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万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5页例8及练习四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引发应用估算的实际需求,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价值,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2.通过交流、回顾、反思,使学生感受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根据问题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渗透估算意识
周末,杨阳和同学们去郊游,想买2盒酸奶和一袋饼干,但忘记具体的价格了,只记得每盒酸奶的价钱是6元多接近7元,饼干的价格接近8元不到8元,爸爸给他20元钱够吗?你觉得要带多少钱才能保证买到他计划买的东西?
问:1.你认为爸爸给杨阳的20元钱够买他想买的酸奶和饼干了吗?
2.酸奶和饼干具体的价格是多少都不知道,你們是怎么做出判断的?为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适时小结:非常感谢大家帮助杨阳解决困惑。原来,在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不用精确计算,通过推理、估计也可以找出结果的。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情境问题,唤醒估算意识。故意“绕开”具体数据,设疑、追问,让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来推断结果,体会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二、新知探究,引导学生用估算的策略和方法解决问题
1.阅读教材,整理数学信息。
用多媒体播放教材中妈妈购物的主题情境及例8内容配音: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她买了2袋大米,每袋30.6元。还买了0.8kg肉,每千克26.5元。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吗?够买一盒20元的吗?引导学生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追问:(1)同学们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在妈妈购物情境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用你已有的经验和方法计算:妈妈带100元去买这些物品够吗?
学生的解决思路可能有:
①笔算。30.6×2=61.2(元) 26.5×0.8=21.2(元)
100-61.2-21.2=17.6(元)
10元<17.6元<20元,所以,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10元的鸡蛋,不够买20元的。
②用计算器计算。(略)
(4)试着用估算的方法帮妈妈解决购物问题。(让学生先尝试独立思考,简要写出估算过程,同桌交换意见,然后在小组交流,口述估算过程,再在全班汇报交流,最后把题中的信息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
信息卡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信息卡①得出:妈妈买2 袋大米不到62元,买0.8kg肉不到27元,再买一盒10元的鸡蛋,总共不超过62+27+10=99(元),带100元够了。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逐一分析上述不同的方法,在肯定笔算和计算器算的方法后,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估算方法。
①提问:这些方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②探索:除了上述的估算方法之外,你还可以怎样估算?
③追问:那剩下的钱还够买一盒20元的鸡蛋吗?你能不能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信息卡②)
信息卡②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方法:通过信息卡②得出:妈妈买2袋大米超过60元,买0.8kg肉超过20元,如果再买20元的鸡蛋总共超过了100元,带100元不够。还可以这样想:一袋大米30.6元,超过30元,2袋大米就超过(60)元;1kg肉26.5元,超过25元,0.8kg肉就超过(20)元,再买20元的鸡蛋,总价就超过100元,带100元钱不够。
④回顾与反思。
交流:你认为应用估算解决问题有哪些好处?(让学生先和同桌交流,再分组交流,最后每小组推选一名在班上交流)
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通过估算来解决?你认为在估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知识归纳: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估算是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通常用“进一”法解决“够”的问题,用“去尾”法解决“不够”的问题;在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时,用“进一”法求得的和一定大于实际数,用“去尾”法求得的和一定小于实际数。也可以理解为:估大(多估)了都够,一定够(像第一个问题,是通过进一法把钱估大,发现都不超过100元来判断够的),估小(少估)了都不够,一定不够(如第二个问题是通过去尾法把钱数估小,发现都已经超过100元来判断不够的)。
设计意图:当数学信息和数据比较多时,借助图表进行整理,可以使信息和数据更清晰、直观,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经历“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等过程,在交流互动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探究,把不同方法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估算的价值,知道在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完善认知
1.基础过关。
(新知导练,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以下练习,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把思考过程及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在草稿本上,教师组织交流)
(1)徐叔叔带100元钱去超市购物,他买了2 kg猪肉,每千克45.5元;1.5 kg西红柿,每千克5元;0.8 kg山药,每千克10元。他带的钱够吗?
a.将上面的数据填入下表,并分别算出总价。
b.用估算解决。(填一填)
1 kg猪肉超过45元,2 kg猪肉超过( )元,1 kg西红柿5元,1.5 kg西红柿超过( )元,1 kg山药10元,0.8 kg山药超过( )元。总共超过( )+( )+( )=( )(元),所以徐叔叔带的钱( )。(填“够”或“不够”)
(2)水果超市苹果每千克9.6元。妈妈带50元钱买5kg苹果,钱够吗?买6 kg苹果呢?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让学生充分交流)
(3)李明家的客厅长8.1 m,宽5.1 m,他计划用边长0.4 m的正方形地砖来铺,买200块够吗?(不考虑损耗)
师:你是怎样思考的?你判断方法是什么?谁能把自己的方法与同学们分享。(把客厅面积估小了都不够,所以200块不够)
2.能力提升。
郊游时,小红和同学们带100元买饮品,甲饮品每份11.5元,买了2份;乙饮品每份10.8元,买了6份;丙饮品每份10元,剩下的钱够买1份丙饮品吗?够买2份丙饮品吗?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把你的方法与你的好朋友分享。
可以这样理解:
11.5<12 10.8<11
12×2+11×6=90(元)
100-90=10(元)
得出:估多了正好,所以够买1份丙饮品。
11.5>11 10.8>10
11×2+10×6=82(元)
100-82=18(元)
得出:估少了也不够,所以不够买2份丙饮品。
答:剩下的钱够买1份丙饮品,不够买2份丙饮品。
3.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中的第2、3、5题。
四、回顾与反思
1.信息卡①和信息卡②的方法有什么不同?通过对比,你知道了什么?(把它估小了都不够,所以就不够;把它估大了都够,所以就够)
2.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习题是完成教学目标的物化载体,交流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必要且有效的方式。教学时,让学生在独立学习、自我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其扩展思维,相互促进和提高。通过不同的情境应选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练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问题和具体数据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方法的良好思维品质,让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培养估算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