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兴玲 崔永红
摘 要:针对高校师生群体特点、高校疫情防控现状、高校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构建適合我国高等院校的危机事件防控工作体系,打好师生全覆盖和家校联合组合拳,力图完善高校公共危机事件管理机制和推进高校管理体制和对策的改革,以有效防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高校正常学习和生活秩序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对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机事件应对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6.036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现状
安全是高等院校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石,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同时也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校的安全稳定直接关系国家和社会的长治久安。高校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成效也是全社会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衡量。高校师生人数众多、流动性强、人员密集、接触面广、容易交叉感染、社会关注度高等特点给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任务。因此,为了维护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及时有效的建立一套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对策迫在眉睫。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存在防控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缺失、社会责任感不强、生活规律失衡、心理异常等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但是针对高校这一特殊主体的防控法律法规仍然不足。高校管理是由行政管理、学术管理、后勤管理有机结合的复杂系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少数高校往往因为缺少有效的预防机制和防治对策,加上高校师生群体的特殊性使疫情防控工作难度增大。
高校疫情防控期间,绝大多数大学生可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做好自我防护,配合高校各项防控工作,如退役大学生主动参与抗疫工作,返乡大学生主动支援防控站点排查工作等。但仍有学生存在私自返校、不采用防护措施、不上报体温数据等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行为。虽然部分高校已经给与私自返校学生处分,甚至有些返校学生受到法律制裁,但大学生私自返校行为已经反映出特殊时期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缺失。
2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高校疫情防控体系的意义
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属于高校危机的特殊类型,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破坏性、社会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总结高校疫情防控期间的“好”与“坏”两方面经验,建立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对疫情过后高校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换句话说,亟须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的、系统的高校疫情防控体系。
2.1 理论意义
生命安全是高校的生命本源,通过研究高校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特点、疫情防控的现状、问题表现,探究高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类事件的理论研究,丰富高校安全理论支撑,为高校各类安全危机事件提供有力保障和更深层次的理论指导和研究素材,为构建高校疫情防控管理体系,有效预防和减少疫情防控中的不稳定因素,为打造和谐安全校园提供理论参考和智力支持。
2.2 现实意义
师生返校以后,高校成为疫情防控的主力军和主战场。然而,学生群体因为来自全国各地且社会关系广泛,到校后因为学习和生活高度集中,使得高校的疫情防控工作难度更大,疫情严重干扰了教师有序地科学研究和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高校因长期处于稳定发展的大环境中,在一定程度上因准备不充分而缺乏忧患和危机意识和有效应对危机的能力。笔者通过直击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新冠肺炎下高校防控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如何建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的防控措施,建立疫情下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对于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有重要意义。
3 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体系对策分析
3.1 建立高校疫情防控危机管理机构,建立预见性管理模式
2020年1月21日,教育部启动教育系统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各高校启动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突发性、不稳定性、不可预见性等特点,给学校的疫情管理带来巨大管理压力。遵循高校管理规律,结合高校师生学习生活特点,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终形成高校特有的危机防控工作体系,迅速评估危机风险等级,确定危机应对思路,进行危机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和分类,依据数据预测事态走向,从而真正将危机管理措施落到实处,提高高校危机应对能力。
组建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应急防控专业知识扎实的应急队伍,是高校管理迅速从“常规性”进入“非常规性”的角色转变的重要举措,汲取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的经验做法,“早预防、早发现、早防治”,充分部署人力资源、财力和物力,整合各类资源,积极有效应对危机,是实现高校长期稳定发展的必要保证。高校疫情防控危机管理机构的职责在于进行危机管理研究、出台相应的疫情防控制度、制定详细的防治操作指南。同时,也是高校整合和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等资源,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疫情防控,是高校管理者充分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要选择和明智之举。
