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入市”助力构建强弱村经济共同体

2020-06-03 02:58李敢徐建牛
关键词:德清县乡村振兴

李敢 徐建牛

摘 要:在新時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对“精准扶贫”的理解不宜局限于所谓落后地区。在相对富裕县域,村落之间“强弱不均”问题何以处置以及“经济薄弱村”建设何以开展同样也是大难题。在这类地区,“精准扶贫”的实施空间和运作技术也更有挑战性。基于经年田野调研和典型案例的发掘,文章探讨了如何通过跨镇联村发展模式去助推经济薄弱村迈向脱贫。在浙江德清县,经由“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政策借力,通过土地指标漂移和扶贫资金入股两种方式,部分实现了经济薄弱村与经济强村携手发展与脱贫,开拓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当然,借鉴德清脱贫经验需要权衡多样化制约因素,除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试点的政策借力之外,还需要看到洛舍镇固有的钢琴产业集聚优势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撑力量。

关键词:“农地入市”;联村发展;乡村振兴;德清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20)03-0056-09

To Build an Economic Community between Strong and Weak Villages with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ural Land: Case Study of Village-level Poverty Alleviation Model Innov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LI Gan1,2,  XU Jianniu3

1. School of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China, 210003;

2. Institute of China ICT Development & Strate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China, 210003;

3.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ublic Policy,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China, 200433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understanding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the so-called backward areas. In relatively wealthy counties, how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uneven development between villages and how to carry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economically weak villages” is also a big hard issue. Therefore, in such areas, the implementation space and operation skills of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are also more challenging. Based on years of field research and excavation of typical cases,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ly weak villages towards poverty alleviation through the cross-town development model. That is to say, in Deqing County in Zhejiang, through the policy of “rural collective operating construction land”, through the two methods of land index drif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funds, partly achieved the joint development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of the economically weak villages and the economically strong villages, developing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t is worth mentioning that learning from experience i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Deqing needs to balance the various constraints. In addition to the driving forces from policy of the “rural collective operating construction land” pilot,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see the support power in inherent advantages of the piano industry agglomeration in Luoshe Town.

Key words: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rural land; joint development of villages; rural revitalization; Deqing County

鉴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统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1]。服务于决胜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党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现象。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 899万人减至3 046万人,累计减少6 8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到3.1%,累计下降7.1个百分点。详见表1。

上世纪90年代,国内学界开始关注贫困问题。近年来,扶贫研究逐渐成为一个学术热点,相关研究成果迅速增长。已有的研究主要围绕着三个主题:一是对概念内涵(标准)界定、类型区分和规模估算;二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探析;三是对扶贫、减贫的政策探索[2-5]。从整体上看,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个体和家庭的层次,除少数学者外[6],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如何脱贫鲜有涉及,而村集体的扶贫无疑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市场转型过程中,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局部地区农村集体经济滞后,出现了不少“无钱办事”的集体经济“空壳村”[7]。而“在扶贫中,要注意增强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实力”[8]191,“加强对特困村的帮扶”[9],以“壮大集体经济”[1],“增强脱贫后劲”[8]6。根据中央的扶贫攻坚计划,浙江省提出“要积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到2019年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经济薄弱村”[10]。

而已有的扶贫研究成果主要针对贫困人口或贫困家庭,对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如何脱贫鲜有涉及。本文以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德清县东衡村钢琴产业众创园为典型案例,探索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在产业园区开发中通过联村发展助推经济薄弱村脱贫的新模式。在东衡众创园的开发过程中,经济薄弱村通过土地指标漂移和扶贫资金入股两种方式,与经济强村实现了“七星伴月”式的联村发展,从而走上稳定脱贫之路。论文还比较了联村发展和产业转移两种缩小地区差距做法的差异,指出“助强扶弱”式的东衡众创园模式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做法。从总体上看,东衡众创园的建设践行了精准扶贫精神,并为国际减贫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案例背景:德清县及东衡村的异地调整入市

1.德清县:全国农地入市的明星县

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长三角腹地。县城坐高铁13分钟到达杭州市区,与上海、南京、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以内。德清县域总面积936平方公里,约1 404 000亩,下辖4街8镇,户籍人口43万。德清县已连续多年进入全国百强县(市),并在全国最具发展潜力百强县(市)中排名榜首。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425.2亿元,财政总收入72.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2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 444元和27 140元[11]。

