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江
陆曙轮先生生于1900年,去世于1980年。其一生,逢古今未有之大变局,经历了清朝灭亡,民国建立,军阀混战,国共征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之后的历次运动,1979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治、经济、文化拨乱反正,一切开始恢复,然翌年他便离世了。因历史的巨变,先生历尽了艰辛,尝尽了苦难。陆曙轮育有两子五女,又有先天残疾,不善言谈,故他的人生始终在为生存而挣扎,为生活而奋斗。为了生活,他比常人付出了更多,忍受的痛苦也更多,但他所达到的人生境界和艺术成就,却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已故著名书法家、金石碑版学家翁闿运先生曾这样评价陆曙轮:“诗、书、画三绝,居茅茨,有隐士风。”
陆曙轮出生于昆山南隅之陈墓镇(今改称锦溪),9岁时父母分居,随父迁居苏州,同年就读于吴县县立第一高等小学,16岁毕业后未再升学,随父读书,并拜师周涛、陈摩学画。其父陆凤章是清末儒生,工诗文,擅书法,通音律,善棋,客居苏州后以教书鬻文为生。陆凤章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为供次子偕笏留学日本,不惜变卖祖上田产。因此夫妻矛盾激化,他先带一女往苏州,之后又将两幼子(陆曙轮和弟陆传约)带到苏州,其目的是为了两子的教育,不因父母不和而失教。后陆传约也毕业于新式学堂 苏州工业专科学校。陆曙轮排行第六,因为生理的缺陷和家庭财力的限制,其父未重点培养他。然而陆曙轮天赋异禀,加上刻苦和勤奋,其艺术成就终究青史留名,这可能是陆凤章所未曾料到的。
陆曙轮 老轮放笔册之一 33.5cm×23cm 纸本设色 1971年 昆仑堂美术馆藏款识:玉石何妨共一家。老轮。钤印:曙轮(白) 曙轮七十后所作(朱)
陆曙轮 老轮放笔册之二 33.5cm×23cm 纸本设色 1971年 昆仑堂美术馆藏款识:累累枝上实,满腹饱珠玑。辛亥秋,老轮。此画大似青藤,乃于无意中得之。钤印:陆纪私印(白) 曙轮(朱) 家衡审定(朱)
陆曙轮不但是绘画名家,还是一位围棋国手。绘画和弈棋都是国粹,一为造型艺术,一为竞技艺术,两者都需要有天赋,而且后天的勤奋更是不能少。画有癖,弈有瘾,需消磨大量的时间,常人精力有限,难免顾此失彼。而陆曙轮居然在两个门类中游刃有余,且均取得骄人成就,实属罕见,在近代史上也可称凤毛麟角。
一
陆曙轮10岁时,在苏州城中其棋艺就已经出名了,人称“神童”。怡园茶室中的棋界耆宿们已不敢和他对弈,因为怕丢失面子。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已名闻宁、沪。1942年,日本棋界高手濑越宪作(当时八段)携门下弟子吴清源(当时八段)、桥本宇太郎(当时七段)、井上一郎(当时四段)等先后访问上海、南京,陆曙轮和金亚贤、范德民等棋手在南京应战,与濑越、桥本各弈一局。赛后陆曙轮被日本棋院授予初段,同时被授予段位的中国棋手有16人。〔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仍旧以这次段位获得者的棋力水准,来衡量其他棋手所达到的棋艺等级。〔2〕蔡中民等所著《中国围棋史》在“建国初期的围棋活动”中有记陆曙轮:“南京弈风甚盛,建邺路茶社内,具段位以上实力者逾10人。如三段陶文虎,二段陈嘉谋、陆曙轮,初段范德民、伏子仙、费索、黄永吉,均可与上海名家角逐。”〔3〕晚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围棋高手主要集中在上海和北京。抗战前后陆曙轮曾客居上海鬻画,故与海上高手交往密切,如刘棣怀、过惕生、胡沛泉、董文渊、丁瑗等,与丁瑗为好友。
丁瑗(1898―1967),字蘧卿,一字渠清,号蘧庐,晚号所堂,江苏镇江人。丁氏家学渊源,幼承庭训,本生祖立干,为进士,曾任云南学政、詹事府詹事。父传靖,副贡生,清礼学馆纂修,入民国,大总统冯国璋重其文名,聘为总统府秘书,有多种著作行世。丁瑗生有异禀,少便岐嶷,八岁能作骈文,弱冠淹通百家。1920年,应全国第一届普通文官考试,参试者数千人,丁氏名列第一,后分派为国务院候补主事。1936年,应中南银行总经理胡笔江之邀,来沪任总行秘书。丁氏学问渊博,早年致力于辞章,中年后专治小学,著有《所堂问字》初稿百万字,其治学之余雅好围棋。笔者在陆曙轮哲嗣陆家衡先生处,获阅丁瑗给陆曙轮的四通手札,其中大略可见陆曙轮与上海棋界的交往。录文如下:
陆曙轮 老轮放笔册之三 33.5cm×23cm 纸本设色 1971年 昆仑堂美术馆藏款识:人为多情少年老,花为无情老少年。拟石田意。残叟。钤印:曙轮(朱) 残道人(白)
此间弈友唯过惕生及杭州董文渊颇为精进,弟等年事已老,希望毫无。星期日总可有一聚会,偶一出手而已。胡沛泉君有《围棋通讯》每□□(月一)刊,容检奉,可觇近来作风。(约为1949年3月26日)
弈会近亦冷落,唯胡沛泉兄似大精进。足下如来定可一战。如弟恐非二子不可矣,授先屡败。(约为1949年8月5日)
同人弈会每星期仍举行,诸公多与公相识,时时谈及,渴想公□□,新岁春和可能命驾否。近日棣怀、惕生分先十局,前七局刘五胜,过二胜。(约为1950年2月13日,此札中丁氏邀请陆曙轮往沪会棋,并报刘棣怀与过惕生十局棋战况。)
陆曙轮 老轮放笔册之四 33.5cm×23cm 纸本设色 1971年 昆仑堂美术馆藏款识:洛下花开日,妆成富贵春。独怜凋落易,为尔贮丰神。老轮。钤印:陆己之玺(白) 家衡审定(朱)
据蔡中民等所著《中国围棋史》,1951年时上海举行了两次围棋升降赛,刘棣怀(四段)、王幼宸(三段)、过惕生(三段)、胡沛泉(二段)和王志贤(初段)五人参赛,赛后王幼宸晋升为四段,胡沛泉晋升为三段。〔4〕日本棋院在1942年授予刘棣怀四段的段位,当时他是我国棋手中段位最高的。丁瑗在给陆曙轮的信中说,陆曙轮可与胡沛泉一战,其时胡、陆棋力相当,是国内顶层的棋手。其时段位以下的等级分九级,一级最高,九级最低。在1951年前后上海还有10名级位棋手,其中丁瑗为一级。〔5〕于此可见,丁氏在棋界也非等闲之辈。在20世纪40至50年代,丁氏是上海围棋活动的主要支持者,1946年抗战胜利后,曾与顾水如共同邀约吴清源回国指导,〔6〕故他对国技围棋的发展是颇有贡献的。丁瑗不仅学问好,而且人品极高。1933年,他将先世珍藏在镇江的古籍932种、4442册寄存于省立镇江图书馆,化私为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将家藏珍贵图书16134册、书画133件、碑帖拓本422张,分别捐赠给镇江市和上海玉佛寺。〔7〕在丁氏手札中,除棋事外,还有书画事,如帮陆曙轮卖画等。
二
陆曙轮深厚的学养源于其渊深的家学。“吴郡陆氏”肇源于西汉吴令陆烈,水东陆氏乃吴江支之分支,于明代洪武年间徙居陈墓。其四十一世祖为唐代诗人陆龟蒙。陆氏崇文,千年来书香文脉绵延不绝,人才辈出。陆氏族谱代有人修,至今完备清晰。
陆曙轮祖辈长期居住在陈墓镇,以诗礼传家,是镇上的名门望族。老宅位于镇北的得求堂。得求堂历经沧桑,曾遭受清代“洪杨之乱”和其时恶势力的蹂躏。王家范先生著有《动乱以别样的方式降临小镇 读陆云标〈庚申年陈墓镇纪略〉》一文,多年前发表于《东方早报》。〔8〕陆云标的《庚申年陈墓镇纪略》真实记录了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战乱期间,陈墓镇上无耻乡绅先利用流氓地痞兴办团练,以响应清政府号召,后又伙同他们逼迫乡民缴纳钱粮,向苏州太平军忠王府“进贡”,在镇上建立太平天国政权,敲诈勒索乡民,无恶不作,令人发指。陆云标痛斥前来说项的乡绅:“我朝养士二百年,厚泽深仁,瀹肌浃肤,我辈虽未食斗米之禄,惟既读书,当知忠义二字,岂有通贼进贡之事而甘心啖之者?”其弟(陆云梯)也婉拒同往苏州“进贡”。王文引乾隆《陈墓镇志》(后人增补本)所录陆云标简介:“昆县庠生,岁科试履,屡列优等,性耿直,游幕宪中,夙著声誉。以候选县丞,卒于难。”王家范说,像陆云标那样的醇儒,以“卒于难”而青史留名。陆云标为陆曙轮曾伯祖,陆云梯为其曾祖。故在陆氏的文脉中流淌的不仅是书香,还有正直和刚毅,以及文人最可贵的血性和忠义。
