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亮
摘 要:当前,普惠金融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商业银行积极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重在25%左右。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在小微金融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G银行和N银行的小微金融发展模式、小微金融产品特色以及小微金融产品市场状况的全面解读,从小微金融产品体系建设、产品创新以及小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发展的建议,从而帮助商业银行更好的发展小微金融业务。
关键词:小微金融;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模式;产品创新
当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变革。这一变革的要义在于通过调动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是推动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推动经济全面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举措之一。
因此,推进普惠金融战略应着眼于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和商业银行竞争力提升之间,构建起一种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机制,从而通过商业银行更高的专业能力和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助推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实现这一战略意图,首先要求商业银行必须高质量发展普惠金融业务,进而才有可能达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共赢局面,而不是堕入依靠牺牲商业银行发展效率来弥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此消彼长”的恶性循环。
一、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发展现状分析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25%左右。一方面,国有行仍是服务小微的主力。2015\年至今,国有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重平均为14.29%,占商业银行小微贷款余额的比重维持在30%以上。另一方面,农商行、城商行对小微的支持力度在加大。近年来,农商行、城商行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速远高于其他银行。此外,外资行在国内小微领域开始加速布局。
小微企业发展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但融资“贵”只是表象,融资难才是核心问题。根据人民银行官网披露的易纲行长在“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上的主旨演讲,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来自于正规金融机构和民间融资的比例大致为6:4。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至少40%的小微融资是能够承受高利率的,央行通过定向降息的方式可能并不能解决这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对这40%的融资来说,融资渠道(或者说能融到资金)更为重要,融资成本反而是次要的。
银行开展小微业务面临三方面的障碍获客难,单体服务成本较高;信息不对称造成贷款定价困难;由于不良贷款核销和税务处理的差异致使小微不良贷款的处臵途径不顺畅。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贷款余额稳步增长,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比重在25%左右。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并在年初单列全年小微信贷计划,执行过程中不得挤占、挪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2015年一季度末21.4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一季度末31.8 万亿元,占金融机构总贷款余额的25%左右。
国有行仍是服务小微的主力,但农商行、城商行对小微的支持力度在加大。一方面,国有行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基石,一直践行着服务于实体经济的理念。2015年至今,国有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均比较大,其小微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比例平均为14.29%,占商业银行小微贷款的比重维持在30%以上。
二、小微金融产品竞争力对比分析
(一)G银行小微金融分析
1.小微金融模式
(1)“银税互动”模式
G银行线上小微融资产品“税易通”于2018年6月1日正式上线。“税易通”是G银行应用大数据技术手段,创新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磅成果,是专门为诚信纳税小微企业定制的产品。该业务以一般纳税人的纳税信息为基础,可通过线上自助操作方式“一触即贷”。企业办理“税易通”,无需抵押物,即可获得最高200万元、最长1年的信用贷款。
小微企业只要生产经营正常、纳税记录及信用记录良好,就可以到G银行申请办理该产品。产品申请成功后,融资额度在有效期内可循环使用。小微企业客户全流程线上办理业务,界面操作简单,主要功能包括借款人在线税务系统授权、在线申请贷款、在线签订借款合同、在线提款还款等。
