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文 任相伟 邢丽云
[摘 要]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现代产业体系的支撑,着力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产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文章基于中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情景,运用 LotkaVolterra模型,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的互动演化过程进行情景推演,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的竞争替代或互补共生关系,受各自价值、不可替代性、竞争力和创造效益大小的影响;开放式的资源获取,有利于维持群落间互补共生关系的稳定;动态环境下相互间竞争强度的降低,可使产业群落在经过动态转换后依旧保持最佳的互补共生关系。依据上述结果,从指导思想和保障机制双视角切入,提出以产业群落的互补共生、协同发展为原则,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服务链相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的构建思路;并从制度机制、产业体系、创新系统、资金获取等方面建立产业生态系统的保障体系,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群落;关系演化;高质量发展;LotkaVolterra模型
[中图分类号]F264; 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0)04-0040-09
一、引 言
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鲜明特征,意味着高质量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变量[1]。在此背景下,明确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是矛盾对立、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相互融合、协同共生的关系基础上,需要精心谋划和探究如何承接和培育一批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以及如何驱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符合发展定位和时代特征的产业生态体系,进一步与创新生态系统相融合,实现“双系统协同驱动”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的研究更为重视创新驱动要素的挖掘,而对其作用渠道和载体的研究还不充足,这样会导致高质量发展有生命力而无支撑力的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因此,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和研究日益重要。
二、文献综述
(一)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Frosch & Gallopoulos(1989)[2]首次提出产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将其定义为由制造业和服务业构成的产业群落与内外部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其演化类似于物种种群的演化机理,是多因子交互影响下的有机复合体。李晓华和刘峰[3]认为产业生态系统耦合经济、生态和社会系统的各类因素,并指出产业群落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进而影响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态势。這改变了生态学家认为产业生态系统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仅是信息、物质、能量交换体系的观点,进一步拓宽了观察视角和研究范围,使其更贴近经济和社会生活。
除概念研究外,产业生态系统的特征、运转模式和机制也是研究热点。 Graedel & Allenby(1995)[4]提出产业生态系统三级进化理论,参考自然生态系统线性演进、部分循环及完全闭环循环三阶段进化过程来模拟产业生态系统的演变轨迹,提出随时空形态的变化,产业组织应该是由独自的、与外界环境割裂的线性产业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且循环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转变中,产业生态系统整体上表现出稳定性、多样性和协同演进的特征[5]。首先,稳定性是产业生态系统良性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是种群间相互作用、协同演进的基础[6]。张晶[7]基于系统动力学视角,得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及产业融合力度是提升产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协调性的重要举措,并指出产业生态系统内部因子的多样性有助于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单一的生态因子反而不利于健康运转。其次,Geng & Cote(2007)[8]阐述了产业多样化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原理、机制和价值,指出产业间互动包括竞争、协同合作等都能促进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演化进程。最后,在产业生态系统协同演进方面,主要体现为产业群落相互间在环境因素作用下空间形态所发生的变化。随后,施晓清[9]基于对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产业群体的特征、形态变化的分析,提出遵循循环共生原则的生态资源利用、管理和处置的新模式。Vleva et al(2015)[10]根据对德文斯生态工业园的研究,总结出耦合式、共生式和混合式三种产业生态系统模式,并且指出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发展形态最终决定了产业生态系统的类型。陈瑜等(2016)[11]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机理的理论梳理,并剖析其动力机制,再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实证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群落内子产业间因相互间竞争而导致的形态变化的情况,并基于产业三阶段递进的演变轨迹刻画出各类子产业协同发展的路径。
