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毅莹
研究乡土文化是新课程建设的需要,在乡土文化课程开发中,既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又体现家乡乡土文化特色,使课程开发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和“家乡气”,使学生真正地肯定、尊重和欣赏自己的家乡,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并化作学生积极向善向上的动力。本学期在老师的引领下,本校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实践活动,寻根究底,还原历史真相,感受随着时代的变迁所带来的社会发展,并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情感。
一、活动主题:青云文社,功标青史
为响应党的号召,激发本校学子们热爱家乡的情感,通过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四年级的学生对青云文社作深入调查与了解,感悟“正德厚生,立业助人”的青云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奋勇拼搏,传扬贤德,增强学生对家乡和学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背景
在顺德成长的孩子,一定都有共同的记忆:青石板路、镬耳屋、蚝壳墙、青砖、榕树……虽经历风雨,却仍风韵犹存。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一个“青云文社”,成就了不少顺德学子。
(一)追溯历史
“青云文社”是一个拥有350年历史的公益文教组织,它缘起于明末清初,由顺德地方士绅联合捐资创办,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的顺德学子得以“平步青云”,是清朝及民国时期顺德文教事业经营的大本营,曾与东莞明伦堂齐名,见证了顺德乃至珠三角地区的教育发展、政治变迁、城市变革,为顺德的教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顺德这片土地上,曾诞生出文进士696人,文举人2015人,武进士共66人,而状元人数为全省最多,被誉为广东省的“状元之乡”,青云文社作为一个地方公益性文教组织,在振兴顺德文脉方面,厥功至伟。而今“青云文社”这一段往事,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本学期通过引领学生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寻回青云文社这一段被隐没的历史,追溯乃至承继青云文社所代表的城市文化精神。
(二)校史渊源
鉴海小学坐落于广东省顺德区大良街道鉴海北路,建于解放前,是一所环境整洁、绿树成荫、书香浓郁的城区老校,而青云文社的旧址就是鉴海小学所在地。历史的感召力可以穿越时代的迷雾,直达心灵,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青云文社的历史和文化,为学生提供历史的记忆和思考,让我们能更好地将文化和精神传承下来,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活动目标
(一)德育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有关青云文社的人和事。
2.围绕公益文教组织——青云文社,收集相关资料,阐述自己的见解,将爱家乡爱学校爱国家的情感进一步升华。
(二)知识经验
1.通过网上查询资料,走访展览馆,了解有关青云文社的历史,学习相关的人文精神。
2.学习创作诗歌与漫画,表达对青云文社的赞美之情。
(三)实践能力
1.学会查找资料、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制定分工明细,促进交流,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四、活动过程
为了使活动顺利有序地开展,并达到预期目标,笔者把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
(一)准备阶段
时光往复,曾经辉煌的青云文社已然不复存在,要追寻这一段尘封的历史,了解青云文社的故事,只能从《顺德县志》《凤城识小录》《青云第一社序》《隐没的青云文社》等仅存的顺德史书和文献中查找资料,了解历史,并编制出一本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又富有童趣的《学生活动手册》,其中包括风物人情、文化探秘、五彩记忆、小脚丫走世界等四个篇章。预设通過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再通过查找资料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对青云文社有更深刻的认识,感悟“青云”精神。
(二)实施阶段
1.了解历史,领略文化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学生活动手册》进行学习,了解“青云文社”故事以及相关信息。初次了解青云文社的历史,学生们感到非常新鲜,当得知我们的学校就是青云文社的旧址时,学生们纷纷流露出惊诧的表情。为了抓住教育的良好时机,笔者趁势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学习感想,有的说:“我很想知道青云文社当时是什么样子的,跟现在学校的样子有什么不一样。”有的说:“顺德是广东状元之乡,身为顺德人,我感到非常自豪!”还有的说:“原来我们学校是青云文社的旧址,我感到好像有一种精神上的感应,很神奇啊!”由此看来课堂效果良好,青云文社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光从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毕竟有限,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再与同伴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们对青云文社这一公益文教组织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感悟青云文社之于鉴海小学所具有的深远意义,作为青云文社的旧址这一文脉宝地,历史所赋予的使命,崇高至上,传承“青云”精神,并继续培养优质的顺德学子,建设家乡,服务社会。
2.成立小组,拟定方案
通过课堂学习以及课后查找资料,学生们对青云文社的了解仍然不够,毕竟有关青云文社的史料太少了,于是,笔者组织学生到华侨城欢乐海岸的青云文社展馆进行参观、调查、考察,使学生对青云文社的事迹和人文精神作更深入的了解。
参观前,学生自行分成四个小组,并明确组内分工,根据实践活动的目标与要求讨论,制定活动方案。活动中,为了充分利用展馆的资源,我先对展馆的展览品及影像视频作相关介绍,接着让学生们分组活动。各小组对展馆里的书籍进行有目的性地查阅、拍照,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观看展馆的录像,聆听前辈讲述青云文社的事迹,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并将有价值的信息记录在笔记本上,再筛选,剪辑重点内容做参考。通过参观学习和实地考察,笔者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向大家汇报,谈谈对青云文社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感悟。从学生们的发言中提炼出能概括青云文社事迹的关键词:无私奉献、善良大方、甘于奉献、状元之乡、青云文化,从而感悟“青云”精神。
