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测度及驱动因素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2020-06-04 01:10程萌勋张诗雨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安徽高质量出口

程萌勋,张诗雨,李 会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度发达、生产高度发展的经济体。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对高质量经济进行研究。如:吕军建立障碍因子诊断模型,结合经济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得到人力、技术、生产要素是制约经济向高质量发展的共性因素,而各因子的障碍程度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而有所不同。[1]台德进结合安徽省经济的时空变化,探讨包容性、绿色对经济高质量的影响机理,肯定其对经济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2]赵茜雅结合安徽省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基于高质量发展要求,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基于综合评价的综合得分及城市经济质量划分。[3]黄庆华分析得到产业聚集对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的外部竞争激励效应,以及长江上游地区的内部技术提升,肯定了产业聚集对地区发展的推动作用,验证了提高聚集水平是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关键。[4]

综上可得出两点共性结论:(1)高质量经济不同于以往任何的经济形态,而绿色、高效率、产业聚集、科技等都是其发展的特点;(2)高质量经济要有地区的比对,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达到以优补缺的效果,推动整体经济的高质量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初衷和目标。本文以安徽省16市为分析对象,构建经济发展质量研究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三种分析方法,探究安徽各地经济发展特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均衡各地发展、实现经济共同进步的对策建议。

一、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经济发展质量指标体系

高质量经济最重要的内涵是以局部带动整体发展,局部指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效率、高动能,整体指通过协调全国发展的均衡性,达到全面的高质、高量、绿色的发展目标,这不仅体现了发展的高效,更在产量上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根据高质量经济的特点,并结合学界对高质量经济的研究理念,提出从产投到产出、内外输送的方式阐述高质量经济的“均衡”与“高效”。对此,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以下指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就业率、商品出口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每单位GDP耗电量、研发经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研发经费、就业率体现产投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商品出口总额体现产出总量和内外输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每单位GDP耗电量体现产出效率。通过对比16个城市的发展,分析各地区发展是否均衡及发展的差距。总的来说,该指标体系涵盖了高质量经济研究的各个方面,能较准确的对比安徽各地区的经济水平。

2.变量定义

本文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共含有8个指标,分别进行如下变量定义:地区生产总值(X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X2)、地区生产总值指数(X3)、就业率(X4)、商品出口总额(X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6)、每单位GDP耗电量(X7)、研发经费(X8)。

二、安徽省经济发展质量研究模型

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模型

(1)模型适用性检验。为了验证因子分析对指标群的适用性,需要预先进行KMO检验,如果检验值大于0.5,则说明指标群适合作因子分析,且随着值的增大,适用性越强。由检验结果可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P=0.000<0.01,KMO值0.692>0.5,球形假设被拒绝,说明各指标的相关性较强,较适合作因子分析。

(2)公共因子提取。按照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可以提取3个公因子。由结果可知:第一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55.754%,第二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7.343%,第三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14.532%。前三项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7.629%,可解释87.629%的全部信息。

(3)实际模型的建立。第一公因子包括X1、X2、X5、X6、X8,X1、X2、X5表现产出总量与效率,其中,商品出口成为重要产出成分;X6、X8体现产投总量,其中,技术研发成为主要产投成分。可将第一公因子概括为以出口和技术为主导的对经济总量与效率的作用力。第二公因子包括X3、X7,X3反映地区的持续产出效率,X7反映生产效率,可将第二公因子概括为持续产出效率。第三个公因子包括X4,就业率将人力与产业结合起来,用以衡量某地区的劳动力适用性和人才密集度,可将其概括为人力资本投入效率。

将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定义为经济发展质量F,可建立F与公因子F1、F2、F3的关系函数:F=0.636F1+0.198F2+0.166F3

表1 安徽省16市经济发展质量

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合肥1.95滁州0.05芜湖0.64六安-0.32淮北-0.12马鞍山0.8亳州-0.73宣城-0.09宿州-0.65铜陵0.27蚌埠-0.32池州-0.1阜阳0.1安庆-0.24淮南-0.36黄山-0.87