陆云梯(1808―1877),字缦卿,其子仁煦殁于同治四年(1865),年仅32岁。仁煦留有两子,次子即凤章。现保存有《缦翁苦志课孙图》,所绘即陆云梯训育两孙图景,并有多人题跋。其中吴江陈麟题曰:“伶仃弱质赖扶持,苦志年年教养宜。一脉书香何处续,阶前修竹两孙枝。奉题缦卿姻丈大人训孙图,即祈教正。”彭龙光题曰:“课孙之劳不遑食,课孙之苦心谁识。蔗境回甘,芹香满室。敢告机云,此恩罔极。”庚申之乱中,陆云标遇难,老宅被火烧毁。现存柿园乃陆云梯所建,门额砖刻“杞菊流芳”四字乃其亲笔,取自陆氏先祖陆龟蒙《杞菊赋》,以此告诫子孙要“淡泊静修,毋与世争”(见陆家衡《柿园记》,未刊稿)。
陆凤章(1854―1922)是陆云梯之孙,字诵芬,清朝诸生(秀才)。陆氏后人现保存有陆凤章参加科考、获“生员”资格(俗称“秀才”)的“入学报条”,也就是录取通知书,其文为:“陆凤章钦命江苏督学部院黄,科试取中,坐西首字第壹号,招覆入泮新阳学。”其中“陆凤章”“西首”“壹”“新阳”为手写,“黄科”二字为红色刻字钤盖,其他字为事先刻印。“黄科”是指当时江苏学政黄体芳负责组织的科考,黄体芳在光绪六年(1880)至光绪十年(1884)期间任江苏学政。〔9〕查余鸿钧等编《国朝昆新青衿录》,陆凤章于光绪十年(1884)考中了秀才。〔10〕光绪三十年(1904)选授安徽试用府经历。〔11〕也算未辜负祖父苦心养育之恩。劫难后,陆家衰落,但陆氏文脉未断。陆凤章虽然只有秀才功名,但文才极高,通经史,工诗文,知音律。小楷精绝,有晋唐风韵。有琵琶曲谱及诗文稿遗世。光绪三十四年(1908)徙居苏州〔12〕,靠私塾授徒和为人撰写寿序、墓志铭为生,凭一人之力培育子女,其苦志一如乃祖。
陆凤章旷达的生命观和自我觉悟的修养能力,从其自撰挽联中可见一斑,他用灵动的蝇头行楷题写在自选的“遗像”两侧。联云:“一生孤苦尽成空,更孝弟两亏,虽死也迟何足惜;百事纷繁都未了,傥儿曹有造,同根切记莫相煎。”并在照片上方题写“显考诵芬府君遗像”,以此作为告诫子女的遗训,其间充满了自责和忏悔,更多的是对子女的期许,其愿力是巨大的。清白正直的家风、渊博深厚的学养、旷达的生命意识以及强大的反省觉悟能力是文化世家造就人才的遗传密码。陆曙轮16岁高小毕业后未升新学,在家侍父随读,6年后其父过世。因为家学的熏陶和父教的亲炙,其时他在为人和为学上已完全自立了。他不仅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而且刻苦勤奋,诚心用功。其学习方法之一就是做笔记(类抄),天文、地理、诸子、百家无所不记,而且写的全是蝇头小楷。他辑录的《花卉题句》两册、《山水题句》两册、《山水题诗》两册计数千词条,所花费的心血是可想而知的。陆曙轮文史学养极好,擅治明史,做了大量的笔记,可惜这些笔记和他的诗文稿均被毁于“文革”。陆家衡先生曾说:“父亲学问好,记忆中向他请教,他从来没有不知道的,往往我问一,他答十。”陆曙轮工诗,擅作古风。现存作品虽少,其中古风仅见《哀吴君逸群》(三十韵)、《题周玉菁咏花印谱》(二十韵)和《读史杂咏》等,但其功力、才情和意境,绝非寻常者能望其项背。如《读史杂咏》三首,第一首写夏禹治水(十五韵),第二首写商鞅变法(十二韵),第三首佚失,第四首写汉王称帝(十五韵),叙事宏阔,举重若轻,既有史才、史识,又有文才、诗才,其学问之精深、才华之横溢,于此可见也。
在陆曙轮的诗中有不少是与友人的唱和之作,如颜朴斋、郭友声、翁闿运、蔡济舒等,诸友均对其诗才钦佩不已。如陆曙轮与颜朴斋唱酬之作:
杂感再和前韵(其一)
一局沧桑老弈秋,推枰人散胜棋楼。
古来何限兴亡事,可奈湖名总莫愁。
此诗作于1947年,共有三首。郭友声在与陆曙轮的书信中写道:“曙轮吾兄道席,昨朴斋又以唱酬近诗见示,兄杂感诸作波澜壮阔,实不可及。”又如:
盆山三首和朴斋韵(其一)
可有烟云自卷舒,一拳丘壑画难如。
尽教点缀添飞阁,无处回旋著战车。
乔岳千寻疑缩地,方壶咫尺拟移居。
卧游好向书斋供,几许清愁仗祓除。
颜朴斋善植树桩山石盆景,故作诗给陆曙轮,陆曙轮和之,此为其中一首。郭友声在给陆曙轮的另一封信中说:“盆山二律(郭氏应只见二首)稳练深婉,极近南田老人(恽南田)得意之作,拜服之余特赘廿八字。”
翁闿运善诗,1933年春得消渴症,病愈出院后,即有诗札寄呈陆曙轮。诗末有言:“病愈出院先遣家属还□,□(陌)上春色盎然,因成绝句,此癸酉第一诗也。曙轮我兄教正,诗禅呈稿。”
颜朴斋与陆曙轮关系最密,相互唱酬最多,在他们的通信中,颜氏极佩服陆曙轮,每每向他请教。
蔡济舒善诗文,与陆曙轮通信颇多。1950年,他在信中说:“频年忙于生活,不复能顾学殖,惟有时偶学填词消遣,但恨独学无益友切磋,尚望吾兄时予见教。”
在“文革”劫余文献中,有一封林黼桢给陆曙轮的信,信中林氏说:“长夏休课拟作《吴郡弈谈》,备详苏弈界渊源统系,登诸艺报,将伯有以助予否?”此信可能写于1930至1935年之间。〔13〕林黼桢(?―1942)〔14〕,字肖蜦,号霜杰,福建侯官人,为林则徐曾孙。其父林洄淑,官工部员外郎,工诗善画。其母陈谦淑,为观察陈濬之女,著有《闻妙香室诗钞》和《镜中梦》《九仙枕》两部弹词小说,为民国才女。林黼桢为禀膳生,曾任嘉定县知县。入民国后定居苏州,鬻文为生。创刊于1932年的《青鹤》杂志为文言刊物,曾多期登载“侯官林霜杰诗文润例”,称林氏“近应四明银行秘书之聘橐笔申江,同人咸与交游”云云,其“同启”者,有陈衍、李拔可、梁鸿志、陈任先、俞佐庭等。〔15〕与林氏交游者都是当时极有名望的旧式文人,如同光诗坛巨擘陈衍等。林黼桢与陆曙轮为忘年交。陆曙轮之弟陆传约娶林氏女林百炼,是陆曙轮作伐的。林氏是著文高手,信中邀陆曙轮为其撰写《吴郡弈谈》助力,陆曙轮其时30岁出头,独受老先生器重,可见其文章修养是极好的。另外,林黼桢善围棋,陆曙轮其时围棋已很有名气,所以受林氏赏识也是很自然的。
三
孔子说,“先器识而后文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中国,一切学问的根本在为人,人格修养的高度和精神解放的程度决定了其学问和艺术的高度。对于陆曙轮的为人是必须要说的。因为这是其所有学问的根本。陆曙轮的人生在事功上称不上轰轰烈烈,但这并不能说明其内圣修养不高明、不渊深。有才学不得施展是人生的常态,而身处乱世,晦迹潜修,是应世的另一种方式,需要更高的修养和智慧。故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谈陆曙轮的为人可从日常小事上说。先说他待人,再说人待他。
陆曙轮乐善好施,他的儿女们在回忆中讲述了几件小事,可见其温厚纯善的心地。陆曙轮的二女儿陆家桂在《父亲和他的母亲》(未刊稿)文中回忆,陆曙轮20岁前后,“其时居住在苏州,每年回陈墓一两次,看望母亲。有一次在小火轮上,一位农妇不停地哭泣,原因是她男人得了重病,急需花钱抢救,她没有。父亲当即掏出四块大洋给她,妇人欲伏地拜谢”。据陈明远先生研究,20世纪20年代初期,北京一个四五口人的劳动家庭,每月伙食费11银元便可维持。〔16〕所以在当时中国的农村这是一笔大钱。此事传到镇上,成为佳话。
陆曙轮的大女儿陆家筠在《我的父亲》(未刊稿)一文中说:“有一年冬天,镇上一位卖鱼虾的苏北妇女,带了一个小女孩来到我们家。女孩衣着单薄,赤着脚,小脚冻得通红。父亲见了忙叫我们找出小时候穿的棉衣裤和棉鞋给女孩穿上。妇女感动得掉下眼泪,后送上鱼虾感谢,父亲坚决不收。”
陆曙轮的小女儿陆无疆在《柿园往事》(未刊稿)一文中说:“自然灾害年间(1960年至1962年),有一次父亲去县里开政协会议,早上在面馆吃面。当服务员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端上时,父亲发现身边站着一位行乞的老农,他便请老人坐下来先吃,自己去付钱再买一碗。”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小中见大。不积细流何以成江海,人之功德性海,也是靠细流集聚而成的。