(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基于此,梳理以往文献,学者们多从效率、公平、可持续发展观[12],宏观、中观、微观[13-14]及五大发展理念[15]三个视角阐述其内涵。整体而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质”与“量”的高度统一,贯穿宏观到微观的完整发展体系,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实现更高效、更公平和绿色的可持续发展。
在内涵研究的基础上,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评价标准、作用机理和路径等也是主流研究点,这些研究有助于厘清产业生态系统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起到良好的参考作用。高培勇(2019)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告别“惯性思维”,是推动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现代经济体系建设的保障[16],也是重塑产业生态系统、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前提。任保平、文丰安(2018)认为经济结构的协调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评判标准。其中包括产业之间的相互服务和促进发展,是经济结构协调性的重要标志[14]。说明产业生态系统内部产业群落关系的科学演化能够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水平。任保平、李禹墨(2018)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路径关键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转型升级的进程,最终实现产业体系向质量效率集约型增长转化[17]。前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研究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两大产业群落的演化机理,寻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快轨道”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优化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生态系统日益重要。
(三)综合评述
综上所述,关于产业生态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日益增多且细化,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是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重要指导,产业生态系统是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尤其是当前中国经济情境下,厘清并引导产业群落关系的合理演化,进而优化产业生态系统对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在产业生态系统方面的研究呈现出以下不足:一是整体上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相对匮乏;二是从宏观层面对产业生态系统各类要素耦合运转机理的研究较多,这有利于系统运转机制的挖掘,但是对于系统内产业群落的关系研究,多集中于某一个群落内的产业间关系剖析,而对于不同群落之间的关系和内在演化机理的探究较少。这不符合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要求,不利于可持续的产业生态系统的建立。
鉴于此,本文依据产业生态系统相关理论研究,遵循多产业群落构建生态系统的原则,结合当前经济新常态下的环境特征及发展目标,尝试通过LotkaVolterra模型探究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的互动共生关系及演化机理,找寻产业协同发展的条件,以产业资源合理分配、空间合理布局、发展强劲有序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与创新生态系统相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推动高质量建设的进程。
三、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关系的情景推演
(一)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关系演变的情景设计
生态学家Lotka和数学家Volterra提出的LotkaVolterra模型认为同一环境或者系统内,生物物种群落存在着包括竞争、共生及混合的多种关系[18]。LotkaVolterra模型正是对物种群落间关系演变挖掘的方法论工具[19]。因此,基于生物学视角下物种群落间在时空两维度上形态演化的基本原理,并且考虑到健康的产业生态系统需要存在多个类型产业群落的必要性。那么在当前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明晰、科学处理重塑产业生态系统过程中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的演化关系至关重要。针对资源有限约束的情况下,两者之间必然会存在替代与改造、带动与发展、协同与共生的关系。鉴于此,参考Sakthivel et al、胡军燕、孙丽文等的相关观点[20-22],利用LotkaVolterra模型对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演化机理进行剖析。
为使研究情景更加切合实际,本文构建基于有限资源约束、市场调节为主、政府调控为辅的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系互动的LotkaVolterra模型,根据我国现实情况和发展定位,研究假设如下:
H1:中国经济发展资源有限;
H2:产业群落划分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两种类型,细分的产业种类都将划分到这两大类;
H3:产业群落在关系演化中,以追求产业生态系统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
H4:政府会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宏观调控,辅助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
H5:当高新技术产业群落所占有比例上升、发展成熟时,伴随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以及传统产业自身的升级和改造,必会引起传统产业群落数量增长幅度的减少。
