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撞中动能损失与恢复系数的一般关系及其证明

2020-06-03 01:45黄亦斌
物理与工程 2020年1期
关键词:恢复系数冲量刚体

黄亦斌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碰撞是力学中一个热门话题。通常讨论较多的是一维正碰、二维斜碰、球与杆的碰撞、杆与杆的碰撞等[1-10],见图1。而且,众多的作者都讨论了各种情形下的动能损失,并将其用恢复系数来表示。作为最简单的两小球一维正碰,有

(1)

其中,m1,m2分别为两小球的质量,v10,v20为二者碰撞前的速度,ΔK为总动能的变化,而e为恢复系数——两小球分离速度与接近速度的比值。

图1 各种碰撞模型(a) 两小球正碰; (b) 两小球斜碰; (c) 球与自由杆正碰; (d) 球与一端固定杆正碰; (e) 球与杆斜碰; (f) 两杆正碰; (g) 两杆光滑铰接; (h) 三杆光滑铰接

从多种已研究过的碰撞模型中可以归纳出:(1)e=1等价于动能不变(弹性碰撞);(2)e=0等价于动能损失最大(完全非弹性碰撞);(3)动能改变具有ΔK∝(1-e2)的形式。

这些结论尚未碰到反例。然而,从图1中可以看出,这类碰撞有无穷多种情形,我们显然不可能对每一种情形都进行研究并证实或否定该结论。我们要问:上述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有没有适用条件?更为一般的碰撞是什么样子?总可以使用恢复系数来表达动能改变吗?本文就试图一般地解决这类问题。

1 碰撞的自由度分析

首先,任意碰撞时的冲力都很大但作用时间很短,故都可做如下的理想化:碰撞前后系统内的任意质点的位置都不变,但速度可以发生突变,且常规力(如重力)跟冲力相比可以忽略。这是处理碰撞的一般规则。其次可以做如下限定:碰撞只发生在两个刚体之间(小球和细杆不过是刚体的退化情形),而不是多个刚体同时碰撞;二者或二者之一可以通过光滑铰链(理想约束)跟其他刚体相连或被固定;刚体间的碰撞只发生在一处地方。

考虑两刚体相碰之处。一般而言,二者之间有沿公切面法向的冲量I,也可能有与公切面平行的冲量(如摩擦)。然而,最一般地,二者之间的相互冲击不仅存在主矢,还存在对碰撞点的主矩(冲量偶矩),共六个独立分量。

为什么会有主矩呢?虽然碰撞通常都是局部的点碰撞,但就碰撞细节而言,碰撞处两刚体总存在弹性形变,接触处不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小面。于是原则上其相互作用就是一个力系,可能存在对碰撞点的主矩,从而对两刚体的运动造成额外影响。在这个小面理想化为一个点后,主矩必须仍然保留才能解释此额外影响。(主矩不能忽略的另一个例子是,细杆可视为由两段构成,相接处显然被视为一个点。但两段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既有力,又有力偶矩。这是因为相接处实为一个小面,本就有力偶矩,即使小面趋于零时,主矩的效应也不可能消失。)主矩独立于主矢,取决于接触处的碰撞细节。

主矩为0的点碰撞可以称为“严格点碰撞”,以区分主矩不能忽略的一般情形。对于图1中的各种碰撞,我们通常都假定主矩(三个分量)为0,且切向力(两个分量)为0,即我们研究的碰撞既是光滑碰撞,又是严格点碰撞,从而在碰撞处的自由度从6个减为1个。

文[11]研究了两自由刚体的一般碰撞,得出动能损失最大所对应的末态特征是,碰撞后两碰撞点速度相等且两刚体角速度相等,就像两刚体粘住了一样。该结论符合我们的预期。但要注意,要实现这样的末态,相互冲击的主矢和主矩必须都允许任意调节。如果是光滑碰撞或严格点碰撞,那么通常就无法达到这样的状态,动能损失要小些。

