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大银
【摘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导,注重劳技教育基地的开发与利用、实践与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学到知识、形成能力。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才情的舞台,以此传承和发展元和传统工艺。
【关键词】基地建设 生活教育 传统工艺
民间传统工艺根植于本乡本土,来源于劳动与生活,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繁衍生息的脉络,它是在长期的创作、积累、传承、演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存在严重的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的缺失,面临文化割裂的尴尬现象。我们苏州相城区元和传统工艺也正面临着蜕变和再生的考验,现在许多的年轻人对传统工艺、传统艺术品的价值认识不够,同时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也不愿意学,致使家乡许多优秀的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的危险。因此,如何教育学生保护、传承和弘扬为之骄傲的家乡传统工艺,增强其责任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们学校充分利用乡土人文资源以及手工艺资源开展实践活动,同时作为课题“生活教育理论下元和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研究”实验校,我们精心开发和合作挂牌了一批劳技基地,目前有御窑金砖博物馆、御窑工坊、袁仲华蟋蟀盆工作室、砖雕工作室、王嘉良缂丝世家工作室等场馆,设想借助元和传统工艺基地,让学生去接触自然和社会,去接受自然和社会的宝贵知识,以此来更好地展示和传承元和传统工艺,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
一、优化劳技教育基地的布局与功能
(一)校内:加强环境建设,追求文化氛围
清新、整洁的校园环境,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其育人功能,是任何说教式教育无法代替的。就在学校的慕名楼底楼,有一间古色古香、别具特色的教室。推开厚重的木门,便见墙上的“实践”“体验”“传承”“创新”几个大字。展示台上放着各式的工具和材料,它向你细细叙述、逐一展示陆慕的“金砖”“花边滴水”、蟋蟀盆、虾鳝笼等传统工艺,这就是我校的劳技特色基地——“铭古坊”。
除了特色室场外,我们还通过宣传橱窗(墙面)、黑板等环境的创设,营造出浓浓的传统工艺文化氛围,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功能。在校内的慕真楼二楼,学校还专门建立了一间操作实践工坊,在这里一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的劳技创新社团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二)校外:结合本土特色,建立校外基地
我校与御窑金砖博物馆建立“站校联盟”实践基地,与御窑工坊、袁仲华砖雕工作室等深入合作开发体验课程,立足让学生直接体验、亲身实践,在参观、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御窑金砖的历史、特点、功能、制作工序,近距离地感受身边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深入探寻与体验的同时,让学生去感受曾经看上去不起眼的地砖从阳澄湖畔的地域性物质原料到王朝最高殿堂基石的华丽身份转变过程,引导学生体悟御窑金砖所承载的地域文化精神,激励学生树立起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注重劳技教育基地的实践与体验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得到锻炼、学到知识、形成能力。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才情的舞台,以此传承和发展元和传统工艺。
(一)“社会即学校”,初步探究传统工艺
为了充分了解家乡有哪些优秀的传统工艺,学生通过请教教师、查阅文献资料和走访工艺大师等,初步了解到家乡元和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御窑“金砖”、蟋蟀盆、“花边滴水瓦”、缂丝、虾鳝笼、木工技艺等。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制订外出实践活动主题和方案,学生们跟随教师来到砖瓦厂、农家作坊,跟着农民伯伯学做御窑“金砖”、蟋蟀盆、“花边滴水”、虾蟮笼等。和泥、做坯、劈篾、编笼,学生们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培养了实践能力。而那些古老的手工技艺,也在他们手中得到传承。因我校地处家具城,周边的家具市场就是一个天然的校外学习基地,我们带着学生走出学校,参观家具城,了解家具城的发展,认识家具的各种材质。“蠡口家具城”也是我校校外实践基地,在真正的木工工厂,学生近距离接近木工制作,聆听工厂创始人创业的故事,参观了整个制作车间,在木工师傅的指导下,大胆尝试制作,激发学生对木工工艺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做合一”,将工艺项目引入课堂
从“教学做合一”出发,学校在教学中围绕元和传统工艺开展实践活动。主要通过劳技课.科学课、综合实践课、班队课、社团活动等课堂开展制作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达到传承文化的目的。
例如,在劳技泥工单元拓展课上,教师带领学生体验制作苏州古建筑用瓦——滴水瓦,利用澄泥和模具,通过揉泥、摔嵌、钩泥、插瓦、提瓦等制作工序,完成了一片片漂亮的滴水瓦坯,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初次学习滴水瓦的制作时,出现刮泥总是刮不到位,或者在提瓦头的时候提不起来等情况,但是我们认为结果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体验过程,这是在其他的课堂上完全体验不到的。后来学生们终于都能熟练地掌握滴水瓦的制作工艺,其中有个学生的滴水瓦作品还人选了江苏省劳技优秀作品展。
又如,在木工实践课上,五年级的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到木工探究室,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利用木工小机床进行了最基本的量、钻、割、切、刨、粘、敲等家具制作的简单流程,完成一个笔筒或者一个板凳的制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深刻体会到了成品家具制作背后的艰辛,更激发了对家具人的热爱和崇敬,由此更加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劳技教育基地建设中的成效及思考
(一)教师素养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随着课题“生活教育理论下元和传统工艺传承和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课题组成员通过一系列的师生实践、培训交流、沙龙研讨、课程开发等,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研究意识逐步提升。在思维碰撞中,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开始慢慢探索出各个年级开展传统工艺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试着总结将校本课程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的有效策略,构建符合学校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
(二)学校特色在研究中得到了凸现
我校在创设高品位的校园人文环境的同时,也注重软件方面的提升。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促进优秀教师开展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益探索,近年来,我们的着眼点在发生变化,从社区资源教育价值的开发到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实践,再到学科课程的开发,可以看到我们正逐步将陆慕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入对学生的教育之中。我们正在通过课堂内外人文意识的渗透和汲人,以及教师人格力量的感染,通过增强学生文化引导和建设,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意识、庄严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形成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且行且思在全面谋划中推进
在推进地方传统优秀工艺进校园方面还缺少顶层设计,致使陆慕优秀传统工艺没有完整而全面地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中,没有使地方优秀传统工艺贯穿学校的各种课程与各个环节,没有促使学校传统文化教育转向常态、贯通和循序的教育形态。在今后的课题实践中,我们设想:(1)学校邀请专家,召集骨干教师,在推进地方传统优秀工艺进校园方面进行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形成有框架、有系统的融入模式。(2)要把优秀传统工艺与陆慕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发掘出地方特色,把地方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如建设“德善书院”。(3)學校还可以通过一项项创意十足的自主管理方式,使得优秀传统工艺渗透到学生们的综合素养中。通过组织开展包括“校长小助理”“校园义工队”“校园先锋岗”等活动,不断加强对元和人文历史和传统工艺的传承、创新、发展、推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箴言[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1.
[2]陶行知.谈生活的教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