德清县是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入市试点改革的先进典型,起步最早、效果最好。德清县在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的收取、入市收益在集体内部的分配以及土地抵押权能的实现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分别被浙江省人大和国土资源部、银监会以及财政部等国家部委采纳,写入浙江省和部委出台的地方法规和政策文件中。由于农地入市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德清县承办了两次全国性的土地试点改革现场会[11]。异地调整入市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主要途径之一。所谓异地调整入市,是指对零星、分散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先进行复垦,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后,再按计划调整到产业集中区入市的过程。在2015年实现就地入市常态化运作的基础上,2016年异地调整集中入市成为德清“农地入市”试点改革的重点。

德清的异地调整入市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根据辖区内块状经济的分布情况,在全县设立了7个异地调整集中入市区块,面积合计7 000亩,打造“小微企业众创园”,让小微企业与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共同成长;实行项目用地预申请制度,以需求定供给,实行“先预约、后复垦、再入市”。所谓项目用地预申请,就是将土地信息在公共信息平台发布,公开接受业主用地预约申请,并收取一定的预约保证金。然后,集体经济组织根据产业功能定位,对预申请项目进行筛选,以需求定供给,从而确保有复垦、必入市;探索入市主体多元化。重点结合扶贫攻坚工作,鼓励偏远欠发达地区的集体经济组织与集中入市区块的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入市,收益共享;拓展入市途径多样化。根据各集体经济组织不同需求和区位差异,允许通过“调换土地所有权自行入市、建设用地复垦指标交易入市、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合作入市、镇级统筹整体规划统一入市”等多种途径实现入市。

2.东衡村:农地入市明星县中的明星村

东衡村隶属德清县洛舍镇,面积15 600亩,总人口3 089人774户。域内丘陵、平原和水网交织,土地肥沃、石矿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捷。有水田4 553亩,林地690亩,桑地1 004亩,鱼塘280亩。在经济发展方面,现有中小企业70余家,采矿、钢琴制造、木业加工、水产养殖等为当地支柱性产业,尤其以生产钢琴著称,人称“钢琴村”。201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 000.1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6 800元。

东衡村是德清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明星村。截至2017年11月,东衡村众创园入市农地总面积为160.86亩,同期德清全县入市农地总面积为1 035亩,东衡村占了全县的15.5%。东衡村适合就地入市农地共计3宗,面积 73.34亩。适合异地调整入市共计15宗,面积68.56亩。东衡村之所以非常注重探索农地异地调整入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从供给看,德清县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相当一部分呈點状、分散式分布,入市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具备就地入市的条件。另一方面,东衡村有近千亩废弃矿山经整治后亟待项目落地加以盘活。在这种情况下,将原先的小矿山、小码头、小化工厂等低、小、散企业和其它低效闲置用地集中拆除复垦形成建设用地指标,再在集中入市区块(包括东衡钢琴产业众创园)集中入市,有助于土地资源的整合利用。其次,从需求看,当地钢琴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急需打破用地瓶颈。尽管东衡村号称“钢琴村”,但钢琴生产企业布局分散、规模狭小,不少企业厂房属于违章建筑,存在着严重的消防安全隐患。这些企业的转型升级急需开辟新的用地渠道。再次,从动机看,按德清制定的80%农地入市收益归村集体计算,整个项目实施起来,东衡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获得大约9 000万元左右的收入,因而有很强的动机推动异地调整入市。

在此背景下,东衡村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总体要求,积极服务小微企业、乡村旅游等民营企业的发展,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优化空间布局,将原先的小码头、小矿山、小化工厂等低小散企业和低效闲置用地,集中拆除复垦后进行异地调整入市,规划了东衡众创园,其目的为了引导原来分散在洛舍镇低、小、散的钢琴和木皮企业入驻,为打造“中国钢琴特色小镇”提供强有力的国土资源要素保障。

