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伟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从来都是艰难的。在担任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的十多年间,我对此深有体会。小学因为升学压力相对比较小,课程的实际实施情况还可以;初中阶段,能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校简直是凤毛麟角,而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就是其中的一所,而且,一坚持就是十多年。
“走进研究,才是生命的开始”。这是洛社初中师生一直秉承的学校发展理念,也是我在多种场合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洛社初中,之所以在江苏能够成为坚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推进者,与他们对这门课程本身价值的深刻体认密切相关。在坚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这十多年,学校的知名度在不断上升,中考成绩也在不断攀升。在这十多年间,他们一直坚守,也在不断尝试自我超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底线评价的缺失。一谈到教育改革,很多人都会把考试制度作为挡箭牌,其实根本原因是底线评价的缺失。一些学校疯狂追求升学率,连最基本的国家课程政策都落实不到位,集体违规,没有底线评价的约束与问责。
二是行政领导的专业化不够。一些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不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果连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都不清楚,其专业化程度值得怀疑。特别是一些初中、高中校长,一谈到综合实践,就会认为开设这门课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实际情况是,多所学校的实践证明,综合实践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这门课程的实施不到位,与学校校长、各级行政部门领导的专业化程度不够密切相关。
三是教师的研究水平不足。大部分教师都是在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都没有经历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都不擅长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课题研究以及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开展。所以这些教师自身的局限也是阻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原因。
尽管外部环境是恶劣的,可洛社初中从未停下他们前行的脚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几乎涵盖了当前所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比如大家热议的核心素养、深度学习、项目化学习、课程综合化、统整课程、具身认知、STEM教育等,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的教育生活化,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实践、探究、创新,注重学生高层次综合能力培养等理念具有内在的关联和一致性。因此,我一直认为,在一所学校中,要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它当做一门孤立的课程是不够的,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融入学校教育发展的精神血液中。
综合实践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与实施主要有这样几条途径:
一是学校传统活动、常规活动的改造。比如说学校的升旗仪式、春秋游、节日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等,都可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进行改造,变成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综合能力培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是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社团活动也可以渗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三是学科课程的渗透。加强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共同方向。学科教学可以找寻合适的切入点,进行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的开发,打通学科壁垒,培养学生活学活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四是学校德育活动的改造。洛社初中在这方面有自己的探索。省内比如泰州市凤凰初中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尝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发若干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深刻的体验中,践行并体认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
五是学校的学生管理、教师发展等也可以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理念。比如说江苏省锡山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组织“模拟城市”就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体验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的学生管理岗位。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可以通过项目引领的方式,让教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也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当一所学校能够把综合实践活动的理念真正融入自己的精神血液中,它的发展一定代表了先进教育的方向。希望洛社初中在这条道路上为我们创造更多宝贵的经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推荐书目
书名: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作者:冯卫东
当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假教、假学走向真教、真学,让学习真正发生。
冯卫东老师30余年来沉浸在全国著名教育之乡——江苏省南通市的中小学课堂中,并引领和带出众多一线优秀教师,积淀了丰厚的实践经验、理性智慧和科研成果。本书是其多年心血结晶,从正反两方面给出18条“改课”建议,好用易学,教师可以借此上出好课,实现教学转向、课堂转型,并创造良好课堂教学生态。
本书适合教师培训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