3.自编诗歌,寄情言志
学生们根据实践活动所了解到的信息,包括青云文社的办学理念、运营方式、经历蜕变等,通过自编诗歌,热情讴歌这一文脉宝地,抒发对鉴海小学和青云文化的热爱之情。
学生作品摘录:
青云文社之行
四年(4)班 谭 艺
我们,踏着青云之路
从鉴海小学到青云中学
从烙有印记的青云路
到四百年仍然矗立的青云塔
在渐隐的历史中
我们,一起寻找
寻找你的辉煌
寻找那段让人沸腾的热血
青云文社,一段顺德传奇
青云文社,我们的骄傲与自豪
我们将一起找回,传承
让您的青云之花绽放出新的魅力
4.创作漫画,重塑文社
虽然有着时代魅力的“青云文社”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但是它所作的贡献以及流传下来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去歌颂和传承。通过组织课堂学习,引领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了解青云文社的历史和精神,令学生对这一段往事肃然起敬。借此契机,笔者及时指导学生思考、想象,打开思路,谈谈自己的想法,包括青云文社的环境、堂内布置、学子们的学习情况、文社的经营状况,以及人们对青云文社的赞頌等。通过思维碰撞,产生更多的想法和共鸣,从而各自编写出有关青云文社的故事,并在动漫老师的指导下,创作出文创作品——《青云文社故事系列原创漫画》。就这样,青云文社的故事再次被讲述,重塑全新的青云文社,再现当年的辉煌,最后以漫画的形式呈现,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对故事中的情节和所要表达的精神起到渲染和烘托的作用,内容新颖,富有创意,运用重彩浓墨来刻画青云文社,以此打动和感染读者。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经过各组的精心准备,笔者以交流研讨会的形式,让学生把创作的诗歌、编写的故事,以及漫画作品展示出来。首先,让每组学生上台介绍各自的成果,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一起分享,将青云文社的故事与“青云”精神再次深入人心,获得大家的认可,接着开展评价活动。
1.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实评价,学会在反思中成长。
2.互相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学会互相欣赏,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和客观公平地评价他人。接着,笔者对学生们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肯定大家的进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借助“家长寄语”栏目,让家长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评价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活动效果
从世界教育史的视角去打量,青云文社具有典型的中国优秀传统特色和价值。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从课堂走向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本次活动经过精心筹备,用心策划,合理地安排,融合能力与思考、主体与主导多重要素;推动实践活动过程的深度体验,引导学生亲近真知,感悟真心,涌动真情,自编诗歌;做好实践活动的全面评价,坚持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内容评价与形式评价、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学生评价与家长评价相互结合。整体效果良好,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文化知识,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行走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团队协作的意识、爱国家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
六、活动反思
(一)学生方面
在学习活动的中,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开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老师作为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并对学生的发现予以肯定。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学生对青云文社有了深刻的了解,并且对青云文社事迹所承载的精神文化产生了崇拜之心,培养了爱国家、爱家乡、爱学校的情怀。
(二)教材编写方面
教材的编写基本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学情,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习活动。整个过程分为五个部分:教材学习、网上学习、参观学习、创作学习、展示评价。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学习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活动成果以自编诗歌、创作漫画等作品呈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成功地促使学生乐学爱学,并激发学生对学校、家乡和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家长方面
家长对此次学习活动非常支持和配合,为学生出行前做足了充分的准备,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对实践活动予以高度的评价,并纷纷表示感谢学校的精心安排,让孩子有了走出去学习的机会,了解家乡的历史,感悟地方文化精神。
七、案例评析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市文明影响的逐渐深入,乡土文化正处于逐渐被边缘化的境地,乡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教育资源被忽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青云文社不仅是顺德状元的“摇篮”,更是解读顺德文化基因的一把重要钥匙。本校德育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青云文社的事迹,并开展系列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握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发展健康和谐的人格,促使学生继往开来,奋发学习,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