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婕
普洱学院 图书馆,云南 普洱 665000
“共享”最早以经济学名词的方式出现在1985年美国学者Akasiadis“合作消费”理论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共享”一词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共享成为绿色、持续、循环、和谐的代名词。但是,共享的核心在于资源整合。共享是以需求为导向,强化资源使用权而弱化资源供给方地位,是一种全新的资源整合模式。高校图书馆具有丰富的资源,打破传统校内资源供给模式实现社会化发展是资源利用效率与资源互通的客观要求,要将高校资源与社会大众阅读需求深度融合起来。因此,从理论层面分析资源共享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可行性尤为重要,是高校图书馆资源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普惠社会大众的前提和基础。
1978 年美国社会学家Marcus Felson 和Joe L.Spaeth 共同提出了共享经济,明确了共享经济视域下资源共享新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种:一是基于资源保障实现使用权转移;二是基于资源需求方实现资源使用价值让渡;三是基于产品流通下产生的共享经济。共享理论长期发展逐渐从经济领域扩展到资源整合与资源利用效率层面,“共享”成为未来资源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1]。2015 年12 月,首届“共享经济与休闲未来”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明确指出:共享经济影响下资源共享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中,“共享”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归属点[2]。
在共享经济、资源共享趋势和“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趋势明显。在共享理念导向下,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和社会资源利用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共享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趋势:其一,图书馆社会文化服务趋势明显增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中心、文化信息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它具有海量的文献信息资源。图书馆通过向社会群众提供各类文献信息服务,使得自身文献资源获得广泛应用和传播。所以高校图书馆海量文化资源能为人们进行高品质文化活动提供平台。而图书馆中现代科技的应用逐渐成熟,学术报告厅、展览厅、多功能厅、电子阅览室以及自修室等各种活动场所在图书馆中广泛设立,图书馆可举办讲座、会议、展览等大型社会文化活动,从技术和环境上支持高品位文化活动的开展;如普洱学院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在2018 年共举办了上百次各种活动。其中许多活动都是和校外的相关单位合办,例如2018 年10 月12日我校团委和市残联、市特殊教育学校联合举办的“沪滇情特殊儿童音乐会”。2019 年6 月16 日,我校与普洱市委市政府一同举办了“2019 澜—湄教育合作(普洱)论坛”。同年9 月25 日,我校与普洱市委市政府又联合举办了“普洱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研讨会”。2019 年 11 月 9 日,我校和云南省教育厅、红河学院举办的“云南省教育厅2019 年高雅艺术进校园红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合唱团走进普洱学院”等活动。其二,图书馆公共服务指导趋势增强。高校图书馆拥有专业的图书馆管理服务,同时借助高校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管理社会化服务是建立健全社会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的环节;其三,社会资源引入趋势明显增强。共享是一种双向合作战略,在全民阅读和公共图书馆建设背景下,引入社会资源增强高校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利用社会资源,减轻学校负担的重要形式。根据近5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普通高校近5 年文献资源购置经费呈现上升趋势。我校近5 年的购书经费也不断上升(如表1 所示)。
表1 2014 年-2018 年普洱学院图书馆购书经费表(单位:元)
2014 年图书的购书经费为1 421 980.67 元,到2018 年购书经费已经上升到4 671 046.6 元。如此大的上升幅度都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以探索资源共享,合理控制高校文献资源购置经费是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趋势的重要内容[3]。
在资源共享背景下实现高校图书馆社会化不仅是共享理论发展一定的产物,更是当前政策导向、高校改革和资源基础保障共同作用的结果。客观分析共享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的可行性,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层面:
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学习型社会成为时代的主题,“全民阅读”成为新时期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趋势。图书馆资源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学习型需求已经上升到全民生活建设高度。社会对于资源需求的强烈欲望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开放提供了市场。当前,辽宁大学图书馆、西华大学图书馆、六盘水师范学院图书馆等众多高校已经在全民阅读背景下逐渐试行高校图书馆阅读社会化发展。普洱学院图书馆也面向社会服务社会,比如面向社会办理借阅证,无条件向中小学教师提供服务,每年要向社会读者提供上千次服务。在新时期改革背景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强调有效供给,达到资源供需平衡是改革的最终目标。资源共享是满足社会阅读资源需求的有力保障,高校图书馆资源是社会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资源与社会需求结合起来,在满足社会资源需求的同时增强高校社会效应。同时,当前高校推行的开放式校园为传统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社会大众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享受高校图书馆资源。
