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余琐谈

2020-06-04 09:48沈飞德
世纪 2020年2期
关键词:尼克松馆员抗疫

沈飞德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导致武汉封城已有一月又一个星期了。回想除夕放假前几天还奔波于看望文史馆馆员和退休老同志的路上,其间邀请曹雷馆员和其弟景行先生等来文史馆商谈《曹雷口述历史》的编撰工作,倘若钟南山院士早去武汉早发出警报,走访慰问工作和聚谈活动可能都会戛然而止。疫情汹涌袭来,春节后的杂志编辑出版工作难免要受影响,有同志心生忧虑完全在情理之中。期刊忌在脱期,万不得已,是不可轻言延期出的。但特殊时期可采取特殊工作办法。常言大事难事看担当。编辑部上下在困难面前同心协力,各位编辑关键时刻尽展聪明才智。美编曹新芳探亲返沪,居家自我隔离两周后上班,马上着手排版,刚开工两天,又因特殊情况,索性吃住单位,白天连着黑夜地干。美编与责编配合默契,工作效率多年来难见这么高,排版质量又出奇得好。各位审读专家一如既往认真负责。我为这期杂志的印前工作即将顺利完成而深感欣慰。我从事编辑出版30余年,经历了三次大疫情,但头一回在如此凶险的疫情下,跟大家共克时艰,不负深爱着杂志的读者和作者。作为主编,我要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各位!

刚刚获悉疫情爆发时,我就想《世纪》能为这场抗疫阻击战做些什么?首先考虑刊物的微信公众号能否推送已刊文章,检索目录,竟无相关文章可选发。第二,这期杂志已编发胡锦华先生回忆他亲历的几次流行病阻击战,可否再增加有关文章?编委会主任沈祖炜馆员赞同我的想法,花功夫及时写出了《近代中国遭遇的疫情》一文。春节期间,我电话商请著名上海史研究专家薛理勇先生赶写一篇旧上海防疫抗疫的文章。他说已有多家媒体约请他写这类文章,但都未曾允诺。他同意考虑为《世纪》撰稿。2月8日,他把文章《传染病和上海的隔离医院》及图片通过邮箱发我,因我的电脑无法打开邮件,我马上电话王岚,把邮件转发请她收阅并编辑处理。为了突显本期防疫抗疫文章的重要性,我对栏目也作了调整,将胡、薛两位先生的文章归入“本刊专稿”,并重点安排版面,其中胡先生的文章作为彩版的第一篇。

在排版当中,美编发挥了积极的主观能动性,对两篇文章的图片作了补充、调整。一篇是“世纪特稿”何志辉先生谈《民主颂》的文章。我印象中编辑部的中共党史画册里有一张毛泽东抗战胜利后赴重庆谈判期间,在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芭蕉树前与美国第十四航队几名士兵的合影。照片中还有乔冠华和龚澎,画面充满欢乐、祥和的气氛。美编很快找到这张照片。此照虽然与文章叙述的历史故事没有直接的关联,但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卻可反映那个时期毛泽东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态度。另一篇是“口述历史”朱永嘉先生回忆1972年2月关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他受命将章士钊的《柳文指要》一书转赠尼克松的翻译弗里曼(中文译名为傅立民)的经过。我看了版面,希望美编调整照片,设法替换一张尼克松在上海期间的照片。结果,他找到的照片令我惊喜不已。那位坐在尼克松左首的美国人不正是弗里曼嘛!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将照片立刻微信给责编王岚,请她与文章的撰稿人司徒伟智先生联系。次日,王岚转发我司徒先生的回复:“朱老师说,这位就是傅立民。朱当时多次见过傅立民,傅是尼克松身边唯一翻译。形象记得住,不会错的。”我觉得,文章谈傅立民,如果没有傅的照片,那是一个遗憾。

回头再说沈祖炜馆员的文章表达了我们有理由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我不由想起毛泽东《送瘟神》的诗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期盼遭遇重灾的武汉同胞,能早日送走“瘟神”,“烟花三月下扬州”!(2020年2月29日)

猜你喜欢
尼克松馆员抗疫
“画”说抗疫
团结抗疫
抗疫作品展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25美分欠款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