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电影扣开名著阅读的大门

2020-06-03 03:15潘晓曼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57期
关键词:名著孩子学生

潘晓曼

【摘要】名著的语言,它是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和质感,是孩子成才必不可缺的养分,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对小学生而言,它有深度有难度,而那些名著改编的儿童影片就是一把魔力钥匙,能为孩子开启名著阅读的大门。

(一)以影设悬,感受名著的诱惑力

(二)以影为照,品出名著的味

(三)抒写影评,读出名著的质

(四)拍微电影,演出名著的声与色

(五)以影当赏,读出名著的灵与情

(六)以影作种,  扎下名著阅读的根

(七)以影为引,打开名著阅读的门

【关键词】同名电影;名著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至少阅读145万字以上,要求“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一、小学生阅读现状与名著阅读的必要性

小学生阅读现状:小学六年宝贵的光阴,反复在12本薄薄的语文教材,而现行的语文教材存在儿童化视角缺失、经典缺失、甚至事实缺失的现象,个别老师语文教学依然只局限于课本,局限于应试,走进“高耗低效”的误区,阅读面窄、语言贫乏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语文通病"。

当然,绝大部分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课外阅读,鼓励孩子读整本书,至于读怎么样的整本书,什么样的好书,怎样读,那是普遍性忽略的问题,学生是在读,却局限于动漫卡通类的“读图”和大量快餐式儿童畅销书, 这些畅销书看似热闹、喧嚣,缺少的是文化的积淀,浮浅了些。

名著阅读必要性:博尔赫斯在《论经典》中写到:“经典名著不是指一本书拥有这样或那样的优点。经典名著是指一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由于各种原因的推动,以掀起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所阅读的书。”

曾教过的一名学生(现就读剑桥大学),他回顾学习经历时认为成人之间的差别很大程度来源于小时候阅读量与阅读品味的不同,阅读品位更多来源于家庭的影响。

他也许不知道,阅读经典是21世纪国际母语课程改革的共识,阅读经典已经成为我国现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与义务适时拓展和激发学生对于名著阅读的兴趣,从而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儿童影片是打开名著阅读的钥匙:名著是孩子成才必不可缺的养分,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在教育第一线,情况却不容乐观。名著阅读普遍关注在小学生这一阅读群体,特别是对于自我意识处于觉醒时期的高年级小学生,名著阅读主体精神开发还缺乏深刻的认识,调查发现,那些大部头的文字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显得艰难沉重,他们对那些中外儿童名著阅读的喜好度远远低于对影视剧的喜好度。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说过:“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像电影那样,超越一般感觉,直接触及我们的情感,深入我们的灵魂。”由于形象感染的生动性、直观性,看电影对于孩子来说轻松而愉悦,因此,以这些名著改编的经典影片作为突破口,把经典电影与名著阅读有机融合,可以降低阅读的难度,增加阅读的兴趣。

“名著的語言,它是有生命的、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和质感。是对语言的敏感和驾驭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缺的方面。”

而在中外电影史上,根据文学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几乎都成了电影的精品之作,如何利用这些电影精品帮助学生感受名著的诱惑力,读出作品的生命力,品出文字的味道与质感,体会灵与情,声与色,从而,扎下阅读的根,打开名著的门,利用影片这把魔力钥匙,我一再尝试,乐此不疲。

二、小学生名著导读的策略与方法

(一)以影设悬,感受名著的诱惑力

“电影悬念设置是各种类型的电影中普遍存在的,它既是电影叙事手段又与观影心理密切相关,承担着调动并维持观众观影兴趣的叙事功能。” 悬念能引发强烈的诱惑力,我们平时看到一些电影电视的预告或海报,只是展现出几个人物造型,或精彩的镜头、扣人心弦的片断,却吸引千万观众掏钱走进影院。那就是悬念的魅力,使人急于知道故事的情节和结局,产生非看不可的愿望

