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促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020-06-04 15:44曾宪奎
当代经济管理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创新

曾宪奎

[摘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我国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重要内容。当前阶段,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对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性突出问题给予了较好的解决。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要求更加重视技术创新问题、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供给质量、逐步解决阻碍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未来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任务包括三个: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抓手,逐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培养新的企业集群。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技术创新;“三去一降一补”;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20)04-0001-05

从2015年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出并付诸实施,到现在已经4年了。在这4年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抓手,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有效地解决或者减缓了供给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供给体系质量的提高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应该看到,过去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重点放在解决供给体系中的突出的短期性因素和总量性问题,而对于影响供给体系供给效率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虽然已经触及,并在部分领域开始取得一些成效,但是整体而言,还需要继续深入。同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然是未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2019年12月10日到12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1]。实际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之间,是发展途径和发展目标之间的关系,二者在这方面高度一致。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逻辑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逐步推进和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将逐步发生演变,降成本、补短板、促进创新及培育新动能将成为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2],而这将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及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的成效

以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为内容的“三去一降一补”成为最近几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从这5大任务的具体内容看,既包括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需要尽快予以解决的突出性短期因素,又包括短期内难以根治,但是需要逐步予以解决的深层次矛盾。自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这5大任务以来,相应的改革取得了成效。

例如,在去产能方面,相关改革取得的成效相当突出。根据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到2017年,我国在去产能方面,政府累积安排1

0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钢铁、煤炭等重点行业去产能,累积退出钢铁产能超过1.7亿吨、煤炭产能8亿吨,安置分流职工超过110万人;在降成本方面,政府性基金项目压减30%,由中央政府层面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则削减60%以上。

在去杠杆方面,作为2017年和2018年的主要任务,去杠杆成效显著。其实,自2015年10月以来,杠杆率在较长时间里一直维持快速增长趋势,直到2017年成效才开始显现,该年杠杆率增加仅为2.3%。[3]而到2018年,杠杆率在经历了一定时期的增长后,至9月前后被有效控制,而此时“去杠杆”任务也随之转化为“稳杠杆”。

在去库存方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我国房地产库存面积稳步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我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69539万平方米,比上年降低3.9%[4];2017年则降低为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5.3%[5];2018年进一步降低为52424平方米,下降幅度达到11.0%[6]。可以看出,从2016年到2018年3年时间内,商品房待售面积累积降低了24.9%,大大缓解了房地产库存突出的问题。

在降成本方面,在2016年推行的以“营改增”为主要内容的税收改革,累积减税超过5000亿元;2017年降成本的力度更大,根据国家发改委发言人提供的数据,2017年我国累积降低成本达到1万亿元左右,其中涉企收费减负就达到1700亿元[7]。另外,影响较为突出的物流成本下降幅度达到886.1亿元[8]。2018年,降成本工作继续取得显著成效,发改委预计,全年降低成本累积达到1.1万亿元左右[9]。而从企业的平均成本负担来看,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成本和费用总计为92.58元,比2017年降低0.18元[10]。