陆曙轮有位智障长兄(同父异母所生)名侪佩,经媒婆介绍,其父为他娶了亲,进门后发现,媳妇也是智障。长兄过世很早,陆曙轮夫妇待这位智障的嫂子如同亲姐姐一般,长期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孤嫂长寿,80多岁才过世。(陆蕙风、陆家复《忆母亲》,未刊稿)
陆曙轮的七个子女都很优秀,其后辈也多有出类拔萃者,这是良好家风所致。
1928年,由表兄朱文鑫推荐,陆曙轮在江苏省政府秘书处任录事,携家居住镇江,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才返回陈墓。他在镇江工作了约10年,期间结识了很多朋友,如陈永康、吴逸群、翁闿运、蔡济舒、颜朴斋、郭友声等。陆曙轮待朋友如兄弟,常怀赤诚之心。其中,陈永康和吴逸群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吴逸群到延安后不久便牺牲于日寇飞机轰炸,年仅26岁,还未有家室。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陆曙轮才得知吴君死讯,夜不能寐,写下五言长诗《哀吴君逸群》,读之催人泪下。吴君母亲因思儿过度,哭瞎了双眼,陆曙轮曾寄钱慰问之。
陆曙轮 荷花画稿 22cm×43cm 纸本墨笔
陈永康投奔延安时已有家室,夫人和小儿居上海,相别13年未获音信。1950年6月20日,陈永康回到上海,已是上海解放一年之后。6月23日,他和夫人各写一信(在一页纸的正反面)给陆曙轮。其夫人在信中说:“本月廿日永康返沪访寻回家,相别十三年,一旦得能重吾,欣喜异常,即写信前来奉告,想先生见之定也十分欣慰也。并请先生来申一聚,更是快慰。”陈永康在信中说:“最近到沪辗转访寻我的家,才知家母等已随舍亲一再迁移。”“天各一方,两地挂念。并承你关心劝慰我家,又曾寄款作小儿果饵,这样的情谊,真所谓有如手足,展读所存你的来信,感动之至!”陈永康感激这位好友,故回家后才三天,就急着给陆曙轮写信。陈永康后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民政部工作,工作稳定后,夫妇俩曾在陈墓柿园居住过数周,以叙阔别之情,陆曙轮夫妇待他们如亲兄妹。
蔡济舒曾在国民政府宣传部任职,为张道藩的僚属。抗战开始后随国民政府前往重庆,胜利后于1946年夏回到南京,辞去在“中央文化会”的任职,就任金陵大学(美国基督教教会学校,1952年并入南京大学)秘书。蔡氏为南社诗人,是做寿序挽联的能手,为人极富幽默感,常自嘲以“代人歌哭”为生。〔17〕在镇江生活时,蔡氏和陆曙轮还有吴逸群等都喜好金石书画,经常逛冷摊收藏碑帖书画。蔡氏在给陆曙轮的信中云“回忆在京口时,每与兄及达尘(吴逸群)搜买文物以为笑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治原因,此老难再有轻松和幽默的心境。大约在1954年,他在给陆曙轮的信中说:“弟现虽居城市,朝夕从群众后参加学习,而相知苦少,退公索居,亦无异在乡村中,尚冀吾兄时惠音书,俾得教益,实为大幸。”笔者所见在1950年至1954年间,蔡氏给陆曙轮的书信和诗札有七封。信中有记吟诗唱和、陆曙轮相赠书画扇事等。现无法得见陆曙轮给蔡氏的信函,但可以揣想,陆曙轮一定给这位老友很多的安慰。在特殊的年代里,在精神上给予友人慰藉和疏解是最珍贵的馈赠。
颜朴斋与陆曙轮是极好的朋友,用亲如兄弟来形容是一点也不为过的。陆氏后人现存颜朴斋给陆曙轮的手札有16封,其中书信10封,诗札6封。信中大约只谈两件事,一是为陆曙轮推销书画,另一件是唱和诗作,请陆曙轮削正。这些信主要写于20世纪40年代末解放战争期间。颜朴斋时居上海,在上海“长丰机织印染股份有限公司”任职。他帮助陆曙轮销售了很多书画。信中记述了他收取画件、分销、收款、汇款、回寄画作给陆曙轮题款等详细情况。颜朴斋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地帮助朋友。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为筹措战争经费,大量印发货币,实行通货膨胀的政策,疯狂向老百姓敛财,导致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在此景况中颜朴斋对朋友的帮助是雪中送炭式的,一家老小七八口人的生存,靠一人支撑,陆曙轮一定非常感激他。在一封信中颜氏对朋友说:“多年深交,情逾手足,不必有所客气 函请续寄法绘再为推销。”陆曙轮与颜朴斋之间更多的交往,现在已很难查考。孔子说“所求乎朋友先施之”,这是交友之道的根本,而且要发自内心的真诚,不是出于功利交换目的。陆曙轮对朋友的帮助一定也是非常大的,不是物质的,便是精神的,不然他们之间难有这样真挚的、令人感动的友情。
四
现存最早的陆曙轮绘画作品,是画于1920年的《花卉清供四条屏》,陆曙轮时年21岁。所画四时花卉工致静雅,用笔灵动,设色清丽,富有书卷之气。款署“庚申仲秋天用画”,“天用”取“天生我材必有用”之意,钤“读书余事”印。陆曙轮16岁开始学画,五年之后其画已颇具规模。从“读书余事”这方闲印,就可知道其艺术见地的高明和方法途径的正确。因为艺术不筑基于读书养气和人格修养,将很难深入,更无成正果的可能。另外,他对自己的才能也充满了自信,而且志存高远,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韧劲来激励和鞭策自己。从这件画作中透露出青年陆曙轮已具有不凡的气度和脱俗的格调,有如空谷幽兰,英气徐来。
1927年,陆曙轮28岁时,即受聘于颜文樑创办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即苏州沧浪美专),执教中国画。〔18〕其时在该校执教的画家有顾仲华、顾公柔、吴子深、陈迦庵、张宜生等,均为吴中书画名家。
苏州美专是由颜文樑在1922年创办的,1927年校舍由吴县县立中学迁入沧浪亭,其时主要由吴子深出资,并成立了校董事会,聘请苏州知名人士任董事,其中有朱文鑫(1883―1939)。朱文鑫是陆曙轮的表兄,字槃亭,号贡三,昆山陈墓人。现代天文学家。早年留学美国,辛亥革命后回国,曾在上海担任南洋路矿学校、东华大学校长,兼任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教授。1927年,朱文鑫步入政界。曾任江苏省政府秘书、江苏省土地局局长等。陆曙轮到苏州美专授课应是朱文鑫的推荐。陆曙轮在美专执教时间颇短,大约一年,1928年10月,朱文鑫又推荐他往省政府工作。
在美专执教时,陆曙轮即开始鬻画,自订《陆曙轮花卉画例》,并作诗云:
躬耕禄食两无能,卖画生涯是下乘。
但使得钱非造孽,何妨援例昔贤曾。
涂红抹绿敢名家,毫素怡情兴且赊。
不分米盐资料理,翻教湘管怒生花。
《画例》款署“戊辰仲春纵化生自定”。“戊辰”为1928年,陆曙轮29岁,其自号“纵化生”,应取自陶渊明《形影神赠答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此诗通过“形”“影”和“神”三者的辩答来阐述他的哲学思想:形神合一,道法自然,归隐于田园,大化于宇宙,以期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陶渊明的哲学思想主要源于道家。陆曙轮用“纵化生”为号,可见其受老庄哲学的影响。从“天用”到“纵化生”,他的思想已更趋成熟和丰富。但其不谐世俗、雅尚清高的格调在这则润例中也表露出来。《画例》最后有言:“工细及翎毛不应。”南宗文人画不屑于工细一路,因为这是不见性灵的行家画工所为。陆曙轮存世最早的《花卉清供四条屏》还是一件工细的作品,七年之后他的艺术思想已发生很大的改变,完全走文人画、士夫画的道路。翎毛走兽既工细又谐俗,故不愿意为也。陆曙轮所处的时代是“海上画派”最兴盛的时候,吴门画家是海派的主要力量。画家为了生存,迎合世俗化的审美需求是海派绘画的主要特征。陆曙轮此时已有家室,生计维艰,但其不随俗的心志,却坚守未改。
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陆曙轮的人生和艺术思想的形成与太谷学派不无关系。林黼桢给陆曙轮的信中有问:“张令贻举室患疟,近常通问否?”
