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渐进式提问策略

2020-06-03 03:06许碧娥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渐进式问号知识点

许碧娥

(厦门市翔安区海滨小学,福建 厦门 361101)

最近几年,新兴的理论家加德纳提出多元智力理论,推动提问的研究向前发展一大步,他指出:提问不能只关注本身起源、过程、结果,而要关注是传授知识还是培养智力。他希望,课堂能通过提问促进学生多元智力发展。笔者在文中将探讨如何在渐进式提问中引导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培养多元智力发展。

一、渐进式提问的提出

重庆市渝中区第二十九中学的教师胡中华,在分析自己所观察的12节语文阅读课后,发现93.63%的教师提问仅考查了低水平的认知活动,如回忆事实、简单的判断对错等。[1]研究现状表明,课堂提问有效程度较低,有些提问根本就无效。

怎么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思维深度发展?毋庸置疑,能基于语文学科本质,尊重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能力,最终随着语文学科人文或语文要素主题的螺旋建构而渐进发展思维的提问才是好的提问。

二、渐进式提问的分类

渐进式提问,顾名思义就是有计划逐层推进思维发展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也是螺旋上升的,一般是在掌握一个一个知识点,在一个一个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的学习中,渐渐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逐渐形成能力的过程。图示如下:

图1 知识、主题和能力三者关系图

知识是储备,主题是螺旋提升的,能力是最终的培养目标。知识、主题和能力发展一般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及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三者偏重任何一个都不行,如果偏重某一知识,忽视语文学科主题螺旋上升的特点,将造成知识碎片化。知识是随着语文学科主题的螺旋上升而不断上升,在主题渐进发展中,学生的能力发展才不断提升。教师设置问题应该体现从信息提取、直接推论、解释整合、评价鉴赏和迁移创造的螺旋上升过程,让提问推动学生思维的有效发展与提升。基于以上分析,笔者将渐进式提问归纳为:知识型渐进式提问、主题型渐进式提问和能力型渐进式提问。

三、渐进式提问的策略

渐进式提问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相应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式教学,旨在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给足学生思考探究新知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能力,以期达成学习目标。

(一)知识型渐进提问策略

知识型渐进提问,即从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出发设问,应掌握的知识在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读、课后题及交流平台都有明显的提示,当然有的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这些问题可以成为撬起整篇文本教学的“支点”。[2]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点某类或语文要素,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循序渐进引深,促进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这课出现很多问句,目的是让学生在故事中认识并理解问号的用法。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并理解用法,教师要根据一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的特点,由形象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式教学,科学设计阶梯式问题。下面看看具体教学片断:

例: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比尾巴》——

学习第一节,识记生字,学习“?”

师:第一场比赛开始了,全班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师:在第一小节里,动物们进行的第一场比赛,比赛项目是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

师:小朋友注意到“?”这个新朋友吗?每个句子后面都有一个像耳朵一样的符号,这个符号叫问号。问号也表示一句话说完了。

【设计意图:从形状入手,认识问号的形状】

师请学生数句子:大家数一数,第一小节包括问号在内的句子一共有几句话?(3句)

【设计意图:操练真正理解问号即一句话的概念】

师:有这种问号的句子叫问句。问句就是在提问题。问句应该怎么读呢?句末把声音往上扬。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理解问号是提问的意思,理解问号的作用】

这样的提问由形状到作用,让学生在朗读中认识理解“?”。

从以上课例看出,知识型渐进突破应该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梳理知识点,二是确认核心知识点,三是厘清知识点关系,四是紧扣核心知识点设问,五是围绕核心知识点追问。只有这样,才能将某个知识或某类语文要素循序渐进引入深处,在提问思考的互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探索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二)主题型渐进提问策略

如果说知识是散落的点,那么主题就是串起一个个点的线,这条线不是直线,而是蜿蜒盘旋的曲线。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主题编排,一条人文主题,另一条语文要素主题。下面看看统编教科书如何循序渐进,根据写人物主题构建语文要素的,请看下表——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关于写人习作安排

基于以上写人主题和表达训练要素,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必须指向相关的表达训练要素提问,不能遇到写人的文章,都用同样的问题。

如教学三上第六单元课文,肯定有一个主问题“文中他(她)有什么特点?”教学五上第二单元,主问题可以为“文中选择了几个具体事例写出他(她)的特点?”教学五下第四单元,主问题可以为“他(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动作、语言、神态看出来?”教学六上第八单元,主问题则可以为“文中通过什么事情写了他(她)?表达了作者对他(她)什么感情?”