(2)“大數据+供应链”模式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G银行服务小微客户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G行银行通过专设业务场景,加强数据分析等手段,陆续推出了小微e贷、经营快贷、医保贷、医采贷、税e贷等线上创新产品,客户可采用银企互联、网银、邮件等多种智慧联在线信息交互渠道自助发起融资申请,签订合同,全流程线上操作,操作简便,智能审批,放款速度快,随借随还,突破了时间、空间、人力限制,高度契合客户融资需求,降低小微客户的操作成本,在数据充分交互前提下可实现“秒贷”。
(3)科技型企业服务模式
G银行创新推出“投保贷”业务,“投保贷”业务首先由市科技局确定年度“投保贷”联动业务支持企业范围名单,在企业提出贷款和担保申请后,G银行和准入担保公司分别独立尽调和审核,贷款审批通过后,创投机构与企业签订协议取得企业的认股权,约定行权情形、价格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后,由创投机构为企业提供反担保,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投保带”业务成功实现了商业银行、融资担保机构、风险创投机构和高科技小微企业四方利益共享共赢。
2.小微金融产品
为满足小微企业短期资金缺口,G银行先后推出了小企业循环贷款、小额便利贷、小企业周转贷款 等信贷产品;为满足小微企业中长期融资需求,G银行又先后推出科技通、棉贸通、置业通、G物业通、增信通、展翼通、信融通等多种信贷品种;为满足小微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融资需求,G银行推出了设备按揭贷款、标准厂房按揭贷款和经营型物业贷款等多种产品;为满足贸易融资缺口,盘活微小企业优质资产和扩大融资来源,G银行结合小微企业资金链、产业链、物流链等特点,推出了以应收账款、商品存货或金融票证等优质资产为还款来源的预付款融资、发票融资以及订单融资等贸易融资信贷产品。
为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多元化,G银行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平台优势,将传统的信贷业务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积极构建互联网+小微金融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包括网上质押贷款、电子供应链、财智账户透支和融e联等多款系列信贷产品。小微企业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自助申请、自主提款和还款,实现了小微企业申请、借款和归还的网络自主化,银行对企业的承诺贷款和额度保障等便利条件保障了小微企业融资需要的可得性,不仅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也扩大了银行的业务收入。
(二)N银行小微金融分析
1.小微金融模式
(1)数字化
以数字化转型为主线,全面提升小微金融服务质效,实现“五个新突破”。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精准营销,开展综合服务,在全面提升服务能力上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推进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小微信贷业务线上化,加快发展“数据网贷”等供应链业务,强化平台、数据和模型支撑,在小微业务模式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做实分层分类管理,重构小微信贷制度体系,加大放管服力度,在小微金融管理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大激励考核力度,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尽职免责,在增强小微金融服务内生动力上实现新突破;把防范风险摆在突出位置,严把客户准入关,加快构建智能风控体系,加强创新业务管理,强化合规案防管理,在风控合规上实现新突破
(2)线上平台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科技正在重构银行业生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大大提升了金融机构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产品与服务的线上和线下结合,已成为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大趋势。
N行创新线上小微金融服务平台。N行相关人士表示,该行以数据集中化、功能模块化、产品参数化、系统开放化、接口扩展化为目标,建立了“普提”小微金融业务基础技术平台。
依靠线上平台,N行围绕小微企业“小额化、分散化、批量化、线上化”融资需求,利用大数据为小微客户精准画像,创新推出“微捷贷”全线上信贷产品,上线两个多月时间,就为1.1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50多亿元资金支持。
N行加大线上产品的研发力度,针对小微客户不同额度的融资需求,细分客户资产价值形态,截至目前已打造了“小微e贷”系列和“云贷”系列互联网小额信贷产品体系。
通过业务线上化,N行将小微企业贷款审批及放款周期缩短在两周以内,如“微捷贷”等产品可实现“秒申、秒审、秒贷”,不仅提高了审批效率,也通过大数据风控数段大大提升了风险管控水平。
(3)线下平台
与此同时,N行也在积极打造新型“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构建小微企业金融在线供应链融资系统,创新推出“数据网贷”,与核心企业ERP系统对接,向供应链上下游小微集群客户提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已累计发放贷款2.1万笔,发放金额80多亿元。据了解,目前N行广东分行已在TCL集团、中建四局等核心企业上取得突破,成功上线商圈客户40多户,办理业务3800多笔,贷款余额超过3亿元。
2.小微金融产品
(1)微捷贷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N银行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规模较小、缺乏担保等经营特点,创新推出了“微捷贷”,结合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只要企业或企业主在N银行有金融资产或按揭贷款,就可申请办理,不再需要抵质押担保,纯信用方式发放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