张令贻(1884―1937),名德广,安徽阜阳人。张氏是“太谷学派”的重要传人。“太谷学派”是由乾隆道光年间安徽池州人周太谷(1764―1832)所创,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派才终止活动,历时长达一个多世纪。此学派以儒家思想为主,杂糅佛、道二教而形成,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儒家学派、近代学术思想的一股暗流。周太谷悟道后讲学于扬州,门下学者甚众,仪征张积中、李光炘兄弟为其传法弟子。张积中称北宗,曾在山东黄崖山聚众讲学,被诬为教匪。同治五年(1866),清兵围剿,张氏等举山自焚,死者两千余人,史称“黄崖教案”。李光炘称南宗,主要在扬州、泰州讲学,传弟子黄葆年等。黄氏于1902年来到苏州,在十全街设立“归群草堂”,收徒讲学。民国《吴县志》载“大江南北,从游者数千人”,人称“黄门”。苏州是太谷学派的主要传教之地。张令贻于1914年移家苏州,翌年拜师黄葆年。1924年黄葆年过世,张氏立志收集整理学派遗书,历时十年,于1934年抄成《归群宝笈》和《归群宝笈续编》共九十种,三百零七卷。〔19〕张令贻雇同学中贫寒子弟抄书,十年中经常有二三十人在家抄书,〔20〕耗尽了家财。周太谷创学时立下规定:学术著述只在门内传抄,不准刻印出版传播。故太谷学长期以来知者甚少,颇为神秘。1997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张令贻钞本,出版《太谷学派遗书》,轰动学界。张氏对太谷学的流传,居功甚伟。
陆曙轮 葡萄图 52cm×30cm 纸本设色 1967年款识:点点秋腴,收得骊龙颔下珠。丁未夏,残叟。钤印:曙轮画(白) 家衡审定(朱)
张令贻有一封给陆曙轮的信,虽有残损,但文意尚全。其部分文字如下:
曙轮我兄先生道鉴:炎热如蒸,乃承惠函赐扇,故人情重,感何可言。法绘□秀拔俗,来书字里行间,亦复清气往来,□出尘意。以弟之愚,窃揣我公盖亦夙报深重之慧业文人来世转□,□不能谐俗亦系当然。然以儒者言,孔子常(尝)为委吏,□□不卑小官。以玄门言,在家身也,出家心也,在尘(身)出尘(心),以兄所□磨不淄(磷),湼不磷(淄),足征学养之深也。抑又何伤。
窃闻先辈有言,凡人有一艺之成,即不入轮回。其数十年精神心力所结,即道家之还丹也(又云念头专一成丹)。兄之绘事天资极高,再加十年工夫,再求之于□□,再求之于读书养气,必为当代名家,而上绍可□□画苑列仙,此可断言者。
霍邱裴氏其收藏为海□首列,现居锡山,如愿往读画,弟可托人介绍,惜兄无多暇也。弟杜门养疴,懒于□接,以兄相爱之深且切,故贡愚忱,惟希鉴恕为幸。
此信写于1929年(六月廿五日),其时陆曙轮在镇江工作。张令贻全家患疟疾,故陆曙轮有信慰问,并赠书画扇。此应为张氏回信。从信中可知,陆、张两人在苏州时交往密切,情谊深厚。张令贻长陆曙轮16岁,为忘年交。他对陆曙轮相知甚深,评价极高,称其为“夙报深重之慧业文人来世转(身)”。陆曙轮其时为政府文员,职小位卑。张令贻劝慰他,孔子尝为小吏,(柳下惠)曾为小官,人之确立在于心志,志存高远,自能在尘出尘,在身出心,何况他已有磨不磷、湼不缁的学养,抑又何伤!对于陆曙轮的绘画,张令贻激赏不已,称其天资极高。同时也教导他,要以艺术为修道之具,一艺之所成,即道家之还丹(悟道)。又指出为艺之方法途径,“再加十年工夫,再求之于(静修),再求之于读书养气”,并预言十年之后“必为当代名家”,而且张氏对陆曙轮的期许不仅为“名家”,而是“画苑列仙”,即在画史上会有地位。信中张令贻还欲介绍陆曙轮往无锡裴氏处(壮陶阁)阅画。这封信内容极为丰富,融合儒、释、道三家来论学、论艺和论道,高屋建瓴。张令贻此时46岁,学已有成,其与陆曙轮的关系在师友之间,陆曙轮受他的影响应是很大的。笔者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张令贻不仅学问渊博,也善绘事。曾绘《秋闺梦影图》悼念其侧室韩氏。〔21〕
1937年4月1日“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即简称“第二届全国美展”)在南京国立美术陈列馆(现江苏省美术馆)开展,陆曙轮所绘《云山萧寺图》入展。不出张令贻所料,陆曙轮之画即为世所知,距其预言还不满十年。笔者近来有幸获睹此次展会中“现代书画”的作品集,〔22〕共有书画作品508件,有500位作者入展。其中有朱屺瞻、李苦禅、余绍宋、吴湖帆、林散之、俞剑华、徐邦达、徐悲鸿、高剑父、张大千、张善子、黄宾虹、黄君璧、齐白石、潘天寿、黎雄才、樊少云、刘海粟等。同年5月1日《美术生活》杂志第38期,刊登“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特大号”,“现代书画”部分有92人的作品刊出,其中亦有陆曙轮(陆纪)。
陆曙轮入展的《云山萧寺图》为山水立轴,所绘青山云锁,萧寺钟声。近景为攀升的山峦,其脚下山坳有一村庄,近处山坡,丛树高耸,屋舍为其所掩;中景为数间庙宇侧掩于山左;远景为一峰高耸,云雾缭绕山间。其静穆萧散的意境令人神往。款题:“钟磬悄然斋过午,白云无数锁青山。廿六年春曙轮陆纪。”此画用笔较粗犷,大、小披麻皴与折带皴合用,山峰秀拔,山石硬挺,颇具质感。其山石树木取法宋元诸家,所造意境古朴生动,有真山水的活力,迥出于时流。
抗战之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陆曙轮主要靠卖画为生。虽以此谋生,但在创作上不迎合于世俗。这在丁瑗给他的信中可以察见:
接奉惠书,并法绘七帧,拜观欣幸,海上之人多□(喜)浓妆涂抹,如足下之孤高自赏,恐不易遇知音耳。先已汇奉两万元,彼时或能易米半石,馀容后算。(1949年3月28日)
承赐便面书画,可称双妙,敬谨奉持□□,为交游光宠矣。(1949年6月18日)
奉手简及法绘便面八页均拜收,书画盖臻妙境,决非时流所可企及。□□设法代为推让。(1949年8月5日)
丁瑗是陆曙轮好友,前文已述,其为世家,父祖皆善书画,他本人善鉴书画,且收藏极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曾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23〕在与陆曙轮的通信中,丁瑗还提到他的亲戚(可能是表兄)吴仲坰(1897 1971,别署仲珺)。
丁瑗告诉陆曙轮:“吴仲珺先生仍在金城银行,如□□□即寄江西路金行,可也。吴君篆刻书画均妙,惜不肯轻易为人作,即使足下先施,亦恐徒然也。”(丁氏6月18日札)
扬州祝竹先生写过一遍长文《吴仲坰和他的篆刻》,他引用孙洵先生《民国篆刻艺术》中“吴仲坰小传”:“出生世家,父吴巽沂精于朴学,文字训诂颇多卓识。家藏金石书画碑帖甚多。未及弱冠,即随父寓上海,参加 题襟金石书画研究会 活动。其家境优裕,为人儒雅,得与海上名家切磋艺事。”黄宾虹与吴仲坰关系极好,对他评价很高:“吴仲坰篆刻最有功力,雅健绝伦,时人无出其右。”吴仲坰学问文章也好,所以受金城银行总经理吴蕴斋的赏识,聘为秘书。因为在银行工作,薪酬丰厚,所以他和丁瑗生活都非常优裕。祝竹先生在文中说:“但据我所知,吴仲坰刻印是没有润格的,他是 海派 印人中极个别的没有在报上登过 润格 的特例,故不愿受外在的约束。不熟悉或不受他青睐者想请他刻印就很不容易。所以丁瑗在信中说,吴氏不轻易为人刻印和作书画,“即使足下先施,亦恐徒然也”。吴氏学问、艺术和社会地位都在上层,所以为人清高也很正常。吴仲坰有一封信给陆曙轮,主要内容如下:
曙轮先生阁下:十年前由王乙舟世丈转到法绘月季花直幅一张,至为精妙,□□佩感。日前在舍亲丁蘧卿兄处,获睹近作山水折箑较昔尤为超逸,弥深钦佩,颇思拜求,谅可获邀惠允。如执事需刻石章,候示,当刻石奉贻,藉求法教。倘有订就例单,乞寄掷数纸,以便于敝友中转为绍介。
此信应写于1949年9月26日,在信中吴仲坰对陆曙轮极为客气,称十年前收到所赠直幅月季花卉“至为精妙”,近来在丁瑗处看到他所画山水折扇,“较昔尤为超逸”,故“弥深钦佩,颇思拜求”,并欲刻印相赠,主动提出在他的朋友中为陆曙轮推销画作。
陆曙轮 溪山苍翠图 45cm×84cm 纸本设色 1978年款识:溪山苍翠。丙辰秋日,片石山房雨窗作此。七十七叟曙轮。钤印:曙轮(朱)
丁瑗说陆曙轮的画难有赏音。因为丁氏鄙视上海都会的市井气,认为陆曙轮画雅,“孤高自赏,恐不易遇知音耳”。这与事实似乎并不相符。前文提到,颜朴斋曾为陆曙轮推销了很多画作,在一封信中,他说:“代销之件日前已完全裱好,并已售去四幅。价格弟参照九华堂代售余越园(绍宋)及陶冷月两人之画件(并非山水,大都系松竹梅石等写意作品)酌定,余、陶画件三尺连裱工有定三十万者,因预计尊件俏,全部售去绝不致有所亏蚀。”余绍宋是当时的社会名流,善书画。陶冷月的绘画结合了西洋画法,颇合时尚。他们当时的画价都很高,但颜朴斋说陆曙轮的画比他们的还“俏”。1950年时,陆曙轮好友陈永康在信中说:“前接寄来所画扇面十页,即交新世界印社代售,已经完全出卖,得款三万五千元。”大概在1951年年初,陈永康信末附言:“附汇上代卖画款七万元。”于此可见,像陆曙轮的绘画虽以文人的清高不愿从俗,但在上海滩上还是有人赏识的。