2.基于聚类分析的经济发展质量研究

通过聚类分析,依据各指标在数值上的差异性,将16个城市划分为三个等级,用以表示经济发展的高中低档。由聚类结果可知:合肥市为第一类,其经济领先其他地区,发展极好,成为安徽经济的推动性城市;芜湖市为第二类,紧跟合肥发展,发展势头较好;其他城市为第三类,其发展落后于合肥和芜湖。

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的经济发展质量影响模型

(1)变量筛选。通过因子分析对指标群的分析,可知8个指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这不利于独立变量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因此,需要对变量进行VIF检验,通过剔除多重共线性的影响,实现模型中的各变量有实际解释意义。经检验和变量排除,保留4个VIF<10的变量,分别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就业率、每单位GDP耗电量。

(2)实际模型的建立。利用R软件拟合多元线性回归函数,得到4个变量与经济发展质量的函数关系:

F=0.948X2+0.046X3+0.467X4+0.013X7

对模型的经济效应及客观适用性检验:(1)回归函数的拟合优度,R2=0.842,拟合精度较高;(2)T统计量,在α=0.1的显著性水平下,PMax=0.0921<0.1,拒绝变量局部适用性的原假设,说明模型中各变量都有实际的经济意义;(3)F统计量,在α=0.1的显著性水平下,P=0.000<0.01,说明变量联合对因变量有全局适用性。通过适用性检验,说明此回归函数有实际意义,是可以接受的。

三、经济发展质量模型结果分析

1.基于因子分析的评价结果分析

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模型的分析结果指明引导经济向好发展的大方向。通过因子分析对安徽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得到三大公因子:以出口和技术为主导的对经济总量与效率的作用力、持续产出效率、人力资本投入效率。这三大公因子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率方面,说明以出口和技术为主要的经济效率提升是促进安徽经济高质量的重要因素,再有是人才应用方面。

以出口和技术为主导的对经济总量与效率的作用力作为第一公因子,体现安徽经济构成。高质量经济是高速、高质、高量经济的体现,不仅要在总量上达到要求,更要在人均上体现高水准。安徽经济经过多年积累和发展,在总量上实现突破,而人均产出过低。出口和技术是随着相关政策的推行和发达城市的借鉴而逐渐发展和壮大的,安徽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大发展背景下,对其出口和技术经济的提升作用极大,这两大经济又一跃成为重要发展经济。因此,出口和技术作为第一因子既是合理的,又是必要的。

持续产出效率作为第二公因子,是安徽持续发展动力的体现。持续而均衡的发展是高质量经济的重中之重,实现经济长久的高质量是政府必须要重视的。

人力资本投入效率作为第三公因子,体现安徽人才应用效度。人才可应用于技术的创造、推广和实施,亦可应用于产品的生产、配送与销售。因此,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2.基于聚类分析的聚类结果分析

经济发展质量聚类模型的分析结果体现了地区发展均衡性和差异性。合肥市作为安徽省会,拥有着安徽省绝大部分的发展资源,加上其对技术的大力投入,必定是经济上的领导者。芜湖市有着交通运输上的优势,是安徽省出口大市,在出口的产量和效率上都是强大的。而其他城市在发展规模上相对欠缺,没有较强的发展优势,也没有较为突出的产业支持,导致在总量和均量上都落后一步。从现阶段来看,合肥市与芜湖市的强盛与其先天的发展资源和地理优势密不可分,也与高度科研投入而发展出来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关。

3.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拟合结果分析

经济发展质量拟合的分析结果,指明经济向好发展的具体方向。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对横截面数据的拟合,得到人均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就业率、每单位GDP耗电量是影响高质量经济的重要因素。而经过标准化后的变量,其系数能衡量各变量对经济发展质量的贡献大小。因此,各变量的贡献大小为:X2>X4>X3>X7,这些指标集中在产出、人力资源供给、技术上。实现人均产量最大化是地区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就业率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基础劳动力,是发展的根本;地区生产总值指数衡量地区的长期发展潜力;单位能耗体现经济效率,低能耗是技术投入到实现高产出的目标。

