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晴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病。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慢性荨麻疹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头痛、发热等。目前,临床上常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本文主要是探讨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8 年4 月至2019 年4 月期间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 例慢性荨麻患者。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Reference 组(n=60)和Observation 组(n=60)。在Reference 组患者中,有男性42 例(占70%),女性18 例(占30%);其年龄为17 ~70 岁,平均年龄为(32.4±2.51)岁。在Observation 组患者中,有男性40 例(占66.7%),女性20 例(占33.3%);其年龄为18 ~71 岁,平均年龄为(33.6±2.3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为Reference 组患者使用盐酸西替利嗪进行治疗。盐酸 西 替 利 嗪 的 用 法 是:口 服,10 mg/ 次,1 次/d。 为Observation 组患者使用枸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枸地氯雷他定的用法是:口服,9 mg/ 次,1 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将患者治疗的效果分为以下三个等级:1)显效:治疗后,患者瘙痒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VAS 评分下降的幅度>90%。2)有效:治疗后,患者瘙痒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VAS 评分下降的幅度为60 ~90%。3)无效:治疗后,患者瘙痒的临床症状未得到缓解,其VAS 评分下降的幅度<60%。治疗的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Observation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 (58/60)] 高于Reference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7% (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1]。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慢性荨麻疹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瘙痒、头痛、发热等。该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目前,临床上常为慢性荨麻疹患者使用抗组胺类药物进行治疗。盐酸西替利嗪属于第二代抗阻胺类药物。该药可有效地抑制嗜酸粒细胞参与皮肤的变态反应。枸地氯雷他定属于第三代抗组胺药物。该药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等特点[2]。枸地氯雷他定可有效地抑制嗜酸粒细胞的趋化,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炎作用。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经过治疗,Observation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7% (58/60)] 高于Reference 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6.7% (4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用枸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