别受访者表示,个别巷道的设计很陡,通行时如果搬运婴儿车或者乘坐轮椅非常不方便。并且受访者对于巷道空间的安全性、舒适性评价较低。有部分受访者认为目前的巷道空间缺乏设计,景观和环境都比较差,但有20 名受访者认为巷道空间的空间品质虽然不佳,但是其历史意义带来了足够的吸引力,空间愉悦性强。

2.3.3 节点空间

节点空间的可行性、可达性和安全性很好地满足了受访者的需求。但从舒适性和愉悦性的角度来看,受访者表示,虽然关武庙、魁星楼、文昌宫等已被修复开发为旅游景点,但是因为管理不善,入口空间堆满了居民置放的杂物,受访者认为景观风貌很差,不具有舒适性和愉悦性。并且受访者表示平时更愿意去绿地广场里活动,即便他们仍认为绿地广场设计得还不够美观,缺乏座椅、活动设施等内部设施。

图1 走马古镇公共空间活

表2 公共空间使用需求调查表

2.4 公共空间满意度调查

2.4.1 调查问卷

结合之前空间需求的调研成果,并综合了参考文献的经验[5],笔者建立了问卷框架(见表2)。该问卷主要从街道、巷道、节点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这四个方面调研使用者的满意度和使用意见。笔者根据调研结果,比对了调研得到的数据之后,得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异同,作为指导设计的准则。

2.4.2 街道满意度

受访者对街道的卫生情况不太满意,仅有11 人对街道的满意度较高。多数受访者认为影响街道卫生的主要原因是电瓶车乱停乱放,并且这也会导致古镇内交通堵塞。

2.4.3 巷道满意度

受访者对街道界面的满意度较为平均,19 人认为街道界面很一般。受访者反映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为“晾晒衣物乱象”“电线管线乱象”以及“墙面脏破”。此外,一些受访者认为,导致随处晾晒衣物是狭窄的居住空间和有限的公共空间。

2.4.4 节点空间满意度

从受访者对节点空间的满意度来看,共有28 名受访者对节点空间表示不满意。受访者对节点空间不满意的原因是 “缺乏停留性活动空间”、“辨识度不佳”以及“乱停车现象”。受访者认为,各类节点空间可以相应增设广场类空间、增加景观设施或绿化布置。

2.4.5 公共设施满意度

从受访者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来看,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公共设施的完善度相对较低,22 位受访者认为古镇内公共设施不完善,13 位受访者认为公共设施的完善程度是一般的。18 位受访者认为,古镇内需要增设包括垃圾桶、公共厕所、桌椅和照明设施等公共设施。9 位受访者认为,现有的绿地广场和道路两旁缺乏必要的夜间照明设施,无法保证夜间活动的安全。7 位受访者认为,古镇内缺乏文化底蕴的标志标识设计。

2.5 小结

在可行性、可达性、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等多个层面对街道空间、巷道空间、节点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调研后,笔者总结出以下问题(见表3)。

表3 走马古镇的公共空间环境行为调研

3 巴渝山地场镇的公共空间营造

基于环境行为学,笔者总结了的山地场镇公共空间营造流程,笔者对走马古镇的公共空间进行了相关优化设计。

3.1 街道系统营造

针对街道空间设计,应维持传统建筑的空间尺度、比例,保留爬坡街、过街楼、檐廊等传统特色空间,并且传承巴渝传统建筑风貌,建筑外立面统一采用实木、砖石等材质,墙体色彩以雅致柔和的水灰色、青灰色为主,可以采用适当做旧手法,增强街道立面的历史厚重感[6]。

3.2 巷道系统营造

针对巷道空间设计,应在维持传统巷道秩序系统的情况下,从可行性、可达性、安全、舒适、愉悦五个维度进行改进,增加其辨识度和通过性。整体设计要与当地的特色文化结合,使居民在日常的行为活动中获得一种极具历史深度和怀旧氛围的场所感。

3.3 节点空间营造

针对节点空间营造的意义在于,提升古镇节点空间的环境品质,增强节点公共空间的引导性及辨识度。首先应以行人的步行安全为主,尽量拓宽道路,疏导交通,并且划定指定停车位,减少各类节点空间停车乱象。接着修缮破损围墙,修缮原有的戏台,清理观戏的坝子,打造成富有传统生活氛围的节点空间,增强各类空间的辨识度。

3.4 公共设施

针对公共设施的设置,应该从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度、公共服务设施的舒适性、夜间照明设施的完备性、标志标识的特色性四个方向进行整体把控。

图2 山地场镇公共空间营造流程

图3 献技楼、观戏坝、揽胜台空间意向

4 结语

在环境行为学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将人们的活动习惯和设计师的感觉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公共空间的人性认知入手,为设计空间的表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巴渝山地场镇公共空间,从行为的角度是一个空前的方式,这也能有效提高巴渝山地场镇公共空间品质,对于场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环境行为学的方法指导下进行的山地场镇公共空间的更新改造,既能创造真正人性化的场所,也能在这个现代生活方式背景下使得场镇公共空间焕发新的活力[7]。

猜你喜欢
走马古镇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