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金莉
(江苏省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223002)
低血糖在新生儿中的发生率较高,尤其在纯母乳喂养新生儿中,发生率可达15%以上[1]。低血糖的发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且长时间的低血糖还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脑组织损伤,进而导致其智力发育不良,严重者还会威胁生命安全[2]。因此,临床上应积极预防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确诊者应及时纠正低血糖,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儿尽早恢复正常血糖水平。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纯母乳喂养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就我院68例患儿的护理情况展开对比分析,汇报如下。
选出本院产科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采取纯母乳喂养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68例患儿,纳入标准:①临床资料完整、有效;②血糖水平<2.6mmo/L;③单胎;④胎龄38~42周;⑤产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①高危儿,巨大儿、双胎儿、小于胎龄儿、窒息、呼吸窘迫、严重感染、休克;②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③先天性遗传代谢病;④先天性心脏病;⑤消化道畸形;6母亲孕期服用噻嗪类利尿剂、特步他林及降糖药等特殊药物。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将患儿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4例。常规组:男18例,女16例;日龄1~2d,平均(1.1±0.2)d;胎龄38~42周,平均(39.2±1.0)周;体重2.8~4.1kg,平均(3.2±0.3)kg;身长48~53cm,平均(50.8±0.9)cm;头围27~33cm,平均(30.7±2.1)cm;剖宫产15例,顺产19例。干预组:男17例,女17例;日龄1~2d,平均(1.0±0.3)d;胎龄38~42周,平均(39.1±1.1)周;体重2.8~4.1kg,平均(3.1±0.4)kg;身长48~53cm,平均(50.6±1.0)cm;头围27~33cm,平均(30.5±2.2)cm;剖宫产15例,顺产19例。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1)病情观察: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加强血糖监测,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以防脑损伤;(2)用药指导:及时予以患儿10%葡萄糖,口服,5~10ml/kg,1次/h,用药期间加强血糖监测,1h/次,同时观察患儿的血糖恢复情况,预防高血糖[3];(3)体温护理:加强对患儿的体温护理,体温较低者给予调节室温加盖包被保暖,以防棕色细胞合成而导致大量糖原的消耗,进而加重低血糖[4];(4)喂养指导:指导产妇科学喂养,包括喂养的姿势、方法、时间等,以防患儿再次发生低血糖。(5)指导产妇合理膳食与休息,促进乳汁分泌。
(1)对比两组患儿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以问卷调查方式了解,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应用SPP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的血糖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组患儿护理后的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对比(,mmo/L)
表1 两组患儿的血糖水平变化情况对比(,mmo/L)
分组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34 2.03±0.35 2.43±0.28干预组 34 2.00±0.34 3.15±0.21 P值 - >0.05 <0.05
干预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7.1%)高于对照组(85.3%),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母乳作为理想、丰富营养的天然食品,可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求,提升其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婴儿的认知发育也有促进作用,且对其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等有保护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母婴的情感交流,降低母亲乳腺疾病的发生率,促使子宫产生收缩,有利于子宫完全修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乳汁分泌不足、母乳喂养不当、先天性乳房发育不良等均可导致纯母乳喂养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症状,进而影响健康与生长发育,应积极给予治疗,并加强护理干预[5]。本研究对比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在纯母乳喂养发生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的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护理后的血糖水平以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提示干预组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纯母乳喂养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且能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