那些儿童名著大多情节跌宕,我喜欢运用电影开头、结尾或精彩片段巧设悬念,播到高潮部分戛然而止,学生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已经产生关切心态,会滋生一定要“追下去看”的悬念心理。

1.剪辑影片开头导读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华纳兄弟影视公司的电影,充满狡黠与幽默。

我把精彩画面呈现给孩子们:狐狸爸爸和狐狸太太在乳鸽场偷窃时得知狐狸太太怀孕,狐狸爸爸对狐狸妈妈承诺永不再行窃。然而狐狸爸爸按耐不住野性,秘密对三个农场偷窃。三个卑鄙凶狠的农场主拿着枪,打断了狐狸爸爸的尾巴,搬来了挖掘机……

就在孩子们看得眼睛睁得最大,嘴巴张成O形的时候,我按下了暂停键,这犹如在古典章回小说中,在情节出现高潮之际,突然中途打结,让它暂时悬挂起来,我神秘地说:“一场智慧和力量的较量开始了,狐狸爸爸不但有超强的领导力、侦查力、还有超酷的运动天赋和浪漫因子,要看吗?”

孩子们对阅读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好奇心,四十六本小说一抢而空,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大家全情投入到那场追捕与反追捕的故事中……

2.剪辑影片结尾导读

我先播出影片《夏洛的网》结尾:几十个几十个气球飞了起来,打转,飞出门,乘着微风飞走。“再见,再见,再见!”的叫声微弱的传到威尔伯的耳朵里。它难过地扑倒在地。被夏洛的孩子们抛弃,这近乎世界的末日。威尔伯哭着哭着……

我告诉孩子们:“夏洛死了,为了可以让威尔伯活下来。现在,夏洛的孩子飞走了,你知道中间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情吗?”孩子们被小猪的哭声感染,他们很快投入到无声的阅读当中。

3.剪辑人物特征导读

我打开《查理巧克力工厂》的视频,深棕色的巧克力酱进入模具,带着浓浓的香味,一批一批包装好输送到箱子里……同学们快流出口水了。

我又剪辑出五个获得参观巧克力工厂资格的孩子形象:奥古斯,贪吃的小胖墩,眼睛总闪烁着贪婪的目光,他不停地把糖果填进肚子;维鲁卡 ,霸道、傲慢、目中无人,正在用 “一哭二闹三打滚”的方式要挟父母;维奥莉特,将嚼过的口香糖粘在电梯按钮上捉弄乘电梯的人;迈克 ,酷爱看电视有暴力倾向;查理 ,用雪地上发现的钱币买下了旺卡的巧克力。

孩子们津津有味地看着这些鲜活的形象,我边发书本边说:“第二天,旺卡先生最最神秘的巧克力工厂对外开放了,猜猜五个孩子,谁能获得旺卡巧克力工厂的继承权吧!”大家七嘴八舌地猜着自己喜欢的那个孩子。

这时,我提要求了:“认真阅读,与他们一起经历这次伟大的冒险,看你猜对了没有!”那个周末,几位家长告诉我,孩子吃饭时都舍不得放下这本书呢。

4.从电视剧中剪辑微电影導读

由于很多经典电影都是外国作品,在中国名著导读这一块,我会自己从电视连续剧作品中剪接出微电影,如,《王熙凤初见黛玉》《景阳岗》《草船借箭》《三打白骨精》等等,学生会在这些名著的独立章节中爱上王熙凤,武松、诸葛亮或孙悟空,一头扎进这四大名著的文字中寻找精彩。

这种主动感受是最好的学习的情感基础。将悬念移植到名著导读中,就是让学生带着影片留给他的悬念,电影人物带给他的亲切感熟悉感,在焦急渴望的心理状态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阅读,这时的文字阅读对学生来说,充满诱惑力,充满生命力!

