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51例临床观察

2020-06-05 06:16:00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夹脊督脉熏蒸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中医院康复科,河南 漯河 462000

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入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临床上多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的药物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病情,但长时间服用可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恶心等各种不良反应。而中医多以中药熏蒸、针灸等治疗方法为主,可通过针刺,刺激患者的穴位,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的康复方案对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干预,旨在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102例脊髓损伤患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1例。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52.67±11.02)岁;病程0.2~1.5年,平均病程(0.91±0.21)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6例;年龄32~74岁,平均年龄(52.96±10.84)岁;病程0.5~1.5年,平均病程(0.94±0.1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脊髓损伤西医诊断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相关标准: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②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中瘀阻脉络证。主症:四肢痿软,麻木不仁;次证:肌肤甲错、时有拘挛疼痛感;舌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细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医以及西医诊断标准;②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心肺肾等疾病患者;②哺乳期或是妊娠的妇女;③不配合治疗者。

1.4 方法 两组均给予患者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呼吸、排痰训练、平衡训练等。对照组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组成:川牛膝、伸筋草、威灵仙、秦艽、艾叶各30g,羌活、赤芍、川乌、草乌活、野木瓜、独活各20g,没药、补骨脂、桂枝、红花、乳香各10g。选择大连鹏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Z-88Ⅰ型熏蒸治疗仪将上述材料予以布袋包裹放于中药煮蒸器中煎煮,患者坐于中药熏蒸仪器里进行熏蒸,时长为20min,1次/d,每周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夹脊、督脉电针治疗。选择上海华谊医用仪器厂生产的G6805Ⅱ型电针仪,患者取俯卧位,先对穴位做常规消毒,取T6-T11夹脊穴位,加以督脉大椎穴和命门穴;下肢取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如有小便失禁者加取肾俞、会阳。用26~28号毫针给予针刺,直刺督脉穴0.5寸。使用长城KWD-808I电针仪将针柄对接在导线上,同一个组的导线连接在两侧的夹脊穴,使其正极在上,负极在下;同时将大椎穴连在正极,命门穴连在负极,输出频率选择100Hz,波形选择密波,输出的强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度。下肢腧穴直刺1.0~1.5寸,同一组的导线与同侧腧穴上下进行连接,输出频率选择1~2Hz,波形选择疏波,输出的强度以患者双下肢肌肉出现节律性收缩为宜,输出的强度以患者的耐受为度。并留针30min,1次/d,每周6次。两组均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①使用Fuge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4]评定患者躯体运动能力,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满分分别为66分、34分;<50分表示严重运动障碍;50~84分表示明显运动障碍;85~94分表示中度运动障碍;96~100分表示轻度运动障碍。②采用改良Barthel(MBI)[5]指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其中共包括10个部分:进餐、洗澡、如厕等,共100分,≤40分,全部需他人照护;60~41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61~99分,少部分需他人照护;100分则表无需他人照护。两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评估上述指标。

1.6 疗效判定 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2]中疗效标准进行评估。治愈为脊髓压迫、断裂解除,脊髓感觉及运动障碍消失或基本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为脊髓压迫解除,症状基本消失,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为脊髓继续受压迫,症状无变化甚至恶化,功能未恢复。总有效率=(治愈+好转)/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FMA及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FMA及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FMA及MBI评分对比 (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脊髓损伤多是因为脊柱骨折后,椎体移位或者髓骨片突入椎管内,致使脊髓和脊神经受压,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感觉、运动等功能障碍,伴有较高的致残率并且也是较为难治愈的一种疾病[6]。脊髓损伤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及感觉等功能都受到了一定的损伤,且伴随着一些并发症的出现,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压力。

中药熏蒸是以热药蒸汽为治疗因子的化学、物理综合疗法,可通过汽化直接作用于患侧,中药熏蒸中的川牛膝、秦艽、乳香有祛风利湿、通经活血、缓解疼痛的功效;伸筋草、威灵仙能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艾叶、羌活、川乌散寒解表;补骨脂补肾助阳治肾虚冷泻[7]。在热效应的刺激下,毛细血管扩张,行气活血,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状况,排毒排废,使得机体气血畅通,代谢平衡,疏通腠理,舒经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有研究认为,肢体功能障碍发生主要是因为督脉受损,扰乱了督脉与其相关的经络、脏腑的正常运作[8]。因此,本研究在中药熏蒸的基础上,使用夹脊穴、大椎穴、命门穴配合电针刺激进行治疗。督脉属于奇经八脉之一,是全身阳气的汇集之处;大椎又有“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之称,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因此大椎穴内督脉通行,于外可游走于三阳。命门其位处于腰背的正中部位,内与脊骨相连,素有“肾主骨生髓”之说。而脊髓损伤的主要病变位置在脊柱,而夹脊穴处于脊柱循行上侧,与督脉临近。给予针刺上述穴位可直达病灶,既可以培补体内真阳,又可以疏通脏腑经气,强化经脉,使其达到上下贯通,阳气通达,促进患者康复。脊髓损伤之后,可导致受损的神经组织细胞,在短短数小时到数天内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引起损伤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导致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可使病情达到更加危及的状态。而采用夹脊、督脉电针治疗,可有效阻止脊髓损伤继发性病变,使脊髓的神经功能再生[9]。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及MBI指数均较高,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中药熏蒸联合夹脊、督脉电针康复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夹脊督脉熏蒸
夹脊穴考辨
光明中医(2022年8期)2023-01-04 20:31:58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龙氏手法结合头颈部督脉电针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
从督脉论治阿尔茨海默病的理论探讨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中成药(2018年9期)2018-10-09 07:19:04
中药熏蒸治鼻炎
基层中医药(2018年3期)2018-05-31 08:52:10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延长磷化氢熏蒸有效时间对储粮害虫熏蒸效果的影响
现代食品(2016年14期)2016-04-28 08: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