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下文丛”二种:《介山记》与《剑虹斋集》

2020-06-03 08:46常利兵
文史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礼乐读书人诗文

常利兵

喜好书,读好书,向来是我眼中衡量一个真正读书人的标尺。每遇到好书,就像久逢知己一般,欣喜、激动之余总是有囊入怀中的冲动,此种占有欲实为读书人的内在性情使然。其实,读书不只是用来获得新知识,更在于阅读中借由语言所生发的共鸣、感悟与思考,也由此才可能将其内化为读书人的一种能量和素养。此心智,于人于己及所从出的时代,都是难得的。

近日,读罢“绵下文丛”二种《介山记》与《剑虹斋集》(三晋出版社2019年版)后,时有一种欲言又止之感回绕在脑海,甚至会遐想着与古人神游于那尘封已久的过往,以探寻一番来时的路。首先来看作者宋廷魁,清康乾时期介休张良村人,别署竹溪山人,花费十余年功夫以千年流传的介子推故事为底本创作了《介山记》传奇,而内容上则寄托着一地方文人的时代诉求和观照。作者有日:治世之道在于礼乐,而礼乐之用,莫切于传奇。对于庸人孺子,因目不识丁,“谕以礼乐之义,则不可晓”,可“一旦登场观剧,目击古忠者、孝者、廉者、义者行”,就容易“为之太息、为之不平、为之扼腕而流涕,而触目感怀,甚至引为佳话”。进而“据为口实,盖莫不思忠、思孝、思廉、思义,而相儆于不忠、不孝、不廉、不义不可为也”。由此,“君子欲针风砭俗,则必自传奇始”。

其次,另一作者梁濬与宋廷魁约同一时期,为介休南靳屯人氏,号南原、秋谷,以工诗文闻名,但参加科举考试却“屡战不胜”“怀才负志”。于是“肆于其情于山水间,胸有所得,发为诗歌,以写其湮郁”。其遗稿《剑虹斋集》十二卷,一半以诗言志,一半以文记事,折射了传统文人士子纵情于山水间又缠绕于家国事的珍贵史记。如在《南原文钞·亡侧室王氏行实》中写道:“是时,余以后嗣为急,博求贤淑,会有好事者传说,遂纳之。甲寅(1734年)春,生礼儿,内外族党成来称贺,置酒张乐者匝月,氏喜形于色。丙辰(1736年)之秋,生义儿,氏连生两子,意益欣愉。丙午(1738年),余复北上应试,至夏秋間,邑中痘疹大作,十日之内,两儿俱殇,余闻之悲不自胜,及驰归,见氏形容枯槁,朝夕哭泣。”

在我看来,欲探究传统时代大历史进程中小人物命运沉浮及其心灵史,宋廷魁的传奇创作和梁濬的诗文记述或可视为难得的个案参照。

猜你喜欢
礼乐读书人诗文
情繫桑梓 积极捐赠防疫物资
走遍万水千山
我是快乐读书人
语文教学中礼乐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叶诗文:成功的5个关键词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读书人
错别字先生
千金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