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苏子
去年,多地遭遇春夏秋冬连旱,部分地区特旱。有媒体记者在一些地方调研了解到,旱情暴露了基层农业灌溉设施“建而不管”“末梢梗阻”等问题。如有的地区新水井偷工减料“中看不中用”,一些水利民心工程成了“闹心工程”。
“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是农业生产的必备要素。为弥补农村水利建设长期以来的欠账,近年来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实现恢复性增长,建得起的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但在有些地方,国家耗费大量财力人力打造的农业专项工程却惨遭搁浅,不是“最后一公里”遭遇“梗阻”,就是“中看不中用”。
农村水利设施工程遇到如此问题,其“建而不管”是症结所在。水利项目规划时,对如何保障泵站等灌溉设施顺利运行欠考虑,后期管護跟不上,资金保障不到位,甚至被挤占、挪用,造成“有钱建、无钱管”的局面。还在于农村水利工程由多部门“九龙治水”各管一段,管护责任不明确,互相扯皮推诿。水利设施“建而不管”,本质是基层有关管理部门的失职,折射出的是某些地方工作作风的形式主义和工作方式的粗放。
农村水利设施“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管理出效益。各地政府建设水利工程要坚持建管并重,把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有机衔接、有效统一起来,保障良性运行,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住、用得好、长受益。相关部门应将后期管护资金列入预算,避免“有钱建、无钱管,并从组织、人员、经费、措施、标准等方面形成完善的管护制度,确保水利工程发挥最大功效。落实好管护责任,明确管护主体和管护范围,制定管护方案,实行定人定责,切实做到定期检查、定期维护,探索建立市场化管护机制,引入市场化水利设施养护运作机制,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