“微捷贷”通过与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精准契合客户融资需求,实现了客户申请、贷款审批、贷后管理全流程线上化运营。手机或电脑上可以即刻完成资料提交、贷款申请及合同签订等手续,随时随地办理提款和还款,大幅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有效满足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以新理念为客户带来新体验。
(2)“科创贷+风险金池”
云南省科技厅与N行云南省分行合作,利用N行“科创贷”,云南省创新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方式,设立4600万元“风险金池”,着力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局。云南“科创贷+风险金池”已累计发放贷款68笔,撬动了4.08亿元信贷资金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财政资金实现了10倍放大效应。科创贷+风险金池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财政资金增信,来激励银行、担保等金融资金聚焦科技型小微企业。云南省科技信贷适度放宽了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门槛,并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利率方面,按贷款利率上浮比例不超过人行基准利率30%的原则,控制贷款成本上限;并配套科技金融结合补助专项,不断降低融资成本。
三、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建议
(一)优化小微金融产品及服务设计体系
以小微生产周期金融需求不同从而设计不同产品的服务体系已成为必然趋势。银行的产品设计应充分考虑小微客户的行为特点及自身需求,针对其生命周期设计出不同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而提升银行小微金融服务的竞争力。
(二)灵活应对变化,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小微行业市场更新快,故银行的小微金融产品必须不断创新,时刻走在小微市场的前沿,才能永葆竞争力,不断稳定壮大客户规模。首先,应加强对小微客户运营发展模式的研究,通过建立小微需求调研团队,定期根据不同生产时段、不同行业类别、不同商圈商区等多重标准研究分析小微客户的需求与特点,并据此开发出适合该类小微客户的新型产品。小微企业在市场中不断发展前行,银行的小微金融方案也应不断改善更新。其次,应建立产品及服务的反馈机制,可通过拓宽反映评价渠道,鼓励小微客户利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柜面机构等多途径对银行小微产品及服务进行反馈并提出意见建议。另外,要求产品经理、客户经理主动进行小微客户反馈意见的收集工作,定期进行整合后上报,从而做好客户的沟通工作,有效避免推诿等现象的发生。
(三)推进内部小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小微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因为其自身经营风险高,也在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众所周知,小微客户普遍存在经营透明度低、财务信息不公开等问题,因此在无法获取高可信度的企业经营情况的情况下,银行只能严格控制风险,收紧授信规模,提高准入门槛。当前,信息不对称已成为银行与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一大壁垒,因此,银行应推进内部小微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加强小微客户数据采集工作,从而有效改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业务低效。首先,改变目前小微客户风险调查主要与财务人员接触的模式。为更好地服务小微客户,尽职调查应从企业的生产经营、采购物流、销售渠道等入手,获取尽量详尽全面的客户信息。另外,应通过与企业上下游合作伙伴访谈、周围商圈调研、同业竞争对比、行业协会沟通走访等方式确保企业数据的真实准确性。其次,研发形成适用银行的小微信用评级模型,在为小微客户确定授信评级时更多地参考非财务因素,将优质小微客户的软实力纳入考核标准,如小微企业主自身的信用状况、小微企业所处行业类型、小微企业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从而避免片面以财务报表论英雄的现象发生。再次,通过结合政府扶植小微企业的政策,银行网点机构可与当地G、财税、贸促会等加强合作,形成信息共享机制,从而利用正外部性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霍晓雨.探析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J].中国市场,2019(22):42+46.
[2] 张晓辛.充分发挥大行引领作用 扎实做好小微金融服务[J].黑龙江金融,2019(05):11-13.
[3] 薛淞.我國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发展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4] 赵春鹏.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小微金融服务升级版[J].中国银行业,2019(02):55-57.
[5] 陆岷峰,周军煜.数字化小微金融发展战略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0(02):127-134.
[6] 张塨喆.人工智能运用于小微金融的研究[J].财会研究,2019(01):77-80.
[7] 许文杰,林美雅.新场景下小微金融运用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8(22):275+277.
[8] 张莉.建设银行H分行小微金融业务的评价与提升策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8.
[9] 本刊编辑部,郑国华.全面升级 大有可为——中国G银行举办“工银普惠行”主题活动启动会[J].中国城市金融,2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