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智 孙淑娴 高岩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且2020年我国要实现消灭贫困人口的目标,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在融媒体时代下,什么样的媒介产品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满足自身发展的前提下又能承担起社会责任助力乡村经济。本文将以《向往的生活3》为例来探究新时代背景下综艺节目助力乡村经济的效果,并尝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综艺节目;乡村经济 《向往的生活3》
【项目名称】新时代背景下综艺节目助力乡村经济的效果研究——以《向往的生活3》为例,编号:XBMU-BYL20145
《向往的生活》至今已播出三季节目,第三季引入“国情乡村调研”成为节目一大亮点。
截止2020年4月1日,共收到有效问卷858份,其中观看慢综艺的比例为79.31%,最观众吸引因素为“题材好,有意义”,观看过《向往的生活》的人数占比达到67.24%,70.69%的人认为“综艺+扶贫”模式有意义,可成为乡村振兴的创新点,同时人们希望今后网络综艺能多关注社会现实,创作出优秀健康的作品。
1. 综艺节目发展现状研究
综艺节目被普遍认为是带有娱乐性质的节目形式,也存在归其为娱乐节目的论点。从1985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2015年达最热,至今共有6679篇相关论文。
在CNKI学术期刊网络总库中以“综艺节目”为关键词进行检索,近三年来,CSSCI类型期刊共有384条结果。笔者通过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将目前综艺节目的研究内容总结为以下方面。
其一,当下热门综艺的成功模式解析。以近年兴起的《明星大侦探》、《中国有嘻哈》、《奇葩说》、《火星情报局》为例,多阐述其模式的创新路径及节目特色;其二,文化类节目的场域建构与创新趋势的探析。如历史文化与消费市场的兼容——《上新了·故宫》传播逻辑分析、《朗读者》、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成功探索、文化记忆视域下《国家宝藏》的创新探析等,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综艺节目文化价值导向正向主流文化靠拢,传播特征与价值建构正逐步进行转型升级;其三,融媒体时代下综艺节目的思考。以现阶段网络综艺爆红为例,多个节目"爆红"并呈现出一场集娱乐化、名人化、跨领域与自造奇观于一体的视觉奇观,且对当前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思维、追量不追质的国内综艺市场进行审视;其四,综艺节目对思想价值的引领作用。《弘扬铁人精神践行媒体责任——“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第四届中国广播电视传媒论坛”综述》中明确提出传媒行业应分析新时期战略运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发现,社会责任感不足、缺乏创新性是综艺节目问题所在。综艺节目中呈现的休闲娱乐是以经济盈利为主要目的,什么样的话题或内容最能吸引大众,它就在综艺节目中以娱乐之名进行表现传播。同时,节目只注重名人效应、粉丝经济、明星化,因此陷入节目人文情怀不足的困境。
2. 乡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众所周知,乡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又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基础薄弱的环节,目前乡村经济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困境。
2.1 产业化经营未能形成,对外交往意识薄弱
“乡村”是我国行政区划中最低级别的划分,经济相对自给自足,市场化力量缺失,小农经济分散,未有产业化经营模式出现,且部分乡村与市场距离较远,因此产生的对外经济交往较少,形成固步自封的局面。种种原因带来的结果就是农村基础設施建设能力薄弱,满足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大量人口外出打工,乡村经济日渐萧条,如此恶性循环将会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2.2 城乡发展差距大
城乡发展差距大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城乡资源的不均衡以及资源利用有效性方面。城市不管是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还是无形资源都优于乡村,且大量资本聚集在城市助力发展,在所有资源乡村都不如城市的情况下,不如从自身特有的某些资源入手,发展特色,拉动经济,吸引投资。在资源利用方面,以“土地资源”为例,城市寸土寸金,但农村却是大片的荒地无人耕种,这种“自暴自弃”的行为更加快了乡村经济的萧条。差距大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二者的定位,城市追求的是快节奏生活,而乡村则是天然的慢节奏,要实现乡村的发展何不把这种慢节奏发挥到极致,让其成为“卖点”。
3. 《向往的生活3》节目特点分析
慢综艺是近几年深受观众喜爱的节目类型,它与人们现实生活的快节奏不同,通过接地气的场景和治愈系的画风,给明星最大限度的自由让其呈现出最自然舒适的状态从而引起观众的心理和情感共鸣。《向往的生活》作为慢综艺的一种类型收割了无数忠实粉丝,节目的第三季又用帮扶观察的角度切入“乡村国情调研”,超脱了以“娱乐”为宗旨的综艺节目本质,与国家战略结合的创新点让其在一众同类型节目中脱颖而出。
3.1 选址特色