(二)以影为照,品出名著的味

文学是一切影视作品创作的基础,文学作品深刻的内涵与丰富的表现形式,为电影镜头语言的表达提供了参照。

因此,抓住电影提供的许多感人镜头,带领学生从电影片段中扣人心弦的情境穿越到原著文字的品读,学生会获得强烈的心灵感应,随着电影的主人翁笑而笑,悲而悲,整个人的身心都融入情境中,降低阅读难度的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品出文字的真味。

1.对照镜头,悟情感

导读《城南旧事》片段1实录:

生读:“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师: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吧。

生1:作者写骆驼咀嚼草料的神情与动作描写具体、细致。

生2:老师你见过骆驼吗?它有那么丑吗?

老师播出了对应的电影片段:小英子梳着两个麻花辫,眼睛直直的,学着骆驼咀嚼的模样,天真童稚。

学生看着影片中骆驼咀嚼,不自觉地跟着骆驼和英子,牙齿有节奏地磨着。

师:我们再读着段文字,再谈谈你的理解好吗?

生3:骆驼真的很丑啊,但小英子爱它。

生4:整段话没有写一个“爱”字,但让我觉得骆驼很可爱,还有英子对它的喜爱之情。

生5:我觉得英子也很可爱,很纯真!

人物细节的形象化,让孩子们心头一震,这些文字影像化后带来的震撼力是文字所难取代的,演员的表演让英子这个角色灵动具体起来,再读这段话的时候,跳跃在纸上的文字就更生动传神了,同学们纷纷品味到英子对骆驼喜爱的感情。

导读《城南旧事》片段2实录:

生读:“于是我唱了五年的骊歌,现在轮到同学们唱给我们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生读完,播出影片,清澈,悠扬的歌声响起,透着一丝难言的伤感。

师:你能说说英子当时的感受吗?

生1:英子想长高变大人,但她现在毕业了又害怕长大呢……

生2:英子哭了,她觉得自己长大了。她唱了五年的毕业歌,现在别人唱给她听,她知道自己要离开了。

生3:“童年的一切都会离英子而去了。”( 他用上了电影旁白那句“一切都离我远去”)

再切换到影片中英子泪汪汪的镜头,配合画面,伤怀的情绪那么真切,说不清,有孩子落泪了,往返于电影与文字之间,他们已经分不清楚此时此刻的那份情感,是属于英子的还是自己的了。

2.对照场景,品写法

《草房子》里有太多精彩的情景描写,白云,鸽群,树木、村庄,夕阳,荷叶,然而这纯美的农村景象离学生那么远那么远。

电影《草房子》向学生展现了简朴纯净的场景:宁静的水面,悠闲的风车,敦厚的草房子,一群朴实的孩子,一张张天真的笑脸,还有密密草丛里小虫子的低吟浅唱……

电影场景与文字的对照阅读,学生品味到作者将一切动植物拟人化的手法,如:滚动、袭击、露……让孩子们看到了草房子上夏末那一抹温柔的阳光,艾草旁夺目的逆光,芦苇旁耀眼的辉煌。白鸽一系列人的动作:俯冲,拔高与穿梭……孩子们从电影里深深感受到那些拟人的写法多么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引人入胜。

3.对照角色,弘精神

读完《草房子》后,很多同学喜欢桑桑,讨厌秃鹤。我剪辑了《草房子》所有 “秃鹤”的片段:

“秃鹤”用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被桑桑摘掉了帽子,两个人狠狠地打了一场。

“秃鹤”在广播操比赛时,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学生失控,错失了“第一”的荣誉。

当学校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秃鹤”毅然站出来,承担了这个角色,而且演得一丝不苟,活灵活现。演出成功后,他一个人跑到池塘边大声痛哭……

对照原著中的三个章节进行朗读。我问:“读文字的时候,大家也许觉得秃鹤”常有反常之举,看了电影片段你能理解他吗?