五
陆曙轮的绘画主要以山水和花卉两种应世。因存世作品较少(大约150件),且长期隐居,他的绘画成就和艺术渊源,鲜为人知。笔者想从以下几方面略为阐述:深入古人,中得心源,致力写生,老臻化境,遥接于南宗。
向古人学习是艺术家的必由之路。晚清民国时期陆曙轮所处的吴门是传统派绘画的重镇,如吴大澂、顾沄、陆恢、顾麟士、金心兰、吴昌硕、倪田及“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等都曾定居或流寓在苏州。陆曙轮谦逊好学,爱和老先生交往,耳濡目染,受到他们的影响是必然的。陆曙轮与其三姐陆锦江关系极好,他们和父亲一起在苏州生活。三姐长他不少,如母亲般照顾他,姐夫盛景梁是开纱厂的(名为“苏中东市大丰棉布号”,颜朴斋代陆曙轮售画,画款常汇往此处),家境富裕,收藏书画颇富,有沈周、文徵明等名画(后毁于“文革”),陆曙轮其时可随意取阅。另外,前文已述,像张令贻这样的师友,都曾热心地为他创造阅赏名画的机会。陆曙轮自己也有收藏,在镇江工作的十年,生活颇为安稳,家庭负担也比较轻。他曾收集了大量的墨拓碑帖和珂罗版画集,这为他学习古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
陆曙轮学古的深入,从其画跋等所及古代名家可见一斑,有五代董源、巨然,北宋李成、许道宁,南宋温日观、牧溪,元代吴镇、王蒙,明代沈周、文徵明、徐渭、董其昌,清代石涛、石溪、王武、恽寿平、吴历、王学浩。其中,对沈周、董其昌、恽寿平、石涛、石溪诸家用力最深。
笔者曾请教陆家衡先生:“曙轮公的绘画,张令贻称其 迥出尘意 ,丁瑗称其 决非时流所可企及 ,吴仲坰称其 超逸 ,不是一句客套话,而是事实。但从他的师承上看,当时周涛在苏州只是知名画家,陈迦庵虽称老画师,为人和善,学生众多,但水平与其师陆廉夫已相差甚远。老先生的绘画,无论山水还是花卉,远高于迦庵先生,气韵与格调也不逊于太老师陆廉夫。”陆家衡先生颇以为然。他说:“父亲拜师陈迦庵先生,其实只是挂挂名的,但陈先生赏识他是真的。在陈先生那里,父亲得到了很多鼓励,这也是很重要的。客观来讲,陈迦庵的画以花卉出名,但缺乏生气,没有变化,且用色龌龊,格调不高。陆廉夫的画有金石气,是书法好的缘故,陈迦庵达不到的。”又说:“父亲一生足迹所至,只在江、浙、沪一带,最远到过安徽芜湖,那是在日寇侵略的逃难中,也无心于山水景致,但他的山水能画得这样生动而有古意,是深通画理之故。”
唐代吴人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画论,“外师造化”固然重要,但对于天才艺术家,“中得心源”是另一条更为重要的途径,在他们身上似乎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能指挥他们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品。莫扎特3岁开始学弹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开始在欧洲巡回演出,就是最好的例子。唐代符载在《观张员外画松石序》文中这样论张璪:“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当其有事(画事),已知夫遗去机巧,意冥玄化,而万物在灵府,不在耳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孤姿绝状,触毫而出,气交冲漠,与神为徒。”〔24〕“与神为徒”就是“合神”,就是“中得心源”,与自性的源头相接,朱熹讲“为有源头活水来”,天赋高的人,很容易接上此“源头”。张令贻认为陆曙轮是夙慧文人转世,这是佛家的讲法,但其极高的天赋,似乎也只能用夙慧来解释。当然,这和他的勤奋用功,以及静修功夫也是分不开的。
苏州沈果孙先生是围棋高手,1964年曾获全国围棋赛第三名,“文革”中他与陆曙轮有过多次对弈,四十五年之后他回忆当时的情景,仍然印象深刻,他说:“陆老面目清癯,仙风道骨,布衣布鞋,谦谦有古君子相。”“虽年逾古稀,但棋路清晰,才思敏捷,落子沉稳,常有妙着。”“老先生下棋时总是正襟危坐,目不旁视。即使对手离座片刻,也没有松懈散漫的举动。落子时总是用标准手势,夹起棋子轻轻地靠在棋盘的交叉点上,从不敲棋,当棋局占优势时也不喜形于色。”〔25〕章德辉先生也说,陆曙轮下棋时是“纹丝不动的”〔26〕。宋张拟著《棋经十三篇》,将棋分九品,最上者为“入神”。陆曙轮是可达此品的。一盘棋一下就是三四小时,甚至更长,可见陆曙轮静定的功夫有多好。从他们的描述中,一位仙风道骨、静若潭渊的世外高人跃然纸上。《大学》有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所得即“心源自性”。故古哲有言,“静则生明”。陆曙轮画中宁静古淡、萧然清旷的气韵与其高超的静定功夫是息息相关的。更重要的是,陆曙轮独具法眼,能超出时流,远接南宗正脉,这也是着实令人惊叹的。
禅宗至唐代有南北宗之分,之后佛教其他宗派包括禅宗的北宗相继式微,而六祖慧能的南宗禅却一枝独秀,所以佛教史上有“六祖革命”之称。六祖提出了“人心即佛心”“人性即佛性”的思想,“把传统佛教对佛的崇拜,变成对 心 的崇拜”,“把释迦牟尼的佛教变成慧能 心的宗教 ”。〔27〕禅分南北宗,“南宗之禅风,全摆脱教网,不堕于名相,不滞于言句”“举扬一超直入如来地”,故称“南顿”。北宗谈佛性涅槃、唯心己心等义,论修证,落阶级,起渐渐修学悉当成佛,即渐修之宗风,称“北渐”。〔28〕在当时,南宗禅法以人心、人性至上,以回归人心和解放人性为宗旨,提出日常生活无不是禅,方法简洁明了,生动活泼,实用易行,故能盛行。
陆曙轮 卧游小册之一 14cm×17.5cm 纸本设色 昆仑堂美术馆藏款识:鹤翘碧藓庭除净。钤印:曙轮(朱)
陆曙轮 花卉四条屏之 一104.5cm×19.5cm 纸本设色
晚明董其昌以画喻禅,认为从唐代开始画也有南北宗之分。他以人品高、淡泊功利、疏远权势、“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直抒性灵的文人画为南宗,以“刻画细谨,为造物役”、炫奇求赏、功利世俗的院体画为北宗。〔29〕南宗以唐王维为祖,其后有董源、巨然、李成、范宽、李龙眠、王诜、米芾、米友仁,“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和吴镇)及沈周、文徵明;而北宗以李思训、李昭道父子为祖,其后有赵幹、赵伯驹、赵伯骕及马远、夏珪。在技法上,山石画法,南宗用中锋,尚法董源的披麻皴,北宗用侧锋,用斧劈皴;南宗以水墨渲淡为尚,北宗则以青绿着色甚至金碧为好。南北宗论主要以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为标准来划分画家的阵营,崇南而贬北,但在技法上董其昌并不完全排斥北宗。曹玉林先生分析认为:从画家的群体构成上看,南宗多僧道隐逸,北宗多待招供奉;南宗多饱学之士,通慧之才,北宗多能工巧匠,丹青妙手。〔30〕南宗画家因心性清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尘羁,故所画高贵高洁,赏者能慰藉心灵,净化灵魂。以此艺术之道,上出可通达解脱生命之道。故董氏此论一出,天下翕从,信为的论,其价值长盛不衰。
已故著名画家顾鹤冲先生在回忆和陆曙轮交往的文章中说:“老先生身如野鹤,心似停云,高木之下,平淡度日,真乃当代之隐士也。”〔31〕陆曙轮一生有近50年时间,生活在与外界半隔绝的水乡小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因时局和时风的改变,不能鬻画为生。1951年后他曾在镇上的军属饭店当会计,在人民剧场画海报,1954年因病退职,便长期失业。1961年,他被推选为昆山县政协委员、政协文史组成员。从1965年开始,国家每月发给他15元钱的生活补贴。〔32〕这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曙轮唯一一笔较固定的收入。其生活的清贫可想而知。顾先生文中还讲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每年春节前,他向上级部门申请数额不多的慰问费,给老先生送去时,“他用难以言表的神态表达对政府的感谢,显示出一个文化老人所求无多的心态”。
