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生培训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践与探索
——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图书馆为例

2020-06-02 06:30:52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生检索图书馆

高 恬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0 引言

信息素养作为21世纪公民必备的七大素养之一,对个人生存和国家人才战略十分重要,包含信息观念与意识、信息伦理与道德、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与创新的综合素养,其内涵随着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的不断加深而发展变化。作为一名大学生,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理应具备科学思维、理性思维、辩证思维,懂得如何通过正确渠道获取有效且可靠信息、辨析网上各种虚假错误信息、理性决策做出客观判断。

1 基于新生培训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实施背景

大多数高校都会在新生报到后安排入校培训,包括:开学第一课、党课、安全讲座、入馆教育等,旨在让大学生尽快融入大学校园生活。图书馆利用好此时机对新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有利于新生及早地熟悉图书馆,利用好图书馆的各种信息资源,增强其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获取和检索的能力。

翰林学院是一所民办独立学院,位于泰州国家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现设有中医学、针灸推拿学、护理学、应用心理学、中药学、药学、生物制药工程等15个本科专业,学院长期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探索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学院培养人才提供了优质的“温床”。图书馆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对本科生的信息素养教育也应围绕这一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来进行设计。图书馆为配合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学院人才市场竞争力,将信息素质教育提前在本科生开始专业学习之前,为本科生打下信息素养的第一道底色,是非常必要和必须的。翰林学院现有的课程设置中,只有少量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选修课、相关专业的文献检索课程与信息素养教育有关,没有专设的信息素养课程,未建立完整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也未做过普及型的信息素养教育。基于新生培训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实施意义在于弥补翰林学院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是为了将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充分发挥,体现图书馆的职责所在[1]。

2 翰林学院图书馆以新生培训为载体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2.1 基本思路

将信息素养教育在新生培训中作为独立的部分,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更贴近“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在教学内容上配合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做到更切合实际、更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并且关联到学生的专业方向,更加针对性、专业化。

当新生入校后,将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训适时嵌入,根据新生的普遍特征与不同专业的特点来设计,培训的实施以新生自主选择为主、图书馆组织进行为辅,通过在线答题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信息检索大赛进行评比。以信息意识、信息技能、信息创新、信息道德为主要要素,构建评估新生信息素养的标准,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价。通过调查问卷,从新生的角度了解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多途径、多角度地衡量评估该模式的培训能否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信息要求。

为配合培训模式,图书馆同时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的咨询与导航,让新生在动态的、交互性的网络媒体环境中积极参与信息素养相关知识的汲取,为新生即将开始的专业学习,增强对信息的敏感度、信息获取和检索的能力,打下良好的信息检索基础,协助新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能够借助于信息工具获取、评价、使用一定学术信息的能力,在开始专业学习后能够进行专业的信息检索、获取、甄别、分析与利用,娴熟掌握专业信息检索渠道,最终充分掌握利用信息的能力。嵌入新生培训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新生培训的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2 实践现状

以新生入校培训、入馆培训为契机,开展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图书馆之前的新生入馆教育中,信息素养教育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采用的方式也是集中讲座,或是以到馆听馆员讲解为主,从内容到手段都与当下“互联网+”的背景不相适应,从实际效果来看,组织难、效果差、形式落后,学生被动学习,有抵触情绪。总结之前的经验,吸取教训,应结合当下发达的网络环境与通信技术手段,深刻改变思路,拓展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2]。

2018年,翰林学院图书馆将用户信息素养的培训嵌入到新生入馆教育之中,在组织形式上,摒弃之前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讲座,对新生的培训改为用户培训的形式开展,新生自主选择听课,通过学校PU平台积累学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训前让新生们扫码线上做一份信息素养调查问卷,采取自愿形式,2018年收取问卷437份,从问卷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信息意识方面,47.6%的同学在有信息需求时多数时候能主动查找,45.31%选择立即主动查找;在信息需求和获取方面(多选题),86.04%的同学选择从门户网站获取信息,65.68%选择从学术资源数据库获取,各有42.56%的同学分别选择从电视电台广播报纸、亲朋好友告知等渠道获取;在培训前数据库熟悉程度方面(多选题),46.91%的同学培训前已经认识中国知网,30.21%选择超星数字图书馆,32.27%的同学都不了解,大部分同学对维普、万方、读秀、丁香园、SpringerLink、小木虫等数据库网站了解甚少;在自我信息获取能力评价方面,63.16%的同学自我评价良好,26.09%的同学自我评价一般,只有9.15%的同学自我评价非常好;在信息检索相关课程感兴趣程度方面,79.18%的同学需要时会有兴趣,只有16.48%的同学有强烈的兴趣,想学习相关知识;在“图书馆入馆教育和用户培训对提升信息素养是否有作用”的问题上,各有49%的同学选择当然有、有一定的作用,说明同学身处“互联网+”时代很注重信息素养的提升;在信息安全与道德的问题上,大部分同学在获取或是利用信息时都会考虑到侵权问题,对于不良现象也会选择举报、删除。

以上就是培训前有关新生信息素养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大部分同学对信息素养有基本的认识,但如何很好地获取专业资料、利用好图书馆资源以及提高自身检索技能,让自己顺应信息时代的潮流,仍是同学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图书馆作为引导者的职责所在。

为了在新生中更多地普及超星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传授新同学更多的信息检索方法和技巧,更好地利用到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图书馆2019年又在入馆教育结束后,于11月相继组织了两场新生信息素养培训系列讲座,参与学生人数共计达220余名。通过2018年和2019年两年的实践,新生信息素养培训内容模块已初步形式,如表1所示。

表1 新生信息素养培训内容模块

2.2.2考核的方式由线下变线上

利用问卷星设计用户信息素养培训考核问卷,发布在图书馆公众号平台,考核方式灵活机动,方便新生在任意时间、空间答题;线上考核,也方便教师及时掌握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考核结果调整培训内容与策略。