二、案例呈现:作为异地调整入市典型的东衡村众创园

洛舍镇东衡村众创园是德清县设立的7个异地调整集中入市区块之一,项目规划面积680亩,总投资约17亿元。众创园主要通过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异地调整入市,将废弃矿基平整后加以合理利用,结合本地特色的钢琴产业,打造中国钢琴小镇。东衡村众创园分为A、B、C、D四个区块,其中A区块是德清县首宗异地调整入市项目,共计68.56亩,共吸引了14家钢琴生产企业入驻;B区块69亩,东衡村与洛舍镇内的雁塘村、洛舍村共同开发并合作入市,建造18栋厂房,共吸引18家企业入驻;C、D两区块涉及与邻近城北村之间的跨镇合作,东衡钢琴产业众创园得以实现与即将开通的杭州第二绕城高速(杭州都市经济圈环线)出口对接。C1区块由东衡村与县域内7个经济薄弱村合作,以联建物业出租的方式实现入市,详见表2。

1.A区块:德清县首宗异地调整入市

A区块是德清县首宗异地调整入市项目。(1)地块概况:地块具体坐落在洛舍镇东衡村,总面积68.56亩,土地用途为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出让年限为50年。(2)交易主体:出让方为德清县洛舍镇东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受让单位为德清德伦钢琴有限公司、东韵乐器有限公司、德清卡诺伊乐器有限公司、德清伯梁钢琴有限公司、德清博兰钢琴有限公司、德清德海钢琴有限公司、德清洛舍凤凰钢琴厂、德清恒凯乐器有限公司、德清恒意乐器有限公司、德清鸿发乐器有限公司、德清嘉之爵乐器有限公司、德清亮键琴业有限公司、德清斯丹利钢琴有限公司、德清县希晨木业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3)交易结果:2016年5月10日以挂牌出让的方式公告,并于6月8日正式成交14个地块,在德清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合同,成交总价1 462.6万元,平均每亩21.33万元。按照16%的标准征收增值收益调节金,共收取234.1万元。(4)开发建设和利用情况:项目方案由德林建设公司统一建设,将建成18栋标准厂房。固定资产投资额约1.35亿。项目于2016年10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先进行场地平整,目前正在加快土建基础部分浇筑和雨污水管网等配套工程建设。一期项目已经于2017年9月底竣工,目前企业已经开始入驻。

2.B区域:“土地股份合作社”

众创园B区域为异地调整入市地块,由该镇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雁塘村、洛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合伙,在完成土地所有权调换的基础上,与东衡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三家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共同运作[12]。

为避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因规划、区位等原因造成近效受益、偏远的吃亏,德清在坚持“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的前提下,按照“明确所有权、保留发展权、统一使用权”的思路,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调整入市过程中,引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概念,鼓励各集体经济组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集体经济组织,探索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跨区域调整入市,实现“共同富裕”。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照“定权定量不定位、留權留地留发展、节约集约促转型”的运作理念,实行所有权按份共有、使用权共同入市、收益按份分配,促进各集体经济组织均均衡发展[12]。

3.C1地块:结合扶贫攻坚,8村联建物业出租

(1)8村联建的背景

项目运作的两大背景。第一,从2013到2017年,德清县开展第四批次壮大集体经济专项扶持活动。活动期间,每年经常性收入低于15万元的经济薄弱村列为扶持对象,可以获得50万元专项基金。活动开始时,全县共计有31个经济薄弱村。到2015年,31个村中仅剩下7个村仍未能找到任何能够有效壮大自身集体经济的项目[13]。在此背景下,结合东衡村钢琴产业众创园项目,“8村联建”的思路由德清县农办首先提出倡议,后与组织部、财政局以及“德清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推动,东衡村领导班子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第二,2016年年初,德清县争取到省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浙农改办函[2016]7号)。德清县有15个村申报了10个项目,共计获得2 800万元专项扶持基金。其中包括原计划的阜溪街道“5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异地置换项目”550万元,但由于后来全县统一规划调整,导致该项目搁置无法实施。随后,德清县委组织部等部门联合向省级部门提出以“8村联建”项目转换阜溪街道项目,获得批准。由于两个项目调整,2016年11月,对原阜溪街道项目涉及的550万省级财政补助金进行重新分配。由于东衡村在“8村联建”项目中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确定给东衡村补助130万元,其余7个村每村补助60万元(德发领办[2016]3号)。

(2)八合物业公司的组建

为平衡区域发展,帮扶县域范围内其他经济薄弱村实现共同富裕,众创园专门规划出面积为23.30亩的C1区块用于集体合作入市。该地块于2017年10月9—18日在德清县公众资源交易中心挂牌,规划用途为工业用地,出让年限为50年,容积率为1.2~1.6,建筑密度为50%~60%,起始地价为300元/m2,最终德清县八合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以总价466.084 8万元成功摘牌,成交单价300元/m2。成交后,公司取得了不动产登记证土地使用权。