根据上述五个假设,产业群落发展态势将决定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比例的变动趋势,所以要根据产业生态系统中两类产业群落关系演变的情况,科学地权衡产业布局和资源的分配,争取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效应达到最优。
将测度模型赋参数如下:
H与T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和传统产业群落的环境容纳量,H与T数值不固定,并且H>0,T>0;
M1和M2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和传统产业群落最大的环境容纳量,即中国现有资源和环境条件下成长的峰值;且M1和M2数值固定,M1>0,M2>0;
r1和r2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没有相互竞争和政府宏观调控下的自然增长率,r1>0,r2>0。
α为传统产业群落对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竞争强度,这种竞争强度主要表现为反向阻力大小;β为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对传统产业群落的竞争强度,这种竞争强度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α越大代表传统产业群落背离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现象明显;β越大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优势效应越明显。
根据假设前提条件和设置的参数,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互动演化关系的LotkaVolterra模型,采用两个独立的非线性微分方程表示:
dH/dt=r1H×(1-H/M1-α×T/M1)[JY](1)
dT/dt=r2T×(1-T/M2-β×H/M2) [JY](2)
公式(1)(2)中的H/M1和T/M2分别代表的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自身能够达到的最大环境容纳量的比例,称自然增长饱和率。由于在区域产业生态系统资源禀赋量一定且M1和M2是固定值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的后续增长率会随着资源投入的增加反而降低,出現拐点,即达到自然增长率饱和后,单位资源的追加使产业群落的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1-H/M1)和(1-T/M2)代表在诸如资源有限、宏观调控和规制等条件约束下,自然增长饱和度对产业群落增长情况的抑制作用,其中,1/M1、1/M2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的抑制系数,代表抑制效应,并且由α与β的含义得出,α/M1是传统产业群落对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影响;β/M2是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对传统产业群落的影响。
(二)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关系的一般演变分析
根据产业生态系统中两类产业群落间的互动关系,其演化轨迹和产生条件有如下几种情况。
当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对传统产业群落成长的竞争优势大于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在环境约束下受到的抑制作用,高新技术产业群落能替代传统产业群落的发展,即β/M2>1/M1,得M2<βM1,βM1表示将M1单位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按照β换算成相当于βM1单位的传统产业群落。根据上述推理过程和原理,通过类似推导及结合实际情形,可得到四种情形:
(1)高新技术产业群落能抑制传统产业群落的发展,即M2<βM1。
(2)高新技术产业群落能带动传统产业群落的发展,即M2>βM1。
(3)传统产业群落能紧随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发展,即M1<αM2。
(4)传统产业群落不能抑制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发展,即M1>αM2。
根据上述不同情形的演算结果,可以将产业生态系统中不同类型的产业群落的演化进程和互动关系总结出如下三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1)替代与改造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介入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定位的指引下,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会走上发展的“快轨道”,某种程度上会同时直接替代和间接带动部分传统产业群落的发展,比如倒逼发展潜力不大的传统产业搬离;带动成熟有价值、起基础配套作用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融入新产业生态圈等。
(2)带动与发展阶段。在产业群落间经过比较激烈的相互作用的震荡期,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淀之后,更能适应环境、顺应发展要求、充分利用资源的群落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此外,在此阶段,传统产业群落经过改造升级后,与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发展将更加融洽,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下,将进一步深化自身的发展深度,尽力争取较多的发展资源和空间,产业群落间维持相对平衡,但是这种平衡易受外部动态环境的影响,属于比较不稳定的平衡。
(3)协同与共生阶段。经过比较激烈的替代与改造、温和的带动与发展的阶段,并且伴随着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控和引导,无法融入到新产业生态系统的群落被淘汰,处于优势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及被倒逼转型的传统产业群落能够合理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共生的关系,是比较稳定的平衡关系。与此同时,产业群落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和稳定,进而导致产业生态系统的走势趋向闭合稳定的阶段,这是群落演化的最佳境界。归纳的三阶段关系演化曲线如图1所示。
