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出魅力,学出精彩

2020-06-03 03:15周启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想象多媒体情境

周启莹

【摘要】当今是信息的大时代,以电脑、多媒体、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课堂模式逐步成熟。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见识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有效的课堂模式,实现“魔法”课堂。让学生的知识面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通过网络的资源,带学生游历不一样的课外海洋。通过情境再现、联系生活实际,抽离课文的局限,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不同的实践活动中,有所体验,并真正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想象;情境

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既是语文教学自身的需求,更是现代教育在技术发展上的趋势所在。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们更需要充分认识、并学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实效性和社会发展对现今教育改革上的需求和影响,将现代教育技术轻松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除了课本中的知识,我们更要为学生提供课外的知识、给学生自我展现的平台,创设一个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所不一、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可实践的环境中真正学有所获,这是笔者一直在努力探索、研究的“魔法”课堂。

课堂,一个我们再也熟悉不过的地方。传统的课堂,以教学班为单位,有规律地进行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把课堂停留在只是每一位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跟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本中,学习知识只是课堂的一个环节,学以致用、实践操作更是现代化课堂教育的重要元素。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想法,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平台,营造学生乐学、好学的氛围,合理利用课堂的资源去创设学生喜欢的“魔法”课堂。

一、巧“魔”课,促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持久度,取决于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刺激物只要是生动的、新异的,就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如,教学的内容比较枯燥泛味,教师缺乏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想要低年级的学生一直保持注意力就显得特别的困难,甚至在课堂上会出现分散精神、玩文具、做小动作等现象,课堂的学习就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学习是发展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巧“魔”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如,在拼音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发音,学生在听觉上受到刺激,能让课堂一时间活跃起来,但声音的感知能力不够强烈,学生的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暂。课堂的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会受到影响。课下,笔者在原有的课件上进行反思,发现传统的图片和声音,久而久之已经不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笔者尝试在下一次的教学中加入了可爱的动画和活泼的声音相结合,试探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在学生不经意间播放有趣的小孩声音,激起学生们的听觉神经。老师及时引入:“咦,那是谁的声音啊?他读这个拼音读得可标准了。我们让他再来读一次好吗?”听到老师的夸奖,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连声说:“好!”更认真去用耳朵倾听。接着,播放图片出示一个可爱的小朋友,刺激学生的视觉观察能力,“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位小朋友一起去学习”,好奇心的推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再次升级。最后,播放动画,跟着动画中的小朋友在玩中学习拼音。通过游戏的比赛,与动画人物的较量,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已经把几个拼音都牢牢记住了。好奇心的带动下,在游戏中体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把平淡的课堂“魔”出不一样的效果,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想象是兴趣的基础,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想象,也是“魔”课的重要条件之一,让学生尽情地感受学习的快乐。如,在《四个太阳》的教学中,四种简单的颜色,如何让生长在南方的孩子們融入其中,感受四季不一样的变化,这是让笔者苦恼的一个设计环节。个人的想象是有限的,学生局限于自己简单的记忆中,课堂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于是,笔者借助动画人物的介绍,利用网络媒体的鲜艳色彩,在白板上描绘了四幅具有季节特色的图画,把文中简单的句子,融入画中,让学生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四季的变化,从而明白作者为何把太阳变换为不一样的颜色,还让学生亲身扮演相应季节的景物,用笔者的想象去引导他们。适当的引导会让他们有无限的想象,再配合欢快的音乐,视觉的冲击再加上听觉上的洗礼,更是震撼着学生的心灵。图片加上音乐,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享受,还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课堂中,适当的音乐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激起学生心灵的共振。在情感的驱使下,学生放胆去试,尽情去扮演,适当的指点,朗读的效果就马上呈现,让课堂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二、创“魔”境,激欲望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只局限于文字,生活的体验不足,理解文本成了一大难题。假如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去亲自体会、感受去引入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创设的“魔”境可以借用多媒体、现场生成、结合生活实际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

如,《树和喜鹊》一课,在上课前,笔者利用优美的鸣叫声引出课文的题目,出示各种鸟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插入森林的视频,带着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鸟一样飞入林中,感受那自由自在的感觉。通过图片的欣赏、画面的呈现、清脆的鸟鸣,学生学习的兴致油然而生。生活在现代化的社会中,学生们很少去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的景物充满着好奇。对于陌生的鸟类,更加倍感兴奋,学习的欲望大大提升,整节课下来,脑子不停地转动,除了学习文本,还借助多媒体给他们展示了课外的资料,丰富的自然景象让学生们回味无穷。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理解文本中生活常见的东西,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降低,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这是笔者在备课前的反复思考的重要环节。如,在《怎么都快乐》的教学中,简单的诗歌,容易理解的文字,熟悉的游戏。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前,只想让学生熟背和认识各种游戏的名字,任务很简单。但如何加深记忆?看着面前各种各样的游戏,笔者突发奇想:不如把游戏带到课堂,现场生成情境。让学生自读中找出各种游戏,并说出其操作时的注意点,如何玩得更开心,谁愿意来个现场“教学”。学生一下子积极地反应,纷纷举手想要想大家展示,心里高兴的情绪表露在可爱的脸上。用他们预习的知识去选择喜欢的游戏。简单的描述,现场的示范,让课文学习起来收到非一般的效果。学生对游戏的好奇、对玩的渴望,激起了自己的求知欲。让其更细心去辨别各种游戏,明白玩不同的游戏都有它的乐趣所在,大大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利用不同的方法,创设不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学习,在学中感悟、思考、质疑,真正做到学所收获。

三、设“魔”台,展风采

小学语文教学中面对的是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生,更要借助多媒体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比尾巴》的教学中,它是一篇有趣的课文。一年级孩子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对于熟悉的动物,更有自己固定的思想体会。但是,里面松鼠、孔雀等动物的尾巴,有些学生是没有实地见过,或者是没有细心去留意。在图片,只有视觉上的感触。课前,笔者出示森林的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里走走!认识一些动物朋友!”激起学生的兴趣,出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它们今天刚好要进行一场比赛——比尾巴,你们先观察一下它们的尾巴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接着让他们选自己觉得最感兴趣的动物去介绍它的尾巴,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但动作与神态的表达更能体现他们天真可爱的性格。图片的刺激,学生发挥想象去结合自己的观察,设立“尾巴大赛”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生动地用手去扮演出各种小动物的尾巴。除了简单的文本理解后,笔者选择把课堂归还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角色扮演、比赛中把自己所看到的、知道的运用到课堂上,在观看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去展示自己的收获。

据统计,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根据学生的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充分利用课堂现场生成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有所收获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和由于表达能力,让学生与大家分享实践中的体会与收获。动手得真知,表达出真理,在久而久之的锻炼中,学生的各方面才能都得以提升。

抓住课堂的现有资源,创设不同的“魔法”课堂进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已学知识、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课堂学习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机会,有了自主学习的舞台。刺激学生感官的充分调动和协调使用,创设高效課堂,实现轻松、愉快的课堂梦。

随着教学课程的改革,时代的进步。我们的教育不能停留在现有的资源中,身为一线老师,课堂是实践课改的重要阵地。我们需要的是在不断地探索中,研究不一样的“魔”课,归还学生丰富多彩的、贴近生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模式。寻找不一样的“魔”课,让学生们脸上重现久违、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枯燥。创设不一样的“魔”课,关注学生们的实际需要,结合生活的实例,真正做到学有所获。笔者相信,给学生们一支笔,他们会还你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想象多媒体情境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快乐的想象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一生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