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认知调查和成因分析

2020-06-03 04:11陆秀莲
关键词:成因分析初中生历史

陆秀莲

摘 要:历史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时序思维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重大意义,找出学生在时序思维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将教学行为从根本上置于核心素养成长的框架中,不断促进学生时序思维提升和学科能力成长。

关键词:初中生;历史;时序思维;问题;成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7-023-1

时序能力的培养被认定为历史学科的基础任务之一,这一观念已得到国内外各位历史教育专家的一致认可。国内一些专家看到了时间对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强调老师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主干史实的时间,但很少有人将时序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技巧去提升。同时,时序能力在各种作业、考试等方面运用的研究也比较肤浅。因此,时序能力的培养对于中学历史教育功能来说还是有较大探索空间的。本文试图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调查一下学生在时序思维能力提升方面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为学生历史时序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时序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识严重不足

不少学生不能理解历史时序的内涵,很多学生认为历史时序就是历史时间,而忽略了历史时序在史实因果关联、历史延续与变迁、史实建构等方面的要求,严重影响学生历史学科应有思维能力的成长。正是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史实表达时才会出现各种时间错位、张冠李戴、指鹿为马的现象。

2.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识局限于历史时间的机械记忆

因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识局限于历史时间,因此,有学生认为,他们对历史时序的学习就是在老师的要求下,对历史时间加强机械记忆。不同学生对历史时间记忆的容量还不同,记忆力较强的同学往往事无巨细,将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历史时间全部进行强化记忆;学习方式较为灵活的学生则在老师的指导下记忆了一部分重要的、主干史实的时间。一些班级学生还将重要史实的时间自主整理成一张时间表格进行记忆。但不管是哪一种类的学生,在学习中都体现了遗忘迅速的问题,需要反复强化才能相对固化。

3.学生运用时序概念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非常欠缺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运用时序概念解决历史问题最多的方式是不同纪年方式之间的时间换算,但对这一活动兴趣明显不高;也有学生表示在老师的要求下制作过大事年表,他们对这项活动兴趣较高,但制作大事年表的针对性、准确率有待提升;还有学生经历最多的是基于历史时序的问题思考,在各项测试的历史试题中经常出现,如经济数据分析、历史现象解释、历史人物活动等等,但学生在测试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就是这类试题,一是缺乏有意识的时序思考和应用,有时审题都看不到时序提示;二是大脑中的史实过多,不能准确归位,凸显历史时序之乱。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学生运用历史时序概念解决历史问题的素养十分欠缺。

4.学生的碎片化史实记忆现象较为普遍

我们在平時各种形式的抽测中发现,学生所学的历史知识是零散的,琐碎的。特别是复习阶段,为了落实知识记忆要求,老师往往通过知识点讲义要求学生进行背诵,这种碎片化记忆使学生更加不能很好地读懂史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更谈不上准确、规范阐述历史,解释历史。这种碎片化的历史学习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手段就是机械记忆,很少有历史学习应有的解释或必要的建构。

二、关于初中生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首先,学生对历史时序重要性的认知不到位

在我国不少地区,历史学科纳入中考的轨道较晚,到现在还存在历史专职老师比较缺乏的现象,特别是七八年级广泛使用其他学科老师进行兼职教学。拿我们如皋市长江镇港城实验学校来说,我校实行7轨办学,七八年级共14个班,正常情况下应该每3~4个班配备一名历史专职老师,但我校14个七八年级全部安排语文或英语老师进行兼职历史教学。这从一开始就影响了学生对历史时序重要性的专业认知,使学生对历史认识存在相当大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对历史思考不够深入、全面。两年的机械记忆、碎片化记忆等学习习惯,使学生缺乏了相当多的史实知识储备,史实知识框架体系不能及时成型,到了九年级很难运用应有的时序概念来解释历史现象。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还存在传统教学的影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理应让学生走到学习的前台成为学习的主角,而自己应退居到幕后次要位置。但反观不少历史课堂教学都充斥着传统教学的影子。老师一讲到底、包干到底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中还存在习惯性地向“知”倾斜、忽略学习方法指导、学习技能培养的现象;一些老师对教材钻研不够,未能挖掘出隐含的历史脉络、阶段特征等知识,也很难设计出启发性强、层次分明、有时序思维价值的问题。这种种传统教学的影子使得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效益事倍功半。

再次,应试教育环境滋生的急功近利心态

初中阶段,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面临毕业和升学考试的任务和压力。这种情况下,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呈现的心理都是基于测试要求的内驱,都是唯分数至上。这种充满功利的教学环境确实影响了学生时序思维的培养,老师只能在教学活动中将能够提升学生时序思维的制作大事年表、建构思维导图、撰写历史小论文、课外知识的必要补充等好的做法予以限制或直接排除。社会方面亦然,子女升入高中甚至是重点高中,是绝大多数家长心中的理想之路。因此家长评价子女在学校的表现时,往往以考试成绩为唯一参照。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一心一意想取得更好成绩,种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类属学科能力层面的时序思维缺乏足够重视,培养工作由此举步维艰。

学生历史时序思维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天长日久、持续不断的史实积累。历史老师要充分认识到时序思维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形成的重大意义,明确学生在时序思维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将教学行为从根本上置于核心素养成长的框架中,不断促进学生时序思维提升和学科能力成长。

(作者单位:如皋市吴窑镇吴窑初级中学,江苏 如皋226533)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初中生历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新历史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