整体来看,过去4年多时间,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这些改革主要针对的对象是短期内可以解决的突出问题,而从深层次矛盾的角度看,尽管部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整体来说,绝大多数深层次问题离根治尚有较远的距离。从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看,这些短期性突出问题的解决,确实扫除了短期内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从而在短期内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是仅靠这些措施还不够,要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还需要向深层次问题入手,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步入新时代,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任务,对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更加重视技术创新问题,将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作为改革的核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为了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提出来的,二者在内涵方面较为一致,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便是创新。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当前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而这一转变并非必然会实现。从全球发展的经验看,能够成功实现这一转变的国家只是少數。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只有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实现了这一转变。更多的国家就在处于类似我国发展阶段时,没有顺利完成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而陷入经济发展接近停滞或者经济发展和衰退周期性反复而无法“闯关”成功的状态。这些国家之所以没有完成转变,最重要的因素便是整体自主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从而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没有实现向两端的高端环节转移,企业竞争力转型(即由依托较低的生产要素成本的低成本竞争力向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支撑要素的核心竞争力模式转变)也没有完成。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要将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作为最重要的任务。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尽管会高度依赖于服务业(2018年我国服务业占比为52.2%①),且有缓慢提升的趋势,但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比重也将保持较高比重,下降的速度也不会太快②。而工业和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均高度依赖于技术创新,特别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提高,我国工业和服务业融合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二者的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依赖程度将更深。从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发展实践看,相关政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程度还较低。而今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重点转向促进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和推动战略性产业发展,这也将是今后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而在经济转型时期,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这就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妥善应对。“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11],但是从欧美各国发展经验看,除了日本和德国之外,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普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实向虚”倾向,最突出的一点便是“去工业化”,而服务业在经济体系的比重大幅上升。从我国的情况看,我国在很久之前便出现了“脱实向虚”的情况,以服务业和工业增加值在GDP比重的变动情况看,自2007年开始,我国服务业的比重明显迅速提升,从42.9%上升到2018年的52.2%,而第二产业则从46.9%降低到40.7%(工业从41.4%降低到33.9%)。尽管同一年内不同产业的比重变化受到不同产业相对价格变动的影响较大,而我国服务业相对价格在最近几年明显偏高而工业价格整体走低,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服务业发展的实际速度,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工业在进入21世纪之后发展速度明显偏快,与我国加入WTO后在较短时期内需求迅速扩张有关。换句话说,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强势,与外部环境的支撑有关,这一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实际上,从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看,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要更早,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行业便是房地产业,自2003年被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之后,便突飞猛进,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3年的4.5%提高到2018年的6.6%。而另外一个在“脱实向虚”进程中都会快速发展的金融业,则从4.4%提高到7.7%(2014年最高值为8.4%),二者累计从9.9%提高到14.3%(最高值为2014年的14.5%)。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等的快速发展,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明显不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和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资金由实体经济转而流向这两个部门,直接影响了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这两个行业高速发展,则意味着经济泡沫不断加大,恶化了实体经济发展的宏观环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经济转型进入加速阶段,实体经济面临的暂时性困难问题会较为突出。通过经济增长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提高,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进程所属的节点。从全球经济发展的经验看,转型需要付出代价,其中赶超型经济体表现得尤为显著。这些代价主要体现为部分企业无法适应转型的宏观趋势,而面临倒闭的困境;而即便是幸存的很多企业,在低成本竞争力无法维持的情况下,难以及时培养以技术创新为依托的核心竞争力,产生综合竞争力短期内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累积起来便导致实体经济出现暂时性困难。根据我国最新的经济发展数据,2019年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率为6.2%,其中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分别为6.4%、6.2%、6.0%,经济增长率有跌破6%的风险,进而引发了是否需要“保6”的争论。而造成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实体经济增长率下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分别为2.9%、5.6%,[12]比2018年全年增长率分别降低0.7和0.2个百分点,是导致我国经济增长率下降的最直接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后劲和持续发展能力,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未来的重要任务。

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提升供给质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随着人均收入的持续增加,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提升,在跨过一定的臨界点后,消费升级的趋势显著加强,人们对于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既包括消费对象结构的升级,也包括消费方式、消费理念和消费层次的变化[13]。需求的变动,必然会要求供给与之匹配,但是由于供给体系面临着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的结构性错配。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定是供给质量不断提升的体系,而供给质量提升,最重要的体现便是对人们日益升级的消费需要的满足程度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在未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必须以技术创新为依托,更具消费者需求差异化的趋势,不断增加产品、服务的质量、种类和档次,从而消除当前时期存在的供给和需求的结构性矛盾,推动需求和消费之间的动态均衡。而当前阶段,我国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受到诸多因素制约,要尽快促进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就必须针对相关的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逐步解决阻碍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这些深层次问题,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诸多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市场缺位”的问题。应该说,当前较为突出“市场缺位”的领域,根源都在于“政府错位”衍生的机制体制问题。例如,在部分竞争性行业,存在着竞争不足的问题,问题根源便在于政府部门或者具有政府职能的相关机构,人为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障碍,导致该行业内供给效率较为低下。二是导致“政府缺位”的机制体制问题。与“市场缺位”同时存在的是,在部分需要有政府监管或者管理的领域,却存在“政府缺位”的问题。例如,较长时间以来,我国在食品卫生监管、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较为突出的“政府缺位”,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秩序。同时,新产业、新业态的迅速兴起,需要政府监管和管理及时跟进,但是新产业、新业态的演化速度往往很快且较难事前充分预料,政府监管和管理很容易滞后于前者,从而产生“政府缺位”的问题。三是政府干预经济手段的选择问题。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政府为了达到改革目标,不惜动用计划经济手段和过分使用强制性措施的问题,这引发了一些负面效果。这也需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依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方针,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本文认为,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是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的成果。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过去3年多的时间所取得的成绩,是在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牺牲了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才取得的,客观上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但是,当前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趋势凸显,客观上增加了“保增长”的压力。从我国最近几年经济走势看,2015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为6.4%,2016年为6.7%,2017年为6.8%(2019年1月国家统计局最终核实后的数据),2018年为6.6%。这样连续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低于7%,与高速增长阶段年均8%以上增速相比,有了显著下滑。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经济增长速度较低的时刻,各级政府特别是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幅度较大地区的地方政府部门,往往会在落后产能监管、新产能进入、环保执行等方面放松标准,结果导致落后产能卷土重来,并继续推高产业过剩产业的总产能标准,从而再度加重去产能的压力。同时,最近一两年,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特别是受到美国发起的贸易战的影响,“保增长”压力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强调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的任务,防止各级政府部门在相应的经济发展调控过程中,进行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反向的政策操作,侵蚀已经取得的成果。

