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意义

2020-06-03 08:50顾佑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目成本目标

顾佑

(常州百康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 常州 213022)

自1981年引入质量成本管理以来,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逐渐推行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更多的中小企业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初步揭示在中小企业中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及推行的必要性,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在中小企业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思路,以期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使质量成本管理在中小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相应的经济效益。

一、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

(一)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缩短,原有的成本核算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及全球经济的日益交融,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式粗放式生产到目前转向精细化生产,产品的更新换代时间越来越短,同行业的产品相似度越来越接近,市场价格越来越透明,成本越来越高,仅仅依赖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数据据此做出判断决策已无法满足需求。而常规财务数据中的成本中都没有包含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返工和报废,以及库存产品的自然损耗。此外,产品加工制造过程中首次合格率过低,需要不断地重复返工处理,这些成本数据在财务上也是无法体现的,是不符合合格产品要求的代价。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在制造业中这种代价高达销售额的20%~30%,而服务业则高达30~40%。现在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薄利多销,这些成本数据如果没有统计完整,无法得到产品的真实成本,更无法测算产品报价所能带来的利润空间。随着网络的发展,中小企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性增强,技术保密性不断降低,造成同类行业的门槛不断降低。以本人所在企业为例,2016年之前仅有可数的几家企业,2年之后增加到近10家,后续还有新企业加入,加上医疗行业研发周期长,费用投入巨大,这种浪费更加惊人。

(二)市场的飞速发展反过来推动企业加快质量管理成本的核算

在现代市场经济下,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都是以市场为导向,不同的消费群体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有不同的需求标准,为达到客户对产品不断提升的质量标准要求,促使企业必须进行最低限度的质量成本投入。在进行质量成本投入前,必须对质量成本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经济效益通盘全面考虑。企业通过一段时间质量成本数据的积累后,就可以进行质量成本趋势分析和相应的指标分析,发现质量成本总额的变化趋势及其对其他财务经济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质量成本最佳值。在实践中,随着产品合格品率的提高,预防成本也同方向增加,而损失成本则反向减少。从这个趋势上,在这两类质量成本平衡区交集间的质量成本是最适合企业的。

(三)不断提升的产品质量要求,也在推动中小企业加大质量管理成本的投入

一方面产品结构日渐复杂,对精密度与可靠性要求更高,产品更新换代频率加快,质量成本的不断投入已是不可避免。为了使产品更符合客户的需求,所投入的质量成本逐渐增多,约占总销售额的5%-10%,分析质量成本占总成本的占比关系,找出产品质量成本的最佳数值区间,进而控制其上下波动区间就能大幅度地降低质量成本,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就本人所在企业来看,从2017年上半年开始推行质量成本核算,尽管生产车间检测工序前期预防成本(主要是外购的检测设备仪器)投入较大,但完工产品质量明显提高,以往常见的堵管现象由过去的7%下降为3.8%左右,相应的返工成本比同期减少20%。同时,下半年外部销售退货减少5%,质量提高了,客户订单也多了,效益也随之上升。2017年比2016年销售增长60%,净利增长3倍。

二、中小企业推行质量成本管理的思路

(一)制定与企业经营发展总目标保持一致的质量成本目标

为有效开展质量成本管理,需要中小企业在制定企业总目标中加入质量成本的目标,或者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中增加质量程本目标。质量成本目标要求可以每年设定一个,也可以提出一个3-5年长期目标,再根据这个总目标根据产品的难易程度分解成若干个年度小目标中,逐年完成,最终完成总目标。目标要围绕降低损耗、提高合格率、改进产品工艺性能等提出可以量化的指标以便考核。尤其是在中小企业中,由于员工文化及技术参差不齐,要解决的问题多,因此要做好在确立质量成本目标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要求很短时间就把质量成本下降很多,要做好有反复的准备,逐步推进。确定目标应本着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可行性原则,即质量成本目标与企业的能力相适应;二是客观性原则,即质量成本总目标要针对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三是统一性原则,即质量成本目标要与企业经营发展的总目标和其他目标协调统一;四是量化原则,即制定具体的成本效益考核指标和纠正措施量化评价标准。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注重培训