显而易见,虽然主题都是写人,但随着语文要素的螺旋上升,阅读教学的提问也有所侧重,并随着语文要素同步螺旋上升。经此训练,学生的思维由把握人物特点,走向体会内心情感,思维走向纵深。

统编教材的每一课又在单元主题关照下有一定的主题。如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都体现父爱母爱主题,前两篇是以对话串联场景,第三篇是以事物串联场景。围绕单元主题,这三篇可以设置共性的提问“文中写了几个关于母爱(父爱)的场景?这几个场景之间怎么串联起来的?”

像这样以主题建构的单元,很适合采用主题式渐进突破提问,让学生由文字表面逐渐走进文字的背后,从而逼近主题。

可见,主题型渐进提问,可以站在整个小学学段思考,也可以从单元建构,还可以就单篇突破。总之,为了实现主题型渐进提问,应做好:一是把握主题,二是辨析主题如何螺旋上升,三是围绕主题设计主问题与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问题零碎化、重复化、浅表化,有利于真正促进主题的深化和学生思维的深度思考。

(三)能力型渐进提问策略

学生经过知识型突破提问和主题型突破提问的训练,思维运行逐渐形成一个循环系统。对于某种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需要教师在某节课围绕某个方法设问推进,逐步攀登教学台阶,促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操练中形成固化的语文能力。

如统编版教材关于复述能力的训练非常重视,虽然同是复述,每个学段有细化的教学任务。它依据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安排复述能力的训练,二年级教材体现的是借助图片等讲故事,三年级是详细复述,四年级是简要复述,五年级是创造性复述。可见,低学段的学习为高学段的学习做铺垫,高学段的学习又是低学段学习能力的延展和提升。二年级借助图片、表格等讲故事,为第二学段详细复述做铺垫,三年级学习详细复述练习说具体,四年级学习简要复述练习抓要点学概括,五年级能创造性复述故事是对前面复述能力培养的综合检验和创造思维的培养。综上所述,针对复述能力的培养,不同年级提问要有所区别。

如教学二年级复述单元时可以问:“同学们,文中有几幅插图?你能说说每幅插图主要讲什么吗?谁能把几幅图连贯地说一说?”而到四年级,教师在阅读教学可以问:“文中讲了几部分内容?你能用最简练的话语说一说每部分的内容吗?谁来连贯说说全文的内容”。

再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一课为例,看看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信息检索提取能力。教学时,第一步让学生用横线画出小水珠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小水珠怎么做的句子,第二步是圈出文中两个表示小水珠的动作的词,第三步是找找文中写小蜻蜓的是第几段,用手势告诉老师。学过两段后,让学生整合比较,发现都是先写谁怎么说,再写它怎么做的。经过画、圈、找、比,在阶梯式的动手动脑中,逐步培养检索提取信息能力。

以上片段,教师能根据学段目标,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体验中,经历“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质变。可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特点,各个年级应有所侧重某思维水平的培养。在小学低年级应该重点培养检索提取信息的能力,到中高段才能熟练运用这种能力,高年级重点转移培养整合评鉴创造等高阶思维。如果每个学段都能扎扎实实地落实语文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就能形成体系,阅读素养提升自然是功到自然成。

对于能力型渐进提问,教学时应做好如下几点:一是厘清单元能力训练点,二是弄清要渗透的思维训练点,四是精准设问,问在能力训练点。能力型渐进提问并不是孤立存在,更不是某堂课或某课型的专项训练,应在每堂课和每个环节的教学中都时时渗透,前提是教师时刻将学生装在心中,将能力培养牢记于心。

这样的渐进式提问能不断强化教师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并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切忌贪多求全,力求一课一得,以防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3]在教学实践中,三者不能孤立于某节课或某个环节,而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教师应站在学生整体思维培养的目标上,把握主题线索,精心梳理知识点,以知识点切入,以主题串联,以能力为驱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

猜你喜欢
渐进式问号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基本收入的理论构想与渐进式实现路径
问号和叹号
渐进式黏磨层气压砂轮的设计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轻熟女“渐进式”省钱保养计划
难缠的“小问号”
天上掉下个大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