生1:“陆鹤”的秃头总被同学们“戏弄”,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

生2:他用不上学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他想做个正常人。

我说:那他也不该打人,你看,他还让学校出丑啊!(播片段)

生3:(急着为他辩解)他要用特有的方式,报复了侮辱他的人。他很难受,因为总得不到尊重。

我说:那他成功表演后,大家都称赞他,为什么还哭?

生4:他终于有了尊严,他又激动又委屈。

我说:他一直要尊严,做人的尊严,尽管他做了很严重的错事,但他不坏!

生5:我们虽然没有秃头,但总有比不上别人的地方,但不管怎样,都要有尊严地活着!

我知道,通过这个演员的眼神和情感,同学们理解也尊重了秃鹤,同时读懂得了什么是尊严,读出了人物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就这样,电影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它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有利于学生抓住文字中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读出人物的感受,品尝出作品的味道。

(三)抒写影评,读出名著的质

文学与电影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趋同性,也有差异性,引导学生抓住这种差异来阅读名著,有助学生读出作品的质感。放电影之前,我先布置学生写影评的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原著对比故事内容,可从谈论一个人物形象、一个情节、一个场面入手,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再联系自己,联系生活,发表自我见解,谈观后感受。

1.抓角色差异评

《草房子》成功塑造了像桑桑、秃鹤、杜小康、纸月、细马等一个个性格独特的儿童形象,我先让孩子们读书本再看电影,由于“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他们会发现心目中的角色形象跟电影里的有很大的差别。我顺势推出了一系列的影评题目《我最喜欢的角色》《我心目中的最佳演员》《導游找错人了》……引导学生抓住作品与电影中角色差异来写影评。

2.抓剧本差异评

《精灵鼠小弟》的原作是美国著名作家E.B.怀特。这是一个突出了老鼠动物造型和真人一起演的影片,完全是个真人动画电影,非常吸引感人。看完影片,大家惊叹,剧本还可以这样改啊,这小老鼠怎么变成收养回来的呢?我让他们对照原著读,讨论影片改编了那些情节,你更喜欢电影版的还是原著中的那一部分,为什么?几十个孩子看法不一,各有喜好。

3.联系自己评

《鲁宾逊漂流记》带领学生涉足荒岛,我出示了几个影评的参考题目《孤独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假如我是“星期五”》《假如我是鲁宾逊》《孤岛上的友谊》等,孩子们看后普遍认为无法面对28年孤独,面对艰难困境,没有他的坚韧执,大家以真实坦然的态度表明了自己的感受,在交流观后感时,我引导学生读原著并思考,如果没有面对孤独和困境的勇气和智慧,鲁宾逊会怎么样,从而让学生真切而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在佩服鲁宾逊的同时懂得自然界适者生存,要学会承受挫折,学会生存。

从以上三个切入点引导学生抒写影评,有助于学生抓住影片命脉,挖掘思想内涵,这样既能加深对影片的理解,帮助学生读出人物的质感,作品的精髓。

(四)拍微电影,演出名著的声与色

在名著阅读中,让学生把最欣赏的片段改写成剧本,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拍摄微电影,这是促进其对人物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他们在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的过程中,提高的不仅仅是对作品的深入理解程度,而是整体的语文素质。

1.指导选择拍摄的片段

读完了任溶溶翻译的《木偶奇遇记》,孩子们热情洋溢地排练起话剧。我先让他们说说选哪个片段。有的说要拍在鲸肚子里救爸爸的片段,有人说拍说谎鼻子变长的片段……

我说不用演也猜到那组更有可能赢,不信,我先猜,大家演。

第3小组表演:由于皮诺曹搞鬼,樱桃师傅和杰佩托从开始吵起来到后来打起来,假发都戴到对方头上的片段。(孩子们笑翻了!)

