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蕾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众志成城,大家都在为防控疫情作出自己的贡献。为提升大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及返校后的战“疫”能力,从新冠肺炎流行病学、临床医学、社会治理等角度出发,指导高校大学生科学理性应对新冠肺炎,保证自身身心健康,传递“治未病、重预防”的健康理念,提高基本卫生常识和科学防护能力,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关键词:新冠肺炎;防护措施;校园安全
DOI:10.3969/j.issn.1674-7739.2020.03.014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闯入我们的生活,人与人的距离被口罩拉远,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冷清的春节、超长的寒假和特殊的开学。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全国人民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携手共渡难关,以坚定的信心、果决的行动力采取了有史以来最恢宏、灵活和积极的防控措施,齐心协力争取早日打赢这场战役!
现在,疫情控制到底处于什么阶段?是开始的结束还是结束的开始?学生什么时候能重返课堂?第二波疫情会不会发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新冠病毒。
一、新冠病毒症状及传播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非常普通的一类病毒的统称,到2012年,一共发现6种冠状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其中4种主要引起普通感冒等症状,另外2种SARS、MERS,因为可以引起严重的后果而鼎鼎大名。2019年底最新发现的第7种可以感染人类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因新冠病毒感染而获得的病毒称为COVID-19。从这个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次的新冠病毒与SARS很像,但又不完全一样,它们的基因序列中相似度为85%,可以说是SARS病毒的近亲。
1.病毒的来源
回顾人类历史上经历的一些疾病大流行,我们会发现,引起这些疾病的病毒很多都是从动物身上来的,比如: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造成了全球2 500万~5 000万的人死亡,它的病毒和猪流感比较相似;2003年的SARS病毒,果子狸是中间宿主。对于这次新冠病毒,其宿主和中间宿主还没有完全明确,根据2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对这次病毒动物宿主的表述为: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这就是说蝙蝠身上原来携带新冠病毒,但是病毒在它身上是能和平共处的,而穿山甲等野生动物天然不携带这种病原体,但是可以被携带病毒的蝙蝠感染,并可以向其他物种传播,比如捕捉、进食穿山甲的人。人类在捕食这些动物的时候,正如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世界带来了灾难。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为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奠定了法律基础。
2.感染新冠病毒后的症状表现
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约半数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在1周后恢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和SARS比较,我们发现目前新冠肺炎的重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低于SARS,但是,新冠肺炎病毒传播如此之快,主要是发现人群中有一部分无症状感染者,这些人本身症状较轻或者没有症状,但他们携带病毒并能传播给他人。从目前确诊病例得出的占比为1.2%,而事实上,这些人可能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因此,目前我们仍然不能说,疫情已经完全控制住了,还需要继续保持高度的防范意识。
3.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
新冠病毒通过飞沫、手来进行传播,这和流感的传播途径很类似。一个病人,在药房这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咳嗽、打喷嚏,或者就是普通的说话,他的飞沫就充满了整个空间,并向周围的人群进行传播,这些接触的人员最后都感染了。除了飞沫传播,如果我们的手接触到被病毒污染的物体后,再揉揉眼睛,摸摸嘴巴,病毒又会通过粘膜进入人体,与细胞受体结合。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以飞沫传播、接触传播为主,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和消化道传播还在研究中。这也就是为什么这次疫情出现后武汉要封城、全国要禁足的原因。复盘武汉的疫情可以发现:从2019年12月出现第一例病例,到2020年3月4日,湖北累计确诊病例67 103例。也就是说在短短的3个多月,从第一例患者的发现,扩增了6万多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数增长。
