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妍,管晓娟,李 洋,邱小会,姜佳妮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神经外科,甘肃 兰州 730050)
在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化的背景下,重型颅脑伤患者数量增加。这种疾病相对危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临床重视度较高。从治疗的角度上看,在患者出现重型颅脑伤后,机体的应激反应会使得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且脑损伤越严重,这种变化就会越明显[1]。在这种状况下,就很容易诱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功能损害等疾病,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必须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积极的液体管理措施。笔者结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伤患者运用液体管理的具体状况,对其干预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抽取我院收治的46例重型颅脑伤中,治疗时间在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年龄(42.12±3.42)岁;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42.34±3.45)岁。
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影像学检查,确诊为重型颅脑伤[2];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签署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整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设备:统一使用德国PUSLION所生产的一次性动脉导管和一次性压力电缆套装。并且对患者的补液状态进行了解。
对照组患者在进入ICU后,必须要立即对其运用多功能监护仪来进行体征测量和记录,然后对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管理,在测量前,需要保证管道的畅通,取患者平卧位,于患者的右心房位置,读数。
观察组患者在基本体征进行稳定后,对其运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技术指导液体管理。
在两组患者进行液体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定时对其进行液体补充。
统计两组患者在ICU的住院时间,同时,对患者干预前后的CGS评分状况进行统计和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CS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状况比较()
组别 例数 ICU住院时间(d) 治疗前后的GC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23 9.32±1.34 4.36±0.83 9.82±0.67对照组 23 15.20±2.38 4.67±0.56 6.93±0.5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率逐年提高,这就使得临床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数量增加。重型颅脑伤会对患者的脑部功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而使之神经功能存在明显缺失,如果临床干预措施不当,轻者会使得患者残疾,重者可能造成患者死亡。针对该种状况,必须要对重型颅脑伤患者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指出,对重型颅脑伤患者必须要进行及时的血流动力学监测,迅速恢复和维持机体的体循环与脑灌注,减轻继发性脑部损伤的出现[3]。也就是说,液体管理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重点内容之一[4]。在目前,临床上对于重型颅脑伤患者的液体管理措施存在多元化,以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和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技术较为常见[5]。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脑部液体管理和补充。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运用前者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运用后者进行干预。从干预后的相关指标上来看,观察组的患者体征更为稳定,恢复状况相对较好,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技术运用于重型颅脑伤中液体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昏迷状况,缩短其ICU住院时间,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