加强培训,“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中小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由质量管理办公室(或总工程师办公室)和财务部门负责指导全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制定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绩效考核;编制年度质量目标计划;对公司内因质量问题而引起的经济纠纷做出定性分析等。机构要精干,职责要明确,实施程序如下:

首先,对企业高层和主管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培训,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在于如何理顺质量成本、产品成本和产品质量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企业各项费用中质量成本所占的比重,以及质量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等方面,尤其应该结合自身企业历年来在质量成本管理中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使大家重视质量成本 。

其次,对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主要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和财务统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应分阶段逐步推进,让大家增强相应的意识。在培训初期以理论为主,主要学习掌握质量成本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部门人员相互交流了解和熟悉企业目前的质量体系和管理现状对质量成本的影响,从而熟悉并掌握企业推行质量成本管理中流转程序,数据收集,填报等实际操作能力。

(三)建立健全质量成本一级会计科目

从会计角度讲,质量成本属于管理会计类别,其核算方法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统计为辅。财务上可在会计科目中“生产成本”—料、工、费外并列单独设置“质量费用”二级科目,下面可以设置四个三级科目,分别是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在每个三级子目下设置若干明细科目并设置相应的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按其反映资金的经济内容和用途。也可以单独将其作为一级科目,月末结转至相应的成本科目下,月末无余额。

“质量成本”属于成本类科目,核算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所发生的费用和质量损失,企业发生的质量费用都应按质量成本核算对象和规定的明细科目予于汇集。直接发生费用时应借记“质量费用”,贷记有关科目。月终应按规定的分配方法转账,还原再返回到现行会计科目里,借记有关科目,贷记“质量成本”科目,质量费用科目月终不留余额,视同过渡科目。

(四)建立相应的数据记录和采集流程,分工归口管理制度

可以编制“质量活动报告单”和“工作质量(停工)报告”等原始记录表格,由各车间各部门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如实填制,作为成本核算的依据。质量活动报告单可参考下表1:

表1 质量管理活动报告单

具体地说,预防成本相关数据由质量管理部门根据采购的相关设备或费用支付统计;鉴别成本数据由研发部门或质检部门,根据检验结果或试验费用统计;内部损失成本数据由质检部门根据车间上报的废品单或生产工单统计;外部损失成本数据由销售部门根据销售退回的产品结合产品成本统计。

(五)建立完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制度和相关考核制度

企业需要明确规定有关质量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和报送时间,质量管理办公室根据财务部门汇总的核算数据,可以按月或按季度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前期发生有关事项进行定性分析和考核评判,同时也为公司高层提供决策依据。

质量成本分析报告不是消极地反映质量与成本关系,而是给予积极的影响,找出影响质量成本的关键因素.通常分为三大块:

1、车间(或部门)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由车间(或部门)提出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重点在于质量成本二级科目及三级科目的数据收集和统计,并结合车间(或部门)的质量成本管理情况,对质量成本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车间(或部门)的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是整个公司质量成本分析报告的基础。

2、财务部门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质量成本的核算需要财务部门来完成,并提供对质量成本总额及质量成本二级科目和三级科目的核算结果,并依此进行质量成本经济分析,一般包括质量成本结构分析、对比分析、指标分析等,并提出报告期质量成本控制差异及问题所在,是提供质量管理办公室综合汇总分析的基础。

3、质量管理部门最终综合分析报告

质量管理办公室提供的综合分析报告是根据上述两个分析计算出的各项质量成本财务经济指标,对事件的作出定性分析及质量改进效果的评价,使企业质量业绩有了考核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并依据质量成本经济分析结果制定出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和计划。通过建立以责任制为核心的质量成本体系,明确责任到人,奖罚有依据,以提高产品质量为核心,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提高效益。

三、总结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质优价廉已成为中小企业竞争的优势,在价廉的后面势必加强管理,降低成本。质量成本管理已成为衡量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中小企业只要坚持不懈的推行质量成本管理,并不断加以完善,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一定会有提高。

猜你喜欢
科目成本目标
2024年拟在河北招生的普通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发布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让讨厌的科目“牛”起来
汉语或成俄罗斯高考科目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揪出“潜伏”的打印成本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