通过图1可以看出,在传统和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形态演化过程中,群落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每一阶段都会有产业被淘汰,经过替代与改造、带动与发展、协同与共生阶段,最终达到趋于稳定的状态。整体而言,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群落间关系的演变,受到产业群落自身价值、不可替代性及竞争强度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相对传统产业群落来说,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其发展对传统产业群落必然是抑制和带动的双重作用。那么在此情境下,传统产业群落如何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带动效应,搭上发展的“快轨道”,最大限度地减少抑制效应成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传统产业群落需着眼于提高自身的发展潜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效益,以避免被淘汰,与高新技术产业共同促进产业生态系统的长久发展。
(三)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关系的稳定性分析
产业群落经过替代改造、带动发展和协同共生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之后,逐步趋向一定程度的稳定状态。本文将对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演化中各自形成的环境容纳量H和T的稳定点进行分析,找出两者互补共生的理想平衡点和产生的条件,以将各类丰富的资源高效的转化为经济效益,促进地区高质量发展。令LotkaVolterra模型的两个独立的非线性微分方程等于0,求其平衡点:
[HJ2.2mm]
dH/dt=r1H×(1-H/M1-α×T/M1)=0[JY](3)
dT/dt=r2T×(1-T/M2-β×H/M2)=0 [JY](4)
得到两条截距直线,并使其等于0:
lH :1-H/M1-α×T/M1=0[JY] (5)
lT :1-T/M2-β×H/M2=0[JY](6)
通过方程联立求解,可得四个均衡点:分别为(0,0); r2T=0与直线lH的交点A(P1,0);r1H=0与直线lT的交点B(0, P2);两条直线的交点C(X1, X2)。四种状态分别如图2所示。
图 2(a)和(b)中不存在平衡点C。伴随时间的推延,象限内的任何一点都没有收敛点,一种情况如图2(a)最终会趋向A,即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占先;或者如图2(b)趋向B,传统产业群落占先,由于经济高质量的发展定位,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趋势上基本不存在。
图2(a)和(b)两种情况表明,在区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顺应发展环境要求、符合经济增长需要的产业群落,所拥有的数量占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环境容纳总量的比例更大,并且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最终导致其它产业群落的转型甚至是退出。
图2(c)显示,伴随时间的推移,从OC分界线左边出发的任何一点最终都会趋向B点,即传统产业群落,产业群落的容纳量为P2,这种情况基本发生在地区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初期、高新技术产业介入之前或者刚刚介入时;而从OC分界线右边出发的任何一点最终都会趋向A点,即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容纳量为P1。这时整个产业生态系统内部群落之间的演变轨迹是不确定的,只有明确扶持对象,厘清发展的主次点和方向,才能确定演化趋势趋向哪种产业群落。
图2(d)显示,伴随时间的推移,从象限内出发的任何一点最终都会趋向C点,即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群落容纳量的平衡点,说明此时两类产业群落处于协同共生的状态,同时也意味着在产业生态系统资源最大负载量的情形下,按照自身最佳的规模布局产业。这样可使产业生态系统内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是最佳的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往往需要不断地注入各类资源才能维持,如受前期有限资源配置的约束,那么一定会向前三种情况转变,不利于产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推进。因此,需要多方位、全渠道地整合各类发展资源,保障其绝对充足,才能为产业群落的共生以及在动态环境下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某种產业群落要想在竞争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具备区位优势、政策支持、资源充足等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由于符合发展定位而占有绝对优势,可以预测其有较好的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还应该综合考虑如何以整个产业生态系统长久健康发展为重,带动和帮助传统产业群落发展,而非一枝独秀或者过度地挤压传统产业群落,使得一方面能发挥价值的传统产业群落不能充分施展,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基础配套得不到充分的供应和保障。除此之外,资源充足是产业生态系统可持续运转的重要前提,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到中后期建设阶段的时候,基本上也是产业生态系统逐步趋向稳定的阶段,出于系统巩固、优化发展的思考,对于资源的需求量会日益增加,那么,产业群落在资源约束下,各个群落基于自身发展,很容易形成过度竞争的状态,要想克服这种弊端,维持产业群落良好的平衡关系和发展环境,打造全渠道开放式的对外交流平台,加快资源的搜索和获取,保障后续资源的跟进,开放式的吸纳更多的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关键点。
(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群落关系演化的动态分析
产业群落间经过关系的演化,趋向稳定状态,但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变化,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间的关系可能会发生变化。在资源不足或约束下,两者的关系会朝向图2中(a)(b)(c)三种情况演化,基本上是对立关系,与互补共生的最佳状态相悖,因此,研究两大产业群落的演化动因,找出关系动态转化的条件显得尤为重要。
