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德育模式探究

2020-06-04 12:18毛文富温卫娟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毛文富 温卫娟

摘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要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行,形成合力,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德育模式尤为重要。以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分析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工作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对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途径和具体举措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课程思政;德育模式;人才培养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真正实现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解决德育和专业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达到合力育人。以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目前该专业专职思政教师仅有1人,开展思政教育力量薄弱,如果专业课教师队伍通过课程思政的方式也加入德育教育行列,有利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专业课教师专业素养高、科研成绩优,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赖和认同,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让学生在心理上更接受专业课教师,教育效果更佳。

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价值取向甚至气质风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高校教师中存在诸如信息传递的误导、“教书育人”中育人环节缺失、教师人格榜样不足等问题。专业课教师中普遍存在重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教学、轻视理想信念和职业精神培养现象,因此加强师德教育以及如何将专业课教师群体纳入到思政教育中,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学生层面看,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对象主要是“97后”的学生,他们生活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接受能力强、思维反应快、独立自主,但很容易受到外部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大学生普遍存在着易被舆论和媒体误导、学习和工作中责任感缺失、对待很多事情与机会态度漠然、职业规划及人生规划缺乏、激情与梦想缺失的现象。加之,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方式单一,高校学生思政课到课率、抬头率不高,课堂教学效果普遍较差。

目前,高校的德育教育有固定的课程和学时,但授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与沟通时间有限,因此导致开展德育教育的时间有限;而专业教育占据了大学生80%~85%的时间,如何将德育教育有效地融入专业教育中,将德育教育的有效时间大幅提升,对于解决德育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十分关键。

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德育模式探究

1.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搭建学工和教学联动的工作模式。以专业为单元、学工与教学联动,德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是参与主体,同时党员教师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具有三重角色:受益者、教育主体及传播者。

一是纵横交叉,创新育人合作机制。横向上,设立年级辅导员负责年级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下设各班班主任,班主任原则上由对口专业教师担任,具体负责班级学生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纵向上,以专业为单元,按照辅导员的专业背景等因素,安排辅导员到各教研室,负责各专业四个年级学生的管理、教育和服务,与教研室主任一起分别担任专业社团的管理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以专业社团为抓手,配合教研室做好专业教育教学。

二是促党建、带队伍。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人才培养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学生党支部和教工党支部均以专业为基础,量身打造适合学生党员的锻炼实践平台,加强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的良性互动,在不断交流和合作中,提升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是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学工队伍通过教学组织安排、任课教师评价等为主题的不同专业学生座谈、参加教研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会、列席教研室定期例会等形式,深入教研室工作;教师队伍则通过与学工队伍联合举办学科竞赛、专业实习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形式,参与到学生工作当中。专业课德育教育可以以专业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等为切入点,从严格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入手,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思想与基本职业道德素质。

2.制定德育人才培养方案。物流管理专业将德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物流管理专业制定了具体规划方案,包括九大模块:课程渗透专业使命教育、新生入学专业使命认知教育、支部共建融入专业使命教育、专业社团协助推进专业使命教育、名家讲堂引导专业使命教育、走进企业体验提升专业使命感、学科竞赛激发专业责任感和创新性、大学生创新项目培养创新精神、依托校友讲师团激发专业使命感。

一是注重德育培养方案的持久性和阶段性。依据不同年级学生认知和专业培养的特点,分别设置德育人才培养方案及考核办法。基于大学四年一贯制的培养特点,将德育和專业教育相结合贯彻成为常态化、不间断及持久性。从大学一年级入学开始就进入到专业使命教育体系中,一直持续到大学四年级毕业。此间,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进行有效衔接与补充,形成针对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的梯度式教育体系;从培养模式及侧重点角度而言,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分别呈现为:认知、认知+认同、认同+践行、践行。其中,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属于过渡期也是关键期,这阶段是形成学生认同的关键时期。到了大学四年级人才输出阶段,重点体现学生的践行能力。等毕业生进入到社会,根据培养体系中的跟踪与反馈机制,要进行教育质量的跟踪调查,并及时修订德育教育的培养方案。

二是注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依据不同层次和类别的学生特点,制定因材施教的德育方案,以专业为单元,参考学生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或者第一学年的成绩,通过选拔性测试和与学生直接的谈话、面试,将学生可以分为应用型、管理型、专业精英型三个类别,除了课堂专业学习之外,在企业参观、实习实践、讲座研讨、科学研究等不同方面给予不同比例的要求和安排,提高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发挥实践育人作用。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推进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可以了解企业文化和精神,了解自身不足,倒逼学生更好地学习好专业知识、提高能力与素养。通过企业回访、校友调查、学生座谈、经验总结等方式,综合分析出学生基本素质存在的普遍性短板,如社交礼仪、办公基本技能、职业认知和规划、语言文字表达等方面,有针对性制定第二课堂的培养方案,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本文系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2018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赵联.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认同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4(8):92-96,106.

[2]肖川.成为有智慧的教师[M].长沙:岳麓书社,2012:22.

[3]苏书亮.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体会[J].职业,2014(9):111.

[4]黄庆堂.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4(34):90.

[5]徐军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3.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课程思政人才培养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