4.三种模型的结果共性分析

对待同一问题,无论是综合评价的手段,还是回归拟合的方式,其在分析原理上的相关性必定会导致分析结果上的共性。本文利用综合评价的综合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的独立影响分析,结合多种手段实现更准确的经济研究。由综合评价的结果可知:高质量经济是实现人力、资本投入,通过技术和出口引流的必然结果。由回归的结果可知:就业率、低耗能是实现持续产能最大化的原料,而低耗能是测度技术投入与高效生产的指标。提取三种结果的相同关键词:技术、出口、劳动力、投入与产出。可以发现,三种模型的结果是一致的,只不过回归是综合评价的更深入、细致的后续研究。

四、可行性建议

达到高质量经济的标准是安徽经济向更高质量迈入的基础,而高质量经济的标准引导着地区政策的制定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结合三种模型的共性结论,有针对性地从技术提升、高质出口、劳动力引流等方面给出提高安徽经济质量的建议,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改革和战略方针提供参考。

1.技术傍身,引领高地

技术是安徽经济的发展根本和能源。从产能来看,技术是提高产能的重要动力,从技术投入到技术应用,高投入是高新技术的基础,高科技更容易实现技术的高效率应用。合肥市作为高新技术的引导者,低耗能是其高投入的回报。而其他地区也应重视技术投入,实现产出的高效化。而科技的高效应用不止停留在大企业,更应普及中小企业,通过政策的制定来推动科技的中低层引流,加强科技在各种产业的应用,开展技术交流会,使科技真正的受惠于人民群众,实现全方面的技术傍身。

2.出口加持,高质高量

出口是安徽经济特色,充分利用便利交通,完善产品质量,可实现更高质量的出口经济。安徽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利用出口资源。在交通方面,完善运输路线,改善运输质量,便于实现高效运输,提高客户满意度。在产品质量方面,实现产品高质量和多元化,以低价带动高量,可实现与客户的多元化合作,通过带动产品流动来加快市场流动,将出口产业做大、做强,形成以出口加持的高质量经济。

3.人才输送,持续高产

劳动力是第一生产力,以出口和高新技术为主要产业的安徽,在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和高质量经济冲刺阶段,劳动力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技术方面的人才,实现技术人才循环和流动,可有效利用人才。从短期来看,劳动力的充分供给有助于实现经济高效发展。从长期来看,劳动力是实现持续经济生产的根本动力。劳动力供给讲究适用与从内到外,先是内部人才的充分应用,再到外部人才的激流勇进,做到人才低剩余、高引用。而就业率与劳动力密切相关,高就业率意味着劳动力的充分引用。

4.均衡发展,取长补短

合肥市和芜湖市作为技术和出口的强市,应在技术和出口方面给予其他地区一定的帮助,如实现科技和人才的流动。先是各地政府要互帮互助,加强政府间的互动性,再有要形成各地产业与企业的互帮互助,加强企业间的互动性。在科技方面,开展科技学习与引入交流活动,保证技术在各地的均衡发展,形成技术流通是基础、技术优势是特色的科技圈。在出口方面,利用各地生产优势,实现出口一体化,加强地区建设。

五、结语

安徽省作为中部大省,是中国经济的后起之秀,有着深厚的发展资源和优势,紧跟发达省市发展步伐,进行学习和自我调整,从抓住机会到创造机会,经济高产是其发展的最好见证。在改革方面,除了借鉴和学习,对自身经济现状进行数字化剖析和研究,也是其发展变革的新手段。但总的来说,技术、人才是安徽发展永恒不变的动力,而出口是其经济特色,安徽要更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以科技傍身、出口加持,开创中部经济新时代。

猜你喜欢
安徽高质量出口
《安徽记事》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5.回声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