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富
中图分类号:R197.6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1- 127- 02
摘 要 自医疗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的合作医疗逐渐走上正轨,在近些年里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在开展新农合政策之后,参与其中的人数随着时间不断上涨,农村人口的参合积极性以及对新农合的信心都不断提升。但是分析农村医疗状况和新农合的落实情况不难发现,这其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想要做到突破现状,必须要做出针对性的改变。本文对国内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和改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希望能为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實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医疗 保障 制度 困境
说起我国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主要通过合作医疗的方式实现制度的落实。国家政策也明确说明,必须要重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落实。在过去的几年中,重建新合作医疗制度给合作医疗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新农合覆盖面积的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医疗保障,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农村人口治不起病、看不起病的问题。
一、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水平不足
调查实际农村医疗状况可以看到,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合格的医疗条件和资源,乡(镇)卫生所、卫生院等地多数存在着医疗设备简陋、陈旧的问题。这样的医疗条件,处理一些小伤小病还可以,一旦出现急症、危症时就无法提供有效的医疗。大部分在农村卫生所、卫生院就职的医护人员,长期得不到专业的培训和学习,专业能力水平和综合素养都不到位,甚至部分医疗人员没有达到上岗要求。部分基层医生思想道德水平不佳,通过向患者兜售药品、开大处方等不道德的行为谋取私利,引发医疗费用偏高的问题。
(二)逆向选择在新农合中表现突出
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大部分投保了医疗保险的人,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健康风险。本身健康状况较差的人群,更青睐合作医疗,但是身体状况较好的人群因为可能用到的医疗服务的概率不高,不愿意白白增加花费,反而比较抵触合作医疗。而且,在逆向选择的影响下,部分参合者也有退出合作的可能性。部分参与合作医疗的用户,受外界影响明显,并非是出于主动意愿,当大环境产生变动或者政府不再这般重视合作医疗时,这一部分人群退出的可能性非常大。
(三)报销费用和受益程度难以让农民满意
农民即使参与了新农合,但是在看病时费用方面依旧会有很大的压力,能够报销的部分不多。根据相关规章制度要求,使用了报销目录以外的医疗资源,是不会被报销的。但是调查实际情况发现,不少基层医生开给患者的药,不仅药价较高还不处于目录范围之内,导致看病能被报销的部分不多。落实新农合的主旨,主要是帮助农民更好的应对大病的治疗费、住院费。当参合农民小病居多,极少数大病情况时,大多数农民参合的费用被小部分人使用到,不少农民看到自己没有享受到足够的切实利益,对于参合的信心也会越降越低。
(四)筹资渠道不平衡
农村医疗保障的资金渠道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首先,中央财政支持不足,补贴力度不大。让我们以2017年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数据为例,当年,中央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均补助标准为300元,全国农民个人平均缴费标准为150元,从数据上看,中央政府对新农合的补贴力度不大。其次,筹集资金的方式不合理。从模式的角度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采用“自下而上”的筹资模式,这种自下而上的模型是指最基本的乡村,包括县、区、省、市和中央政府,各级财政筹集资金的方法,也是中央财政自身约束的结果,这种融资方式实际上没有基层工人的支持。
(五)农村医疗报销不公平补偿机制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报销补偿机制的不公平性,目前,已实施补偿率分级系统。此外,不平等地区仍然存在,发达地区的补偿率高于落后地区,农民无法享受不符合报销标准的小疾病报销,比例不是很高,所以农民看病的压力还是比较高的。
(六)对农村医疗服务资源和价格的不公平管理
首先,目前中国农民所占比例仍为70%,但农民享有的医疗资源仅为30%,很明显,另外70%被城市占用。其次,城市医疗机构可以充分享受国家的医疗经费。其次,农村或乡镇医疗机构可以享受相对较少的资金,资金不足对农村医疗水平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第三,农村医疗机构的价格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统一的药品价格管理,价格不稳定,医院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将对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构成一定的威胁。
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有效措施探究
(一)重点建设监管机构和制度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推行已经接近完善,但是农村地区毕竟较为偏远,调查表明监管力度不足是影响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因素之一,应对这一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从第三方的角度对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实施监督和管理,尽可能做到监管过程的监督透明,接受广大社会群众的监督;其次是加大对基金的管理力度,合作医疗的基金对农民来说至关重要,也是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运行的基础,必须要对其加以重视并严格管理;再次是提高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定点医疗在新农合中至关重要,重点监督医疗机构,提升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規范医疗服务行为,确保参合农民能够真正享受到高质量的低价医疗服务。最后还要推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的转型,建立信息化的农村医疗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管理的效率,参合者也能够通过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好的了解医疗费用的明细、药品价格等,提高农民对参合的信心。