在LotkaVolterra模型假设的参数中,除了α和β外,即相互间竞争效应是变化的,其他的都是常量。本节将通过产业群落演变轨迹的变化倒推出竞争强度的变化能引起产业群落间关系的变化。
当α和β变动时,图2的变化如图3所示。在图3(a)中,当β变小,lT位移到lT1,此时两大产业群落呈现共生关系的平衡点为C0,与此同时,α也减少时,lH位移到lH1,此时两大产业群共生的平衡点是C1,两者也是共生关系;同理,在图3(b)中,当α减少时,lH位移到lH1,此时两大产业群落呈现共生关系的平衡点是C0,β同时减少时,平衡点由C0移到新的平衡点C1,两大产业群落达到更优的平衡点C1;在图3(c)中,当α减少时,lH位移到lH1,此时会出现高新技术产业占绝对优势,过度挤压传统产业的情况,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愈弱的情况,即图2(a)的情形,为避免此情况,不能某一方面单一地降低竞争强度,需要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群落共同降低对彼此的竞争强度,即α减少的同时,β必须减小,方能达到互补共生、协同发展的平衡点C0;在图3(d)中,高新技术和传统产业群落已经达到稳定点C,当α减少时,lH位移到lH1,新平衡点为C0,仅高新技术产业群落收益增加了,当β也变小时,lT位移到lT1,新平衡点为C1,传统产业群落收益也出现递增的现象。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竞争强度的变化能够引起两大产业群落关系的转变,总体来说,产业群落之间相互竞争的强度越小,越有利于其向互补共生的方向演化,提升协同发展的拟合度和稳定性,也就越有利于动态复杂环境下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因此,产业群落一方面要加强自身核心能力的建设,增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又要考虑以区域产业发展整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发展的步伐,降低产业群落间拉锯式的竞争强度,寻找各类产业群落发展的最佳环境容纳量,并且使其相互间资源、信息充分共享,协同发展效应达到最大化。
(五)算例分析验证
为验证前文对高新技术產业和传统产业群落关系的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的合理性,将给参数赋值并经过十期迭代的算例求解,检验不同情景下关系演变的合理性。
模型主要参数设定为如下数值进行算例分析和模拟:H1=10,T1=30,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以基期为准翻倍增长,即r1=1,传统产业群落按基数25%增加,即r2=0.25,H2=20,T2=37.5,…,H10=100,T10≈100,M1=M2=100(固定的环境容纳量);α1=0.1与β1=0.5,其中α按基期竞争强度的5%增加,β按基期竞争强度的15%增加。通过计算,分别得到两类产业群落增长的数量,以此反映两者互动情况,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首先,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相互间竞争强度增幅的不同,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伴随发展优势,竞争力的迅速增强对传统产业形成较大竞争强度,产业群落数量的增长幅度处于上升态势,并在第四期达到顶点。传统产业群落增长幅度在减少,在第五期增长幅度为零。说明一般情况下自身价值、不可替代性、竞争力等内在因素在群落关系演化中有重要作用。其次,为验证资源充足性有利于缓解产业群落间竞争程度,维持协同共生关系的稳定,当增加传统产业群落固定的环境容纳量M2到200,代表资源数量的增加,这时传统产业群落在第四期增长幅度达到顶点,随后出现拐点,与高新技术产业群落演化轨迹一致,两者之间排斥度降低,说明充足的资源有利于维持群落间互补共生的演化关系。再者,在传统产业群落数量出现负增长时,如果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继续对其加大竞争强度,高新技术产业群落的发展也呈现下降的态势,说明过度竞争不利于产业群落的发展,进而不利于维持协同共生的关系。特别是在动态环境下,降低产业群落间相互竞争强度是科学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必然选择。
(六)产业生态系统的构成
根据本文研究结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并鉴于以往关于市场、企业、技术形成的动态联合机制对经济系统动态演进作用机理的研究[23]。本文基于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等视角,根据产业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和运转机制,并考虑其动态开放性的特点,最终勾勒出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业生态系统是以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为主,在各利益群体、内外部环境等因素交互影响以及保障机制下,经过创新、生产和应用三大子生态系统循环运转的有机整体。具体情况如图5所示。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的互动演化产生推力促使创新、生产和应用三大子系统高效循环运转,作为开放的区域系统,不断地将吸纳和集聚的创新资源要素导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最终形成有质量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由于区域开放的物质流、信息流,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自然环境、政策法规、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因此,产业生态系统也需要柔性调节三大子系统及与外界环境融合的力度,在此过程中需要有诸如良好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合理的制度机制和充足资金的保障。只有在保障机制的辅助下,才能形成科学的产业发展布局,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同时区域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将优化产业布局,反哺于产业生态系统,最终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四、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建议