第六小组表演:还有皮诺曹撒赖不愿意吃药,仙女抬进来一个棺材等着皮诺曹,告诉他不吃药会死掉,死了要抬出去的片段。(大家选了班上最最调皮的小杰主演,他说话时的皮样简直就是活生生的皮诺曹。)

评出这优秀的两个组后,我引导大家,选拍片段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你们组同学适合表现哪个情节,哪个情节人物冲突激烈,哪个情节幽默搞笑,哪个情节的布景道具你有能力解决……同学们专注地听着记着,因为我都猜对了。

2.指导创造性地写剧本

开始的时候,大家就按照文字一板一眼地演,我启发大家回顾看过的电影去发现每个编剧都是创造性地编写剧本的。

首先尽量安排人物一个个地出场,在他们的对白前面注明说话的表情和语气,还可以尽量写得夸张 ,人物对白不能机械套用原话,要在不改变人物性情的前提下,力求生动、幽默,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才能吸引观众。

附学生创作的剧本:(小作者大胆把宫廷里的对话口语化,动作幽默化,夸张突出他爱穿着的癖好)

《皇帝的新装》片段剧本:

人物: 皇帝 侍卫 骗子甲 骗子乙

(讲台前放一面镜,皇帝对着镜子摆出各种自我欣赏的姿势)

侍卫:陛下,有两个裁缝求见! (出场,低头下跪)

皇帝:快见!快见!(照样对着镜子,看都不看一眼)

骗子甲乙:参见陛下! (行大礼)

皇帝:你们有什么本事? (还在照镜子)

骗子甲:我们能够织出人间最神奇的布料。

骗子乙:而且色彩和图案分外美观。

骗子甲:还有,还有,任何不称职的,愚蠢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眼前一片空白!

皇帝:我就缺这样一件衣服啊!(转过身来,兴奋地惊叹)

骗子甲:要最细的生丝和最好的金子才能做得出来!

皇帝:没问题,没问题,来人呀! 来人呀!多多地给金子,马上开工! 马上开工!(叫完又去照镜子)

3.引导合作表演

《安徒生童话》中大家选演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但竟然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演那个欺负她的男孩,大家都觉得他很坏。

我悄悄说服了小伟,让同学们观看第一次表演:删掉男孩捡拖鞋的部分。

再观看第二次表演(有那个男孩的淘气与自私)。我问:“两次表演带给你怎样不同的感觉?”

生1:“在男孩这些路人的冷漠下,我更加觉得她无助。”

生2:“第二次表演,她喊出的那一声“奶奶”时,我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值得她留恋了,连一个小男孩都这样对他。”

我说:“那以后,大家不喜欢的角色都没人演,怎么办?”

生3:“小伟演得很讨厌,我们佩服他。”

生4:“主角只有一个,大家要有合作精神才可以让我们的表演感染观众。”

为了能写好小剧本,孩子们会一次又一次地读原著,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孩子们会不厌其烦地揣摩人物的语言和心理特点,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家长会上,我把这些微电影进行剪辑播出,尽量还让每个孩子都有露面的机会,家长们为孩子的理解力和表演力惊叹,那是一颗颗心与爱的表演,那是一场场声与色的艺术。

(五)以影当赏,读出名著的灵与情

对于那些学生完全有能力读懂的作品,比如,《森林王子》《小飞侠彼得潘》《宝葫芦的秘密》等,我会要求他们先自主阅读,然后用孩子们最最喜欢的形式——用画纸画出喜欢的人物角色,再加上文字介绍。

如果大家完成了这个电影人物画展,那么那部电影就会成为他们的奖赏,有了这个前提,孩子们的阅读热情会高涨,阅读动力会大大增加。

我再利用托管时间让孩子们尽情欣赏,他们还会对同学们画出来的人物形象,从样貌到衣着、气质神态评论一番,这一个从理解到欣赏鉴别的过程,更有助于学生读出人物乃至作品的靈性与情感。

