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在地性表达研究

2020-06-04 09:05刘志远王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宜兰诚品建筑师

刘志远 王薇

摘 要:黄声远是我国台湾乡土建筑师的代表,他的建筑诗意般地根植于人和生活。他的建筑在地性表达,使人们对空间环境有着深刻的文化认同。文章通过梳理归纳在地性理论,结合与黄声远的访谈来阐述建筑师如何表达建筑的在地性,并通过诚品书店宜兰店来解析空间如何展现宜兰的人文情怀,帮助书店解决均质化问题,并发展书店的在地性表达。

关键词:在地性;黄声远;书店;场所精神;地域性

一、千城一面的建筑表达

随着亚洲建筑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地区的建筑失去了其固有的场所精神,丧失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固有的文化个性,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建筑局面。同样,独立书店的发展也面临着均质化的问题。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和大众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的当下,传统书店为了生存纷纷朝以多业态结合的“书店+N”的模式转型。[1]其中最常见的模式是“书店+咖啡厅”模式,单纯的模式转换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却也使之走入了另一个均质化的空间形态。标准化的形式下书店丧失了地域的特色,生活品质也随之降低。在地建筑师黄声远通过其营造的空间体现了对当地独有的人文和地域关怀。

二、地域性与在地性

(一)地域性

建筑的地域性(regionality)是指用根植于地方的、民族的自然环境、自然材料、风俗文化等因素呈现出建筑的区域化差异。建筑的地域性呈现了当地独有的特质,营造了独有的场所精神。

地域性、地方性(locolity)、地点性(locus)经常在建筑地域性研究中被提及。从地理因素方面讲,地域性辐射的范围最大,较常指国家,而地方性则辐射范围相对较小,常以省、市为单位。在建筑地域性研究中,地域和地方常被混淆,笔者认为地域性的涵盖范围比较大,是包含了自然、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集合。地点性则指某个场地其独有的特性,根植于一个地点,该地点用场所独有的生活、文化特质与环境和人互动,来对抗建筑趋同。[2]

(二)地域主义与批判的地域主义

地域主义并非一味地使用现成材料、沿用历史元素,而是反对纯粹的美学至上的观念。建筑中吸收地方的、民族的元素风格,与新技术相结合,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一定程度上展现地方特色。批判的地域主义更注重于建筑与场地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精神的结合,更注重人的感知和场所的领域感。地域主义和批判的地域主义都是为了与文化趋同做抗争。

(三)在地性

实际工作中,建筑师进行设计,往往先搜集已有的建筑风格的素材,并从中提取相应的建筑图像及符号,意图从视觉上展现建筑的风格。设计师更加关注功能及建筑外观,在建筑功能合理的基础上与当地建筑趋同。这样的设计方法导致建筑在形态上趋同,却未扎根于地方,它忽略了当地真实的人文生活和生活特质,拘泥于表象。

建筑的在地性不同于地域性,它的空间尺度更小。地域性从民族的、区域的方向出发,探索更宏观的普遍认同。而在地性着眼于地点和场所,找出不同于其他地点的人文特质,专门强化这个特点。它不同于地域性宏观地将地方特色符号化、图像化、视觉化后作为普遍认同的手法营造空间或创造建筑。在地性为其地点的独特性营造空间。

三、九芎城宜兰的在地性元素

(一)宜兰在地性文化

宜兰位于中国台湾,东临太平洋,三面环山,地形呈簸箕状,易形成降雨,常一降数月。宜兰水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兰阳溪、宜兰河、罗东溪、冬山河等大小11条河川,故宜兰农业和渔业都尤为兴盛。

1.宜兰河

宜兰河全长25公里,贯穿宜兰市、壮围乡,其主要支流有大礁溪、小礁溪、五十溪等,后与兰阳溪会合流入太平洋。由于宜兰县降水量巨大,人民自古以来与水患斗争,对于河流的感情是既爱又恨。

2.津梅砖窑

宜兰县昔日是砖窑重县,曾有20余座砖窑厂,为宜兰建筑提供红砖。北津社区保存着宜兰县内最完整的被定为古迹的百年窑厂——宜兰砖窑,古称津梅砖窑。20世纪70年代随着台湾环保意识的提升,红砖逐渐成为过去。砖窑和红砖作为宜兰历史的见证,被大量运用在宜兰建筑中,传承着红砖文化(图1)。

3.丢丢当森林

“丢丢当”来自宜兰民谣,它描述的是火车穿过山洞,与铁轨、水滴碰撞所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丢丢当森林是一片绿色的钢铁森林,分布着象征着宜兰旧名“九芎城”的九芎树,钢铁九芎树高十四公尺,是富有现代设计感的地方元素的运用。丢丢当森林与插画师几米的插画元素相结合,令人仿佛坐上了童话中的火车,漫游童话的世界。