应该看到,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主要外在特征之一,我国最近几年的经济走势,正是这一特征的反映。对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战略定力,即便在推出稳增长措施时,也应注意巩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应成果,不能重走回头路。

二是以技术创新为主要抓手,逐步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是经济步入高质量后出现的必然趋势。当前全球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类是以美国和部分欧洲国家为代表的产业空心化模式,这一发展模式主要掌控制造业生产链条两端的高端环节,而中间组装制造部分则转移到国外;另一类是以日本和德国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这些国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以工匠精神为支撑的精细经营不断提升其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冲击程度各异,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产业空心化的国家更容易遭受外部冲击,而保留了工业体系的德国和日本则具有相对较强的对抗危机能力。我国作为具有明显内部发展层次差异化的制造业大国和人口大国,不可能走产业空心化道路,而必须保留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其高质量发展,便应该是依托技术创新,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科技含量,提高产业竞争力。

在具体的措施上,一方面,应结合“僵尸企业”的治理,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環境,积极推进公平竞争秩序的构建。“僵尸企业”作为低效率企业的代表,吸收了大量的资源,却难以创造出相应的产出,客观上拉低供给体系的整体效率,同时对整个产业发展的环境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特别是这些企业的生存高度依赖于地方政府的各种扶持性措施,影响了竞争秩序。因此,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快“僵尸企业”的处置,不断完善优胜劣汰的环境,促进企业将注意力集中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上来。另一方面,根据当前技术创新状况,采取广泛措施,推动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从纵向比较的角度看,我国技术创新的投入和产出成果数量方面大幅增加,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趋势显著。2018年我国研发投入达到17677.9亿元,比2001年(1042.5亿元)名义上提高了16.0倍;专利授权数量达到2447460件,比2001年(114251件)提高了20.4倍,且自2011年我国在专利申请数量方面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专利大国之后,便一直保持了这一地位,与第二名美国的数量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在部分技术领域,我国已经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我国高铁产业,在整车领域已经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反超,达到引领全球的水平。但是,从各领域整体实力看,我国整体技术水平依然与欧美等国家存在差距,不少领域还未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在技术方面受制于人的状态尚未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在之前产业技术政策基础上,针对当前制约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难点问题和深层问题进行改革。从当前的重点问题看,应着重共性技术研发、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完善以及国家实验室布局等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三是积极提升企业竞争力,发展更多优质企业,培养新的企业集群。企业作为微观的经济主体,其发展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宏观经济的质量。因此,采取广泛措施,积极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和发展更多优秀企业和新的企业集群,对提升供给效率、经济发展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应着重从如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首先,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积极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带动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需要企业逐步提升竞争力,其中实力较为突出的部分企业应该积极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进军。由于我国目前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核心竞争力约束较为突出,加之所处的领域竞争较为激烈,而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在经过几轮改革后,企业规模普遍较大、产业影响力突出、国际化经营能力较好,加之所处产业的国际竞争相对要缓和,因为更具备创建世界一流企业的条件。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而在2019年初,国资委确定了航天科技、中国石油、国家电网等10家中央企业作为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正式启动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工作。以示范企业为龙头,在总结和推广相关经验基础上,可以带动更多企业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一流企业标准。而在当前,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因素是:其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效率相对较低,而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下,通过吸收不同所有制的优点,能够有效克服这个问题,并能促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在合适的时机,也能够带动民营企业向世界一流企业发展,从而对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形成逐级拉动效应,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

其次,多方位入手积极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进而推动更多企业做强做优。根据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观点,企业家职能在于将企业的各项资源以更有效的方式组合起来,创造更多利润。而企业家精神,尽管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但是综合起来看,创新和创业是其核心内涵,特别是创新要素更为突出。一方面,企业家精神将技术创新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起来,使技术创新真正参与到价值创造过程。技术创新能否在商业应用上取得成功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因此,技术创新要能够真正实现转化,就需要企业家独特的眼光,选择技术创新并克服其在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困难,最终将其纳入到企业生产过程,创造价值。另一方面,企业家精神创造了对创新永不满足的精神,它是一个动态的因素,推动创新不断前进。