(六)以影作种, 扎下名著阅读的根

调查发现,现在的初中学生已经意识到课外阅读“非常重要”。然而,名著阅读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相当大。有位中学生曾经这样形容她对名著的感觉:“名著都是一座座冰山……藏在水下的是7/8,露出来的是1/8,名著因此显得深不可测、遥不可及,让人敬而生畏。”

为了孩子上中学后不会出现这种畏难情绪,尽管有些作品不适合小学生阅读,但电影作品却可以让小学生先睹为快,我让学生走进多媒体,利用网络观赏一部史诗般的歌剧电影《悲惨世界》,孩子们从视觉上感受了画面的壮阔,从听觉上享受了声音的优美,用心灵触摸到人物的喜怒哀乐。还有一系列外国名片《大卫科波菲尔》《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简爱》,再观赏中国经典影片:《骆驼祥子》《茶馆》《边城》……

通过这些影片,他们会感受到冉阿让鲜明特异的个性,感受到简爱精神品格的高尚顽强,他们会一直会记得湘西生动的社会风俗,优美的环境,纯朴的人情,记得翠翠的纯真和善良,深信这些不朽的电影会激发了他们对文字乃至文学的热爱,为中学阅读播下兴趣的种子,这些经典的影片会在他们脑海中深深扎根,将来一定会爱上阅读这些作品!

(七)以影为引,打开名著阅读的门?

孩子们爱上一部电影,就会爱上那本故事书,爱读那本书,他们就会爱上那一位作家,爱上那作家,他们就很可能爱上他其他的所有作品。

《草房子》的成功导读,掀起了班上的曹文轩热,《青铜葵花》《细米》等一系列纯美的小说在同学之间流传着。

看完《夏洛的网》,E.B.怀特的《吹小号的天鹅》《精灵鼠小弟》等作品,以他简洁、清新和童真的风格一直受到我们班孩子的追捧,且经久不衰。

看完电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告诉大家作者是英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罗尔德.达尔,现在他的英国读者票选已经超过JK罗琳了。我顺势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女巫》《魔法手指》《小乔治的神奇魔药》……达尔的一系列作品,我们学校图书室都可以借阅。

他们从电影《迁徙的鸟》,深深爱上了《迁徙的鸟》这部书,部分同学从此迷上了科普读物。就这样,从一部影片到一部名著,从一部名著到一位作家,从一位作家到他的系列作品,从某位作家的系列作品到同一类别的作品……小学生儿童文学名著阅读的大门打开了,那些大部头不再艰难沉重,名著阅读充满了色彩与趣味。

三、成效与期望

“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孩子们在这样的文字与影片中,在这种静态与动态美中来回穿越,小学六年时间里,阅读量惊人,由于读了不少的外国名著,他们不出国门,就能感受到世界各地的文化气息,风土人情,感受作者的情感与智慧。由于看了不少的科幻故事,激发出他们无穷的想象力。孩子们从这些电影和读本的优美语言、感人笔调和艺术魅力中得到教诲,得到力量、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他们的童年也因为这些色彩斑斓的电影和文字变得更加精彩美好。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当下这个时代,一门艺术的出现和发展不是孤立的,不可能摆脱其它艺术的渗透和支撑。无论是文学原作,还是银幕艺术均各有千秋,而二者巧妙结合,则堪称是“视听艺术”与“语言艺术”的巧妙结合,由此构成文学、电影的双赢。

让我们翻开名著,走进电影吧!与孩子们一起兴趣盎然地看那些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故事,读那些经过时间挑选后留存的精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你会发现,作为老师的你变了,变得更好了,孩子们变了,变得更好了。

附:我们班的电影欣赏及名著阅读计划

(可根据学生阅读水平和新的影片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博尔赫斯.论经典[M].商务出版社,2003.

[2]林愈心.光影[M].论人文电影,2012 (9).

[3]陈瑜.重新理解电影悬念[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梁文道.常识[M].广西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名著孩子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