高校疫情防控危机管理机构应配备充足的危机管理专业人才,加强专业性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备足疫情防控物资,构建危机保障体系,其中物资保障、信息保障、技术保障、人员保障是核心。另外,危机管理机构定期实行应急演练,将应急预案日常化,制定诸如疫情期间违规预案、突发危机预案、物资防控预案等,将制度落地并于实践相结合。
3.2 高校利用网络阵地及时有效发布、整合信息
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更加强,各类电信诈骗屡禁不止,谣言蔓延是加重师生心理恐慌的重要导火索,如在各大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过一亿的“某地高校开学时间”“以下几种海鲜不能吃”等类似谣言,严重干扰高校疫情防控的成效。因此,高校利用如微博、公众号、官网等校本平台和采用当代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入驻短视频平台及时有效发布、整合信息,做好疫情期间电信和网络诈骗防范工作,传达高校疫情防控安排。同时,在师生返校高峰来临前,高校疫情防控小组应组织疫情防控人员如医疗、后勤、宿舍等工作人员,分级、分层、分批次积极做好危机演练,加强专业危机应对能力,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知道返校师生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缓解心理压力。
3.3 建立科学、规范的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培养高校学生群体健全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也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举措。高校设立应对疫情的心理援助热线,心理咨询室,网络在线咨询、心理健康小知识推送、心理图书及视频制作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缓解和疏导,筛选和干预心理危机,减少心理压力,化解矛盾纠纷。尤其是针对一些疫情高发区域和家庭贫困学生,给予学生及时的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是卫生危机事件还是重大的心理危机事件,疫情期间的心理援助和疫情结束后的心理修复都是十分关键的。
3.4 提升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和防治知识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口罩、消毒液、护目镜等防护物品在微信朋友圈、各类购物平台粉墨登场,真假难辨,有部分学生因为缺乏诈骗防范意识,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因此,借助网络课程提升大學生自我防范意识,引导大学生学习防治知识,理性助力疫情防控。另外,通过增强学生的应急性心理知识,提高学生在危机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加强学生日常危机应急性教育,将危机管理纳入高校日常的教学计划中,关键是要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抓好用好学生骨干这一抓手,充分带动好全体学生积极配合防治工作。
3.5 把握好高校疫情防控“三步曲”
重点做好校园防控“三步曲”做好学生返校前、学生返校过程、学生到校后三个重要节点的疫情防控,对学生进行风险评估,尤其对于高发疫情区学生采取分类管理。高校尤其要高度重视师生返校前的充分准备,疫情防控期间实行人车分流,科学划分校园内区域功能,错峰行驶缓解交通和人员压力。同时,在校园主行驶干道设置人员分流,避免师生在上下学高峰、人员密集节点造成人员过于集中,做好人员紧急疏散的预案。高校疫情防控将人防、技防、物防统一起来,使疫情防控多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化防治。
3.6 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功能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全方位综合素质人才,高校利用各类网络阵地宣传疫情期间优秀学生事迹,做到资助育人无处不在。高校发挥资助育人功能往往通过德育课程知识教学和勤工助学岗位双向育人,但是德育课程的内容一般来源于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因为面向全国高校学生,更新周期长,无法与当地高校教育环境和背景有效结合。因此,高校根据本校教育环境和背景结合学生成长规律,开发校本课程,以本校师生为本,考虑本校学生的实际要求,是充分发挥德育课程,从而实现资助育人,资助育心,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3.7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学作为高校第一课堂,无论在任何时候其重要性都不可以被忽略。辅导员通过开展第二课堂,为全校师生在特殊的疫情期间保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高校辅导员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高校辅导员配备比例不足、专业化不强,辅导员队伍相对年轻化,存在缺乏应对危机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突发状态下的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高校疫情防控的实效性。因此,高校要加强辅导员危机应对理论和实践培养,尤其是结合实践的个体性案例,将案例教育纳入辅导员危机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3.8 提升学生法律素养,将法制教育纳入常规教育
高校疫情防控期间,有些大学生制谣、传谣、信谣,这也让我们深刻反思高校法制教育的现实成效。因此,提升大学生法制教育,将法律法规教育纳入常规教学,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避免有些学生将法律法规学习视为“走过场”,将分数等于学习目的,并没有将法律法规学习作为全面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要树立学生法治思维,法律意识,保证学生法制教育做到教学质量不打折扣,学生学习不打折扣。
对于高校而言每一次危机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危机我们积极应对,并在疫情过后积极总结经验和教训,结合实际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指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将危机日常管理落到实处,确保危机突发时可以冷静应对,也可以在最大限度内用最少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成本,做出做好的成效,确保高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龚向前.人权保障与我国传染病控制法律体系的完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09):550-559.
[2]田廷书.浅谈高校医院在非典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校医,2003,卷缺失(6):570-571.
[3]马玉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及应对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4):295-296.
[4]白加德,姜俊兵,侯永波,等.“非典”之后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185-186,194.
[5]李俊芝.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J].职业,2017,(28):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