(二)增加资金引进的途径
新农合应用的资金筹集方式综合了个人缴费、集体辅助和政府资助,从根本上说就是将三方的责任和义务综合到了一起。虽然说合作医疗保险的基金应当由多方共同承担,但是毕竟我国不同地区发展情况差异较大,应当以实际经济条件为依据建立合理的筹集标准。此外,还需要增加合作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性,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可能避免受到规则制定人员主观意愿的影响。参与农村医疗合作基金相关规则制定的人员,应当以地方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渠道去筹集更多的资金,提高农村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性,从而实现提高农民对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信心。
(三)重点建设农村医疗保障的法制
如今尚缺少严谨的法律法规针对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及其运行、监督等多方面的问题。当法律手段不到位时,参合农民的权益更容易受到侵害。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提高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覆盖率,增加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信任,必须要建立针对性的法律法规,支持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长久运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以广大的农村地区作为实施的主体,因此地方政府会相对具有更大的影响力,相应的主导作用也会更有效。除了总体法律法规的建设之外,地方政府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实际情况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细则。通过法律法规保障农村医疗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困难、农民无钱治病的问题。真正帮助农民享受到新农合带来的好处,造福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国家实现长久发展。
(四)促进医疗资源的持续投资,完善分级诊疗体系
如前所述,中国的农村卫生服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城市卫生服务相比,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仍然落后,这主要是由于宝贵的医疗资源短缺,即使完善了医疗保障,医疗资源的短缺也无法使保障系统正常运转。例如,农村地区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即使患有轻微疾病,有条件的农民也不会选择当地乡镇一级的基层医院,而是去他们信任的机构,这造成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也将增加城市医疗机构的资源稀缺性。面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有必要提高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适当引进配套的医疗资源,对农民诊所转移,对缓解服务压力具有一定作用。另一方面,积极实施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引导农村群众选择一级医院就诊,基层医院不能满足治疗需要的,可以直接转诊到上级医院,上级医疗机构必须定期向下级医疗机构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下级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更多地满足农民的基本需求。分解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体系和资源投入,可以确保农民团体获得基本的医疗需求,只有解决医疗保障,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作用和价值。
(五)构建多维医疗保险制度,形成三维多元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
如今,医院在发展定位方面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一方面,政府希望更多的醫疗机构,尤其是公共医疗机构,能够为每个人提供廉价,优质的医疗服务,并充分发挥其公益性。医院为自己的生存采取了一些灰色手段,政府通常对此定位保持沉默的态度。因此,政府的管理态度趋于进一步促进某些医院利用政策漏洞来获取非法利益,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旨是帮助农村居民解决治病困难、因病致贫的问题,但是实际制度的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在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服务质量低、新农合逆向选择明显、农民受益程度不高等方面。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对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信心,必须要从多方面入手对现状进行改变,通过监管机构与制度体系的建立、增加医疗保障基金筹集途径,建设合理法律法规等方法,能够有效的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陶鹰.中国医改面面观(之二)——医疗保障制度建设[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8(05):34-38.
[2]缪辉.城乡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05):153-154.
[3]王磊.当前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开封大学学报,2017,31(01):15-16.
[4]陈健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制度的设计与改进[J].财经科学,2015(l):124-133.
[5]李立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M].人民出版社,2009.5.
[6]翠莲.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M].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