从 1997 年开始,国家在“211 工程”建设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CALIS)”,丰富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在互联网技术推动下高校数字化图书馆成为高校图书馆系统建设的主线。当前,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资源授权、远程阅读和数字化资源共享已经成为现实。数字资源可以满足人们智慧阅读需求,从数字化发展与需求层面上来讲,人们阅读习惯和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现状不谋而合,只需要高校授权,实现图书馆资源共享就可通过“账号+密码”实现。因此,信息技术和智慧阅读模式便捷了资源社会化共享路径。
随着高校科研教学的需求,各大高校加快了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学生需求和图书馆建设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图书馆基础设施。当前,众多高校都具备了舒适的阅读环境,将体验阅读、知识需求和阅读享受结合起来,逐渐打造“阅读-体验”一体化的场馆。例如:白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将图书阅读受众4D 阅读、茶文化、休息室等阅读配套设施融合起来,打造了集阅读、休闲为一体的图书阅览场景。普洱学院图书馆在图书馆大厅也设有咖啡厅为读者提供阅读、休闲的场地,很受读者欢迎,每天到大厅的读者上百人。同时,高校本身就是从事科研的教学单位,具备充足的教育资源,图书馆服务专业性强,不仅可以为大众提供丰富的阅读服务,还能在阅读和资源选择中提供有效的建议。因此,基于高校图书馆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的服务,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资源共享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提供了方向,高校图书馆自身资源丰富与社会需求协调发展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最大的前提。但是,高校推行图书馆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图书馆资源共享必须坚持高校安全发展为前提,保障学生安全、网络安全和内部管理安全。图书馆社会化发展必然影响当前资源使用生态,更多地阅读受众参与到资源使用中,图书馆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在推行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发展进程中,高校必须坚持安全为先。一方面,大量阅读受众进入高校,强化学校日常安保工作是保障学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将高校安全工作与学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协同起来,是保证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图书馆网络安全管理面临着挑战。阅读受众多元化客观上影响着高校图书馆网络安全。资源利用面对的社会受众广,网络安全环境各异,重视网络安全是维护资源共享,营造安全网络环境的重要手段。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升级图书馆网络管理资源是互联网背景下推进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发展的保障。
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发展必须保障高校自身科研教学需求,一切坚持学校建设需求优先原则才能推进资源社会化发展。立足学校科研教学、统筹社会需求,限时、限量共享,避免共享流量大于自身需求流量的情形发生。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需要明确“共享”的本质,将校内闲散资源、空余资源和低效率资源与社会需求深度融合,不管在何种情形下下,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共享都必须以高校自身需求出发。一是合理区分社会需求与高校需求。统筹需求意愿,科学规划,明确高校图书馆资源闲置类型、时间和区域使用限制等基本条件;二是科学划分资源共享时间。资源共享时间需要与错开教学资源需求时间,同时迎合社会大众阅读习惯。建议资源共享时间在一天内分成几个层次,通过限时开放的形式尽可能地满足不同需求者的阅读需求。
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发展不仅是满足社会大众阅读需求,还应将社会资源和高校图书馆建设深度融合,形成资源互补,促进高校图书馆建设。同时还应该重视资源共享环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一是坚持双向共享模式。高校图书馆资源面向社会共享的同时,应坚持将社会图书资源纳入高校资源使用中,以弥补高校图书馆资源不足、减轻资源购买负担。全民阅读背景下,各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进一步完善,馆藏资源丰富,高校可将自身资源需求与社会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协同起来,统筹社会资源,共同服务高校科研、教学;二是追求一定的经济效益。高校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发展必须坚持经济效益原则,将资源共享经济效益与高校图书馆发展深度融合,增强图书馆经济收益,完善图书馆建设。
资源共享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将高校图书馆资源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高校品牌形象,增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途径。随着资源共享理念和全民阅读倡议纵深发展,将高校图书馆资源融入社会需求是改革的客观需求。因此,积极推行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发展是高校管理的重要方向,是提升图书馆社会承载能力、优化服务管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资源社会化发展环境下,高校必须坚持学校需求基本原则,营造良好的共享环境,推进图书馆资源社会化共享科学化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将社会资源与图书馆建设深度融合,反作用于图书馆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