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核心在于产业群落的发展态势有良好的创新要素和政策环境的支撑和保障。经济新常态下高质量发展的初期,产业群落的特征和相互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而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产业群落间互补共生以及与内外部环境的融合,使其发挥最大价值。因此,本文对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基于构成、影响要素及运转机制方面,从指导思想和保障机制双视角切入,提出立足于经济、生态、社会三大子系统的策略。
(一)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指导思想
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协同共进的总体指导原则和思想,根据相关政策机制围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按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科学的布局产业体系。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构思。
(1)把握发展方向。在明确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增长极的目标前提下,也要注重利用扩散效应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扶持和改造,对有发展前景的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牢固树立和强化全方位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思想。
(2)正确处理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群落的关系。按照传统产业群落配合高新技术产业群里的思路去处理两者的关系,科学布局各类产业。为此,需要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聚集创新团队,把高新技术产业引入并使其深耕于各地区,服务于实体经济,而在此过程中,传统产业群落要积极配合高新技术产业群落,以提供产业发展基础配套为主。
(3)各地区除了自身建设,还需要始终将其置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地区间相互融合,协力共同发展,通过优化经济环境、调整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等手段解决区域内部之间不平衡以及与外部环境和谐相处的问题。
(二)产业生态系统构建的保障机制
(1)政府需不断制定和完善适合经济发展的制度机制。首先,健全协调机制,基于我国区域整体及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制度,以促进地区深度协同发展为目标,探究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模式。其次,完善产业生态和创新生态政策,制定严格而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标准的制度,积极引导各地区承接符合自身实际状况和定位的产业类型。最后,在产业规划定位上坚持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积极引导产业合理布局,以减缓产业群落间无序发展引起过高的竞争强度。
(2)打造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着力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引领作用。首先,明确产业发展的重点,特别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围绕数字城市建设,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网络安全等信息技术产业。强化5G网络规划建设和技术创新能力,加速5G产业生态的形成,充分发挥“互联网+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的作用,推动建立信息化高质量的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其次,充分利用引进的国内外创新项目和企业,争取实现 “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增量带动效应。最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功能定位清晰、承接重点突出、布局结构合理的产业格局,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强自身消化能力,在做好深耕本地之后增强其辐射和凝聚能力,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3)优化创新生态系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首先,明确当创新驱动嵌入到产业生态系统,与实体产业相结合时,方能有生命力,充分发挥其价值。加大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力度,并且尝试将创新生态系统融入到产业生态系统,防止两者割裂,实现双系统驱动发展的目标。其次,加大创新力度可以源源不断为优化产业生态系统补充资源,同时也为产业群落向稳定的互补共生关系演化奠定基础。最后,对区域内各类产业群落进行整合创新,积极打造完整的产业生态链,形成多元化、宽领域、全方位的产业生态发展格局,不断提升整个产业生态系统的水平。同时加大整合创新资源的力度,使其创新资源不断再生,以此健全产业生态系统的支撑框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处理好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构建创新研发、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三位一体”的产业创新生态载体。
(4)完善投融资机制,保障充足的资金供给。首先,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需求制定资金融通和使用政策,明确资金使用方向,提高使用效率,指导并服务于各地区建设。其次,利用PPP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资金需求大及持续注入的问题,将有限的政府资本与丰富的社会资本有机结合,拓宽获取资源的渠道。再者,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特别是加快绿色金融的建设步伐,包括积极推出绿色信贷、债券、基金等在内的多元化绿色金融产品等。最后,合理利用大型高新技术企业带入的资金,完善创新补助和税收减免等措施,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进入,并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魏敏,李书昊.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11):3-20.