随着我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创新创业为主要导向的企业家精神对我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作用更加突出。这突出体现在,随着技术创新竞争不断加剧和企业转型期各种挑战不断加剧,企业需要面对加大研发投入、选择相应的技术发展战略以取得竞争优势和竞争压力加大可能会导致的短期利润下滑的境地,因此需要企业家权衡长期和短期目标、现实能力和理想状态,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同时,随着新兴产业和新技术涌现速度不断加快,在相应的技术和产业尚未发展成熟因而投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就需要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根据自己的判断,积极创新创业,创造出新的产品、服务或者新业态形势,以免错失发展机遇。

最后,提升产业链水平,以技术创新为基础,培育和发展一批新的产业集群。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分工不断细化,企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水平不仅仅取决自身,还与其配套企业的竞争力息息相关。因此,要提高供给体系效率,要从产业链入手,依托技术创新,培育和发展新的产业集群。一般来说,出于节省交易和信息交流的交易成本、促进共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考虑,处于一个产业链的、相互关联的企业,普遍倾向于在地理上彼此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尽管随着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和交易的成本,但是地理位置的远离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不可能完全通过这些新技术予以消除,因此,产业集群的重要性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决定一个产业集群整体实力的因素,则是该集群创新的活跃性和创新的水平,在当前阶段,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软环境,并积极提升相应的硬件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并提高企业之间创新交流的活跃性,最终使产业集群进入“集群技术创新活跃——集群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集群技术创新更加活跃”的良性循环,促进产业链水平持续提升。

[注释]

①本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9年)。本文除特别说明外,一般数据均来源于各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②郭克莎就认为,我国服务业在2010年到2015年比重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与产业价格的相对变动有关,实际上服务业比重的上升远低于这个速度,相应地,工业比重尽管会下降,但是下降速度也较为缓慢,本文认同这一观点。详见郭克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中国工业经济,2019年第7期。

[参考文献]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2-13(001).

[2]郭克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趋势与“十四五”时期政策思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9(7).

[3]张晓晶,常欣,刘磊.中国去杠杆进程[J].中国经济报告,2018(5).

[4]国家统计局:2016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6.9%[EB/OL].(2017-01-20)[2019-11-10].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701/20/t20170120_19752357.shtml.

[5]国家统计局: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万平方米[EB/OL].(2018-01-18)[2019-11-10].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1-18/doc-ifyquixe3834739.shtml.

[6]2018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和销售情况[EB/OL].(2019-01-21)[2019-11-11].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1/t20190121_1645782.html.

[7]去年降成本达1万亿元继续推进物流降本增效[EB/OL].(2018-02-12)[2019-11-11].http://www.sohu.com/a/222338796_119663.

[8]交通部:确保今年“降成本”不低于2017年的水平[EB/OL].(2018-02-07)[2019-11-12].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8-02-07/doc-ifyrkzqq9321668.shtml.

[9]發改委:预计全年降成本1.1万亿元以[EB/OL].(2018-08-17)[2019-11-13].http://finance.sina.com.cn/china/2018-08-17/doc-ihhvciiw2350305.shtml.

[10]国家统计局工业司何平博士解读2018年工业企业利润数据[EB/OL].(2019-01-28)

[2019-11-13].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901/t20190128_1647067.html.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120.

[12]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EB/OL].(2019-10-18)[2019-11-16].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10/t20191018_1703299.html.

[13]关利欣.全面推动我国消费升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2-13(4).

Taking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s the Main Thread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conomic System

Zeng Xiankui

(Academy of Marxism,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conomic system through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put forward by theFour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9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for the futur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China.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supply sidestructural reform with"three removal, one reduction and one suppliment" as the main content has achieved phased results, which has given a good solu?tion to the short?term prominent problems restric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economic system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hina′s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mainly in terms of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vigorously developing the realeconom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upply, gradually solving the deep?seated system and mechanism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full play of the decisiverole of the market and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In the future, the main tasks of China′s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include three aspects: consolida?ting the achievements; gradually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le tak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s the mainstarting point; actively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developing more high?quality enterprises, and cultivating new enterprise clusters.

Key words: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modern economic system;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ree removal, one reduction and one supplement";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猜你喜欢
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技术创新
浅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与新发展理念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