(二)宜兰在地性元素提取

宜兰市是一座宜人的山水城市,从当地文化中可以找出山川、河流、红砖、九芎树、火车等在地性元素。不论是建筑师黄声远还是插画师几米,都擅长在宜兰各地运用这些元素构建公共空间。

四、宜兰诚品书店的空间表现形式

吴清友曾说过:“诚品,不只是一间书店,更是一个空间,一个安顿身心的场所。”

宜兰诚品的室内空间,就是一座微缩的宜兰城,其中的空间操作手法是诗意的,是极具人文关怀的。进入宜兰诚品,就像身处宜兰城,设计师结合宜兰地形走势的空间形态,构建书店空间,给读者呈现出游走宜兰城的空间体验。城市中细碎的体量,转化为一层层书架并赋予宜兰特色的“古早味”红砖作区分。读者的阅读动线运用不同的材料作区分,一部分是硬质铺装,一部分是蓝色涂料,意图呼应宜兰的城市交通和贯穿宜兰的宜兰河。整体处理成为具有本土民居风情的空间氛围,用以呼应宜兰在地环境。

宜兰靠山面海,书店空间同样富有高差变化,用以给儿童读者游乐、盘坐阅读。儿童阅读区在书店的末处,被以九芎树为原型的钢铁树书架包围呈一个“树洞”,将整个书店空间动静分离,既营造了适合儿童嬉戏的空间,又兼顾了普通读者的阅读需求。书店落地窗外是一片观赏性树林,宜兰店也被称为可以观景的书店,此區域设立足量书桌座椅,供使用者观赏。

黄声远对空间的操作不仅是用材料呼应在地环境,更注重体现精神层面上合理、实用、文化认同的空间感受。在空间营造中呼应当地文化环境,经历着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3]这些元素可归纳为色彩、材料、光线、构造、气味、植物等等。如书店中的钢铁树,是将九芎树先抽象为建筑构件,再具象为立式书架。尽管看似是一种比较低级的营造手法,却充分挖掘了在微空间中发挥地点的生活特质,给使用者归属感。类似的做法见于红砖的使用、高差的使用和河流意象的使用(图2)。

通过对当地使用者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多数当地读者都可以快速清晰地辨别出空间形态、材料、色彩的设计意图。很多周边孩童常常来这里阅读和参加活动,认为这里的环境与他们生活的地方相似,可以找到很多生活的痕迹,且更加富有乐趣。

五、黄声远:建筑即生活

黄声远认为:“自由的城市可以让小孩安全地騎车。而且,以前发生过的故事,以后还都找得到痕迹。”

黄声远曾对笔者讲述他的营造理念,他认为作品是由建筑师掌握的各种建筑手法、理念构建的一个东西。他认为建筑师不是为了功利为了成就而在做作品,建筑师是在构筑人与所在的地方以真实生活的具象。他提出不要把真实的生活工具化来使用,建成的环境并没有被建筑师刻意地用所谓的意象去定义,建筑师创造的就是真实的生活。印象不是刻意的,不是搜集的也不是记住的,而是人和生活的真实表达。建筑师不能用对一个地区的印象来做作品,而是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根植于如何挖掘当地人们的生活。

对于我国的建筑设计从业者来说建筑设计更像是解题,其中较大部分是运用学到的设计原则和操作手法进行空间构筑,这是一套富有逻辑的设计流程。而作为使用者,并不会更多地在意设计师专门设计的细节,而更多关注使用的感受和文化的认同,如行为模式、人际关系、人文风貌、社会习俗等。[4]所以建筑设计师扎根生活、回归生活是空间营造必备的态度和责任。建筑师意图表达的最美好的空间不是建成的死物,而是人在建成环境中的生活。

六、结语

通过访谈,笔者认识到黄声远团队在宜兰的建筑工作中解决的主要问题并非是建筑如何极尽可能地体现当地元素,而是切实地着手于解决当地人们生产生活和生活环境之间的矛盾。黄声远的建筑以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为基础来营造空间,展现了人们生产生活与环境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书店在地性的研究,以诚品书店宜兰店为例,结合宜兰风土风貌分析、建筑师黄声远的在地性设计手法及理念,对诚品书店宜兰店的空间形态、设计原则进行调研和分析。同时,从在地性元素的提取,实体书店在地性的表达以及在地性表达的深层含义等方面出发,阐述了在地性作为一种理论如何指导影响着书店的建筑及室内设计,为书店解决均质化和发展在地性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邝欣.独立书店空间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2]田鑫.台湾当代建筑的在地性表达[D].昆明理工大学,2017.

[3]张海燕,胡莹.“平凡的建筑”:建筑师黄声远的地域性探索[J].建筑与文化,2019(11):166-167.

[4]陈雨蒙.台湾建筑学教育解读及黄声远建筑实践探索[J].中华建设,2017(5):100-101.

猜你喜欢
宜兰诚品建筑师
诚品传奇
当建筑师
来去匆匆宜兰行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台湾诚品大陆首家旗舰店在苏州开业
诚品书店:闯入苏州豪宅市场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