《向往的生活3》选址在翁草村,其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古丈县。2016年被列入传统村落名录——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其选址理由有如下几点:其一,乡村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是渴望慢节奏人们所希望自己能生活的状态;其二,诗人陆游笔下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更是描绘了村民们自给自足、悠然自得的生活景象;其三,翁草村村民为湘西土家族苗族,具有民族特色。另外,其别具一格的古村落建筑,传统的耕作方式等都使其有着桃花源般的生活环境和状态,给人恬静淡雅之感。
3.2 策划特色
《向往的生活3》结合国家战略将“乡村国情调研”融入节目之中。“生活线”、“调研线”并行,为翁草村发展出谋划策。节目嘉宾不仅用3个月的时间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更用实地考察的方法了解当地居民的需求以及对经济发展提出实质性的建议。且早在节目开播前,体验嘉宾就和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组成了田野调查小组。他们和当地村干部及扶贫队一起,前往田间地头以及普通农户家中,了解乡村发展的真正需求,并将在最后形成一份系统的调研报告。
3.3 主题特色
《向往的生活3》除了日常吃喝做农活,传递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外,更多则是将镜头对准翁草村的人文风俗。这一季嘉宾的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蘑菇屋,而是带着镜头更多地走出去,和村民打交道、交朋友,给当地的小学带去实质性的帮助,通过交流对当地风土人情进行准确、真实且有趣的呈现。在这里,明星就是普通人,散步时跟乡亲热情的打招呼;遇到不懂的问题会向村民爷爷虚心请教;会把自己做好的美食跟村民分享。这一次,节目组将镜头给到了真正需要它的地方。人们在这档节目中不仅娱乐了自己,还了解了更多关于翁草村的故事。这样的做法可以唤起更多的人以行动的姿态,加入到乡村振兴的大计中。
4. 《向往的生活3》带给翁草村的改变
《向往的生活3》通过其原有的观众数以及创新点增加了翁草村的曝光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这样一个獨具特色的小山村;其次,更通过嘉宾的“明星效应”带动更多人关注乡村的发展。《向往的生活3》这一节目通过对翁草村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现,给当地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4.1 经济效益
《向往的生活3》播出之后,全网最高收视0.94%,最高份额7.58%;城域最高收视1.33%,最高份额9.26%。网络平台13期总播放量突破30亿。近百余个关键词登上微博热搜,节目主话题词#向往的生活#微博讨论量1336万,阅读量188亿。这些数据都足以说明节目的传播范围广,受众的类型及人数之多,由此我们可推断:有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翁草村”,翁草村的名气得以提高。据翁草村第一书记及扶贫队长欧三任介绍,当地土特产如茶叶、背篓等的销售均有显著提高。随着节目的录制及播出,村里的水泥路通车了,村容村貌变好了,更重要的是村内经济如“源头活水”展露生机——村里的第一家农家乐开业了。基础设施的愈加完善,经济的活跃等更可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往日过于安静的小山村将会诞生出更多商机。
4.2 社会效益
《向往的生活3》除了展现翁草村秀美的风景外,还多次提及翁草村小学,它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50年。由于地理和经济方面的因素,翁草村孩子们的教育环境与学习资源很难与城镇相比,也难以接触时代前沿的科技。《向往的生活》节目组的到来极大了改善了他们的现状,首先是节目赞助商“小度”给孩子们捐助了人工智能音箱,便利了老师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其次是引起更多的人关注翁草村小学的发展,对其进行募捐。不仅是教育得到了发展,基础设施、就业、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都得到改善。创作团队用脑力将综艺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给全国的乡村、全国的观众以及综艺节目制作单位做一个示范,给观众带去更多有意义的启发。获《光明日报》发文点赞。
5. 启示与建议
从《向往的生活3》所带来的传播效果中我们可以看到,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不仅提高了节目本身的收视率,增加了用户粘性,还带动了当地乡村的发展。从这一创新的成功中,笔者看到了未来网综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针对网络综艺的用户群体庞大,内容稂莠不齐,传递不良信息和扭曲的价值观等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加强内容监督,使其符合时代和潮流的发展;其次,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心智成熟度不同,但在接触媒介产品时却并未加以区分,在节目制作时应明确目标受众,推动节目升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媒介产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正能量,发挥引导作用。只有在正确价值观的引领下,才能为大众创作出更多喜闻乐见的节目。
参考文献:
[1]乡村体验类真人秀的乡村形象建构——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黄银菊.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4).
[2]中国乡村经济的发展困境与治理转向——基于乡村振兴视角[J].罗熙.农业展望.2019(06).
[3]浅析慢综艺节目的成功之处——以《向往的生活》为例[J].马菲.西部广播电视.2018(21).
作者简介:杨荣智,湖北荆门,本科,西北民族大学,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