实际上,如果碰撞满足光滑条件和严格点碰撞条件,就整个系统而言,其自由度必然只有一个。以两粒子一维正碰为例。确定系统状态需两个速度,但存在动量守恒,故只剩下一个自由度。这个自由度可以取为粒子1的速度,也可取为粒子2的速度,或者取为两粒子的速度差Dv=v2-v1。无论取哪个,只要它的取值确定,那么结合动量守恒方程(由初始条件确定总动量),就可以确定系统所有部分的速度情况,从而确定整个系统的状态。

图2 两串相撞的刚体

更为一般的情形如何呢?先考虑这样的简单情形:系统中的刚体共有N个,分为两串(如图2所示,但也允许有分枝情况出现):前m个为一串,后(N-m)个为第二串。两串中的各成员相互光滑铰接,而碰撞发生在分属两串的两个刚体之间。不会有刚体与这两串都不铰接:如果有,要么它不参与碰撞,要么违反“碰撞只发生在一处地方”的约定。又假定两串刚体分别是自由的,没有哪个刚体与参考系铰接(做定点转动)。

设碰撞初态已知,考虑末态。每个刚体的状态由其质心速度和角速度确定,共6个未知数。N个刚体则有6N个未知数。两两刚体之间有相互冲量,共3(N-1)个未知数,其中包括相撞的两刚体之间的冲量I。注意此处用到了光滑铰接和点碰撞条件,故铰接处和碰撞处的主矩都为0,否则未知数会增加。于是,系统的未知数共有9N-3个。

约束方程呢?首先,两刚体在铰接处速度相等,而两串刚体共N-2个铰接点,故共有3(N-2)个运动学约束。其次,在动力学方面,质心运动定理和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对每个刚体给出6个独立方程,共6N个动力学方程。此外,碰撞处的光滑条件给出I·n=0,这是2个约束。于是,独立的约束方程共有

3(N-2)+6N+2=9N-4

个。比较未知数个数和方程个数可知,系统只有一个自由度。

如果有三个刚体相互铰接在一起,或者有几个刚体形成一个圈,那么就意味着多了一处铰接。此时,多了一个冲量作为未知数(3个),但同时也增加了“两刚体在新铰接处速度相等”这个运动学条件(也是3个),故而不改变系统的总自由度。每多一处铰接都是如此,即使把两串刚体在某处铰接起来也是如此。

如果有刚体跟参考系光滑铰接而做定点运动呢?每出现一个定点,则多了一个冲量作为未知数(3个),但同时也增加了“定点速度为0”的运动学约束(也是三个),故仍不改变系统的总自由度。

总之,我们通常研究的碰撞只有一个自由度。这是一个基本结论。可以看出,该结论的严格证明涉及图论,但以上的说明已经足够充分了。

在只有一个自由度时,谈论恢复系数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一个恢复系数根本就不够。恢复系数的一般定义是法向上分离速度与接近速度的比值:

(2)

2 动能不变与e=1等价的证明

碰撞过程中,对于质点系中的质点i,它可能受到外冲量Ii和内冲量Iji(质点j对i的冲量),由动量定理,得

miΔi=mi(

(3)

考虑所有质点的上述方程,并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两质点i和j的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Iji=-Iij)且共线((rj-ri)×Iji=0),马上得到质点系的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

(4)

其中考虑到了碰撞前后ri不变。

跟质点系的一般情形一样,动能定理总要复杂一些。式(3)两边同时点乘′i或0i,得

两式相加除以2,并对i求和,注意左边即为系统动能的增量ΔK=K′-K,故有

(5)

此即质点系碰撞过程的动能定理[12],其中右边第一项是外力做的功,第二项是内力做的功,这在恒力做功情形很容易辨认出来。同时,两式相减除以2,并对i求和,又得到

(6)

