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东 武霞 李耀扬
【摘要】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研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血脂水平,近期及远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9..0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是指视网膜、脊髓、脑部等部位局灶性缺血引发的可逆、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发病原因与微血管栓塞、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糖尿病、高血压也属于该疾病的高危致病因素,患者无急性脑梗死[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卒中的发病率。临床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采用抗血小板聚集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方式,氯吡格雷属于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属于调节血脂类药物,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4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例单双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数量均为23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9~76岁,平均(58.24±5.3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7~78岁,平均(58.29±5.4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具有统计学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患者均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包括调节血脂、降血压、降血糖,保证患者日常休息,有吸烟及饮酒习惯的患者需要戒烟酒。对照组患者采取氯吡格雷(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6)治疗,每日服用1次,每次服用1片,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0021)治疗,每日服用3次,每次服用1片。
1.3 评价标准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为影像学检查无脑梗死病灶,治疗3 d内病情有效控制,7 d内无复发。有效为影像学检查无脑梗死病灶,治疗7 d内病情有效控制,7 d内偶尔复发。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远期治疗效果采用血脂指标进行评估,主要指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使用%表示,检验方法为x2检验,血脂指标使用x±s表示,检验方法为t检验,数据分析比较使用的统计学软件为SPSS 22.0,P<0.05表明统计学分析具有实际意义。
2 结 果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指标比较,研究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5例,臨床治疗总有效率为(21/23)91.3%,对照组患者中显效8例,有效4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2/23)52.1%,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情进展速度快,治疗后复发率较高,发病机理与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脑部血管受阻有关,患者血小板聚集导致脑血管形成血栓,极易引发脑梗死。高血脂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高危因素,治疗过程中需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血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氯吡格雷属临床常用休息吧拮抗剂,可与人体内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对血小板的聚积产生抑制作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可降低机体炎性反应。阿托伐他汀属体内还原酶拮抗剂,可缓解炎性反应,降低胆固醇生成量,保护血管内皮组织,可促进机体受损血管组织的修复,将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各项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2]。
由此可知,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及远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艳华,李许涛,黄 刚.低分子肝素钠和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9,27(02):68-69.
[2] 项广宇.化痰通络方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脑梗死疗效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和血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07):864-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