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家彩
学校的执行能力,是学校将发展战略、教职工、教育流程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以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通过执行,使得学校的资源得以整合和优化配置,学校的战略构想成为现实,为学校创造了新的资源和成果,执行是学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管理活动之一。
以前我们在对执行力低的部门进行分析时总认为是部门领导工作能力不强所至,事实上执行力问题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范畴,它应该由教职工的文化认同、完善的执行制度、提高执行能力的技术与方法等组成。同时,学校的教育流程具有创造性和自由性,这种特点导致在教学流程、管理流程中难以简单地量化操作。学校的教学工作难以有固定的模式。学校的这种特点就要求在任务的执行中,更多地考虑人与教学过程的结合,发挥人的积极性。
1、构建积极的执行文化
信守承诺(契约意识);责任感和责任心;协同和协作的团队文化;理解和相互尊重的文化;专注;注重效率;注重效果;注重质量;遵守纪律。
2、建立完善的执行制度
1)责任制度。责任制度是对责任心及其后果的具体规定,是对部门或个人的行为及效果的约束。制定任务责任人制度,对于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具体事务的负责人,由负责人组织分配更为具体的任务,负责人对任务承担相关责任。责任的清晰性和追溯是责任制度的两个重要因素。对于执行中的事故责任,责任人也需承担相关后果,促使责任人忠于职守,形成对执行质量的保障。
2)流程与程序的业务标准。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十分重要,反观我们的一些规章制度之所以流于形式,一个重要原因是规章制度过于原则化,模糊性强而精细程度低,缺乏操作性。学校教育流程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式、工作程序的规范应该是具体的、细化的,任何一个人在某个岗位、从事某一项工作,在什么时间、什么状况下需要进行哪些活动,应达到什么要求,特别是工作质量和效果的要求也应该是明确的。
3)执行质量评价制度。评价制度是对教育流程全过程的质量监控。按照工作的业务性质不同,我们将学校各项工作可以分为行政管理(三个管理层面)、教師业务、班主任、后勤服务等若干模块,对照相应工作流程、规范、职责,按月进行考核,公示并予以点评反馈。
4)奖惩制度。针对任务执行的质量,进行必要的奖惩。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通过表彰先进和树立榜样,激励教职工关心学校发展,以主人翁的精神、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踏实的作风重视任务执行,关注执行中的细节问题,使执行的全过程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实现相关任务的目标。
3、提高执行能力的技术与方法
1)共同讨论,形成统一的执行思想。学期初,我们将学校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分析、理解学校分配的每一项任务的分配原则和要达到的目的,清楚地地知道每项任务的绩效标准及行动指南,从而知道部门或个人在完成任务中的责任及被评价的方式和标准,组织和个人在相关行动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此外还要了解每一项任务的关联和协作网络,需要与哪些部门和个人进行何种沟通和协作,这些协作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进行。通过深入的讨论,每个教职工都知道个人和部分在学校整体战略任务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自己的责任,形成清晰的行为规则。
2)进行积极的执行方式的培训。技能培训包括对相关教育流程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对任务、人员和流程的结合建立网络,形成系统思考,学习相关的专业性知识,设置一定的实践活动环节,提高教职工在执行中分析和解决问题
3)及时解决困难和排除危机。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困难和问题,有的问题可能会严地影响到后续工作的开展,甚至危及到整个规划和任务,就需要及时研究,从人员、流程、战略规划等方面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