指数增长的力量是巨大的。上海作为超大型城市,人口2 000多万,又正逢春节返乡及复工返沪高峰,拥有如此庞大流动人口和城市人口密度,这也使国外专家预测上海会成为除湖北外最危险的国内城市之一,年前曾有媒体预测上海感染人数可能会达到80万,控制得好的话也有8万。而事实上,上海在过去一个月内,在政府多项措施及民众高度自觉下,截至3月3日,确诊338人,取得了上海保卫战中的阶段性胜利,成功地打破并阻止了新冠肺炎疫情本来可能出现的指数增长。
二、新冠病毒肆虐,中国全员投入“战”疫
从全国新增确诊病例的发布数据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疫情在1月23日至2月2日期间达到顶峰,此后一直在稳步下降,截至3月4日,湖北地区的日新增数量在100多人,湖北以外区域出现了个位数增长。疫情防控呈现良好趋势。世界卫生组织国外专家组长表示,中国的疫情风险正在下降,对世界的贡献正在增加。在应对疫情方面,中国的方法被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攻克传染病,大致有这样几个思路:(1)弄清楚传染源,消灭源头。我们现在弄清楚了吗?我们还在寻找宿主及中间宿主。(2)什么都不清楚,就靠隔离,这个最原始的方法可以防止传染更多的人,武汉全城展开发热排查,就是为了找出感染者,将他们隔离起来。(3)能分离出病毒,找到有效藥,就可以治疗,治疗好了,病毒就没了;目前全国的科研人员都在积极寻找治疗方案,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从死亡率下降和治愈时间的缩短可以看出。(4)最好的结果就是能研究出疫苗,防止发病。但是这需要时间。
这两个月来,在这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民战争中,中国在面对全新的病毒,首战受挫的情况下,迅速做出反应,与病毒赛跑,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充分显示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为赢得战争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国上下一心,用中国速度来为全球争取准备时间。通过集中组织7 000多人决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相继建成,武汉定点医院3万张、方舱医院2.5万张床位迅速到位。这体现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中国速度是天生不向灾难低头的倔强;中国速度来自患难与共众志成城的信念。中国速度源于每一个为挽救生命逆行奔走的人,中国速度来自所有坚定前行的中国人。
正是由于中国采用了全政府、全社会的这一经典传统、看似老派的方法,避免了少则上万、多则数十万病例的出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而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因为这些流行病学的曲线,其背后在每一条线上都是一个了不起的政策决定,做决策很难,指导公众能够按照这样的决策去操作也不易,比如交通管制措施、比如居家隔离的措施。
在这场战役中,中国全员投入战斗,减少人员聚集,学校迅速作出延迟开学决定,师、生每天调好闹钟准时向学校报平安,师、生响应国家号召安心居家备课、学习,不聚集不流动;毕业实习阶段的同学服从安排,从实习岗位撤出;当老师们响应“停课不停学”,积极投入在线教学……大家坚定一点:不添乱,努力支援服务防疫工作。截至目前为止,校园安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
我们庆幸,我们刚刚从至暗时刻中走出来,但是战役还没有结束。世界多个国家均出现病例的大幅攀升。意大利、西班牙、美国、法国、英国、伊朗、韩国、日本等地正处在疫情防疫关键期。现在究竟是疫情开始的结束还是结束的开始呢?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病毒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抗击疫情是全世界的责任,要齐心协力战胜新冠病毒这个唯一的敌人。中国有的地区学校已经开始错峰开学,校园是需要重点防护的集聚场所,事关千千万万祖国的未来,牵涉无数个家庭。
三、校园防护知识要领
首先我们要知道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存在,方能构成传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新的传染不会发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做的是保护性的防护,切断传播途径(飞沫、接触)是关键。
(一)校园保护性防护主要方法
1.正确地洗手。首先要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洗手:饭前便后;触摸过公共设施、办公设备、商场购物、外出活动等回家后;接触食物,鼻粘膜、眼结膜等粘膜之前,手脏、擤鼻涕、打喷嚏后要洗手。洗手首选流动水,用洗手液揉搓至泡沫后,使用七步洗手法,我们可以简单地记一下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2.正确选择口罩。“医用防护口罩”与佩戴者面部具有良好的贴合性,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5%以上(这就是大家经常听说的N95级别的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是手术室等有体液、血液飞溅风险环境常用的医用口罩,对细菌的过滤效率有70%以上。一般如果去露天公共场所,不与呼吸道病人近距离接触的话,佩戴医用外科口罩足矣,不必过度防护。
3.不聚集、不聚餐、不出门。在前线工作着的医务人员用生命在为我们打仗,不要仅仅因为无聊就往外跑,一个两个都抱侥幸心理,有可能前功尽弃,这个难关能不能渡过不仅是靠医务人员,还要靠我们自己,每个人都不出门就能拖死耗死这场瘟疫,所以疫情没有结束,我们还是要管好自己。
(二)返校前后的防护知识要领
教育部高度关注同学们的健康安全,一直强调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制定下一步返校方案。
