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皇帝唐太宗斥退身边的佞邪之人。
唐太宗对上书人说:“我所用的人都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
上书者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但陛下可以用假装发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不怕雷霆之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如果依顺心情迎合旨意,那就是佞邪之人。”
唐太宗听了这话,回头对宰相封德彝说:“流水清浊,关键在于源头。君主是施政的源头,臣民就好比流水,君主自行欺诈妄为,要想臣下行为正直,那就好比是水源浑浊而希望流水清澈,从道理上讲是办不到的。我常常以为魏武帝曹操言行多诡诈,很看不起他的为人,现在让我也这么做,那将怎么施行教化呢?”
随后,唐太宗又對上书人说:“我要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想用诈骗的办法去败坏淳正风俗,你说的话虽然是出自好意,但我是不能采纳的。”
唐太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的远见卓识。他深知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深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深知流水清浊,关键在于源头。唐太宗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他的身体力行。他果断而坚决地拒绝采纳诈骗的办法,使大信行于天下。
光阴似箭,唐太宗与上书人的往事,尽管已成为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故事,但今天读来却并不令人感到遥远,因为它闪烁着具有借鉴意义的光辉:流水清浊的关键在于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