文献[12]把上式左边称为“损失(或增加)速度的动能”。注意其中出现的不是速度平方,而是速度增量的平方,故并不是真正的动能。

下面考虑刚体间的碰撞是光滑的,且为严格点碰撞,其中刚体可以是自由的,或做定点(定轴)转动,也可以出现几个刚体光滑铰接的情形。不管怎样,这些约束都是理想的。下面的任务是分析式(5)~(6)中的外力部分和内力部分的贡献。

系统在碰撞时可以受外冲量(定点、定轴情形),但外力做功为0。用式(5)中的Ii·(′i+0i)/2来解释,受力点i的速度:′i=0i=0,故做功为0。同理,式(6)中Ii·Δi=0。

系统质点间的内力分为三种情形:1)同一刚体内部;2)两刚体的铰接处;3)碰撞处。在式(5)中,同一刚体内部的各质点内力做功之和为0,两刚体光滑铰接处两相互冲力做功之和为0。式(6)右边第二项中涉及刚体内部和铰链处的贡献也都为0。用式(5)~(6)本身来解释的话,由于Iji的反对称性,式(5)右边第二项等于

(7)

而式(6)中的对应项为:

(8)

图3 相撞的两刚体

于是,式(5)~(6)的右边,或式(7)~(8)中,唯一可能不为0的,来自于碰撞点P处的相互作用(如图3所示)。根据假设,碰撞时只有沿法向n的弹力,且主矩为0。于是,设主矢为I12=I=In,则对式(7)~(8)中的如下典型项,有

其中D含义见式(2),且最后一式省略了脚标P。如果不满足光滑碰撞和严格点碰撞条件,那么上式应等于I·D0P+M·Dω,其中I和M(冲量偶矩)都有三个分量,且独立。

于是,式(5)~(6)变为

(9)

两式消去I,再利用恢复系数的定义(2),即得

(10)

这就是动能改变的一般结果。

由此可以看出,ΔK=0只对应两种情形:(1)各质点Δi=0,即碰撞未发生(此时当然动能不变);(2)e=1。于是命题得证。

3 动能损失最大与e=0等价的证明

由于我们所研究的这些碰撞只有一个自由度,那么在初态给定的情况下,系统的末态只有一个自由度,可取为e或D′n。而且,系统的中间状态也只有一个自由度,可由状态空间中的一条曲线上的点表示。不仅如此,状态曲线还可向两头无限延伸,也就是说,所有被约束所允许的状态都是可实现状态。

如果取速度差Dvn为自由度(状态曲线上的参数),那么,Dvn原则上可在(-∞,∞)内取值而没有任何限制。对于通常的碰撞,初始时Dvn=Dv0n<0,然后经过Dvn=0的状态,到达Dvn=-eDv0n≥0的末态而结束。这里的e仅表示初态与末态的关系。但实际上,完全可以对用Dvn表示的任意中间态定义一个e值(参考式(2)):e=-Dvn/Dv0n。在这样一种更广阔的视角下,通常的碰撞可以视为这样的过程:e从-1出发,连续增加,直至在区间[0,1]内的某个终值而结束。e的终值成为给碰撞分类的标准。

但也完全可以存在这样的“碰撞”:(1)终态e=-1,这表示碰撞刚开始就结束了(或根本就没有发生碰撞)。它跟e=1的弹性碰撞都有ΔK=0。(2)终态e=-0.5(即Dvn=Dv0n/2<0),意思是相对速度还没有减为0碰撞就结束了,比如子弹打穿木块。(3)终态e=2(即Dvn=-2Dv0n>0),这可解释为相互挤压之后,在恢复过程中还有额外的能量输入,比如发生了爆炸。(4)终态e=-2(即Dvn=2Dv0n<0),这可解释为两粒子不仅相互穿越,而且也有额外的能量释放。注意这一过程不仅没有经历e=0的状态,甚至也没有出现趋于该状态的过程,而是一开始就远离该状态。总之,只要允许精细的设计各种可能的碰撞细节,状态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实现。而广义的碰撞,就是状态点从某点出发,沿着曲线连续移动,直至另一点结束。这里对初态和末态没有任何要求,甚至状态点在曲线上往返也不是不可能(但不会跳跃)。