德清县八合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是洛舍镇东衡村与7家经济薄弱村共同出资1 915万元筹建。具体而言,洛舍镇东衡村,出资970万元,占股50.65%;新市镇子思桥村,出资160万元,占股8.35%;石泉村,出资125万元,占股6.53%;钟管镇滕头村,出资125万元,占股6.53%;舞阳街道太平村,出资160万元,占股8.35%;下渚湖街道宝塔山村,出资125万元,占股6.53%;和睦村,出资125万元,占股6.53%;沿河村,出资125万元,占股6.53%。7个经济薄弱村出资额主要来自省县级财政扶持基金,每个薄弱村获省级60万元,县级50万元。东衡村也获得了省级130万元,县级30万元,镇配套10万元的补助(见表3)。八合物业管理公司以建设标准化厂房用于出租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为目的,是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造血”功能,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

(3)八合物业公司的项目运作与前景

根据2016年12月6日8村共同签署的《关于联合组建公司建设标准厂房的协议》规定:第一,各方出资额应于公司章程规定时间内足额缴纳。第二,拟定联合建设标准厂房为20 000m2,厂房投资额约为2 400万元,如果再计算上土地、道路、绿化、供电、污水管网、消防设施等,总投资额需要3 200万元上下。总投资额超过注册资本金的部分,由东衡村牵头在公司内统筹安排,通过融资等形式解决(比如,因为该地块有不动产证,可以按照成交价的70%额度到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也可以吸引厂房需要者缴纳定金等方式)。厂房建成后,用于出租给县内的中小企业。第三,租金收入扣除税费、公司动迁管理费等开支后,按各方出资比例进行分配。第四,公司组建和运行、管理、资产归属等由公司章程规定。第五,其他未尽事宜(如园区物业费收益等),由各方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有关部门调解或提请县人民法院仲裁解决。

按照现有工程进度,预计在2018年春夏之交,厂房可以交付使用。其后,待消防、綠化等配套设施完成后,可以实行验收。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0多万元。

三、案例简析:基于行动者视角的分析

1.供给侧:跨村合作入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践行精准扶贫

从供给侧看,东衡众创园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多样化的特征。从投资主体看,B区块涉及三个村的异地合作入市,C1区块则是涉及一强七弱共八个村“七星伴月”式的联村发展。从合作方式看,东衡众创园主要存在两种村级合作模式:一种是跨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形式,即其它村通过土地复垦形成用地指标,再通过异地置换,统一集中到东衡村众创园入市,充分利用园区的规模优势和集聚效应,按照投入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数量来获得股权,实现资源互补、收益共享。这种模式以B区域为代表,该区域由东衡村、雁塘村和洛舍村三个村级股份合作社成立跨村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共同入市。另一种是服务于扶贫攻坚的跨村“联建物业出租”形式,以C1区域为代表。这种模式中,由东衡村提供优惠政策,与集体经济薄弱村共同投资,联建物业出租。薄弱村运用来自上级政府的财政扶持资金入股,按照投入的资金数量来获得股权,从而分享物业出租收益。

东衡村钢琴产业众创园为如何建立村级扶贫攻坚的长效机制提供了新思路。整体而言,德清县是全国百强县,经济发展水平高。但由于发展起点、地理区位、思想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辖区内仍然存在集体经济薄弱村。富县中的穷村如何脱贫是个值得学界关注的问题。由于地理位置偏、交通不便、用地规模小等原因,经济薄弱村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并不具备就地入市的条件。东衡众创园发展表明:经济薄弱村通过土地指标漂移(即把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转移到东衡众创园)以土地入股或以上级政府提供的财政扶持资金入股,从而充分利用东衡众创园的土地规模优势和产业集聚效应,获得稳定的股权收益,建立起脱贫的长效机制。

2.需求侧:建构产业集聚平台,重启农村再工业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在上世纪80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乡村工业化过程中,洛舍镇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钢琴之乡”。其中以东衡村最为有名,因为聚集了数量众多的钢琴及配件生产企业,东衡村被称为“钢琴村”。然而,由于当地的钢琴产业起步晚、门槛低,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企业规模小、空间布局分散。据德清县在“三改一拆”行动中的不完全调查显示:洛舍镇全镇大约有375家企业,其中95%的企业在从事钢琴或木业[14]。由于布局分散,导致企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每家企业,都有厂房、食堂、办公楼、锅炉房、库房、消防通道、配电房、变压器、污水处理设备、通行道路等硬件设施,企业高度纵向一体化。