[2]FROSCH R A, GALLOPOULOS N E. Strategies for manufacturing[J]. Scientific american, 1989,261(3):144-152.
[3]李晓华,刘峰.产业生态系统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 2013 (3):20-32.
[4]GRAEDEL T E, ALLENBY B R. Industrial ecology[M].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Press, 1995.
[5]张睿,钱省三.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及其生态特性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 21(1):45-50.
[6]吴鹏举,郭光普.区域产业生态系统培育及其平台建设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28(2):64-67.
[7]张晶.基于系统动力学产业生态系统的限制因子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3):53-59.
[8]GENG Y, COTE R. Diversity in industrial ecosystems[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orld ecology, 2007,14( 4): 329-335.
[9]施曉清. 产业生态系统及其资源生态管理理论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6):80-86.[ZK)]
[10]VELEVA V, TODOROVA S, LOWITT P, et al.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business needs and sustainability challenges: lessons from devenss ecoindustrial park[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5,87:375-384 .
[11]陳瑜,谢富纪,张以彬.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生态位演化[J].科技管理研究, 2016(23):6-10.
[12]张军扩, 侯永志, 刘培林,等.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和战略路径[J].管理世界,2019 (7):1-7.
[13]黄速建, 肖红军, 王欣. 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35(10) : 19-41.
[14]任保平, 文丰安. 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判断标准、决定因素与实现途径[J].改革, 2018 (4):5-16.
[15]王永昌, 尹江燕. 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及趋向[J].浙江学刊, 2019(1): 91-95.
[16]高培勇. 理解、把握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学动态, 2019(8): 3-9.
[17]任保平, 李禹墨. 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评判体系的构建及其转型路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7(3): 105-113.
[18]LEE C, LEE K, PENNINGS J M. Internal capabilities external networks and performance:a study on technology based ventur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22( 6-7):615-640.
[19]MORRISS A, PRATT D. Analysis of the LotkaVolterra competition equations as a technological substitution model[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03, 70(2):103-133.
[20]SAKTHIVEL K, BARANIBALAN N, KIM J H, et al. Stability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s in an inverse problem for the lotkavolterra competition system [J]. Acta applicandae mathematicae, 2010, 111(2):129-147.
[21]胡军燕,饶志燕.企业内部研发与产学研合作关系研究——基于LotkaVolterra模型[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 31(24):71-75.
[22]孙丽文,李跃.京津冀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 34(4):47-53.
[23]MARKLUND G, VONORTAS N S, WESSNER C W. The innovation imperative: national innovation strateg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M]. Cheltenham: Edward Elgar Publishing, 2009.
The Construction of Industrial Ecosystem and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active Evolu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and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ommunities
Sun Liwen1,Ren Xiangwei1,Xing Liyun1,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2.Business School, University of Jinan, Jinan 250002,China)
Abstract: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needs the support of the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At the current stage, it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under the guide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dustry, the paper uses LotkaVolterra model to deduc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nd the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ve substitution and the complementary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al communities are generally affected by their respective values, irreplaceable characteristics, competitiveness and creative benefits; Open access to resources can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complementary symbio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mmunities; In the dynamic environment, the decrease of competition intensity can promote the industrial communities to maintain the best complementary symbiotic relationship after dynamic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guidance ideology and the security mechanisms, it puts out the principle of the complementary symbiosis and the co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communit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mutual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the innovation chain, the value chain and the service chain; meanwhile,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the industrial ecosystem from the aspects of institutional mechanism, industrial system, innovation system, capital acquisition and so o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Key words: industrial ecosystem; industrial communities; relationship evolution;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LotkaVolterra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