在这样一种更一般的视角下,式(10),或者

(11)

就可视为是曲线上任意两个允许状态的动能差。现在固定初态Dv0n,考虑系统经历一无限小过程到达末态Dv′n(Dv′n比Dv0n可大可小)。如果要求动能总是增加的,即上式总大于0,那么唯一的可能是Dv0n=0。这就是说,在状态曲线上的所有状态中,Dvn=0对应的状态,其动能最小。于是,动能损失最大与e=0等价。命题得证。

4 动能损失与恢复系数的一般关系

显然,动能是速度差的函数:K=K(Dvn),因为若Dvn确定,则系统的状态确定,从而系统动能确定。但这一函数不能从式(11)中直接得到,因为其中的求和部分也暗含有Dv′n,Dv0n。而根据前面的结论,|Dvn|相同则K相同(弹性碰撞的始末状态的Dvn互为相反数),Dvn=0时K最小,再考虑到式(11),可以判断函数K(Dvn)是开口向上的偶函数,在(0,∞)范围内单调递增。但这具体是一个怎样的函数呢?

根据第一部分关于自由度的分析,把各种速度、角速度、冲量当成未知数时,其方程组会有无穷多组解,但仅由一个自由参数Dvn决定。另一方面,同一刚体内部各质点的速度之间的关系都是线性的,其他约束处的速度关系也是线性的(如固定点处速度为0,铰接处速度相等)。而各刚体的独立且完备的动力学方程(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也都是线性的。因此,上述方程组一定是线性方程组,且其解集合是一维线性流形(对应一个自由度);所有未知数(包括各点速度)不仅由Dvn唯一确定,且都是Dvn的线性函数。由于动能所含的是各点速度的平方,故而动能一定是Dvn的二次函数。而前面已经得到K(Dvn)是偶函数,故而最后有

K=a(Dvn)2+c

(12)

其中a>0,c≥0,二者都由系统的位形和质量分布唯一决定,且c就是Dvn=0时的最小动能。式(12)就是这类单参数系统的动能的一般表达式。

有了一般表达式,动能改变则为

ΔK=K′-K0=a(Dv′n)2-a(Dv0n)2

用恢复系数表示,则有

ΔK=-(1-e2)a(Dv0n)2

(13)

它同式(10)一样都是动能改变的一般结果。但不同的是,此式中末态只体现在因子(1-e2)中,而式(10)中前后两个因子都跟末态有关。

至此,我们在引言中归纳的三条结论都得到了证明,而且得到了其成立条件:刚体间的碰撞只发生在一处地方,且为光滑碰撞和严格点碰撞,此外其他约束皆为理想约束。这些条件使得系统的状态仅有一个自由度。

我们还可以得到恢复系数与冲量的关系。联立式(9)的第一式(用e表示)和式(13),可得

I=-2(1+e)aDv0n

注意通常的碰撞满足Dv0n<0,I>0。可以将上式拆为两部分:

I=Ic+Ir,Ic=-2aDv0n,Ir=-2eaDv0n

其中Ic,Ir分别为压缩过程和恢复过程中刚体1对2的冲量。于是有

(14)

即恢复系数等于恢复冲量与压缩冲量之比。这是恢复系数的另一种定义,其前提当然仍是理想约束、光滑碰撞和严格点碰撞。

猜你喜欢
恢复系数冲量刚体
重力式衬砌闸室墙的刚体极限平衡法分析
连续3年销量翻番,2022年欲冲量4000万,福建这家动保企业正强势崛起
利用恢复系数巧解碰撞问题
用DIS声波传感器测量重力加速度
车载冷发射系统多刚体动力学快速仿真研究
花生籽粒恢复系数及摩擦系数研究
冲量及动量定理的示例探讨
地震作用下承台刚体假定的适用性分析
物体受到F=kv的力时的归类解析
超级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