东衡村钢琴产业众创园的建设,打破了约束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瓶颈,成为起动农村再工业化的“发动机”。从用地看,众创园面向当地钢琴和木业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入园门槛低;从资金看,首先,入园企业既可以租用标准厂房,也可以自行购地建厂,购地又推出租赁的形式,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前期投入产本。其次,入园企业实行集中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统一污水处理(统一由洛舍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统一后勤服务(建有配套的办公大楼、食堂、员工宿舍、休闲中心,并设有税务大厅、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物业管理公司等服务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后勤保障服务),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投资成本[14]。第三,入市农地抵押权能的实现,使得企业可以在购地后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获得银行贷款,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资金来源。最后,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把入市收益投资于购地企业,进一步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11]。

3.监管侧:推动产业集聚,降低监管成本,推动地区发展

德清属江南水乡,域内河湖密布,特别容易导致企业的点源污染面迅速扩散。由于厂房布局不合理、设施不完善、生产不规范等问题,洛舍镇大约有300家企业存在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空气污染、噪音污染和水体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14]。众创园统一厂房、消防设施、污水处理等,充分发挥了园区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原来数量众多、布局分散的钢琴和木业企业统一入驻东衡众创园后,产业的集聚也大大降低了政府的监管成本。

土地政策是增长和反贫困的基石[15]。在东衡村钢琴产业众创园的开发建设过程中,以“土地合作”和“联建物业”两种形式,通过土地指标漂移和扶贫资金转移两种方式实现资源从经济洼地向经济高地的流动,达成了多方共赢的结果:从供给侧看,以“助强扶弱”的方式,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消灭了县域范围内的经济薄弱村;从需求侧看,打破了约束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瓶颈,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从监管侧看,不仅降低了基层政府的监管成本,还推动辖区经济增长。

四、案例比较:“联村发展”与“腾笼换鸟”两种模式的比较

实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确立的一个既定目标,也是我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然而,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贫富差距日趋扩大的马太效应。因而,如何缩小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区差距,实现地区层面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扶贫政策从单纯的“输血式”逐步转向“造血式”,而不同的“造血式”扶贫方式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16]。从具体实践看,目前主要存在两种不同的“造血式”地区扶贫思路:一种是推动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转移;另一种是把欠发达地区的资源转移到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这里分别以广东地区前些年的“产业转移园”和“东衡众创园”为代表,简要比较两种思路的异同,详见图2。

为缩小省内地区差距,2008年以来,广东强力推行以“腾笼换鸟”著称的产业转移政策

该政策始于2004年,参见丘海雄《中国制造的腾冰——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2018年,第9页。。一方面,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的珠三角转移出去,腾出空间来发展资金、技术或知识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另一方面,在粤东、粤西、粤北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承接从珠三角转移出来的企业。为此,省级层面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并出对“点对点”帮扶机制

该项目要求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地级市(肇庆、惠州、江门除外),必须与粤东、粤西、粤北合作,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起码建立两个对口扶持的产业转移园区,动员珠三角对口地区的传统产业向产业转移园区转移。参见丘海雄《中国制造的腾冰——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2018年,第9页。

资金扶持机制、问责机制

对批准立项的“联姻”项目,省政府将拨款四千万支持产业转移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参见丘海雄《中国制造的腾冰——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2018年,第9-10页。和收益共享机制如果珠三角发达地区的地级市不能完成任务或任务完成不理想,会被问责。参见丘海雄《中国制造的腾冰——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2018年,第10页。

然而,从整体上看,实施的效果不甚理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于企业而言,珠三角不少“三来一补”外向型企业,另外,珠三角形成良好的产业配套条件。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土地、劳动力成本,但运输成本、配套成本会提高。即使转移,企业也倾向于选择具有产业传统、原材料产地或目标市场的地方,省内的粤东、粤西、粤北并非多数企业的首选目标;对迁出地的市县政府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个主要的担忧是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后,如果引不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导致本地产业空心化,影响就业和税基,部分地区对政策做出变通,“腾笼换鸟”成了“扩笼壮鸟”,“异地转移”成了“就近转移”;对于村镇政府和社区居民来说,在珠三角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房东经济”,即以出租厂房和住房获取收益,相对使用劳动力较少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言,他们更偏爱劳动密集型产业[17-18]。