1.返校前准备。建立跟踪台账,做好开学准备、落实错峰返校。我们通过同学们每天的所在地、健康状况打卡来了解同学们目前情况,虽然可能有的同学觉得麻烦,但这是为了校园防疫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每个同学都必须以诚信的态度来进行申报。所以,在更换居住地前,要如实告知辅导员,我们也会根据14天隔离期来决定你的返校时间。
2.返校途中防护。接到返校通知后,在返校途中尽可能地做好自身防护,周边地区可让家长自驾车送到学校,如需要乘飞机或火车返沪的,全程戴口罩、勤洗手、戴手套,路途中尽量避免与他人讲话,自己带食物和水,到校后及时更换衣服。
3.到校后的防护。开学后,进入校园需要经过体温测试,如有异常,学校会安排隔离观察区域。没有问题的同学,在学校里也要做到:(1)“防火防盗防同学”,寝室里少说话,不分享同学的物品,仍然不要聚餐,食堂吃饭可以参考考试式就餐,尽可能打包回寝室吃,也不能边走路边吃东西。(2)教室及寝室勤通风,每天用含酒精、含氯的消毒液进行桌面地面的消毒。建议教师在上课时佩戴医用口罩。(3)到校后保持正常的作息,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4)每天检测自己的体温和身体状况,如体温过高,先不要恐慌,可能是刚刚运动过、吃过热东西、基础体温本来就高等原因,可以静坐10分钟后再测一次。确实高的话,要做好上报工作,不用过分担心,因为不一定就是新冠病毒感染,认真回顾自己在发病前14天的活动,是不是到过疾病流行地区,是不是接触过患者,在可能接触的时候是不是做好了个人防护?出现症状后可先进行网络问询,12320;如需到医院就诊时,务必戴好口罩;主动告知老师及同宿舍同学;如果排除,按日常处置;如果怀疑或确诊,需住院治疗。
一般返校后14天,如果学校没有确诊的病例,应该来说就安全了。但是在外面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前,每个人仍然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在内部守好防疫成果的同时,防止外部输入。
(三)心理调适知识要领
疫情出现后,我们每个人经历着心理的变化。在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凭借过去面对类似病毒的经验来指导我们的行为,很多人面对新冠病毒的出现,基于人们过去快乐美好的生活经验,最初给出的预测是“小题大做”(不应该那么倒霉),因此消息被埋没,人们该聚餐的聚餐,该出门的出门,也没人戴口罩,尤其很多老年人更会觉得自己经历了这么多风风雨雨都没事,这次也一定不会有事——固执。所以我们错失了将病毒扼杀在襁褓阶段的时机。不过在1月23日凌晨,武汉封城,疫情爆发地交通被停止,病毒被阻断在爆发地,防止进一步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感染。而这时,当人们看到事情在向与自己预测不符的状态发展时,特别是感染人数在不断上升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经验模型是错误的,并马上调动了自己另一种情绪——恐慌。这时候人们开始抢购口罩、急忙囤货,被隔离的爆发地也出现了逃离现象,此时,新冠病毒得到了意外的帮助(继续向外传播);在这种恐慌情绪下,谣言出现了,本来人们大脑都有保护机制, 也就是先前的固执心,但恐慌意味着大脑已经判定了自己的模型是错误的,也就解除了保护,同时又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解释眼前现象的新模型,于是,当出现任何可以抑制病毒的说法时(如板蓝根能预防、双黄连能预防……),人们就会轻易地相信。同时,人们也更容易因恐慌失去对外部的信息判断,如各种谣言、阴谋论。因为大脑急需新模型行为,本质上是对情绪的满足,新的信息是真是假并不重要,于是美国自媒体散播病毒是中国制造的,中国自媒体散播病毒是美国制造的。而这些散播谣言的自媒体也会因为消除人们对未知的失控感得到信任。于是有人反而不相信真相。而当人们开始意识到事态已经如此严重后,多数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相互责备,希望可以将这一切都归咎于某人,因为人们认为所有的事情背后都一定有个反派,只要打倒反派,世界就会恢复往日的平静,他们没有意识到天灾是因为人类的活动才无法避免的频繁发生,而让我们一直走到今天的恰恰是彼此合作。
Abstract: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19, the whole country has been united in joint effort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spread of the epidemic.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to counteract the epidemic during this period, looking from the aspects of epidemiology, clinical medicine and public governance, the article aims to guide them to cope with COVID - 19 in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way, ensure their health of body and mind, and pass the health concept of ‘cure before sick, care about prevention. The article aims at improving the basic health knowledge and scientific protection, eventually leading to win the battle against virus with concerted efforts.
Key words:Covid-19; protective measures; campus safety
責任编辑:王世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