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
主持人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独特的课程价值,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们对课程性质、形态还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随意性较大,开发与实施效益低下,课程评价滞后等,严重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本期,我们选编了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和实践。他们的实践经验作为一个改革探索样本,希望能给广大初中学校和一线教师带来一些启发和借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它倡导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也是当下教育探索的前沿命题,是符合教育本质的。
自2002年以来,我们对这门课程的定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基于学生兴趣,开展课题研究,丰富经历,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实践智慧和创造能力,为学生未来有意义、创造性的生活做好准备。我们致力于“问题、猜想、问题解决、归纳经验、验证、新问题”的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使之成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较明显的标志之一。
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新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的价值定位、课程内容、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比以往更准确的表述,使我们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新纲要有两个特点:一是课程的内容范围变大了,一些德育活动、科技活动等列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二是研究性学习不单独设为一门课,对此,课程专家的解读是,研究性学习方式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更广泛的主题实践。
基于这样的认识,在江苏省教科院万伟博士的指导下,我们借鉴徐州、兴化等地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深度变革的新思路。
一、当前初中教育的问题和成因
现在的教育不乏亮点,整体看,家长比较重视,学生比较勤奋,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问题是我们常常着力于具体的、微观的知识的讲授,很少鼓励学生探讨和研究各种各样的观点,他们无法把学习和个人的生命成长联结起来,不能形成和丰富批判的、创造性的态度与能力。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分數为王。在某些关键的时候,只要有了分数,一切畅通无阻,而没有分数,一切免谈。二是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问题。当前,学习的内容呈现严重的碎片化倾向,45分钟的章节式学习,多数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的、连贯的系统,无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方式上,初中学生最有效的提高分数的方式就是刷题,实践性探索、探究性学习等,都退居到了相对次要的位置。
二、课程的整合实施
作为一所普通学校,我们针对上述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尝试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来化解这些教育问题。
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这门课程与教育基本规律,如因材施教、做中学、核心素养等高度吻合。换句话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秉持的核心理念,其实是所有学科都应该秉持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倡导的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是学校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坚持的学习方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追求的过程的科学性、结论的深刻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应该追求的高阶目标。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在“十三五”课题研究中,申报了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生活力趋向的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实施的研究”。我们明确了这个课题作为学校“十三五”期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主要的探索方向,集中力量完成好。具体的任务就是:运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整合学校的德育和各学科教学,以及各门类的教育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形成系统的、连贯的初中教学新样态。具体做好三件事:
1.搭建“1+X”的课程架构。
课程结构决定教育品质。学校在课程架构方面进行探索,形成一个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贯穿下的课程实践体系,搭建“1+X”的课程架构。这里的“1”是指一个理念,也就是把综合性、实践性、研究性的学习方式贯穿于学生的学习之中。这里的“X”是指学校全部的教育教学活动。
其中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教师的培养。目前,我们学校设立了学习方法工作室,致力于培养一批懂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规律、具有较高学科素养和能力的教师。学校有34位教师加入其中,我们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20名左右的优秀教师,使他们能够胜任这样一种全新的教学探索。二是制度的创新。推进“1+X”课程架构,需要资源的整合、新的课时安排、新的课堂评价等制度和机制的创新,目前学校正在逐步推进。比如,我们进行了新的课时安排,使其既符合国家对初中课程设置的要求,也落实了我们自己的改革诉求,2019年秋学期在初一年级的两个班中试行。我们称其为概念性课表。
(1)本课表在符合国家规定的课程、学时的基础上,目的是致力于落实“1+X”课程架构;(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双师课堂,即一位学科教师和一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或者一位班主任和一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学习进程的跟踪检查。
2.学科综合性学习。
根据深度学习的有关理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取决于他的知识组织水平,以及知识之间整合的程度。现实中的许多例子都说明,如果不解决知识组织问题,学生学会单个知识的意义是不大的。我们学校学习方法工作室的教师选择了2018届初三(4)班的一位学生展开综合性学习的辅导,这个孩子的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是很难有机会就读高中的。我们采取的是整体学习法,将知识以整体呈现的方式让他学习、理解,每天给予一定指导,前后历时3个月,后期撤销对他的辅导,观察实验效果。在此后的几次模拟考试中,该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达到中游以上的水平,最终进入了心仪的高中。该实验证明,学习是否能够从部分到整体,从单个知识进入综合应用,是学业能不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体系化的知识才有深度,学生才可以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换句话说,推进学科综合性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它能够克服知识的碎片化,达到深度学习的理想目标。
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范围的重组,进行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比如说,在化学中考中,实验和计算板块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于是我们编写了这方面的专题,开展整体训练、综合学习,效果显著。综合性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开展高密度的交流互动,在目前的班级授课制下,一个教师要面对近50个学生,开展这样的探索具有难以逾越的障碍。为此,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双师课堂的教学,较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3.德育品格提升工程。
德育强调学生体验的强度。浅尝辄止的活动都是过眼烟云,很难留下痕迹,教育的效果也有限。我们学校的德育总的思路是,给学生设立较高的标准,强调长期实践、反复实践,班主任帮助学生通过努力来达到要求,形成实践性的智慧和能力。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学校德育部门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小课题研究。比如,毛泽东在长征中的作用有多大?普通红军战士为什么愿意长征?红军的长征一定会胜利吗?等等。学生开展了广泛的长征主题阅读、文献研究、影视剧观看等,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演讲、小论文、手抄报)把这次学习的成果呈现出来。这期间,学生思考的是国家的历史、人类的精神、个人的价值,获得的是爱国的情怀、生命的意义、面对艰难困苦的奋斗精神等等。
德育说教的效果是一时的,也是有限的;只有高强度的体验,才能推进情感性记忆结构的沉积,形成生命成长必需的经验和能力。学校正在细化相关德育目标,形成系列活动主题,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改造,提高德育的有效性。2018年4月,学校成功申报了无锡市级的德育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指向‘立志成贤的德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努力将德育活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化。
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非凡的力量和价值。我们深信,借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会有力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形成一种生动的初中教育新生态。
(作者为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