陆康乐女士在回忆父母亲时讲到,“文革”中他们兄妹插队下乡,老乡们上街(到镇上)办事,总要到柿园坐坐,陆曙轮夫妇就常留他们吃饭,隔三岔五来者颇多。在食品物资匮乏的年代,请人吃饭是大事,因为大家都饿着肚子。40多年之后,老乡们还惦记着老夫妇俩当年所给予的恩惠。当时农村搞政治运动,画了很多宣传画,宣传画下方的标语文字,老乡提出来要请老先生书写,陆康乐心里颇不愿意。谁知其父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一写就是几十张,她母亲也在旁边一起帮忙,为了晾干墨迹,屋子地面上铺满了纸张。“文革”后期国家恢复人民代表选举制度,陆曙轮主动承担起用毛笔抄写居委会选民榜单的工作,写完以后还要一一核对,工作量很大。此时陆曙轮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了。陆女士还说,其时有不少人请陆曙轮写字、画画,他都乐意为之,而笔墨宣纸费用还要自己倒贴上。陆曙轮在《题周玉菁咏花印谱》时有诗云:“艺术国之萃,遭时有通塞。方今正图强,兹事未暇及。试看庭前花,开落随季节。世故有消长,达者忘得失。”一位真正的隐者一定是既入世又出世的,一定是慈悲谦逊、圆融无碍的,以豁达的情怀、坚韧的操守和润物细无声的教化,使身边的人受益,为挽救几近危亡的人文精神竭尽自己的力量。
从精神层面上讲,陆曙轮是南宗文人画的真正实践者。“落落怀奇节,耻随俗俯仰”,这是他追念亡友吴逸群的两句诗,也是他一生为人、为艺的写照。鬻艺为生时,他不受时流和受者束缚,始终以自己的艺术标准为追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政治环境影响,一度放下画笔,但只要外界压迫一松动,他便故技重操,“以画为寄,以画为乐”。人品高尚、不慕荣利、疏远权势,不束缚于人,超然尘外,南宗画家在精神层面上的共性,在陆曙轮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书画创作上,他所取法的古代名家,无一不是南宗文人画的巨匠,而且他对僧道隐逸、遗民狂客情有独钟。在2017年西泠印社(绍兴)拍卖会上有一幅他所绘的《山居图》,临摹元代吴镇山水,画跋写道:“吴仲圭得巨然衣钵,落笔如从空掷下,非学力所能至,极意临摹,不免画虎之诮矣。”巨然是五代南唐画僧,南唐亡时,随后主李煜北上汴京。吴镇生活于宋末元初离乱之中,卖卜遁世。笔端豪迈,泼墨淋漓,无朝市气,尝言“吾画直须五百年后方遇赏音”。晚年向佛,自称“梅花和尚”。陆曙轮还有一幅《仿董其昌山水》,题跋云:“香光居士画,墨法精妙,深得董、巨三昧,与梅沙弥可称异曲同工。学不能似,放笔滋愧。”梅沙弥即吴镇。
1940年,陆曙轮曾作直幅《溪山雪霁图》,款题曰:“许道宁学李营丘,真能得其神髓,未易学步也。”李成,号营丘,生于五代北宋乱世之际,怀大志不得施展,遂放意诗酒书画,后醉死客舍。许道宁,道家人物,早年在汴京卖药为生,随药送画,好酒,人称“醉许”。黄庭坚曾描绘许氏作画时情景:“举杯意气欲翻盆,倒卧虚樽即八九。醉拾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真性情之人,放浪形骸,移施于画,必有巨观。陆曙轮生逢乱世,于此感同身受,故更能契合于心。宋末元初狂僧温日观,颠放嗜酒,擅画葡萄,人称“温葡萄”,陆曙轮亦仿其画。
牧溪为宋末元初禅僧,因语伤宰相贾似道而逃往越地避难。以善画山水、花鸟、蔬果和泼墨道释人物著称。其真迹多藏于日本,对日本禅画深有影响。陆曙轮有一幅行书扇面,论牧溪画云:
宋僧号牧溪,善写生,所作瓜果虾蟹,皆具真态。特(唯)用笔稍欠松逸,而人遂以浓浊诋之。然余得观一卷,丛竹之杪止作瓦雀头,数十相聚,沓见侧出,而若见其全形者。此大入意象,不似今人写生之但描依样葫芦而已。〔33〕
于此画论,可见陆曙轮对牧溪的关注和研究,批评时人于写生不得要领。
明朝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称其遥接南宗衣钵。〔34〕沈周终生布衣,文徵明虽曾为小京官,但很快辞职回乡,悠游林下,与其师沈周开创吴门画派。陆曙轮山水受沈周影响很深。
董其昌虽为高官,但其一生游离于出仕和入仕之间,淡泊名利。董氏深研佛道,为悟道禅师。陆曙轮对董其昌最为服膺,对其山水平淡天真的气韵,心摩手追,有多幅仿董山水,如上述《仿董其昌山水》立轴,以及《虚堂凉思图》立轴和《仿董思翁笔》扇面,皆神形兼备,深得董氏三昧。
董其昌之后,明清鼎革,社会大动荡,书画艺术却空前繁荣,出现“四僧”“金陵八家”“海阳四家”“四王吴恽”(“清初六家”)等绘画宗匠。“四僧”中陆曙轮对石涛、石溪十分心仪,石涛的恣肆洒脱、石溪的郁茂华滋在其山水中都有融入。对于“清初六家”,陆曙轮独青睐于吴历和恽寿平,因其为人高洁,均以明遗民终老。吴历中年入天主教,晚年以传教为职志。陆曙轮有大幅仿吴历山水,题曰:“此为墨井道人仿宋元巨册之一。丘壑深邃,气象高浑,因扩为大幅,并以衡山句题之。”此画作于1940年,陆曙轮41岁时。恽寿平乃名士,早年参加抗清义军,曾出家为僧,为“常州画派”开山祖。陆曙轮51岁时作《临恽南田山水册》八帧,清雅灵动,润逸天成,深契于恽氏。陆曙轮画中清贵简静之气,从恽氏中所得多矣。
董其昌之后,其南北宗论成为画家创作实践的指导思想,崇南贬北成为共识,画家无不以南宗文人画为追求。明清之际,外族入侵,生灵涂炭,破碎的山河难以慰藉痛苦的灵魂,向内寻求精神的自由和解放成为画家普遍的选择,因此出现了一大批闪耀历史的大画家。其中的“四王”自命为南宗正脉,因为开山祖王时敏、王鉴早年均亲炙于董其昌。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很快将“四王”画派列为正宗,为其政权统治所用。所以当王时敏之孙王原祁进宫成为康熙帝内廷供奉之后,其自命的“南宗正脉”,本质上已走到了它的反面,成为董其昌所贬斥的“北宗正脉”了。董其昌贬斥北宗院体画是因为其作画受制于人、受制于物,故而不能抒发性灵,不能使人性获得自由,不是一条解脱生命的道路。“四王”画派发展到王原祁时到达顶峰,为了巩固画坛统治地位,王原祁等排斥其他画派是必然的,也是圣上之意。“有笔墨无丘壑”是王原祁绘画最大的弊病,也是日后“王画”衰败的主要原因。在笔者所见陆曙轮存世画作中,未见其有临仿王原祁的,可见在整个清代占统治地位的“王画”不入其法眼。
陆曙轮有一叶仿学乡贤王学浩的山水扇面。王学浩以仿古山水见长,很多人认为他是“四王”的传派。但在笔者所见到的近两百件王学浩作品中(笔者供职的昆仑堂美术馆藏有王学浩书画近40件),似乎也未见其有仿学“四王”的画迹。王学浩生活在清代嘉道年间,可见对“王画”的反思和批判在清代中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陆曙轮 紫藤图 68.5cm×28cm 纸本设色款识:裁露剪倚光相映,带雨荣烟态转深。丁巳秋,曙叟写。钤印:陆尗子(朱) 曙轮七十后所作(朱) 家衡审定(朱)
陆曙轮 行书 65.3cm×31cm 纸本 1957年 昆仑堂美术馆藏释文:元日为一年之始,增产节约以致丰收之计划,当从此发轫。一九五七年元旦试笔,曙轮。钤印:曙轮(白) 家衡审定(朱)
晚清民国时期,传统山水画还是以“四王”为主流,其时“西学东渐”,出现了融西洋画于中国画的改良派,以及用中国画工具和元素,借西方艺术理论和方法改造的现代中国画等。陆曙轮所画“迥出时流”的原因,是他未受西洋画的影响,也摒弃“王画”的末流,上溯明代和宋元,直追南宗正脉,以文人画的精神指导创作,所以其画既有古意又气韵生动。陆曙轮1937年入展全国美展的山水画,其山石是比较坚硬的。从风格上说,北宗山石坚硬,南宗山石柔和,可见在风格和技法上他并不排斥北宗,他对南北宗论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从抗战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这段时间陆曙轮创作的山水画数量最多,其仿古学古也最为深入,可惜大量作品被毁于“文革”。陆曙轮的山水并非一味临古,而是有所创造的,他从现实生活和自然山水中撷取素材,融汇古今,故而新意迭出,如创作于1963年的三幅作品《秋稼连云图》《莲池水殿图》和《垂荫图》就是其中的代表。《秋稼连云图》画秋季山村,金黄的稻田,小桥架于河上,田边丛树茵茵,牧童骑着水牛在田边漫步,远山连云,山下村庄静谧安宁,一派欢快安乐的丰收景象。故题曰:“秋稼连云喜岁丰。”此画从写实中来,应时应景,又古意盎然。《莲池水殿图》是一幅写生作品,画款题曰:“莲池水殿为我镇八景之一,今文星阁尚存,去年重修,焕然一新,戏写此幅以记岁月。”陆曙轮此幅是提炼真山水后的创作,笔精墨妙,相信去过锦溪、观赏过此景的人,再观此画,一定为其神似而折服,虽然他画的是56年前的景致。董其昌有言“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从这一幅小画就可见其艺术的精湛。《垂荫图》是一幅为颂建军节的应时之作。用倪瓒一河两岸的构图,但此岸的一棵大树高耸云天,主干冲出纸幅上方的边沿,顶天立地,荫遮两岸。