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20-06-03 12:25廖礼蓉
广告大观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材情境过程

廖礼蓉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教材;教学;过程;情境;活动

通过长期的数学教学实践,我深感要当好学生的“引路人”,不是一件轻易而举的事情,要靠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我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得知,我们在很长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在黑板上写,学生在下面抄。学生的学习是很被动的,就像装知识的容器一样。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是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的。那么教师该如何做呢?我认为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课堂教学也应该是宽松、愉悦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的心理发展并不成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老是摆着高高在上的样子,态度严肃、动不动就恶狠狠地教训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距离就会愈来愈远。相反,如果教师和蔼可亲地对待学生,把学生当朋友,不摆“架子”,那学生就会亲近老师,听取教师循循善诱的教诲。所以,教师要多学数学方面的教改知识,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对后进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我认为,教师无论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也好,还是辅导学生也罢,都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好学生的“带路人”。在我们农村,有一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子女管得甚少,他们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情,自己管不管都问题不大,甚至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置之不理。有的家长确实不懂,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在这样的现实环境下,教师的“教书”和“育人”就显得更为重要了。不仅在课堂上,就是在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一起“玩”,与学生一起“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就是“伙伴”,就是“朋友”。当教师与学生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就会觉得轻松、就会觉得愉快。

二、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

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要备好课就要深入鉆研教材,那教师该如何做呢?我认为要把握教材思路、教材内容,包括教材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是什么,整册教材渗透了哪些教学内容,通过这册、这节的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等。在掌握全册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还要仔细阅读、分析各章、各节,找出贯穿各章、各节的主线,把握其内在联系,进行整体认识。教师务必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更好地把课备好。教师要通过教学实践,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我经常在反思,当教师的是注重教学结果?还是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我认为更应该注重教学过程,因为结果好与否,与学习过程是密不可分的。教师要通过具体的教学细节来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进度,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尤其是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理解得如何?教师要细心观察、了解最真实的教与学的情况来使用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要善于启发、开导他们,使他们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有的学生遇到稍微难点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遇到困难不要怕,怕的是不努力、不上进。我们每个学生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会有曲折的“路”要走。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要及时判断、及时处理,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良好的探究学习的精神,切实挖掘出学习数学的潜力。

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因为教师无论在导入新课,还是学生在对问题的质疑或解决问题时,如果有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学生就能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学习的效果就会比没有创设情境取得的效果好得多。教师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然后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还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去,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实践得知,教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帮助是很大的,尤其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还会有积极的影响。教师所提出的数学问题,要有针对性、及时性,所提出的问题不能是模棱两可的,要具体明确,不要枯燥无味,要有创意,尤其是不要很粗略和及其简单地对学生说“你想到了什么?”“是不是?”“对不对?”“可以吗?”“行了不?”的“表面”问题。对于创设教学情境的内容和形式,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掌握知识程度、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来提出问题,进行讲故事、做实验、做游戏等。创设情境只要能结合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就行。当学生能够达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交流以后,教师所创设教学情境就会取得实效。

四、教师要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当教师的总担心学生听不懂,就仔仔细细地讲了又讲,学生用不着多动脑筋,就是被动地接受。时间长了,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没有兴趣。由于学生喜欢“动”,假如想要学生一直端端正正听讲,那是很难做到的,学习效果也是不会好的。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喜欢“动”的特点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一些学生喜欢做的活动来让学生做,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很容易被一些“新鲜”事务所吸引。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一边想、一边学。比如我让学生利用开火车的形式回答问题或提前准备好抢答的问题让学生抢答,让学生当医生,给错题治病等,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通过实践证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做游戏,教师要设计切合实际的、生动有趣的比赛,让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权力”交给他们,让他们通过小组、通过全班等进行,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单位:四川省盐源县卫城镇小学)

猜你喜欢
教材情境过程
教材精读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感悟三角形的高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