比较“腾笼换鸟”和“联村发展”(见表4)可以发现,它们是平衡區域发展、缩小地区差距的两种不同思路:“腾笼换鸟”的核心是把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缩小地区差距,具有一定“劫富济贫”的色彩;而“联村发展”是把欠到发达地区的土地指标、扶贫资金等资源,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和联建物业的方式投入发达地区,共享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成果,因而具有“助强扶弱”“联富济贫”的特征。而从国际经验看,产业转移主要是一个企业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调节下的自主行为,没有政府推动产业转移的成功先例[16]。相较于通过推动产业“异地转移”为核心实现缩小地区差距目标的腾笼换鸟政策相比,立足于推动产业“就地升级”的“联村发展”模式是一种更为稳妥和有效的做法。

五、结语

纵览扶贫文献,针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研究成果可谓已汗牛充栋,但是,针对如何帮助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联村发展模式,尚为数不多。关于浙江德清县东衡村众创园扶贫案例,务必要关注到其间“农地入市”政策实施效应以及东衡众创园所在地——洛舍镇原有的钢琴产业集聚优势,不能简单模仿,否则有可能落入画虎类犬之窘境。东衡村钢琴众创园发展过程中通过土地合作和联建物业两种方式,共享资源和收益,平衡了区域发展、缩小了地区差距、助推了经济薄弱村建立脱贫的长效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结合笔者在广东和浙江的实地调研,还可以尝试将本案例所涉产业政策与以“异地转移”为核心的“腾笼换鸟”式样产业政策相比较,可以发现,立足于产业“就地升级”的“联村发展”模式是较为稳妥的做法。对东衡钢琴产业众创园经验的理论性总结,有助于为建立减贫长效机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选择,也有助于为解决“富裕里的贫困现象”提供具体操作经验。东衡众创园的发展,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践行了“精准扶贫”思想,有助于壮大贫困村的集体经济与实现县域范围内联合脱贫,能够为缩小村际发展差距做出探索性贡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2017-10-18.

[2]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J].管理世界,2008(11):11-21.

[3]章元,许庆,邬璟璟.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J].经济研究,2012(11):27-39.

[4]倪羌莉,童雅平.富裕中的贫困现状及精准扶贫对策:以江苏省南通市低收入家户为例[J].管理世界,2016(12):9-20.

[5]朱梦冰,李实.精准扶贫重在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农村低保政策的瞄准效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7(9):28-39.

[6]汪三贵.中国新时期农村扶贫与村级贫困瞄准[J].管理世界,2007(1):50-59.

[7]汪恭礼.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考[J].国家治理,2018(3):33-42.

[8]习近平.摆脱贫困[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9]习近平.习近平论扶贫工作[EB/OL]. [2018-03-30].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301/c352498-28161661.html.

[10]车俊.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谱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1-11.

[11]徐建牛,李敢. 农地入市何以可能?——双重影响视角下农地入市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9(3):19-22.

[12]江宜航.德清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异地调整入市[N].中国经济时报,2016-05-20.

[13]朱宇飞,沈洁蓝. 强村带弱村,联建促壮大[EB/OL]. [2018-01-31]. http://www.hzdqrc.com/news/1441.html.

[14]王世忠, 钟和曦, 邱芳荣, 等.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东衡模式与反思——以东衡村众创园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31-37.

[15]张慧东,贺达水,梁希震.作为增长和反贫困基石的土地政策[J].管理世界,2005(5):15-25.

[16]贾俊雪,秦聪,刘勇政.“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整合的政策设计:基于农村发展扶贫项目的经验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17(9):71-82.

[17]丘海雄.中国制造的腾飞-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18] 徐建牛,李环. 异地转移还是就地升级——金融危机中的产业集群政策选择[J]. 西北师大学报,2009(6):80-85.

(责任编辑:杨 洋)

猜你喜欢
德清县乡村振兴
全域旅游背景下德清县民宿业发展特色与启示
乡村特色民宿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德清县“五老”用网课传颂英烈事迹
浙江省德清县:美丽乡村实现“电气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幼儿绘画作品赏析:《我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