彼岸山丘、房舍、小桥、流水均在其浓荫之下。树干用粗笔兼飞白,树枝遒劲,树叶着淡石青,十分雅致。山石用大披麻皴,山丘用折带皴,房舍用中锋细笔,屋宇构建,错落有致,十分传神。题曰:“将军号大树,人民之干城,垂荫万家室,森森扬旆旌。”此图构思大胆奇妙,未见前人有此画法,乃陆曙轮之创造。预留题款位置,长题三行书法与枝叶连成一片,成为树冠的一部分,可谓匠心独运,十分完美。陆曙轮此时运用笔墨已十分娴熟,因为学古深入,所以表现手段信手拈来,皆成妙构。虽为命题之作,但含蓄雅致,表达了为祖国而颂的真情实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曙轮山水画创作的数量大为减少,但水平和认识随着年岁的增长还是不断地上升。《临恽南田山水册》作于1950年,20年后,他在册后题曰:“此余临南田翁山水册,虽用笔少嫩,然颇无俗气。”笔者近来在徐建新先生处获观陆曙轮晚年山水《溪山苍翠图》,作于1976年秋天,时年77岁。这是笔者所见其纯山水画中时间最晚的一幅。徐先生在1972年拜陆曙轮为师,此画是他请教时,先生当场示范的作品。用笔粗犷率意,画面明洁茂逸,意境恬静幽远,有沈石田的粗率、吴镇的酣畅淋漓,有石涛的俊逸、石溪的茂润,熔诸家于一炉,而自出机杼。《溪山苍翠图》为即兴课徒之作,更见曙轮公胸中丘壑之丰富,笔法墨法之娴熟,随手写出,皆为山水传神,其气韵可上达明季清人。
陆曙轮的花卉画成就同样是非常高的,于此他用力最勤、最多。所涉及的题材非常丰富,有梅、兰、竹、菊、紫藤、葡萄、牡丹、芍药、梨花、虞美人、松、柏、水仙、荷花、玉兰、石榴、枇杷等,所画无不神形兼备,气韵生动。其用笔遒劲灵动,用色优雅高贵,画面明洁秀逸,极受人喜爱。陆曙轮爱莳花弄草,陆家衡先生说:“先君爱花,栽种浇灌,必亲自动手。凤仙、蔷薇、菊花、一串红等花草,四季不断。此外,葡萄、枇杷、石榴等果树也遍栽柿园。”〔35〕陆无疆在《柿园往事》文中也说:“父亲还爱好摆弄花草,我们院子和天井里,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到了冬天,父亲会把喜爱的盆栽花卉搬进屋里过冬,来年还可以继续扦插延续。在鲜花开满院子的季节里,满屋飘香,弄堂里过往行人都会驻足探望,露出羡慕的目光。”
陆曙轮遗存有大量的画稿,其中有写生稿,有山水、人物、花鸟样稿,有未完成和未题款的创作稿等。如有两页画荷花、荷叶的白描稿,仔细记录了莲蓬、荷花花蕾、荷花半开和全开的画法,荷花正向、侧向、背向等各种姿态,以及多种荷叶与荷花的组合,勾画一丝不苟,显然是从写生中所得。可见他在写生上下足了功夫。
陆曙轮花卉的画法多为没骨写意,早年也曾有工笔之作,但很快便弃之。从其存世作品来看,主要取法于南宋温日观,明代沈周、徐渭,清代石涛、王武、恽寿平等。和山水画一样,清中期之后的名家不入其法眼,未见其有仿学的笔迹。陆曙轮因爱花而种花,而画花,其创作源于自然和生活,致力于写生,取法又高,修养全面,故所画迥出于同侪。
书法的高妙是陆曙轮画有成就的重要原因。其书法诸体皆擅,碑帖兼修。他对王羲之、孙过庭、李邕、颜真卿、米芾、赵孟頫等用力深入,对汉隶和魏碑广泛取法,其存世书法有大量的临作,很多写于元书纸上,是其日课所为。他说:“画不必天天画,临帖则必须天天临。”“学画如果不学书法,终归末流不入品。”“骨法用笔在
六法 中仅次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指的是用笔的厚度,也就是书法中最讲究的中锋用笔,画家不能忽视。”〔36〕写意花卉画水平的高低全然由书法水平所决定,书法不过关,其画终无所取。因为碑帖兼修,陆曙轮的书法既有帖的灵动,又有碑的厚实,既有帖的润泽飘逸,又有碑的古拙朴茂。他能写榜书,蝇头小楷也十分精到。其书法风格含蓄蕴藉,绵里藏针,点画如屈铁绕指,又灵动遒逸,极富书卷气,可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笔者曾将其作于1967年的《葡萄图》与吴昌硕晚年的葡萄图相比,陆曙轮恣肆飘逸、遒丽含蓄、儒雅隽永的气息是吴氏所没有的。吴昌硕书法写碑多,写帖少,得法于石鼓文,其用笔虽雄强奇肆,但失之于霸悍,其画亦然。
作于1971年的《老轮放笔册》十帧,是陆曙轮晚年力作,堪称逸品。《葫芦图》是陆曙轮现存最晚的几件作品之一,作于1979年。此画用笔狂放,奇肆纵逸,不受成法羁绊。藤蔓如龙蛇奔走,藤叶翻飞,虚实相生,用色绚丽,天真烂漫。其题款曰:“竖抹横涂无有法,兴来放笔画葫芦。己未春于片石山房作,陆曙轮时年八十岁并题。”此画作于1979年春天,其时国运获变,改革开放的春天终于到来,老画家内心的喜悦和兴奋难以抑制。其艺术亦臻炉火纯青,故提笔宣泄,从心所欲,一片化境。
陆曙轮 秋花倚石图 98.5cm×29cm 纸本设色款识:老去耽豪素,秋花倚石栽。缤纷颜色好,先遣画图开。己未春,八十叟曙轮画。钤印:曙轮(白) 曙轮八十岁后作(白) 家衡审定(朱)
陆曙轮 红梅图 116cm×40cm 纸本设色 昆仑堂美术馆藏款识:冰霜磨炼后,铁干试清新。霞色江山晓,花开天地春。癸丑春节,澱西老民陆曙轮并题,时年七十又四。钤印:曙轮七十后所作(朱) 纪印(白)
陆曙轮也能篆刻,其常用书画印章中有好几方为其自制。1972年,他曾为篆刻家周玉菁所刻《昆曲咏花印谱》题五言长诗(二十韵),可见其对篆刻艺术研究的深入和见地的深刻。
六
陆曙轮有一方常用砚,为其祖上“茧庵”者所留,砚盖背面刊刻东汉崔瑗座右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淄,暧暧内含光。”“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陆曙轮一生服膺之,奉行之。
张令贻说,一艺之成即可悟道。
20世纪40年代,陆曙轮棋友胡沛泉曾创刊《围棋通讯》,在1949年第11期上刊载了陆曙轮与日本围棋高手桥本宇太郎的对弈谱,殷仲诚在介绍陆曙轮时有言:“擅书画,国学湛深,亦精于弈。”
上海翁闿运先生在世时,笔者曾多次随陆家衡先生前往看望,记忆最深刻的是翁先生说:“曙轮公所怀的本事,现在人能得其十分之一即为大家。”
伴着文星阁的夕照和五保湖的水声,一位高士隐去了,但他所留下的艺术和精神,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越加受人敬重和珍惜,一如崔氏所言:“久久自芬芳。”
陆曙轮过世后,昆山市人民政府曾多次举办其书画遗作展,翁闿运先生曾题词曰:“艺苑遗珍,人亡业显。”明年是陆曙轮先生120周年诞辰和逝世40周年,谨以此文纪念这位江南隐士和南宗文人画的继承者。
陆曙轮 莲池水殿图 35cm×49cm 纸本设色 1963年款识:莲池水殿为我镇八景之一,今文星阁尚存,去年重修焕然一新。戏写此幅,以记岁月。癸卯夏日,曙轮。钤印:曙轮(朱)
注释:
〔1〕陆家衡编:《陆曙轮年表》,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山市锦溪镇人民政府编《陆曙轮书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11页。
〔2〕在吴清源著,王谊译《如何使优势棋确实赢到手》一书中,有“盘外闲话”栏目,其中《昭和之棋圣吴清源》一文有记关于此次被授予段位者名单等。“四段:顾水如、刘棣怀、张澹如、魏海鸿、王子晏、雷溥华。三段:王幼宸、金亚贤、陈藻藩、吴浣、邵继濂。初段:董文渊、朱郇膏、范德民、王德深、陆曙轮。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四段六人,是日本棋手来中国之前已被内定要授予四段的。其他棋手则是根据这次访问时的战绩分别授予段位的。顾水如、刘棣怀等六人都是当时国内久负盛名的一流棋手,表明日本棋界评定他们只达到日本专业四段的水平。而事实上也比较符合他们的棋艺水平。大致可以说,直到1949年全国解放时,我国一流棋手尚无一人达到日本专业五段的水平,中国的围棋跟日本还有相当的差距。这次日本棋院对我国选手授予段位,潜在的影响是深远的。直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国内仍旧以这次段位获得者的棋力水准,作为比较棋力的尺度,用以衡量其他棋手所达到的棋艺等级。”(《如何使优势棋确实赢到手》,海洋出版社,1991年2月,第173至174页。)
〔3〕蔡中民等著:《中国围棋史》,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7月,第162至163页。
〔4〕蔡中民等著:《中国围棋史》,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7月,第161页。
〔5〕蔡中民等著:《中国围棋史》,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7月,第161至162页。