2.2.3 构建评估指标模块

针对新生的信息素养培训,为了检验培训成果,指导培训实施,以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与定位,构建一个适合新生的信息素养评价指标(见表2)[3],用以评估新生的信息素养。

城市垃圾填埋场适宜性评价主要以垃圾对地质环境影响评价结果为基础,综合考虑建场后的环境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评价,从而获得一个半定量的综合评判结果。

2.2.4 引入“同伴引领,活动小组”

2019年10月,图书馆首次采用“同伴引领,学习小组”的活动模式,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新生参观图书馆活动。此次活动从10月8日开始,一直持续到10月20日。本次参观共分为10组,每组10~15人,每组同学由一名讲解员带领。9名讲解员全部来自图书馆新招的大一新生,先前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全面培训,再由他们作为引领员带领同班同学对图书馆进行更深入的了解。活动中采取分批、分时、分流的讲解模式,从最基础的馆藏分布、图书分类、资源检索,到最实用的自助借还机使用,在实践的同时为大家准备明信片和读者手册,让新生对图书馆的魅力有了更真切的感受。

表2 新生信息素养培训评价标准

2.3 新生培训嵌入信息素养实践的成效

2.3.1 信息检索基础理论和基本检索技能不断增强

在新生中进行信息素养的普及教育,帮助新生在开始专业学习时能够了解需要哪些信息、需要何种类型信息、通过哪些信息检索渠道可以获得,在这个阶段,信息检索基础理论和基本的检索技巧都能够有所提高。通过摸底式教育,也可以很快地发现新生中存在的信息素养方面的问题,以便图书馆做出快速反应,随时调整培训内容和策略。此外,还可以对未来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方向,积累数据,与毕业时本科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比对,获得在校期间大学生信息素养取得成绩的实际数据。

2.3.2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趋于多元化

(1)举办新生信息检索大赛。在新生培训结束后,通过比赛让新生有更强烈的参与感、获得感与成就感,比赛的内容设置从手工检索、初级的数据库检索到实景的图书检索,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比赛并不特别强调难度,只是增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趣味性与生动性。

(2)开展用户培训微讲座。2019年11月举办的两场新生信息素养培训系列讲座,每场讲座时长都控制在1 h内,内容短小精悍,普及信息来源渠道、获取信息资源的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学习和网络检索能力的提高。图书馆在系列讲座中特别邀请超星公司专业培训师周秭杰老师,讲座的主要内容是从同学们的实际需求出发,介绍了超星移动图书馆“可移动”的优势,并进行了现场演示,为同学们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多数同学在讲座现场进行了软件安装和试用,对使用效果纷纷表示满意。

(3)互动体验感增加。参加“同伴引领,活动小组”的同学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参观过程中认真听讲、有序参观,不时提出问题,主动与图书馆老师交流,不仅见识到了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更纷纷表示获得到了很多新技能,为之后的大学生活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丰富资源打下良好基础。此外,组织引导“同伴引领,学习小组”的学生助理,也表示很荣幸能够成为图书馆老师的好帮手,作为学习小组的主讲人在服务新生的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自己,更在实践中提升了业务技能,这些创新和举措都使得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更加趋于多元化。

2.4 总结经验

翰林学院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得益于3点,具体如下。

2.4.1 以用户信息素养培训的方式介入新生入馆教育

在组织形式上,摒弃之前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讲座形式,改为用户培训模式,自主选择听课,上PU平台累积学分,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的方式呼应“互联网+”时代成长一代的心理需求。积累学分的方法也起到促进新生参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2.4.2 线上线下全方位教学的形式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渗透到每一个移动终端。图书馆的各项服务已经渗透到网络媒体、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服务渠道。充分利用已经建立和打通的渠道,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各种微视频、咨询解答、检索技巧、专业检索路径等进行知识分享,做成图文并茂或是流媒体,形式新颖的、有冲击力的媒体文档,通过网络媒体、移动社交媒体传送到每一个新生的智能终端。同时,建有读者QQ服务群,由图书馆老师和社团志愿者负责,在群里为新生答疑解惑。此外,线下的图书馆导航、手工检索、上机检索操作、检索大赛等方式逐步逐级推进,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的信息素养规划。

2.4.3 结合专业的信息素养教育

改变过去统一的、综合性的教学内容,为学生量身定制信息素质教育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专业导航、特色专题的内容,比如:中医专业、药学专业、护理专业、卫管专业等定制案例讲解、专题检索指导等,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培训内容。

3 嵌入式新生培训的信息素养教育的作用与启示

3.1 促进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发挥

图书馆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只提供书刊借阅服务的场所,“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更应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场所,作为学术信息中心和普及素养教育的基地,应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将信息素养教育启动并贯穿本科生在校的全过程。

3.2 促进图书馆多元化的服务方式

开展嵌入式新生培训的信息素养教育,有利于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的转变和服务专业度的提升,对新生大面积地进行用户培训,对本馆业务人员也是非常好的锻炼,促进馆员业务水平的提升,从单纯的阅览管理向信息馆员和学科馆员转型,能够为本科生人才培养提供信息咨询、专题检索、文献传递、论文写作指导等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猜你喜欢
新生检索图书馆
重获新生 庇佑
中国慈善家(2022年1期)2022-02-22 21:39:45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海峡姐妹(2017年7期)2017-07-31 19:08:23
飞跃图书馆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专利代理(2016年1期)2016-05-17 06:14:36
新生娃萌萌哒
视野(2015年4期)2015-07-26 02:56:52
去图书馆
新生改版
中国记者(2014年1期)2014-03-01 01:37:29
国际标准检索