〔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镇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镇江文史资料》(第21辑),录胡邦彦《丁蘧卿先生传略》,1991年7月,第99页。在1946年6月18日丁瑗致陆曙轮信中也提到此事,兹录如下,以备研究者参考:“胜利以还,申江弈事□□寂寞,每星期皆有棋会,高手云集一堂,弟亦偶然出手,但年事渐高,无多长进。同志诸公拟敦请吴清源君回国,惟经费尚未筹足,一时不易实现。”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镇江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镇江文史资料》(第21辑),录胡邦彦《丁蘧卿先生传略》,1991年7月,第99至100页。
〔8〕王家范先生此文首发于2014年7月22日《东方早报》,后收入其著《明清江南史丛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4月,第151至157页。
〔9〕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第四册《学政年表》,中华书局,2005年,第2743至2746页。
〔10〕余鸿钧等编:《国朝青衿录》,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洒扫局刻本,“光绪朝”第六页。
〔11〕〔12〕李峰、汤钰林编著:《苏州历代人物大辞典》,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辞书出版社出版,2016年11月,第473页。
〔13〕因为信开头,林氏说“(陆曙轮)兼校对事,谅必加薪甚贺”,陆曙轮1929年10月往镇江江苏省政府秘书处当录事,故能有此兼差。此信所署日期为“五月廿六”,最早也是次年1930年了。信尾有“尊夫人胃疾颇深,以宜速觅良医为妥”。陆曙轮前妻陆醇梅病逝于1935年。其女陆家桂在《父亲和他的母亲》文中说,陆醇梅患有胃病。故此信最晚当在1935年陆妻病逝前。
〔14〕林氏故世于1942年,冒效鲁《叔子诗稿》1942年有《林霜杰挽诗》(刘铮《始有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第30页)。其生年待考。
〔15〕魏泉:《三十年代上海旧式文人的生存空间和创作心态 〈青鹤〉研究》,收录于吴盛青编《抒情传统与维新时代》,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07页。
〔16〕陈明远《鲁迅时代何以为生》,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第21页。
〔17〕“吴鲁芹摊摊手, 我的应用文字实在不行。 张道藩说:‘没关系的,请他们过过目,润润色再给我。吴鲁芹知道张口中的他们是指胡一贯、华仲麟、蔡济舒一帮人,这些人和张道藩的关系,为僚属、为朋友、为兄弟,十分融洽,比如蔡济舒吧,原是文运会的编译,后来升做秘书,此人又是南社诗人,是做寿序挽联的能手,大家都尊称他为 济老 ,为人极富幽默感,常自嘲是以 代人歌哭 为生。华仲麟则是黄季刚、胡小石的弟子,国学造诣甚高,亦长于做诗,蔡济舒常夸他 华二哥的诗做得呱呱叫。 有文运会的这帮才子支持,吴鲁芹信心更强了。”王由青:《蒋介石的文化宠臣张道藩》,团结出版社,2011年1月,第307页。
〔18〕陆家衡编:《陆曙轮年表》,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山市锦溪镇人民政府编《陆曙轮书画集》,荣宝斋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10页。
〔19〕方宝川编:《太谷学派遗书》(一),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出版,1997年3月,第1页至74页。
〔20〕刘蕙孙:《太谷学派的遗书》录刘德隆编《刘鹗及老残游记资料》,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7月,第605至606页。
〔21〕“卷中刘超《味闲居士诗余》中,又意外见有《惜红衣》一阙,副题为 题张令贻秋闺梦影图 。”张令贻“正室不育,故取妾韩氏,韩氏十八岁来归,一索得男,再索得女,继而劳形,竟为不治之症,清磬一声,了此尘劫,香魂逝于民国三年九月十四日,来归甫三岁也。张令贻极为痛心,绘图以作永念”。韦力著《芷兰斋书跋四集》中《王謇题记海粟楼钞本〈归群词丛〉二十卷》一文,国家图书馆出版,2015年11月,第126页至128页。(感谢王学雷兄提供此资料。)
〔22〕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管理委员会编:《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会专集》,第二种《现代书画集》,商务印书馆印行。(感谢昝晓东兄借阅此珍贵图书。)
〔23〕“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历届委员、特约顾问名单”,1949年至1952年4月,特约顾问中有“丁蘧卿”。马承源主编《上海文物博物馆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7年6月,第372页。
〔24〕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上),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4年10月,第20页。
〔25〕姚建林《纹枰问道 陆曙轮其人棋事》,未刊稿。
〔26〕章德辉:《怀念恩师陆曙轮先生》, 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山市锦溪镇人民政府编《陆曙轮书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07页。
〔27〕赖永海:《禅宗何以能成为中国佛教的代表》,刊载于《禅学研究》(第四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8月。
〔28〕黄忏华《佛教各宗大意》,广陵书社,2009年3月,第180页。
〔29〕曹玉林《董其昌与山水南北宗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5月,第102页至105页。
〔30〕曹玉林《董其昌与山水南北宗论》,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5月,第149页。
〔31〕顾鹤冲:《停云高木共身闲 忆与陆曙轮先生的交往》,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山市锦溪镇人民政府编《陆曙轮书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07页。
〔32〕十多年前,笔者曾听陆家衡先生讲,他在昆山读高中时,每月代父亲前往政协领这笔钱,作为他在校的伙食费。他靠这笔钱读完了高中。为此,曙轮公生前非常感念政府的恩惠,他本人也始终忘不了此事。
〔33〕昆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昆山市锦溪镇人民政府编:《陆曙轮书画集》,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99页。
〔34〕“吾朝文、沈则又遥接衣钵。”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禅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147页。
〔35〕陆家衡《柿园记》,未刊稿。
〔36〕陆家衡:《真力弥满 妙造自然 〈陆曙轮书画集〉编后》,《昆仑堂》,2007年第3期。
陆曙轮 云山萧寺图 纸本墨笔 1937年款识:钟声悄然齐过午,白云无数锁青山。廿六年春,曙轮陆纪。钤印:陆曙轮(白)
陆曙轮 仿石涛山水图 100cm×26.5cm 纸本设色 1963年款识:抚清老人笔。残叟。钤印:陆纪私印(白) 曙轮(白) 家衡审定(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